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素质包括哪些方面
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从事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时,各器官系统表现出的各种机能能力。它主要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方面。
(1)力量。它是指整个身体或身体某个部分肌肉在收缩和舒张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肌肉耐力增长和增加跑速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助于灵敏性的发展。测试指标有跳远、仰卧起坐、引体向上、俯卧撑、握力、背肌力、腹肌力、腿肌力等。
(2)速度。它是指在单位时间里完成动作的次数或是身体快速位移的能力,可以反映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和神经与肌肉的调节机能,也可以综合地反映人体的爆发力、灵敏、反应、柔韧等素质。其表现形式有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中期性运动中的位移速度。测试指标有50米跑、4秒冲刺跑等。
(3)耐力。它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称抗疲劳能力。耐力素质体现了肌肉耐力、心肺耐力和全身耐力的综合状况,它与肌肉组织的功能、心肺系统的功能以及身体其它基础系统功能的提高密切相关。耐力的训练能促进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改善和肌肉耐力的增强。测试指标有1000米(男)、800米(女)等。
(4)灵敏性。它是一种复杂的素质,是人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指人体在复杂多变的条件下,对刺激作出快速、准确的反应,灵活完成动作的能力。灵敏性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需要速度、平衡能力、柔韧性等多种能力要素的共同协调作用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测试指标有立卧撑、4×10米往返跑、反复横跨等。
(5)柔韧性。它是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关节周围组织(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及其它组织)的弹性和伸展性的表现,是人体运动时加大动作幅度的能力。它对掌握运动技术、预防受伤的预感性和可能性、保持肌肉的弹性和爆发力、维持身体姿态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柔韧性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结构方面的特点,而且也取决于神经系统支配骨骼肌的机能状态。测试指标有坐位体前屈、纵劈叉等。
扩展资料:
国人特点
学校通过体操练习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基本状态和功能能力。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承受能力的强弱。以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中国国民身体素质的年龄、性别、生活区域(限南北方)和城乡的现状和变化规律,从而得出中国人身体素质特征。
力量素质
从力量素质看,中国不同年龄阶段成年、老年人的下肢、上肢力量和力量耐力发展都有自身特点。下肢力量(20-39岁)表现为随年龄的增长而呈持续下降,下降幅度男性稍大于女性;南方优于北方;城市非体力劳动者优于城市体力劳动者优于农民;上肢力量表现为:35岁前成年人的握力继续呈现增长趋势,此后随年龄增长,握力逐渐下降。
女性的上肢力量持续发展时间长于男性,且增长率大于男性。衰退曲线则呈现了同步性特点,但下降率则低于男性。北方人握力优于南方;城市非体力劳动者<城市体力劳动者<农民;力量耐力的发展特点是随年龄增长,男、女呈下降趋势。南方优于北方。力量耐力发展的工作种类特点是不同工种在不同年龄段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但最终趋势是城市非体力劳动者优于城市体力劳动者优于农民。
速度、灵敏素质从速度和灵敏素质看,中国成、老年人速度与灵敏素质的发展特点是随年龄的增长,男、女均呈下降趋势,下降趋势男性表现为先慢后快,女性则相反。男、女同年龄段的量值特点是,男性优于女性。中国成年人的速度与灵敏素质各年龄段总体趋势是南方优于北方。各年龄段男、女速度和灵敏素质的工种特点总体表现为:城市非体力劳动者好于城市体力劳动者,城市体力劳动者又好于农民。
从平衡能力的变化趋势看,中国男、女各年龄段成年、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平衡能力均呈持续性的下降趋势。男女同年龄段的平衡能力的量值特点是,男性优于女性,且差异在35-39岁及以后的各年龄段均有显著性。
中国成、老人的平衡能力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南方优于北方。中国不同工作种类成年人的平衡能力各年龄段男、女均表现为:城市非体力劳动者<城市体力劳动者<农民。中国各年龄段乡村男、女老年人的平衡能力优于城市老年人。
柔韧素质
从柔韧素质看,中国成年、老年人各年龄段柔韧素质的变化特点是:20-24岁时男、女坐位体前屈均在11-12厘米之间,随年龄增长,坐位体前屈男、女均持续性下降;但女性下降幅度低于男性。中国成年、老人的柔韧素质各年龄段成年、老年人北方优于南方,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各年龄段柔韧素质的工种特点是农民最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