想在大城市生活,选择北京还是上海?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前阵子见一个老朋友。我们上一次见面还是在北京,那时她从上海去了北京,而我即将离开北京前往上海。
转眼一年过去,她依旧在北京生活,却想重回上海。而我当初抱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上海,却越来越喜欢这座城市。
聊起北京和上海来,我们都有太多话想说。
和这位朋友一样,刚去北京时,我们都是满心好奇与惊喜,像挖掘宝藏般,一点点探索这座城市的奇妙。但真正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后,我们开始感到厌倦、无奈、想念南方。
在北京生活三年多,我从来没想过要留下来。在上海生活一年多,我却想留下来。
因为在我的感受中: 北京是一座年轻时奋斗的城市,上海则更适合生活。
也许很多人此刻正在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中徘徊不定,那么作为一个在两座城市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今天就用这篇文章,从不同维度说一说两座城市给我的直观感受,希望能给犹豫不决的人多一些参考。
声明: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感受,不开地图炮,没有地域歧视。
利益相关: 本人南方城市长大,读书时曾经非常向往北方,如愿去北方读大学+工作了7年多,2017年搬到上海生活。
刚去北京时觉得什么都好,只有一点不好:租房。
不论是官方租房网站,还是豆瓣上的一些租房小组,冒充房东和转租者的房产中介一抓一把, 你必须火眼金睛,才能在茫茫中介中找到那个真正的房东。
相信每个刚到北京租房的年轻人都有过这种经历:
在网上看到一个房东在找房客,一个电话打过去,对方问你“哦,你看的是哪里的房?”
不用怀疑,这种多半是冒充房东的中介或二房东。
如果你想在网上找个便宜点的中介帮你找房,还要做好真实房源和照片天差地别的心理准备。
我刚去北京找房时,曾经在网上看中一间次卧,照片看上去精致干净。去了以后对方把我领到一栋老旧楼房里,打开次卧的门一看:
水泥墙,破课桌,学生宿舍的上下铺,十平米都不到的黑洞洞空间,感觉像在监狱里。
那个声称自己是房东的人,其实是一家不知名地产公司的人,我当下就头也不回地走了,毕竟下班后看一次房也挺花时间的。
此后,我在网上找房都多了个心眼,也多了很多经验(其他城市通用),比如:
网上的照片看上去精致干净,价格又便宜的,不用怀疑,99%是假照片。
房源描述都是一些常用的客观描述,没有主观评价和细节描述的,比如把周围可通公交和周边区域说了个遍,描述里包含精装、拎包入住等词,不用怀疑,中介无疑,照片也基本可以确定是假的。
一个人在同一个小组发了多篇不同房源的租房帖,不用怀疑,大概率中介无疑。
豆瓣账号没有头像,除了租房小组什么信息都没发过的,不用怀疑,80%是中介。
……
在北京找房简直就是一个与中介斗智斗勇的过程,每次找房都找得我心力交瘁。
有的人可能说,你多花点钱找中介不就完事了吗?如果是刚毕业没多久的上班族,可能还真舍不得花那个中介费。
毕竟 北京好一点的中介公司,中介费都是一个月房租。
而便宜的中介,遇到流氓的几率非常高:不退押金、住到一半把你赶出去、房东提前收房……都有可能遇到。
我当时有个同事,房子租了还没三个月,就被房东赶了出去,都不给找下一处房子的缓冲时间。中介不愿意退多余的房租和押金,还非常横,完全不怕你告他……
下图是我在百度搜索关键词“北京黑中介”后,出现的最新一篇揭发黑中介帖子的截图,大家可以感受下黑中介的猖狂。
当然,并不是说上海就没有黑中介了,坏人哪里都有,只是多少问题。
在百度分别搜索北京和上海的黑中介贴吧,“北京黑中介吧”的帖子数是“19194”,上海的则是“2080”。
我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离开了北京,一定是被变态的租房市场气走的。其实除了租房市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北京的房子性价比太低。
据我了解,2015年的北京,哪怕你花2000多租了一间次卧,也很难租到装修看得过去的房子(四环外的偏远区域除外)。
我之所以每次找房都找很久,就是因为很多房子不是公共区域脏乱差,就是小区楼道破旧不堪。
直到现在,我还能回想起很多个在不同的房子里看到挂满衣服的客厅、塞满垃圾的电视柜、发黑的浴缸,和昏暗破旧的走廊的瞬间。
你花了很多钱,却住不上一个至少看上去舒适体面的空间, 会觉得自己真的是在生存,而不是生活。
当然,对于不缺钱的人来说,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只要有钱,再好的房子你也找得到。
决定来上海前,我对比了豆瓣租房小组上,北京和上海类似地段、房型的价格和照片,看完之后得出结论: 同样的价格,在北京简直像住在贫民窟。
真正开始在上海找房后,身边的朋友都建议我直接找中介。我的第一反应:为什么找中介?是觉得自己钱多还是不怕坑?
