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受到过虐待的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
虐待的程度及具体形式都会对塑造不同人格、能力及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虐待次数越多,程度越严重,结果就越恶劣。
虐待是指对儿童故意的或可避免的伤害,主要包括通过某种活动施加的伤害即虐待。
由父母不作为造成的伤害即忽视,它也会导致伤害。
虐待分为几种不同的具体形式,任何一种形式都可能是由一人或多人来实施的。
身体虐待是通过各种方式损害儿童的身体,严重的体罚等于身体虐待。
忽视是指不能满足孩子的基本需要,如衣食、医疗、保护、监管。
性虐待是指成人和儿童间的性活动或性接触。
情感虐待是指导致行为、认知、情绪和心理障碍的虐待或忽视,如拒绝、恐吓、孤立、剥夺、贬低、蔑视或不提供情绪支持、关爱和感情。
虐待的后果会表现在身体、情绪、认知和社会性方面,这些后果经常交织在一起。
例如打孩子的头可能会损伤他们的大脑,从而造成认知发展迟滞,出现情绪和社会性问题。
虐待的长期后果还可能包括较差的生理、心理和情绪的健康,损害大脑的发育,导致认知、语言和学习困难,出现依恋和社会性方面的问题。
经历过虐待的儿童有更多的心理异常行为、自尊水平低以及更加抑郁焦虑和不快乐,受过性虐待的儿童,可能会在年龄很小时,成为性活动的主动者。
对青少年来说,虐待可能会导致他们出现学习成绩差、违法犯罪、未成年怀孕、酒精和药物依赖等问题,以及给自身带来其他危险。
童年期受过虐待的人,倾向于在成年后表现出焦虑抑郁生气或敌视,不信任他人,感到孤独或被侮辱,性适应不良和滥用药物、酒精等问题。
童年时期受过伤害的成年人,尽管成年之后可能成为称职的父母、 伴侣或员工,但是他们内心会存在另一面,也就是感到无助、缺爱,认为自己愚蠢没用,干什么都要询问别人,甚至要问别人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自我麻痹,甚至感觉自己如同行尸走肉。这是因为他们在重演之前受忽视、不被关爱甚至受到攻击的状态或其他伤害。
虐童不易被发现,这主要是由于儿童自身年龄、心智的不成熟以及体力等身体状况,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他们都不能在遭遇伤害时及时的作出回应,很多人没有能力也没有意识向外界提出诉求。
从人性角度讲,弱小年幼的孩子永远只会渴望一样东西,那就是得到他赖以生存的父母的疼爱和接纳,在孩子完全不成熟的认知体系里,他的父母是这世间最为权威、最为珍贵的存在。
所以,当父母打骂、虐待、伤害孩子的时候,在孩子的内心潜意识里,他会不自觉地为父母对他的行为,哪怕是虐待行为进行开脱和解释。
曾经受过虐待的孩子,当你有机会看到这里的时候,一定要知道:遭受虐待不是你错,你不需要为施虐的人的找理由,不要因此自责。当你有机会长大,就更要学习知识,更好地保护自己,更好地疗愈自己。
为陷入虐待困境中的儿童提供更为有效的补救措施,这是社会的责任。
没有这些帮助,这些受虐待儿童会发展出很多社会问题,有的可能给自己和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时间不会治愈所有伤痛,为儿童发声,别让更多儿童受到伤害。
那些从小被打骂长大的孩子,从小就不能被家人平等的对待,总感觉低人一等,长大后没有自信。同时,由于小时候被经常打骂,对别人的负面的评价非常敏感。
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灾难。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一做错事就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那些从小被打骂长大的孩子,在他们的心里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没有爱的滋养,长大后他们对别人也冷漠,没有爱心,缺乏同理心。
一般爱打人的孩子,一定是被打了,知道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别人屈服,才会去动手打人。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模仿力是很强的。
其实,在生活中,父母可能忽略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无论采用哪种教育方法,都离不开和孩子的沟通。
而接纳性的沟通技巧会让父母在面对孩子顽皮时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日后性格的形成影响非常大。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在说话前父母多思考一下自己的话是不是恰当,要尽量放低音调,尽量跟孩子讲道理。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如此,因为从小被父母打到大的,所以性格比较极端,脾气暴躁,不知道该如何发泄自己的脾气。在有孩子后,当孩子有让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时,也会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孩子大发雷霆。由这件事可以看出,父母的打骂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连环车祸”,让孩子长大后也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自卑、胆小和怯懦
被父母从小打大的孩子容易形成两个极端,要么像前者一样,脾气很暴躁,要么和后者一样,变得自卑、胆小和怯懦。他们从小都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只是接受父母想法和期望,机械性地完成,没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不顺从,就会被打骂。因自己的想法从来不被接纳,所以他们无法完成自我认同。长大之后也会觉得自己不行,不可以。一辈子都会因为小时候的事情,变得自卑胆小和怯懦。
因为父母的要求,越来越优秀
任何事情除了极端,还有中间。有些孩子虽然从小被打到大,看似很可怜,但也真的因此变得优秀。因为父母的高严格、高标准,激励他们的好胜心,让他们越变越优秀。在自己不懂事,走弯路的时候,是父母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把自己拉了回来。虽然当时很生气,但后来仔细回忆一下,的确是因为父母的教育,让自己不至于误入歧途。这种结果,也是让人很羡慕了。
童年受虐容易导致孩子长大后出现抑郁!
