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怎么过春节
春节扫尘:
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为止,汉族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扫尘日”,北方称之为“扫房”,南方把他叫做“掸尘”。春节前,积极参与到春节除尘的活动中:把自己家、父母家卫生打扫干净,迎接新年的到来,过一个干净、整洁、舒心的新年。
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
写春联:春联现在很多超市都有成品春联、年画、剪窗花等。其实亲手写春联、画年画、剪窗花才叫过年呢。 如写春联:文房四宝:红纸、毛笔、石墨、墨盘等。小时候,给爷爷研墨,打下手,看爷爷写春联,真有意思。
贴春联: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先去除旧的春联,然后用米糊均匀的涂抹在春联的背面,然后贴在门上。
年夜饭
年夜饭,也叫“团年饭”,这是春节的重头戏。一家人,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年。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吃顿饭。自不言说这顿饭局的意义。
其实这顿饭,无需多么丰盛,重要的是大家交流下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生活情况,陪辛苦一年的父母、长辈、邻居闹闹磕、说说话,尽一份儿女孝道、联络下邻里之间的感情。
看春晚、守岁:
春晚,是千家万户中国人的视觉大餐。语言类节目,相信是大家的最爱。其实歌剧、舞蹈、戏剧、杂技等节目也精彩纷呈。边吃年夜饭、边看春晚,频频传出欢声笑语。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共同等待新年的到来。这就叫过年吧。
放鞭炮、烟花:
过年,要有年味,还是得选择农村老家。零点时刻的到来,每年就和父亲出门放鞭炮、烟花。“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响亮悦耳的鞭炮声中、在绚烂无比的烟花中,笑容依然美丽。这就叫过年吧。
压岁钱
给晚辈派发压岁钱:小朋友领到压岁钱,肯定是最开心的了。压岁钱的大小不论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吧。
给长辈包个红包:给长辈包红包,图个吉利和喜庆,表达晚辈对长辈的一点心意。让长辈开开心心过个年。
吃汤圆/饺子
作为成都人,现在我以吃汤圆给大家说说。汤圆有各种馅的:芝麻馅、肉馅、蔬菜馅、糖馅的。
食材的准备:糯米、肉、蔬菜、红糖等
亲手包汤圆。吃上自己包的汤圆,也许这才叫过年吧。
拜年
老家习俗,一般从初二开始,就开始走亲戚、拜年了。亲戚之间要经常走动走动。亲戚之间经常互访,感情才会熟络起来。
亲戚:是这世界上自己亲近的人,更应该多一份关爱。
拜年礼物:提前给亲戚们选购新年礼物。
逛庙会:
庙会是春节最有仪式感的地方,每年春节,也热闹异常。舞狮、舞龙表演,各种名小吃。在饱眼福的同时,饱口福。带着家人去体会那纯正的年味。
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扩展资料:
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拜祭神灵、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 。
人们在春节这期间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在这节日里亲朋好友之间走访拜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参考资料:春节 百度百科
推荐于2017-12-12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
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小年祭灶】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倒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号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起于南北朝,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坐看电视,笑语连连。
有钱人拖家带口奔向海外,本地老百姓急于把货币兑换成食物,许多家庭更是在门口张贴标语,表达诉求,街上充满着爆炸物残留的火药味。
人们大都无所事事,成天酗酒,打牌,儿童们成群结队去讨压岁钱……
其他国家的人怀疑这种现象是——经济危机,而我们把这种景象称之为:过年。
这一个段子也间接说明了中国人过春节对世界多大影响!可以说全世界都在围着中国转!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如今我国人过春节是世界上最壮观,规模最大的节日之一!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人都会过春节!远超大家所料!
由于中国的崛起,和中国强大文化的影响,在国外很多国家对中国的春节在日益重视,纽约从2003年将春节纳入公共假日,春节这一天人们享受的待遇和其他合法的公共假日一样,学校虽然不会停课,不过学生可以春节为由向学校请假。纽约政府还允许在中国人集中居住的曼哈顿中国城和法拉盛燃放鞭炮。
作为中华民族最热门的传统节日,无论身在何方,在这一喜庆的日子里,每个人都希望与家人团聚。在强大的汉文化影响下,除了中国!还有这些国家都过春节!
首先是越南,越南也过春节。每逢春节,越南家家户户都要买桃花和金桔树。越南在年三十的团圆饭桌上,与中国传统的水饺不同,越南一定要有方粽。这种粽子成四方形,里面有绿豆和五花肉,一个粽子1-2斤,一个吃到饱。此外越南也流行春节“拜年”。

第二个是新加坡,新加坡众多人口都是由中国迁徙过去,同时迁徙过去的还有中国文化,所以新加坡也流行过春节,新加坡春节一般放假两天。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春节期间,人们也相互拜年,但拜年不提贵重礼品,只带两个桔子,进门送给主人,桔与“吉”谐音,象征大吉大利。所以柑橘是新加坡必购年货。
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我们的春节在国外也有了更大的影响力!不仅仅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过春节,连很多欧美国家在春节期间也会举办庆祝活动,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很多国家都会举办活动庆祝春节。世界众多国家总统都送来新年贺词!据估计每年全世界有20多亿人口过春节,分布近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而这背后都是祖国文化的强盛!
几十年之前,中国春节对于中国之外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飞跃,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联,中国春节长假,对于世界经济也会带来圈圈涟漪。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如果这个工厂关闭一个月,对于世界各地的零售业或是进出口业来说真是一个暂停的时期。可以说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世界的运转,不得不让人惊叹!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分布不均,和拥有世界第一的人口数量,每年春节期间在这块东半球大地上都会发生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即春运,虽然中国铁路运力已经世界最强,但每年依旧火车票难买,高速路太堵。
而究其原因,是春节期间全国春运旅客运输量有35亿人次,相当于一月之内运走半个地球人口,
看到这组天文数字,很多人都被震撼!这在其他国家是完全不可思议的。
在古代民间,人们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便开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结束。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新年才算结束。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亲朋好友欢聚的日子,是人们增深感情的纽带。节日交流问候传递着亲朋乡里之间的亲情伦理,它是春节得以持存发展的重要要义。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