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好画画,有必要给他报绘画兴趣班吗?

 我来答
乡村小岩哥
2021-01-18 · TA获得超过140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万
展开全部

对于宝宝来说,他们不是为了画什么而画画,更多是为了玩、为了探索。

很多人以为,画得像,是评价孩子绘画的标准。他们早早给孩子报班,让他们学习素描。为了让孩子有个好成绩,甚至亲自示范,让孩子照着图临摹。其实,急于让孩子模仿“现实”,不但让他失去了探索自我的机会,而且还可能对他们的认知情绪产生影响。

我看到一位家长留言说“本来孩子是喜欢画画的,上过几节画画课,对画画就再也没了兴趣”。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孩子画画就是觉得好玩,如果你早早地把画画规定成照葫芦画瓢,他当然不会觉得好玩了。我给你的第一条建议就是:无论如何,不要用“像不像”为标准,评价孩子的画。

可能孩子的涂鸦在你的眼里非常杂乱,不成章法,但千万不要打击他说:“你这画的都是什么呀!一点都不像!不要再乱画了!”

如果你做不到把孩子的画,当作那些最有名的抽象画大师的杰作那样去理解、去赞美,至少,你要做到提供给孩子适合的画画工具,然后静静地陪伴他成长。

我的一个朋友特地给孩子做了一个涂鸦画册,把孩子的作品贴在画册上,并且记录好日期。他告诉我,他以前总觉得孩子画画都很丑,可不对比不知道,原来每隔半年,孩子画画的能力就会有一次惊人的成长。确实是这样的,大多数一两岁的宝宝,只会画些无序散乱地点和弧线;到了两、三岁,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发展了,就可以控制自己的动作,来回重复画线了。三、四岁的宝宝,他们的涂鸦日益精湛,已经可以画出规律的螺旋线条了。从点到弧线,再到螺旋线条的练习过程,其实是一个高度有序的认知发展过程,是宝宝后期正式开始画画的基础。不过,宝宝还没有从纯粹的感知手部运动的模式,升级到有意识的绘画阶段,怎么帮他们过渡?


首先,如果你发现你家孩子已经可以控制他们的涂鸦冲动,画出一些超出涂鸦模式的形状了。比如一般来说,3岁左右的宝宝终于能画出封闭的圆形了,这表示他已经具备用图形来表征物体的能力。你可以跟孩子聊一聊他画好的画,鼓励他们进行观察,这种方式叫作涂鸦定位。


比如引导孩子解读他们的涂鸦,或者给一些图形命名,问问孩子:“你画的这个叫什么呀?”、“你画的这条线像不像一条小虫呀?”

通过这些练习,孩子慢慢开始理解,画纸上的平面图案和现实中三维物体间是有对应关系的,他可以用一个符号标记,来呈现出现实世界的物体。

我儿子有一次给我看他画的三个圆圈,跟我解释说:“这两个大圈圈和旁边的小圈圈,是爸爸妈妈带着宝宝。”孩子开始发挥想象力,给自己的涂鸦增加意义了。


在这个阶段,孩子还会把运动轨迹、声音等无形的东西,连通物体都画进涂鸦里。同时,也会配合语言、动作或是想象来抒发他们的情感。


我儿子以前画过一幅画,是一团杂乱的线条,我询问他之后,他告诉我,那是一只狗。我问他:“周围这些线是什么呀?”儿子回答说:“这是狗狗的努努,狗狗生气了,怒怒跑出来了。”我很惊讶,孩子甚至可以把抽象的情绪也画出来。


我继续问他:“狗狗为什么生气呀?你见过生气的狗狗吗?”儿子说,“前几天,我们在路边看到了。”我说:“哦,我想起来了,是不是它冲着咱们叫,你害怕了呀?”儿子点点头。


我明白了,其实是儿子受到了惊吓,他用画画的方式,把情绪抒发出来了。






这个阶段的孩子,画的不是画,而是他们的思维。除了鼓励孩子把他们的情绪画出来,你也可以通过文化的形式,抽丝剥茧地帮孩子把情绪表达出来。


我还是要强调一下,就算你觉得孩子画得不好,也不要急着指导孩子,说什么:“狗狗应该这么画”“兔子应该是白色的”,如果压抑了孩子自发的即兴创作,这是不利于孩子的智力和情绪发展的。


孩子四岁的时候,他会发现,如果他想用图画来表达特定的意义,并且让大家都理解,他必须画出跟现实物体比较相像的图画来。如果他想画一个小人,他不能指着一个点就说那是一个人了,他必需有意识地画出人的特点来。