后来才知道,上海的房产中介公司大多正规守信,而且中介费只收一个月房租的30%。
我听完立马惊呼“这么便宜?我要找中介。”当下就收到了朋友“你是很有钱吗”的不解目光。
事实证明,中介帮我找房的体验非常好。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花出去的中介费应该享有的服务,几名中介也都非常敬业、高效、按规矩办事。
我终于不用再把时间花在提防被坑,和中介斗智斗勇上了。
花了一周时间就找到了性价比很高的房子,交通便利、装修干净整洁、房东人也很好,是个非常守信的上海老太太,在很多人竞争的情况下,不仅降价租给了我,过了一年也没涨房租。
我终于有了一种生活在大城市的感觉,不用再为房子四处奔波,也不用被破旧的楼道和脏乱的客厅影响心情了。
北京和上海都是大都市,但是人群种类差别很大。
北京北方人多,上海江浙沪人多。
北方人仗义、豪爽、不拘小节,做事喜欢拉帮结派,讲究哥们儿义气,非常江湖气。
这种江湖气很多时候会让你觉得人与人的关系简单直接,陌生人之间也很容易成为朋友,这是北方当初最吸引我的一点。
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这种敞亮的人际关系。你会遇到很多热心肠的朋友,遇到困难时,看到有人无条件地帮你、关心你,还是挺温暖的。
但有时又会觉得,有些所谓的哥们儿义气,也挺有压力: 有时候,你不得不为了所谓的场面请自己不想请的客,为了所谓的义气帮不想帮的忙。
之前采访一个从深圳去北京工作的朋友,她说“北方人所谓的仗义,有时候想想挺不要脸的。”
因为总有一些以仗义之名占小便宜、钻小空、用感情绑架你的人,让你不得不帮他。
“我在这边遇到的骗子太多了,完全不按规矩办事,签了合约也没用,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被骗了多少钱。”那位从上海去北京的朋友说,她无比怀恋上海人的契约精神。
而上海人遵守契约精神的另一面,是被很多人诟病的“斤斤计较”、“小气抠门”:
朋友一起出去玩,相比于请客,更喜欢AA,精确到几毛几角,谁也不欠谁的;有些人不会轻易答应帮忙,但只要答应了就会尽可能帮你。
我刚到上海有一阵子还十分不习惯,觉得“都是朋友,有必要分得这么清楚吗?”
但是待久了以后发现,这种“斤斤计较”是双向的: 你别想从他那儿占到什么便宜,他也不会图你什么。
他们特别害怕欠了不该欠的人情。 我有一次去找房东拿办居住证的资料,因为觉得麻烦她了,就买了一盒营养品带去给她。结果她死活都不肯收,给我送完材料就走了。
还有一次我去日本旅游,房东托我带两盒眼药水,回来后我说没多少钱不用给了,房东也是坚持把钱塞给了我。
有时我会觉得什么都分得清清楚楚,是不是少了点人情味。有时又觉得,对于我这种拒绝困难户而言,谁也不欠谁的关系,也省了不少麻烦事。
当然也不是说上海人就不会请客,他们也会请,只不过大多要事出有因。
上海有句方言叫“拎不清”,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看不清形势,不懂规矩。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中,他们都很反感那个“拎不清”的人。
你可能会说,这样岂不是太冷漠?人与人之间一点羁绊都没有?