在最应该得到爱的人那里,得到的却是虐待,孩子一定觉得自己很差劲。因此,父母对孩子施暴的行为会使孩子产生自我否定心理。
自我否定心理又会催生出一系列的问题,如:
遇事回避,没有勇气去面对;
过度自责,凡事总觉得是由于自身原因;
极度敏感,任何风吹草动都感觉不自在;
人际关系差,不愿与人过多交往;
不寻求帮助,打碎牙齿和血吞等情况。
而这些问题,恰恰最容易令人走向抑郁症!
人格障碍
童年受虐容易导致孩子形成人格障碍!
人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特征综合体,它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我们的基因、相貌等生理条件都可能复制,但是我们的思想、行为习惯等绝对无法复制,这就是人格的作用结果。
人格是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旦人格形成,在一定时间内它是稳定不变的。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出现重大事件,人格改变之后,它就会形成另一个稳定的人格,同样在一定时间内难以改变。
《柒个我》中张一山饰演七种人格
而人格障碍是指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习惯、处事方式偏离了正常范围,它会给自身或者他人,甚至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简言之就是人格异常。
比如强迫型人格的人,他可以每天洗澡几十遍,虽然他知道没有必要重复洗那么多次,但是他根本无法控制自己。
儿童时期的人格相较于他一生其余阶段而言是十分脆弱的,在遭受虐待的情况下极易出现人格异常的情况。
童年受虐容易导致孩子长大后出现酗酒情况!
曾有学者对近两百位因酗酒而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童年有过受虐待经历的,
男性占比约四分之一,
女性占比约三分之一。
可见童年带给人的伤痛烙印很难被岁月抹去。在长大成人之后,曾经的阴影会一直追随着他们,影响着他们。
由于糟糕的交际能力,甚至自闭的心灵,他们内心的苦楚难以倾吐,似乎只有酒精能够带来短暂的解脱了。
童年受虐会使孩子长大后在一定几率上具有暴力倾向!
历经过受虐的孩子容易习得父母的行为模式,也就是对自己的孩子、伴侣或他人实施虐待。
这种类型最极端的代表就是反社会型人格。
他们会无视任何法度,残酷无情是他们最贴切的标签,许多凶残的杀人犯都是反社会型人格。
反社会型人格绝大多数出现在男性身上,至于女性,却恰恰相反。
有研究显示,女性在童年时期遭受虐待会使女性成年之后丧失一部分能力,比如:记忆力、注意力等,所以当她们再次遭受虐待时更容易显露出软弱的一面;再加上她们之中相当一部分人会保留着儿童时期的行为、认知模式,与人相处的方式易遭受虐待的施加。
因此,童年受虐的女性在成年之后比普通女性再次受到伤害的几率更大!
如果给如今60岁以上的父母做一个集体画像,他们有几下几个共同点:崇拜和服从权威,很担心自己有哪一点和别人不一样,因为从众意味着安全,他们普遍不善于表达情感,对孩子控制有点多(因为小时候社会也是那样对待他们的)。他们经历过饥饿、动乱、信任感的瓦解,本该好好读书的年龄却上山下乡,好不容易回城重新建构生活,人到中年不少人却又经历过下岗、下海潮,有人抓住了机遇,但更多人也只是如浮萍般的生活着。
他们这一代人注定没有太多的情感能量可以带给孩子 ,其中的一部份父母会因为情感的匮乏和强烈的自我专注,使他们无法带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尊重,所以他们的孩子会常常觉得:
1、发现自己常常想得到爱,注意和赞许,却从来没法取悦父母
2、父母更在意事情看上去好不好,而不是事情让孩子感觉如何?