什么是人的特点呢?孩子们最普遍的回答是,圆圆的头,他们往往会画一个圆,下面画两竖,用这种火柴小人来表示人的形象。孩子会画火柴人了,这可不一般,这代表孩子的认知发展又到了一个里程碑。


以前的研究者认为,这种简单的人物形象是孩子不成熟的大脑加工的结果。孩子心智不成熟,会忽略或画错某个部分。比如,火柴人缺少人物基本的四肢关节,这是有缺陷的图画作品。


其实,新的研究发现,火柴人不是画错了的人物形象,而是孩子对人最简洁、抽象的一种表现。孩子追求简单,他会把人最本质的特征尽可能简单地表现出来。

比如,他们不是不知道人有胳膊,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他们会给火柴人画上胳膊。有一群研究者,他们要求孩子画不同场景下的小人,比如画出“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故事”,画出“三个小孩在玩球”。


结果发现,尽管一般情况下的火柴小人没有胳膊,玩球组中有82%的孩子画出了胳膊。因为孩子认为,在这种场景中,小人需要用到胳膊来完成任务。


总之,孩子能发明出火柴人的形象,把它当做完整的人来看待,这是孩子创意脑的一大进步。但是,孩子注意力的广度比较小,只会注意到整体而看不到细节。幸运的是,用对方法就能克服这个问题。

研究发现,比起给孩子一个模糊的命令,像是:“给这些小人画上关节”,如果你用更具体的命令,像是:“给孩子的手画上五个手指头”,用这种说话方式,能提升42%的儿童绘画的细节含量。


第二种方法是改变孩子画画的顺序。有的孩子画小人的时候,习惯从头开始,从上画到下。研究发现,如果叫孩子改变一下画画的顺序,从脚开始,从下画到上,或者从肚子开始,从中间开始画。


稍微改变一下孩子的视角,他们画画的细节就会更多了。

宝宝画画是从用手势动作在纸上留下痕迹开始,到创造出线条和图形,再发展到理解图画空间。这个过程中,你要关注孩子身处的特定发展阶段,避免踩坑,既不要对宝宝干涉太多,给他充分的涂鸦自由,又要注意适当引导孩子注意到绘画细节。

匿名用户
2021-11-11
展开全部
一、儿童喜欢画画,这是出自儿童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需要。我们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必须研究儿童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评价儿童画,也就难以辅导儿童绘画。小学阶段应按儿童的年龄分为三个时期来研究:图式期6-8岁、写实倾向期9-11岁、写实期12岁以后(相对而言,有的会提前或退后)。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二、6、7岁儿童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转变的阶段,大脑的发育已达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却仍保留着幼儿期的状态,想象力十分发达。他们把画画看成是一种游戏常把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东西混淆在一起。一过7岁,幼儿的这种特征就逐渐减少或削弱,渐渐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客观世界,在想象的同时,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样去画。随着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增多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绘画创作达到高潮,进入儿童绘画创作的黄金时代。他们依靠直觉,加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根据头脑中对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凭自己的记忆表达心绪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这一阶段儿童画的一般特征,故称之为图式期。这个时期,特别要求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儿童画作品,也不能让儿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顺其自然充分给孩子自由,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画自己喜欢画的内容,这样才不会把儿童喜欢画画的天性给扼杀了。
可以参考参考达芬奇美术,现在好像是可以免费试上M/http://www.dfq.com/
三、由于儿童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变化,观察能力的提高,判断能力的增强,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同于前一个阶段,他们开始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并进行探索,对幼儿时期深信不疑的童话、梦幻开始发生怀疑。对以前自己常采用“古怪”的、“不合逻辑”的表达方式持否定态度,对过去画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实的画表示否定。他们对儿童画表现的天真、幼稚并不喜欢,更羡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绘画,对绘画的空间知觉有了较大进步,开始由平面的空间思维向立体的空间思维过渡,故称为写实倾向期。由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画开始追求真实,致使他们那些感人的童趣创作逐渐消失,对绘画的兴趣趋于淡漠,个别甚至视画画为额外负担。这个时期要使儿童的绘画兴趣如同图式期时那样浓郁,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意识,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他们画出的作品能抒情达意,这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才会有增无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惠华小知识
高粉答主

2021-01-20 · 主要从事电影娱乐领域
惠华小知识
采纳数:802 获赞数:2691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有必要。因为报名绘画兴趣班,可以提升孩子的兴趣。所以这是一个好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胜利村宁
高粉答主

2021-01-20 ·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胜利村宁
采纳数:14 获赞数:131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我个人认为是有必要的,因为孩子的兴趣要从小抓起,而且这样的兴趣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du聊情感
高粉答主

2021-01-20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6万
展开全部
没有必要,这样反而会将孩子的兴趣变成压力,不利于他未来的发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