这也是我来上海之前最大的顾虑。和很多人一样,我印象中的上海排外、精英主义、追求精致、人情淡薄。
事实是:和北京比起来,在上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实疏离很多。相比集体活动,大家更喜欢2-3人的小聚会,或者只专注于自己的私人生活。
在北京工作时,同事们经常下班后还约着一起出去聚餐,团建得非常频繁,参与度也很高,你如果不参与反而显得不合群。
但是在上海,下了班大家都各回各家,聚餐团建经常有人缺席,很难组织起来。
对于喜欢热闹的人来说,也许会觉得太过孤独冷漠。但是对于那些本就不热衷社交的人来说,却正合他意。
但这并不代表你在上海交不到朋友。神奇的是,我来上海后,反而交到了更多朋友。相比于很多人的大聚会,我更愿意参加2-3人的小聚会,可以进行深入交流。
最后我想说,我认识的大部分上海人,没有因为我是外地人就排挤或看不起我的,大部分人都很好相处。当然,我认识的北京人也一样,没有遇到过排外的。
所以很多时候,一座城市的人怎样,适不适合你,听别人说再多也没用,只有你去亲自感受了才知道: 真实的他们是怎样的,以及你是否适应那样的生活。
......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最后简单总结下北京和上海,在人际关系和居住条件两方面的对比吧:
租房市场上 ,北京相对杂乱,上海更有秩序;住房条件上,同样的价格,上海租房的性价比更高。
人际关系上 ,北京的人际关系简单直接,有江湖气。适合热衷交际、不拘小节、喜欢热闹的人。
上海的人际关系相对疏离,人与人之间更遵守契约精神。适合有自己的生活节奏、不喜泛社交、注重深社交的人。
这次还有两个对比维度没写:城市建设和生活舒适度,留到下篇分享吧。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留言让我知道。也欢迎在评论区 礼貌 地讨论,说出你对两座城市的看法。
转眼一年过去,她依旧在北京生活,却想重回上海。而我当初抱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上海,却越来越喜欢这座城市。
聊起北京和上海来,我们都有太多话想说。
和这位朋友一样,刚去北京时,我们都是满心好奇与惊喜,像挖掘宝藏般,一点点探索这座城市的奇妙。但真正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后,我们开始感到厌倦、无奈、想念南方。
在北京生活三年多,我从来没想过要留下来。在上海生活一年多,我却想留下来。
因为在我的感受中: 北京是一座年轻时奋斗的城市,上海则更适合生活。
也许很多人此刻正在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中徘徊不定,那么作为一个在两座城市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今天就用这篇文章,从不同维度说一说两座城市给我的直观感受,希望能给犹豫不决的人多一些参考。
声明: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感受,不开地图炮,没有地域歧视。
利益相关: 本人南方城市长大,读书时曾经非常向往北方,如愿去北方读大学+工作了7年多,2017年搬到上海生活。
刚去北京时觉得什么都好,只有一点不好:租房。
不论是官方租房网站,还是豆瓣上的一些租房小组,冒充房东和转租者的房产中介一抓一把, 你必须火眼金睛,才能在茫茫中介中找到那个真正的房东。
相信每个刚到北京租房的年轻人都有过这种经历:
在网上看到一个房东在找房客,一个电话打过去,对方问你“哦,你看的是哪里的房?”