3、妈妈有时候会嫉妒你
4、父母并不支持你进行健康的自我表达,尤其这些表达和他们的需要相冲突,或者威胁到他们的时候。
5、父母常常没法处理好他们自己的情绪
6、母亲爱挑毛病,指责别人
7、你妈妈把你当朋友,而不是女儿对待
(应该允许孩子就做个孩子,如果对孩子抱怨生活,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和内疚,她接受到的信息是:我太无能了,不是个好孩子,我无法帮妈妈解决问题。)
8、你在父母面前没有界限,没有隐私
父母和子女间如果没有隐私,那就意味着父母对孩子的需求视而不见。想要成为一位健康、成熟、独立的人,子女需要认知到一个和父母相区别的独立自我。很多父母不理解这一点,他们自己的不成熟和不满足,妨碍了儿女的自我成长,进而阻碍了他们的情感发展。
也导致了他们的孩子-----也就是我们这代、王猛们、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的成员们如今的心理状态。(这个据说有12万人的小组目前已被雪藏,媒体理解为这只是年轻一代发声的方式)
孩子小的时候只有服从于父母才能生存下去,并且因为家庭生活的隐私性,会让孩子们想当然的觉得,所有的父母都是这样的。但是当孩子逐渐长大,上学,社交圈的扩大,这些家庭的孩子会惊讶的发现,自己的父母和别人的不同,并且因为自己的无力反抗和一味顺从导致自己能力、见解都不如人,无论自己怎样努力都很难挣脱家庭给自己带来的伤害时,会愤怒的反抗,而此时父母只认为一向听话的孩子,开始叛逆了,孩子会招致更严厉的控制和打击。
孩子与父母在相爱相杀中越走越远。而孩子一方面要面对自己在人格、情感、学业多方面的挫败感,一方面在愤怒中渴求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理解,而父母会认为,你为什么不如别人优秀,你为什么不听话,不安份?不感恩,反而来指责我们?
这些孩子成年后会在情感上受到更多的折磨。
既使有些人的成就已经非常高了,但内心却仍然很难感到满意和自在,当初支持他们咬着牙关走过来的,恰恰是那不肯认输的狠劲,想要向父母、亲友和整个世界证明自己有多优秀。因为从幼年起,为了得到父母的接纳和赞许,他们必须做到更多才行。即使考了双百,一个99,全校第一,父母们却从来没有夸赞过孩子,那有什么了不起,他应该考得更好的。 这种态度让人沮丧、悲伤,不解。不得不去做更多,更重要的事,内心里这些孩子从来没有肯定过自己。
如果一个人能富有成效的去爱别人,他也会爱自己;如果一个人只爱别人,他就根本没有爱的能力。-----埃利希 弗洛姆 《爱的艺术 》
情感缺乏的人常常会用不合适的恋爱关系来填补情感空白。
比如 :
取悦并依赖第一个答应我们,保护我们的好心人。
找一个心中完美的父母形象,然后完完全全的把自己交出去。
和某个人建立关系,只因为他(她)很像小时候第一个抛弃我们的人(为了看看这一次你 是否能改变他们)
或者只是为了找另一个安全的港湾,像我们小时候曾经拥有过的那片刻温暖。
一个人童年时没有得到满足的强烈需求,会让成年后的他们经常发生一些令人不知所措并且无法控制的情感,或者另一个极端,建立任何亲密关系都极其谨慎。
即使有些人走进了婚姻,在没有疗愈自己前,往往找到的伴侣也是一个在情感上既不亲密,也不敏感的人。因为这是他们熟悉的类型,会给他们带来安全感,让他们觉得对方的行为是可以预期的。
一个从小被母亲当作朋友,需要从心理和生活上照顾母亲的女儿,长大后即使在事业和工作上做得非常出色,但她找的伴侣也往往是一个苛求她、依赖她、不成熟的男人。小A即是如此,她经营皮具,有自己的工厂,家里的所有收入几乎都来自于她,她也给丈夫提供过很多创业的机会和项目,投入不少钱财、心力,丈夫一事无成不说,还屡屡出轨,对她出言讥讽。你看A的朋友圈会发现,她远比同龄女子要年轻,她去旅游、参加读书会,健身、拳击,插花几乎是中年女子的楷模,可是如此耀目的她,却从来得不到丈夫爱护、关心和理解。可她伤心、愤怒也不愿意离开。
