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虽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但他的成就不能被磨灭这是肯定的,也不能因为左宗棠和李鸿章与他不对付而否定他,左宗棠是个纯正的武人性子,本在性格上就同曾国藩背道而驰,同李鸿章不同的是左宗棠看不起曾国藩是朝野上下都知道的事,而李鸿章则是在心里默默地表示出对曾国藩的不满。
说起曾国藩,来来回回也就这点事。曾国藩,一个书生气很重的理学家。手底下的学生数不计数,晚清没有人会不知道曾国藩这个名字,声名远扬、天下皆知。那支连八旗军和绿营军都没有打下了的太平军就败在了曾国藩这个文质彬彬的儒士手里。
他的湘军也曾让人闻风丧胆,也曾名不经传,也是能同戚家军和岳家军齐名的军队。我不认为曾国藩的缺点在他这样的功绩面前还能称得上缺点,我倒是站在曾国藩这边更多些。就像曾国藩即使同左宗棠再不和谐,也丝毫不会怀疑左宗棠的忠心赤胆。
曾国藩从来不会拿这个开玩笑。反倒是左宗棠,性子急,不沉稳,做事考虑的不长远,开不起玩笑。曾国藩对左宗棠是有恩在先的,在左宗棠落魄的时候,是曾国藩收下了左宗棠,让他英雄有用武之地。然而这样公然的敌对,让两人都陷入难堪。而李鸿章就显得老练许多,同样是对曾国藩有些许不满,但好歹憋在心里,李鸿章同曾国藩不合是因为两人政治战略的分歧导致的,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又不可能做到人人出奇的一致。
只要学习过晚清历史的人就会听说过曾国藩的名声,这个老头确实有他厉害的地方,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全国,绿营军和八旗军都败下阵来。而曾国藩作为一介书生,只身带兵,投笔从戎,创建湘军。十余年的浴血奋战后,终于攻陷天京。
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就此灭亡,晚清时期,清朝一片死气沉沉,曾国藩在两江总督的位置上推动了洋务运动。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推动建立了中国的第一所兵工学堂,第1次翻译西方书籍。所以在晚清历史上,我们不可能绕得过去曾国藩这三个字。
但是人无完人,曾国藩这个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对他的批评也是比比皆是,就连同时代的人也会瞧不起他。就比如左宗棠,左宗棠和曾国藩都是湖南人,只不过一个是湘阴人,另外一个就是湘乡人,他们的家乡离得并不远,不过他们在少年时代并没有发生交集,一直到了1852年,他们才第1次见面。
而在此之前,因为母亲去世,曾国藩留在家里,而太平天国运动又来势汹汹,朝廷就让曾国藩留在家里,帮助湖南巡抚张亮基兴办团练。于是曾国藩起身去往长沙,面见张亮基。而见到曾国藩的时候,张亮基并不是一个人,他的身边还有一个中年人,那就是左宗棠,左宗棠当时担任张亮基的幕僚。
这三个人之中曾国藩和张亮基都是正二品大臣,而左宗棠只是一个落第举人,身份最卑微,但是一开口左宗棠就是主角,他在两位领导面前指点江山,侃侃而谈,曾国藩在此之前就听说过他的名字,而这一次在见面之后他对左宗棠更加五体投地。
在多年之后当左宗棠身陷“樊燮京控案”,走投无路之时,也是曾国藩把他招至大营,后来又让他做了浙江巡抚的。不过左宗棠对曾国藩的印象却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他对曾国藩表现的谦虚很是敬重,而另外一方面却对曾国藩的才华表示担忧。正是因为他觉得曾国藩才华不好,所以才一生都看不起他。
而李鸿章也是如此,不过左宗棠是公开看不起曾国藩,但李鸿章却是内敛的,因为怎么说曾国藩都是他的恩师。两个人的战略眼光相差很大,当初李鸿章在曾国藩幕府之时,就因为两件事情产生了严重分歧,所以一怒之下愤然离去,后来在曾国藩的邀请和其他人的劝告之下才重新回来。不管事情怎么样,不管两个人的战略眼光到底差别有多大,但曾国藩作为李鸿章的恩师,带他入门,又对他如此好,李鸿章怎么说都不应该看不起曾国藩,人不能够忘本。
2019-10-17
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就此灭亡,晚清时期,清朝一片死气沉沉,曾国藩在两江总督的位置上推动了洋务运动。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推动建立了中国的第一所兵工学堂,第1次翻译西方书籍。所以在晚清历史上,我们不可能绕得过去曾国藩这三个字。
但是人无完人,曾国藩这个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对他的批评也是比比皆是,就连同时代的人也会瞧不起他。就比如左宗棠,左宗棠和曾国藩都是湖南人,只不过一个是湘阴人,另外一个就是湘乡人,他们的家乡离得并不远,不过他们在少年时代并没有发生交集,一直到了1852年,他们才第1次见面。
而在此之前,因为母亲去世,曾国藩留在家里,而太平天国运动又来势汹汹,朝廷就让曾国藩留在家里,帮助湖南巡抚张亮基兴办团练。于是曾国藩起身去往长沙,面见张亮基。而见到曾国藩的时候,张亮基并不是一个人,他的身边还有一个中年人,那就是左宗棠,左宗棠当时担任张亮基的幕僚。
这三个人之中曾国藩和张亮基都是正二品大臣,而左宗棠只是一个落第举人,身份最卑微,但是一开口左宗棠就是主角,他在两位领导面前指点江山,侃侃而谈,曾国藩在此之前就听说过他的名字,而这一次在见面之后他对左宗棠更加五体投地。
在多年之后当左宗棠身陷“樊燮京控案”,走投无路之时,也是曾国藩把他招至大营,后来又让他做了浙江巡抚的。不过左宗棠对曾国藩的印象却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他对曾国藩表现的谦虚很是敬重,而另外一方面却对曾国藩的才华表示担忧。正是因为他觉得曾国藩才华不好,所以才一生都看不起他。
而李鸿章也是如此,不过左宗棠是公开看不起曾国藩,但李鸿章却是内敛的,因为怎么说曾国藩都是他的恩师。两个人的战略眼光相差很大,当初李鸿章在曾国藩幕府之时,就因为两件事情产生了严重分歧,所以一怒之下愤然离去,后来在曾国藩的邀请和其他人的劝告之下才重新回来。不管事情怎么样,不管两个人的战略眼光到底差别有多大,但曾国藩作为李鸿章的恩师,带他入门,又对他如此好,李鸿章怎么说都不应该看不起曾国藩,人不能够忘本。
(2014·黄石)“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歌颂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
(2012·鄂州)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在前往哈密的路上,让士兵抬着棺材走在队伍前面,表明誓死抗击俄国,收复伊犁的决心。这位老人是左宗棠。
……
打仗就是烧钱——当时清廷经过一连串的败仗和不平等条约已经欠下了一屁股债,国库亏空,而且海防压力巨大,对疆防并不上心,很多大臣主张放弃新疆,不愿再往疆防上投钱。
然而左帅是力主疆防的军机大臣,力排众议,请求朝廷出兵平定西北,但是国库没钱。一来战事紧急,急需军饷,利息高的银行筹钱快,能马上借到钱。二来是把利息高的英国银行等原本支持叛军的国家绑在同一辆战车上,如果平叛失败就还不上了,迫使英国等不再干预清军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