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朱允炆没有死,而是逃出了皇宫?这种传言哪来的
明太祖朱元璋纵横沙场几十年,武将出身的他,却培养出了一个颇具儒生气质的孙子——朱允炆,也就是后来的 建文帝 。朱元璋十分疼爱并看重这个嫡长孙,直接越过众多儿子, 立为储君。
野心勃勃的燕王朱棣,对皇位觊觎已久,不成想竟然被自己的侄子抢先一步。不肯善罢甘休的他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适时出击, 打着“清君侧”的幌子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帝被逼至绝境自焚。
燕王大获全胜顺利夺位,可坊间流传朱允炆并没有死,而是逃出了皇宫。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传言呢?
历史 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成王败寇,只有胜利的一方才具备书写 历史 的资格,至于是否完全尊重事实,后人不得而知。建文帝登基的第二年, 燕王就在自己的封地起兵,反抗朝廷的统治 ,然后开始了长达三年的“靖难之役”。
三年后,燕王的军队一路挥师南下,攻陷南京都城。《明史》记载:
大部分的正史中,都记载建文帝在燕王军队抵达前自焚而死, 朱棣称他是被奸臣所迫,也对应了自己“清君侧”的旗号。
一切似乎都合情合理,但令人奇怪的是,正史中对建文帝的死,还有不一样的说法。在《明史•建文皇帝本纪》中, 朱允炆在当晚扮作僧人逃走,并没有死,朱棣赶到时,随意找来两具尸体抛入火中,当作是皇帝皇后的尸体。
第二种说法只是民间传言, 可为何会出现在正史中?
当时宫中的消息一应对外封锁,最终解释均出自朱棣等人之口,也不知是谁传出了朱允炆死里逃生的言论,继而一传十十传百,众人皆知。因为这些传言影响巨大,后来甚至被收录到了正史之中。
虽说传言并非空穴来风,但能够传遍全国,必定有人在背后暗中操纵, 并且这些人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利益。
到底哪些人有可能会传播这些言论?他们又抱着怎样的目的?
首先,可能性最大的是 民间的百姓 。建文帝生性宽厚仁慈,又深谙儒家治国之道,刚刚即位时,就更改了很多严苛的刑罚,但又巧妙地避过了对朱元璋的否定。
他还大大 削减江南地区的土地税 ,促进当地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看得出来,建文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虽然其中的很多措施尚未施行,但是普通百姓已经看到了希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朱棣登基后的种种行为。
他对朱允炆身边的亲信和大臣赶尽杀绝,还杀害了很多反对他的人,甚至诛杀九族,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演绎的淋漓尽致。
后来他朱棣还立刻恢复了原有的刑罚,并且否定建文帝所有的政策, 继续推行更加严苛的律法。 广施仁义的朱允炆,颇受百姓和一些忠臣的爱戴,但他们又无法左右皇室纷争。
因此当燕王攻入南京城时,百姓们可能更希望朱允炆能够反败为胜,继续做他们的皇帝。可惜事实摆在眼前,朱允炆大势已去,根本没有任何反击的机会。
但普通的百姓更愿意相信他逃走的传言,并且四处传播,这是他们对建文帝时期的一种向往, 希望统治者能够继续施行仁政的一种表现形式。
关于传言的传播者,还有可能出自 朱允炆 及其追随者 。为什么这样说呢?当年朱棣的大军攻破城门,朱允炆眼看自己落败,心中多有不甘。按当时的情况,他应该是四面楚歌,只能等着任朱棣处置。
但他为了维护最后尊严,使用最后的战术,将他逃走的传言四处散布,传到朱棣耳中最好不过。
无论朱允炆是生是死,这样的传闻,都能令朱棣的心中永远扎着一根刺, 那就是建文帝尚在人世,他的皇位仍然受到威胁。
就因为朱允炆逃亡的传言,朱棣才要屠杀他身边所有的大臣。因为朱棣非常忌惮他们,如果真如传言所说,建文帝在外逃亡, 那么很可能会重新夺回皇位 。
据传,连朱棣自己都不相信朱允炆已死,还四处派密探找寻他的下落。看来如果这真的是建文皇帝最后的锦囊妙计,那么应该非常有效,他的“存在”让朱棣时刻感到威胁。
福尔摩斯说:“当你排除一切不可能的情况,剩下的,不管多难以置信,那都是事实。”以上的两种情况都是有可能存在的,不过还有一种可能性, 就是这些传言都是朱棣一手捏造的,并且暗中授意传播。
明成祖有非常充分的理由这样做,他是地方藩王,虽然打着“清君侧”的幌子,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他的谋逆意图。朱棣不得不想办法令自己的行为合法, 如果留下朱允炆,肯定会祸患无穷,所以此人一定要杀。
但是朱棣如果直接在众人面前处置皇帝,就坐实了谋逆犯上的事实。因此朱棣不仅称皇帝是自焚而死,还放出朱允炆外逃的传言。 这样一来皇帝逃亡在外,天下无主 ,自己作为皇帝的叔父,继承皇位合情合理,也就不会给人落下把柄。
做戏要做全套,后来他还继续传播自己寻找建文帝的消息, 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更加名正言顺。
仔细想想,正史中都记载了建文帝逃跑的传言,这一定是在朱棣的授意下,才敢写入史册。否则那些对皇帝不利的事情,是一定不会出现在正史中的,这样写一定是基于统治者的某种政治利益。
整体来看,放出建文帝逃亡消息的人,极大可能是明成祖朱棣。朱允炆是否真的死亡,对朱棣来说毫无意义, 即使他真的躲在某个地方,也再难有翻身之日 。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传言的最大受益者都是朱棣,因此很有可能是他的一种政治手段,目的就是为了扰乱视线,混水摸鱼。
后世对于建文帝的下落,产生很多的幻想,无论是出家为僧还是得道成仙之类的传言,都是一种政治寄托。今天的考古发掘,似乎印证了建文帝逃亡的事实,但到底当时的情况如何,我们无从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