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就一定会长胖吗
不一定,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饮食习惯、肉的种类综合分析,因此效果也不同。
常见到肉有红肉和白肉之分。具体来看,红肉是指牛肉、羊肉和猪肉;白肉指鸡、鸭等家禽以及鱼的肉。现在,整个营养界对肉类的基本共识是:少吃红肉,多吃白肉。
减肥期间吃肉,低脂、高蛋白的鸡肉、虾肉是首选。因为即使再瘦的猪肉、牛肉里也会隐藏很多你看不到的脂肪,而鸡肉、鱼肉只要选对部位,就可以几乎不吃进脂肪。
扩展资料: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于康和北京朝阳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宋新均表示,肉中的蛋白质我们还可以用牛奶、豆类来替代获得,但是B族维生素、必需脂肪酸以及锌、铁等矿物质,是无法用蔬菜水果来替代的。
“因此,我们不是不需要肉,而是不需要过多的肉。”于康说。
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翟凤英表示,“膳食平衡宝塔”中明确指出,一个人每天摄入瘦肉75克,即一副扑克牌大小的一块。而蔬菜,每天最好摄入500克左右。“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将这两样吃反了。”
杨力表示,肉类有红肉、白肉之分。红肉指的是在烹饪前呈现_红色的肉,猪肉、牛肉、羊肉、兔肉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都属于此类。
白肉则是指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较低、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肉类,包括鸟类(鸡、鸭、鹅、火鸡等)、鱼、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甲壳类动物(虾蟹等)或双壳类动物(牡蛎、蛤蜊等)。
体力劳动者适合吃红肉,脑力劳动者则多吃些白肉;男性对红肉需求大,女性对红肉需求小,可多吃些白肉;老人身体机能退化,多吃红肉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还是吃白肉的好;小孩子为了满足身体发育的需要,两种肉都要吃。
于康提醒,如果患有肥胖、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最好少吃肉,多吃豆类食品,比如豆浆、豆腐等,若特别想吃一定要只吃瘦肉,以保证营养供给,还不会加重慢性病。
肉类的烹调方法,应该统一遵循“低脂”的原则,涮肉、蒸肉、烤肉(温度不过高)三种吃法,不会增加额外的脂肪,还能去除部分肉类中本身含有的脂肪,最为健康。
有些人认为吃肥肉会发胖,吃瘦肉既不会发胖又能保证营养的摄入,就大吃瘦肉。事实上,多吃瘦肉未必就好。瘦肉中的蛋氨酸含量较高,蛋氨酸在某种酶的催化下可变为同型半胱氨酸,而同型半胱氨酸过多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实验表明,同型半胱氨酸会直接损害动物内皮细胞,形成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因此,吃瘦肉要适量,并非多多益善。
肉和油,大量吃显然是有害处,少量、合理地吃对女性来说是必需的,并且肉制品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赖氨酸,植物中往往有所缺少,还有瘦肉中的血红素也是必要的的!
否则会很容易导致贫血! 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是不同的。所以虽然植物也含有蛋白质却不能代替肉类。
少吃肉不光为了自身健康,如今,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吃肉过多就是不环保的表现。
大量研究告诉我们这样“残酷”的事实:生产一公斤牛肉,相当于一辆汽车行驶250公里的碳排量;每吃掉一个汉堡,也就等于吃掉了一个厨房大小的热带雨林;
全球74%的大豆和33%谷物,用来喂养动物而不是给人吃,当前全球还有10亿人处在饥饿之中,拿喂养牲畜的粮食,可以喂饱20亿人;一个开吉普的素食者,比一个骑自行车的肉食者更加环保。
世界观察研究所曾指出,牲畜及其副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至少占全球总排放的51%。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主演的环保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中曾披露,如果所有的美国人每周有1天不吃肉,相当于每年省9000万张纽约到洛杉矶的飞机票。
网络上曾有一个名为《周一请吃素》的视频迅速流传,得到许多网友的支持。短片中,林志炫、高圆圆、郑钧等演艺明星,以及联合国气候变迁小组主席帕乔里呼吁大家,每周吃素食一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