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的诗歌鉴赏的常见错误分析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06-30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9.5万
展开全部

  高中语文的诗歌鉴赏的常见错误

  错误一、不能联系全诗,片面答题

  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 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这首诗是苏轼贬谪黄州后所作,题目中的“东坡”既是他劳动与生活的处所,也是他的“号”的来源。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

  很多评论者都认为,“雨洗东坡月色清”一句中的“清”字用得极好,你的看法如何?请具体说说你的理由。

  缺陷答案:他既写出了月光之洁白、月夜之清静,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清冷。

  缺陷分析:这个答案的可取之处是看到了“清”不仅指客观的景,也映射诗人主观情感这一层,但它显然只注意到了“雨”和“清”的一般意义,就从经验出发(而不是从诗歌本身出发)武断地得出了诗人心情孤寂、凄冷的结论。其实只要考生注意三、四句中的“莫嫌”和“自爱”这些关键词,再联系雨洗月清后东坡清朗澄澈的意境及注解中的说明,是很容易理解到诗中“清”不仅指景物清新宜人,也应指心情的清净恬淡这一层的。着眼全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这个答案的另一缺陷是过于笼统,没有考虑到题目中所说的“请具体说说你的理由”这一要求。如果考生注意到了“具体”,自觉地去联系全诗,也许就不会得出这样的缺陷答案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里的“清”字既写出了月色和地面景物,又写出了心情,情景交融,的确很好。一场雨后,天空和地面都很洁净,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倾泻在珠水晶莹的万物之上,显出一澄明清朗的境界,这是写景;诗人虽然被贬黄州,仕途坎坷,但随遇而安,开朗乐观,心净无尘,这是写情。二者和谐统一。

  错误二、不能知人论世,架空分析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 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涧户、山楹:指普通人家。涧户,涧边的人家。山楹,就是山岩凿成的房屋。

  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子的形象?请试作具体说明。

  缺陷答案:诗人描写的是一位喜欢往返于山水田园、寻常人家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乐他人的隐士形象。“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风出没于寻常人家,表明它追求的是闲适安乐的生活;“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风在日落了山水也静了时,吹动松树发出一阵阵松涛,使夜不沉寂,表明了它的情意。诗人所咏之风,正是诗人自身形象的写照。

  缺陷分析:这个答案的可取之处是先概括再具体,层次清楚。但说风是一个隐士形象就有点架空分析了。教材中有《滕王阁序》,考生对王勃应该不陌生,他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怎么会成隐士呢?如能知人论世,这样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答案:诗人笔下的风是一个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奉献者和“有情”人形象。它使山林清爽,它驱散烟雾,并且在日落山静的时候,为人们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乐章。

  错误三、只及一点,答题不周

  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1.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中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简要赏析。

  缺陷答案:(1)第一句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2)“断弦”的原因,是因为流人心中的情感太深太烈,以至于情到深处竟将琴弦拨断。

  缺陷分析:这个答案显然考虑不周到。考生既看出了第一句为全诗奠定感情基础,也应该能看出它点出了事情发生的环境,这一点没答出来可能是疏忽了。如果再顺着景与情的关系这一层住深处想,也应该可以想到诗人在景中寄寓的个人情感。第二问考生注意到了事与情的关系,却忽视了事情本身,即断弦与弦律和演奏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1)①交代了环境;②为全诗定下了清冷的基调,烘托了气氛;③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2)①“断弦”反映了筝曲的激越;②“断弦”反映了弹筝人的忘情;③“断弦”也揭示了“泪痕深”的原因。

  错误四、画蛇添足,淹没要点

  例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写景有“虚景”和“实景”之分,请具体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虚景和实景。

  缺陷答案:诗中写了白雪、牧马、明月等实景,也写了梅花、关山等虚景。从诗句中看,诗人看到了“飘雪”、“牧马还”等景象,由此产生了联想,想到梅花一夜间洒满了关山,表现出一种置身大漠边关的豪壮之情。

  缺陷分析:题目只要求给出哪些实景哪些虚景,答案中第一句已经回答了,第二句属多余。第二句前半句是第一句的重复,后半句答非所问。诗歌鉴赏答题应该遵循“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不要节外生枝,让多余的话淹没答题要点。

