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吃清明饼的由来
清明饼是浙江,江苏等江南地区的汉族传统小吃,是清明节的食俗。清明饼也被称作清明团子、棉菜饼、清明果、青团子等。那么,为什么要吃清明饼呢?
清明饼的来历一: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清明饼的来历二:
据说这种清明寒食的传统糕点,始创于宋代,当时俗称为“粉团”,到明清时期,才正式盛行于江浙地区。但民间制作时,倡导宜素不宜荤,排斥肥肉,以便从精神意念上与清明节挂钩。至于拿什么植物来体现绿色,倒也不大讲究,倘若清明草欠缺的话,弄些蔬菜叶子鼓捣一下也未尝不可,虽说有些弄虚作假的嫌疑,但毕竟还是健康的绿色。而从中医的角度讲,无论棉菜、艾草或雀麦草什么的,几乎都具备药用功能。尤其是艾草,其特殊的香味不仅可以驱蚊,更是古人悬挂于门的避邪之物。其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且被“本草纲目”所肯定。
清明饼的介绍:
在清明节前,温州城乡家家磨糯米粉做饼,馅以猪肉、笋丝之类,或者嵌以甜糖,俗称“清明饼”。在山区,则采清明草作饼。清明草,即绵菜,也叫“米菜”。学名叫“鼠曲草”,一年生草木。清明季节,会萌生出绵绵白毛细叶,人们采摘叶顶,洗净捣烂,和之糯米粉,以鲜笋、芥菜、肉丁为馅,制饼蒸熟而食。有的人家,从田间采来绵菜、马兰头、苎麻嫩脑等野菜或青草后,先炊熟晒干,磨细作为饼馅,和上米面或面粉制饼,用两片香泡叶包裹,然后,在饭锅中或蒸笼中蒸熟即成,俗称“蒿饼”。在泰顺,先一日,以绵菜叶或蓬蒿和米粉,馅糖阿日馒头,谓之“蒸糍”。绵菜,色青具有韧性,不但好吃,且贮藏得久,有暖胃作用。清明日这天不举火,以冷食为果腹之物,这即古代为纪念介子推焚绵山取寒食之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