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赢稷到最后为什么会杀掉白起

 我来答
科普小星球
高粉答主

2019-11-08 · 看世间繁华,学科学道理。
科普小星球
采纳数:325 获赞数:13599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赢稷(秦昭襄王)因为白起抗命而杀了白起。

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又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正赶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动。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秦王又增发重兵支援,结果王陵损失五校秦军。

白起病愈,秦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再次拒绝。秦昭襄王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

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秦昭襄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由于病体不便,白起并未立即启程。

三月后,秦军战败消息不断从邯郸传来,昭王更迁怒于白起,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带病上路,行至杜邮(今陕西省咸阳市任家咀村),秦昭襄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

扩展资料

白起是战国著名的军事家,为秦国做出了很多贡献:

1、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基础 。

2、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对敌人发起毁灭性的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全歼敌军。

3、白起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起

风飞尘落
推荐于2017-11-19 · 心理咨询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风飞尘落
采纳数:26463 获赞数:16342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白起自死的原因有三。 一、秦王早就有了“必杀之”的想法。 白起几次假借秦王名义搞大屠杀,将秦王的声明搞地臭名远扬,秦王看在他还善战的长处才暂时容忍了他,但是,长平大战中,经秦王亲自告诫后,还是我行我素,实是忍无可忍了。 二、白起在长平大战中抗命。 大战前后长达2年多,秦赵的国力早就吃不消了,只不过,秦国略强一筹,没有异子相食罢了。秦王与赵王肯定都遣使媾和过,只是双方的要价还最后没谈妥,但是,双方结束战争以防其他5国趁火打劫的目标是一样的,换言之,双方都不想流尽最后一点血。 所以,在大战最后阶段一齐换前线指挥官,就是为结束战争的一个举措。 赵国前线指挥官,廉颇将秦赵遭遇战演变为总决战,而又无决战能力,有点象三国的马稷,眼高手低。另外,廉颇有点象彭老总的性格,对上级的意见不是那么看得起。比如,长平大战后,廉颇打退燕国进攻时,得知赵王派使者接受他的兵权,他居然意图杀掉使者、兵谏邯郸,可见一般。赵王所以不得不用赵括替换廉颇,以保证战争顺利结束,不再生枝节(朝鲜战争也是这样)。赵括上任之后,一反廉颇的部署,不仅临战更改部队的制度,而且大批撤换将领,使赵军战力下降。赵括是执行王命,不得已而为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6-01-14
展开全部
昭王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现在如何?”昭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于是昭王免去白起官职,降为士兵,迁居阴密(今甘肃灵台县西)。由于白起生病,未能成行。在咸阳住了三个月,这期间诸侯不断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军节节退却,告急者接踵而至。秦王派人遣送白起,令他不得留在咸阳。白起离开咸阳,到杜邮,昭王与范雎等群臣谋议,白起被贬迁出咸阳,心中怏怏不服,有怨言,不如处死。于是昭王派使者拿了宝剑,令白起自裁。白起伏剑自刎时说:“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于是自杀。白起死时,是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乡邑地方都祭祀他。(《后汉书》记载,白起死后,东方六国闻讯,诸侯皆酌酒相贺,庆幸白起之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zhanghua8198
2017-11-12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415
采纳率:59%
帮助的人:139万
展开全部
白起自死的原因有。 一、秦王早就有了“必杀之”的想法。 白起几次假借秦王名义搞大屠杀,将秦王的声明搞地臭名远扬,秦王看在他还善战的长处才暂时容忍了他,但是,长平大战中,经秦王亲自告诫后,还是我行我素,实是忍无可忍了。 二、白起在长平大战中抗命。 大战前后长达2年多,秦赵的国力早就吃不消了,只不过,秦国略强一筹,没有异子相食罢了。秦王与赵王肯定都遣使媾和过,只是双方的要价还最后没谈妥,但是,双方结束战争以防其他5国趁火打劫的目标是一样的,换言之,双方都不想流尽最后一点血。 所以,在大战最后阶段一齐换前线指挥官,就是为结束战争的一个举措。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