不用怀疑,这种多半是冒充房东的中介或二房东。
如果你想在网上找个便宜点的中介帮你找房,还要做好真实房源和照片天差地别的心理准备。
我刚去北京找房时,曾经在网上看中一间次卧,照片看上去精致干净。去了以后对方把我领到一栋老旧楼房里,打开次卧的门一看:
水泥墙,破课桌,学生宿舍的上下铺,十平米都不到的黑洞洞空间,感觉像在监狱里。
那个声称自己是房东的人,其实是一家不知名地产公司的人,我当下就头也不回地走了,毕竟下班后看一次房也挺花时间的。
此后,我在网上找房都多了个心眼,也多了很多经验(其他城市通用),比如:
网上的照片看上去精致干净,价格又便宜的,不用怀疑,99%是假照片。
房源描述都是一些常用的客观描述,没有主观评价和细节描述的,比如把周围可通公交和周边区域说了个遍,描述里包含精装、拎包入住等词,不用怀疑,中介无疑,照片也基本可以确定是假的。
一个人在同一个小组发了多篇不同房源的租房帖,不用怀疑,大概率中介无疑。
豆瓣账号没有头像,除了租房小组什么信息都没发过的,不用怀疑,80%是中介。
……
在北京找房简直就是一个与中介斗智斗勇的过程,每次找房都找得我心力交瘁。
有的人可能说,你多花点钱找中介不就完事了吗?如果是刚毕业没多久的上班族,可能还真舍不得花那个中介费。
毕竟 北京好一点的中介公司,中介费都是一个月房租。
而便宜的中介,遇到流氓的几率非常高:不退押金、住到一半把你赶出去、房东提前收房……都有可能遇到。
我当时有个同事,房子租了还没三个月,就被房东赶了出去,都不给找下一处房子的缓冲时间。中介不愿意退多余的房租和押金,还非常横,完全不怕你告他……
下图是我在百度搜索关键词“北京黑中介”后,出现的最新一篇揭发黑中介帖子的截图,大家可以感受下黑中介的猖狂。
当然,并不是说上海就没有黑中介了,坏人哪里都有,只是多少问题。
在百度分别搜索北京和上海的黑中介贴吧,“北京黑中介吧”的帖子数是“19194”,上海的则是“2080”。
我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离开了北京,一定是被变态的租房市场气走的。其实除了租房市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北京的房子性价比太低。
据我了解,2015年的北京,哪怕你花2000多租了一间次卧,也很难租到装修看得过去的房子(四环外的偏远区域除外)。
我之所以每次找房都找很久,就是因为很多房子不是公共区域脏乱差,就是小区楼道破旧不堪。
直到现在,我还能回想起很多个在不同的房子里看到挂满衣服的客厅、塞满垃圾的电视柜、发黑的浴缸,和昏暗破旧的走廊的瞬间。
你花了很多钱,却住不上一个至少看上去舒适体面的空间, 会觉得自己真的是在生存,而不是生活。
当然,对于不缺钱的人来说,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只要有钱,再好的房子你也找得到。
决定来上海前,我对比了豆瓣租房小组上,北京和上海类似地段、房型的价格和照片,看完之后得出结论: 同样的价格,在北京简直像住在贫民窟。
真正开始在上海找房后,身边的朋友都建议我直接找中介。我的第一反应:为什么找中介?是觉得自己钱多还是不怕坑?
后来才知道,上海的房产中介公司大多正规守信,而且中介费只收一个月房租的30%。
我听完立马惊呼“这么便宜?我要找中介。”当下就收到了朋友“你是很有钱吗”的不解目光。
事实证明,中介帮我找房的体验非常好。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花出去的中介费应该享有的服务,几名中介也都非常敬业、高效、按规矩办事。
我终于不用再把时间花在提防被坑,和中介斗智斗勇上了。
花了一周时间就找到了性价比很高的房子,交通便利、装修干净整洁、房东人也很好,是个非常守信的上海老太太,在很多人竞争的情况下,不仅降价租给了我,过了一年也没涨房租。
我终于有了一种生活在大城市的感觉,不用再为房子四处奔波,也不用被破旧的楼道和脏乱的客厅影响心情了。
北京和上海都是大都市,但是人群种类差别很大。
北京北方人多,上海江浙沪人多。
北方人仗义、豪爽、不拘小节,做事喜欢拉帮结派,讲究哥们儿义气,非常江湖气。
这种江湖气很多时候会让你觉得人与人的关系简单直接,陌生人之间也很容易成为朋友,这是北方当初最吸引我的一点。
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这种敞亮的人际关系。你会遇到很多热心肠的朋友,遇到困难时,看到有人无条件地帮你、关心你,还是挺温暖的。
但有时又会觉得,有些所谓的哥们儿义气,也挺有压力: 有时候,你不得不为了所谓的场面请自己不想请的客,为了所谓的义气帮不想帮的忙。
之前采访一个从深圳去北京工作的朋友,她说“北方人所谓的仗义,有时候想想挺不要脸的。”
因为总有一些以仗义之名占小便宜、钻小空、用感情绑架你的人,让你不得不帮他。
“我在这边遇到的骗子太多了,完全不按规矩办事,签了合约也没用,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被骗了多少钱。”那位从上海去北京的朋友说,她无比怀恋上海人的契约精神。
而上海人遵守契约精神的另一面,是被很多人诟病的“斤斤计较”、“小气抠门”:
朋友一起出去玩,相比于请客,更喜欢AA,精确到几毛几角,谁也不欠谁的;有些人不会轻易答应帮忙,但只要答应了就会尽可能帮你。
我刚到上海有一阵子还十分不习惯,觉得“都是朋友,有必要分得这么清楚吗?”
