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黄蓉为何守襄阳失败?
郭靖和黄蓉有武穆遗书并身怀数种绝技: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打狗棍法、桃花岛的奇门阵法和掌法、左右手互搏、空明拳法、正宗内功??,要以郭靖的觉悟,应该会在守襄阳时对众将领和士兵倾囊相授。
以书中所描述这些盖世神功的威力,就是有三分之一的人学会其中之一项武功,襄阳城也不至于最终失守。
难道说,在镇守襄阳城的数万军士中,就没有人具备郭靖的天资,或者坚韧刻苦的意志吗?显然这不是原因。这么多忠义之士中,天资、悟性等方面超过郭靖的应该大有人在。那为什么郭靖直到战死也没能将这些盖世神功普及下去,仍旧是沿用传统的军队战法呢?
首先,咱应该相信郭靖的觉悟,在民族大义面前是愿意将这些武功传授给更多的人,即使从小里说也能使武功有合适的传人。
所以,阻碍郭靖普及神功的唯一障碍应该就是“大班教学”。对于“大班”这个说法相信大家都十分清楚。用现在的名词解释说,就是一个班级动辄60、70人的规模,基本都可以称的上“大班”。
一个老师教几十名学生,就算老师天大的本事,也很难教得透彻,更别说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度、接受程度的快慢进行教学了。能按统一的进度教学就算不错了。更别说郭靖大侠要面对的是几万人规模的“超级大班”,想教会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么,郭靖这么一个接收知识很慢的人为啥就能掌握这么多神功呢?究其原因,就是“小班教学”的结果。
咱看看曾经传授给郭靖功夫的人有多少:江南六怪、马钰、洪七公、周伯通等高手均指点过郭靖。“一徒多师”,再笨的学生也能在这些师傅的教育下练成一等一的高手。
因为,除了学生肯吃苦去学之外,老师也有时间、有精力去根据郭靖的特点、进度进行“教学”。比如马钰道长对郭靖的内功传授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还有洪七公也是看中郭靖适合“降龙十八掌”才倾囊相授,而对黄蓉则传授了另一些适合她的武功招数......
再加上机缘巧合,笨郭靖也学成了一代宗师。试想一下,如果郭靖放到现在“大班”中进行学习,估计结局就是多了一个“差等生”。
其实,大部分学生都不笨,也不是老师不愿教,都是‘大班’惹的祸!一个班那么多学生,别说对学生的了解了,半个学期下来,老师能把学生名字叫全就算不错了。
最近网上流传一则消息,说是“现代私塾”的教学模式的兴起。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小班教学”,满足了很多家庭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尽管对这种模式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但最关心孩子成长的还是家长,有理智的家长的选择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在反对“私塾教育”的观点中有这么一个声音:孩子不过集体生活不利于孩子成长。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教育也都是私塾模式的“小班”教育,也没见谁出现过“社交障碍”,不也出了很多名家大师吗?
在美国,据说也有近177万人选择在家学习。据了解,为孩子选择“私塾教育”的父母大多是高学历人群!
其实,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高智商的家长放着免费的义务教育不去,偏偏选择费钱、费事、费精力的“私塾教育”呢?或许这种“私塾教育”也是对传统教育模式一个有益的尝试、补充,乃至竞争促进,也未可知。也或许,郭靖这样的人才只能在这样的“小班教学”的环境里才能出现呢?
郭靖守襄阳的故事当然也是虚构的,南宋的郭靖是金宋时期的人,死于四川。小说只是借用了郭靖这个名字,然后事迹全是借用其他人的事迹,蒙古西征的部分是郭侃和速不台的故事,襄阳部分是张顺张贵援助襄阳的故事。
以此推断郭靖一家最后战死的事件,大概就是襄阳最后的那次汉江突围战,张贵水军二千人被阿术包围全灭,张贵被俘拒不投降被杀死类似。
最后襄阳守将吕文焕在外无救援内无粮草困守6年的情况下投降了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