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失意的时候,该保持怎样的心态?
说起苏轼,恐怕不少人对他的熟悉,要胜过自己的邻居。
苏轼的前半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有父亲苏洵这座靠山,再加上自己出众的文采,深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器重。
世间的事大抵如此,有春风时的得意,就有秋来时的萧瑟。
那是1079年,苏轼43岁。
当时宋神宗王安石的主张下,正在推行新政,而苏轼则是守旧派。
但凡文人,都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通过文字,把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表达出来。
苏轼也不例外。
结果他这么一搞,难免会被人抓住把柄。
于是,这一年,苏轼便被抓了起来,下了大牢,罪名是“讽刺朝廷,包藏祸心”。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后来在各方人士的救援下,苏轼虽然没有被杀头,而是从轻发落了,但对他来说,这无疑也是沉重的打击。
我们今天聊的这首词,就是苏轼出狱后,在黄州当团练时写的。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那是一个暮春时节,苏轼和几个友人出游,恰巧赶上了下雨,而拿雨具的人又先走了。众人被淋了个狼狈不堪。
苏轼却并不觉得,回去后还填了一首词。
这雨应该下得还挺大,都能听到雨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可这又怎么样呢?不去听不就得了。
何况,雨下得再大,也不妨碍咱从从容容的,放缓脚步慢慢走。
不但不妨碍,还可以哼着小曲。
即便想走快点,这竹杖、芒鞋,可比骑一匹高头大马,轻快多了。
这算个什么呀?
人这一生,不也像现在这样,披着一件蓑衣,在风风雨雨里行进吗?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雨中漫步,还有个好处,就是:
雨这么一淋,风这么一吹,整个人也变得清醒了。
就是有点冷。
不过没关系,远处的一轮斜阳,不已经在山头上迎接我们了。
此时回过头,再看刚才走过的路,突然就会发现:
其实也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阴晴。
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人这一辈子,就像一次旅行。
不管是得意或者失意,不管是风雨或者晴朗。
都只是路过,都只是风景。
人在得意时的放浪形骸,在失意时的灰心沮丧,其实只是因为,正在经历,还没有过去。
等到经历过了,然后就会发现:
放浪又如何?灰心又怎样?
还不是“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