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育中有效实施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课堂教育中有效实施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介绍如下:
一、打开心门,主动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打开了心门,最好的方式就是沟通。师生之间在学习知识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只有彼此打开心门,相互交流,进行情感沟通,才能相互了解,相互理解,产生思想上的共鸣,碰撞出心灵上的火花。
打开学生的心门是最为重要的。首先,老师要主动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本着课上是严师,课下是朋友的原则,充分走近学生的心灵。
其次,老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做到理解学生,关爱学生,与学生产生“共情”。最后,做学生忠诚的好朋友,与学生沟通一定是一对一进行,心对心的碰撞,且保护学生的隐私。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敞开心扉和你交流,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就会与老师无话不谈,彼此成为好朋友。
二、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快乐起来。
从心理学上讲,满足内在需求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基础。动机源于个体内在的需求,内部的唤醒状态。需要的形式和转化是有效地培养和激发个体内在需求的主要途径。
如何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习动机?这个引导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当转变以往“填鸭式”教学的观念,树立自己是领头人、引路人的思想,把课堂这一主阵地还给学生。首先,老师课前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备课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其次,老师上课必须细心观察学生的表情及心理变化,及时与学生沟通,
了解他们掌握的程度,以及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的意见。再次,用眼神、语言和手势等及时对学生听课好的状况作出激励和表扬。最后,让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的心情放松,思绪飞扬,快乐起来。这样,才能自觉地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功能。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才是有生机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率的课堂。
有合作探究与情感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改以往课堂沉闷、死板的气氛。学生们从课堂学习中得到快乐,得到满足,从而对明天抱有憧憬,不断努力奋斗,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
三、身教胜于言教,洒向课堂都是爱。
教育心理学的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在注意过程中,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境的各个方面。榜样和观察者的几个特征决定了观察学习的程度:
观察者比较容易观察那些与他们自身相似的或者被认为是优秀的、热门的和有力的榜样。有依赖性的、自我概念低的或焦虑的观察者更容易有模仿行为。强化的可能性或外在的期望影响着个体观察谁、观察什么,所以做教师必须深知身教甚于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