她是她丈夫生活的照顾者,心理需要和小时候照顾母亲的娴熟技艺让她在照顾丈夫时,她会觉得自己在一个熟悉、安全的环境中。一个依赖她的男人是不会抛弃她的,作为照顾她的回报,她希望丈夫能反过来填补她的情感空白,当然,这从来都不会实现。因为就是因为他不敏感,没有在情感上和她亲近的能力,她才选了他的。
女强人B的模式是:找那些她能完全控制的男人,这样她就不会受到伤害了。那些才智不如她,或者任由她支配的男人,这样不会伤害她,抛弃她。所以,她的婚姻总是危机重重,她难过,愤怒,不平衡,却又束手无措,最后身心俱疲。
有些人找到的总是那些在情感上和身体上虐待他们的人。
她们或者他们想忍辱负重,把每件事都做好,期望对方爱她,可却常常受到伤害。
还有一种人,找了理想中完美的父母模样的人来做伴侣,刚开始时一切如同梦境般完美,对方如此的体贴她,爱护她,完美伴侣几乎满足了她所有的要求。
可往往到最后,两人却成为了冤家对头。因为她无止境的要求、嫉妒和不安全感让对方窒息。尤其是情感方面的需要,当对方做不到时,她就会非常的生气,就象她妈妈从前那样。这会让伴侣非常的迷惑和灰心。而她却感到失望和空虚,她认为:既然你爱我,就应该为我做这样的事。
情感上的空虚和乏力会让他们陷入到依赖和被依赖的圈子中不断往复,直至觉醒。
正常的两个成年人之间的感情需要,不会如此的极端。
这样的人,这样的婚姻,在他们成为了父母后,你觉得面临的问题会更多还是更少?
成为父母后的困境
那些当年在小本子列下很多条,表示自己做了父母后绝不会像自己爸妈当年一样,一定要无条件爱孩子的人,真的能做到吗?
有孩子的经历会改变人的一生。
我们都在努力的为孩子着想,谁也不想把不好的一面传给下一代。当自己成为了一名父母,又没有过良好的父母榜样,打破循环是有难度的。
我们抚养自己的小孩时,好像是独自在开僻爱的道路。
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很容易走入另一个极端。
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受到忽视,那么有可能你在抚养孩子时成为了一个事必躬亲型的妈妈,反而落入到过度控制的陷井中来。玲姐说,从小家里子女多,父母重男轻女,所以她生下女儿后,发誓一定要好好的呵护女儿,她操心她做的每一件事情,去的每一个地方,她生怕女儿觉得妈妈不在乎她,就象她小时候一样。可结果是,到了女儿12岁时,玲姐突然发现女儿开始烦她了,并且女儿告诉她:妈妈你可以找点其他事情来做,请不要打扰我。有时候你真的很烦。
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你受到严格的控制,那么你有可能会过度放手,反而让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感觉受到了忽视 。小雅把她4岁的儿子送到婆婆那里,转身就走,儿子一边哭着说,妈妈你可不可以再陪我一会儿,就一分钟就好。小雅还是头也不回的走了。小雅说,她永远记得被妈妈过份保护时的那种窒息感,于是,她非常小心的避免这种情况,可结果是她带着热情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抚养孩子的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我们自身的人格是否完善。
更可怕的是,如果我们还没有完全疗愈自己,在面对孩子哭闹时,会唤醒童年那些痛苦的经历。会愤怒、会伤心、会自责,会觉自己很失败,很无能,那一刻,很多人会不由自主的大发脾气,情绪失控,有时还会精神崩溃。如果,自己的伴侣也无法给自己提供理解、支持的情感能量,在婚姻冷漠、养育困难的双重重压之下,情绪崩溃也就在所难免了。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物质条件已经很良好的情况下,还会有恶性极端事件的发生,有用充电线勒死自己五年级的孩子,然后跳楼自尽的妈妈,因为丢了手机,将自己孩子打死的妈妈,有因为儿子丢了五块钱的地铁票,而怒打孩子,情绪失控的妈妈。
