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无助感是怎么形成的?

 我来答
星座家17
2022-05-30 · TA获得超过669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52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21万
展开全部
谢谢特邀!

当遇到困难,没有人理解的时候,就很容易感觉孤独无助。当自己的见解不被接受时,会感到孤独无助。当自己不被周围的人认可时,会感到孤独无助。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会感到孤独无助。

人们总在寻找一种归属感,总希望自己能溶于周围的群体,总希望自己合群,所以一些事总是选择盲从,固化了自己的思维,找到了归属感, 但是失去了自己,浪费了时间。有些群体没必要刻意的去融,还不如省出点时间提高一下自己。一些群体只能耗费你的精力,却没有任何意义。有时候无助感也是自我提高的一种方式,也是磨炼自己意志的一种途径,为啥不把这种无助感化作一种成长的动力呐!

习得性无助?心理学定义

习得性无助现象在人类和动物身上都可以观察到。当他们条件反射式地预期自己将会遭受痛苦、折磨并且认为自己对此无能为力时,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Cherry, 2017)。经过反复多次的“条件化”,个体习得某种信念--“无论做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或未来时”,人/动物将会放弃抵抗和努力,停止摆脱痛苦或恶劣情境的尝试--即使他们有机会!

当人类和动物意识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或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他们开始以一种消极无助的方式去思考、感受或行动。这种现象之所以称为习得性无助是因为这并不是一种内在特质;没有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就认为或相信自己对周围的环境会失去控制。这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形成的条件是个体在一系列的经历中无法控制自己的处境,或相信自己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处境;长此以往就易形成习得性无助。

马丁·塞利格曼的实验

马丁·塞利格曼 Martin Seligman和史蒂文·梅尔 Steven Maier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早期进行了形成该理论基础的首次实验。

塞利格曼和梅尔合作进行电击狗的实验,以观察狗的反应。

实验分A/B两组,A组的狗对接受的电击无法控制、无法预测(实验人员随机,无规律的实施电击),B组狗在一定程度上有控制权(如对狗狗进行有规律的电击或给狗设置逃脱的条件躲避电击)。

之后,狗狗被放置于一个笼子里,中间由一道低矮的障碍物隔开(下面都称为“双分电击笼”);笼子的一边通电,另一边不通电,只要跳过中间障碍物就可以免受电击(Cherry, 2017)。当研究者打开电闸时,有意思的情景出现了:A组的狗(实验中无规律电击并无处可逃的狗)根本不尝试跨过障碍物到安全的另一边去。

为了进一步探究该现象,塞利格曼和梅尔又进行了一项新实验,将若干个新狗狗分为三组:

第一组:系上链子一段时间,不进行电击;

第二组:系上链子后进行电击,但狗狗可以通过鼻子按压面板而避免遭到电击;

第三组:系上链子后进行电击,但狗狗无法躲避电击。

一旦这三组狗狗完成上述初步实验,将这三组狗狗依次放在双分电击笼中。第一组和第二组的狗狗很快就明白自己只要跳过障碍物就可以避免电击;但几乎所有来自第三组的狗狗从头到尾未试图跨越障碍物。这些狗狗基于之前的经验意识到自己根本无法躲避电击的折磨,于是放弃尝试(Seligman & Groves, 1970)。

这些结果在狗狗身上得到确认后,塞利格曼和梅尔又对小鼠进行了相似的实验。

正如对狗狗所做的一样,研究者将一批小鼠分为三组进行训练;一组小鼠接受电击但可躲避电击,一组小鼠接受电击但无法躲避电击,一组小鼠不接受电击。“可躲避电击”组小鼠可通过按压笼子上的杠杆避免电击,“无法躲避电击”组小鼠可按压杠杆但仍遭到电击(Seligman & Beagley, 1975)。之后,三组小鼠依次被放在另一个笼子里,接受电击。笼子里有一个杠杆,当小鼠按压时就可躲避电击。

结果再一次证明了上述电击狗实验的结论:在初步试验中“无法躲避电击”组小鼠在后来的实验中从不试图躲避电击,而其他两组的小鼠大部分成功躲避电击。那些从不试图躲避电击的小鼠表现出的行为属于典型的习得性无助:即使眼前有潜在逃脱恶劣情境或痛苦的方式,它们也视若无睹。

大象也会出现习得性无助现象。当训练师在大象年幼时就对其进行训练,用一根绳子将幼年大象的一条腿拴在一个杆子上。大象在开始数小时甚至数天内试图挣扎挣断绳子,但最终发现无力挣脱时放弃挣扎,乖乖地待在自己狭小的活动范围里(Wu, 2009)。但当大象长大之后,已经有足够的力量挣断绳子,但长大后的大象却从未尝试过。一旦大象在幼年时期习得自己的挣扎努力是无用的,就不再试图去挣断绳子了。

学习不够,学的知识量不够,无法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更谈不上使用和运用,形不成内心强大的性格和优势,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学习与悟道践行密切结合,慢慢培养出来的自己独特的认知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你就不会再有无助感了。要相信自己,万事靠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智慧,培养自己的福德。万事如意。

无助感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很多很多的不如意和委屈 叫天天不应 叫地地不灵

被负面情绪充满 控制不住的想起曾经的不顺心......

可亲爱的你 不如意事常八九 可与人言无一二

你要记住 只有自己才能把自己从苦难的深渊中超拔出来

请常常反思自己的过去 拥有一颗强大的心 保持自身实力 更好地面对风浪

人的无助感源于对自己未来不能把控,其根本限制或者是个人的疾病,或者是所处的 社会 环境,使得人感到自己的明天完全由“命运”决定。

身患严重影响生活、工作的重病,又没有治愈希望,会使人产生无助感。

出身 社会 底层又没有改善自己 社会 身份的渠道,农民的子女“命中注定”的要成为农民,工人的子女只能接班做工人,就像存在“黑奴制”时代的黑奴和他们的孩子。

总之,不能自由决定自己明天的人,就会产生无助感。

无助感好似给自己的逃避找借口,遇事不愿意积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