但是待久了以后发现,这种“斤斤计较”是双向的: 你别想从他那儿占到什么便宜,他也不会图你什么。
他们特别害怕欠了不该欠的人情。 我有一次去找房东拿办居住证的资料,因为觉得麻烦她了,就买了一盒营养品带去给她。结果她死活都不肯收,给我送完材料就走了。
还有一次我去日本旅游,房东托我带两盒眼药水,回来后我说没多少钱不用给了,房东也是坚持把钱塞给了我。
有时我会觉得什么都分得清清楚楚,是不是少了点人情味。有时又觉得,对于我这种拒绝困难户而言,谁也不欠谁的关系,也省了不少麻烦事。
当然也不是说上海人就不会请客,他们也会请,只不过大多要事出有因。
上海有句方言叫“拎不清”,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看不清形势,不懂规矩。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中,他们都很反感那个“拎不清”的人。
你可能会说,这样岂不是太冷漠?人与人之间一点羁绊都没有?
这也是我来上海之前最大的顾虑。和很多人一样,我印象中的上海排外、精英主义、追求精致、人情淡薄。
事实是:和北京比起来,在上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实疏离很多。相比集体活动,大家更喜欢2-3人的小聚会,或者只专注于自己的私人生活。
在北京工作时,同事们经常下班后还约着一起出去聚餐,团建得非常频繁,参与度也很高,你如果不参与反而显得不合群。
但是在上海,下了班大家都各回各家,聚餐团建经常有人缺席,很难组织起来。
对于喜欢热闹的人来说,也许会觉得太过孤独冷漠。但是对于那些本就不热衷社交的人来说,却正合他意。
但这并不代表你在上海交不到朋友。神奇的是,我来上海后,反而交到了更多朋友。相比于很多人的大聚会,我更愿意参加2-3人的小聚会,可以进行深入交流。
最后我想说,我认识的大部分上海人,没有因为我是外地人就排挤或看不起我的,大部分人都很好相处。当然,我认识的北京人也一样,没有遇到过排外的。
所以很多时候,一座城市的人怎样,适不适合你,听别人说再多也没用,只有你去亲自感受了才知道: 真实的他们是怎样的,以及你是否适应那样的生活。
......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最后简单总结下北京和上海,在人际关系和居住条件两方面的对比吧:
租房市场上 ,北京相对杂乱,上海更有秩序;住房条件上,同样的价格,上海租房的性价比更高。
人际关系上 ,北京的人际关系简单直接,有江湖气。适合热衷交际、不拘小节、喜欢热闹的人。
上海的人际关系相对疏离,人与人之间更遵守契约精神。适合有自己的生活节奏、不喜泛社交、注重深社交的人。
这次还有两个对比维度没写:城市建设和生活舒适度,留到下篇分享吧。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留言让我知道。也欢迎在评论区 礼貌 地讨论,说出你对两座城市的看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