她们不爱自己的孩子吗?她们爱,但是却无法控制自己崩溃的情绪,最终导致惨剧发生。
受害者往往成了虐害者 情感遗传就象基因遗传一样,不知不觉中代代相传。
有多少女性生活在父母之爱的羁绊里,内心总觉得有伤害,有阻碍,却不知从何而来。
原生家庭我们无从选择,也许终其一生,我们最大的成功就是能够疗愈自己,将那些伤害和阻碍,甚至是传承几代人的家庭诅咒从自己这里切断,不再影响下一代。
关于自我救赎
如果这世界上有纯粹的爱,我想那是孩子对于父母的爱。
孩子是那样的爱着自己的父母,忠于自己的父母,为了获得他们的爱和关注,他们不惜扭曲自己的人生,贡献着自己的人生,把自己活得象个祭品。
王猛写下万字长言,可字里行间却是在呼喊:爸爸妈妈,你们可不可以平等的对待我,理解我,爱我。
多少人即使拒绝了父母的不合理要求,但内心的那种自责和愧疚又在生生折磨着自己,认为自己真的“不孝”,陷在自我攻击的痛苦中无法自拔。
一位朋友也好几年没回家了,皆因父母一再向她要钱接济弟弟,而完全不考虑她的承受能力,她孤身一人在外的辛苦劳累,丝毫不考虑她年纪渐长,无房、无车、无依靠。她妈说,我和你爸年纪大了,都有病,不能再挣钱,你就一个弟弟,我们不找你找谁,你要是没有,你可以刷卡,或者找同事、朋友借。
在掏空了口袋之后,她数次拒绝并拉黑了父母。
可是只有她自己知道,每一次拒绝父母之后,她都会在深夜里放声大哭,都会情绪崩溃一次。恨父母,也恨自己。
可是,过不了多久,只要听说父母又病了,身体不好,她就又忍不住的给父母打电话,要他们注意身体,然后,几乎是下意识的,奉上所有的钱财,因为,那是爹妈啊,她不忍他们受罪,受苦。
她爱自己的父母,可有的父母就是利用女儿的爱,一次次的用爱剥削女儿。
她陷在父母的爱与恨之间,没过几年,就得了抑郁。一年总要情绪崩溃几次,也在断断续续看着心理医生,吃着药,看了大量的心理学的书。
有时侯 ,看着她,我真觉得人生艰难和残忍。
在《母爱的羁绊》一书中,心理学家卡瑞尔迈克布莱德曾说过,疗愈自己需要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愤怒
这个阶段至关重要,愤怒是觉醒的开始,也是将自己的人格从父母那里分离、独立出来的必经阶段。当你明白了这是父母的问题,而不是你的,你就会得到解脱 。因为,这不是你自己的错。这个时期有人会象只斗鸡一样顽强的守卫自己的私有生活界限,不允许父母再干涉一点,父母哪怕一点点的触犯,都会招致勃然大怒。
但更多的人已经麻木到了对着父母说不出一句愤怒的话,只能靠写的方式,有些人也象王猛那样写了长达几千字,几万字的信,写的时候等于重历痛苦,伤心、大哭,哭得几乎断了气,和王猛不同的事,很多人没他那么勇敢,写完就撕掉了。
隔一段时间就写下来自己的委屈和愤怒,然后撕掉。慢慢 的,这些过去的伤害就没有那么大的威力了。很多人不敢表达对父母的愤怒,一是因为自己会产生强烈的内疚感,二是他们刚刚表达出这种意思时,就会有太多的人站出来说:父母给了你生命,父母都是为你好。他们的愤怒从来没有被确认过,这也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第二阶段:做自己的理想父母
我们得承认,我们确实童年失去了很多,那么现在想一想,你小时候有哪些想要得到却未能得到的东西,想学却没有机会学的技能,画画、舞蹈、音乐?想做却未能去做的事情,列一个清单,然后符合条件的一样样去慢慢实现她。慢慢的你会发现,那种空虚乏力和沮丧会一点点的退去。你可以很好的照顾自己。
这个阶段最重的是和父母暂时隔离,否则你又会重新回到愤怒的路上。
第三阶段:修通
到了这个阶段,再去看待父母那些行为,你会发现他们确实有他们那个时代的局限,他们的父母也是那样对待他们的,因为他们没有被好好爱过,所以他们才会这样对待你。也许,在父子、母女的链条中,你仍然无法原谅他们。但站在一个成熟的女人看待另一个女人,一个成熟的男人看待另一个男人的角度,你可以理解他们,仅此而已。
原谅与否,取决于你。取决于你目前的状态,别人都不是你,你经历过什么样的伤害,只有你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