  参考答案:前两句写实景——胡人居住的边塞地区,冰雪已经消融,傍晚,放牧的马群陆续归来,一轮明月升起,清辉洒满大地,羌笛悠悠,在戍楼间响起。后两句写虚景——试问梅花被吹到何处了呢,那色那香一夜之间遍布了边塞的关隘山川。

  错误五、画龙不点睛,开花不结果

  例5上文例题2

  缺陷答案:风是有形的,有力的,它可以驱烟,可以卷雾,可以起松声;风是无形的,它来去无踪;风又是有情的,它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到来。

  缺陷分析:这个答案只有具体分析,忘了概括总结。还要提醒考生的是,概括时如能用恰当的术语是最好不过的,大多数老师阅卷是凭答案中的关键词给分的,而这些关键词往往是术语。

  参考答案:见例2。

  错误六、误用术语,乱贴标签

  例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居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两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缺陷答案:连用“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产生了蒙太奇效果。“片云”、“孤月”借景写情,表现了诗人孤寂的心情,“落日”、“秋风”则托物言志,表明了诗人壮心不已,愿意为国家效力的心迹。

  缺陷分析:运用术语进行诗歌鉴赏一定要讲究恰当,那种只要心里有,一股脑儿地用上去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这个答案中的“蒙太奇”就用得莫名其妙,弄巧成拙。蒙太奇原是电影术语,是剪辑组合的意思,借用到诗歌中当指通过多个意象的巧妙衔接组合构成意境的手法。这首诗中的几个意象各自领起一个诗句,不是蒙太奇。

  参考答案:“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苦和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浑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或者: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写实又有喻意。云在空中飘,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月亮和“我”都如此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喻指自己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落日”虚实相应。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清冷意境。)

  错误七、主观臆断,无据可凭

  例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浇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晚年闲居之时。陂,水池。

  前人评价这首诗说:“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悲壮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缺陷答案:诗人托物言志,用杏花自喻,花被春风缠绕并占尽春色,实写自己官场辉煌,写花纵使被吹作雪也胜过碾作尘泥,也就是说自己纵使客死任上也一无所用强。以花喻人,写出了自己悲壮的决心。

  缺陷分析:这个答案显然没有注意到题中的注解,也没有读懂全诗,凭主观猜测答题。这首诗写于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之时,诗人以北陂杏花自喻,以南陌杏花衬托,表白自己宁肯被吹作雪飘,也绝不做那浮世之尘的高洁情操。

  参考答案:诗人借助杏花形象,赋予其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以“纵被”和“绝胜”来强调,形象而深沉地表达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

  错误八、忽视隐含问点,问答不对应

  例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 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缺陷答案:“凉”字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第三句一个“凉”字推波助澜,将悲凉的气氛进一步升华,点明主题。作者因思念而难眠,因难眠而觉天凉。

  缺陷分析:题目要求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分析这两句诗是如何营造意境的,这道题含四个问点:哪个字;什么情;什么意境;怎样表现。这四者说得清楚准确,才算答得圆满。这个答案指出了“凉”字,却对其中情感未加说明,对另两个问点也答得不准确了,只注意到第三句,把第四句和这两句的关联给丢了,因此,答案失之偏颇,似是而非。

  参考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情孤寂。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高中语文解答成语题的注意要点

  1、吃透词义。

  成语的含义不是它所构成的单个词语简单叠加组合,而是在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背景基础上,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切不可望文生义。如:

  例1、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次去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正言顺。

  例2、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例1中“名正言顺”的意思是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后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句中误解为说法与实际情况相符。例2中“大方”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句中把“大方”误解为不吝啬。

  2、褒贬误用。

  大多数成语含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词的感情色彩也会随之变化,有时候,由于对一些成语褒贬不辨,从而导致误用。如:

  例3、鲁迅先生对于友人,尤其对于青年,爱护无所不至,不但尽心竭力,还常主动帮忙。

  例4、现实中,有许多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顽固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

  例3中的“无所不至”意思是没有达不到的地方。现多形容坏人到处干坏事或所有的坏事都做到了。贬义。例4中的“城府”是指城市和官府,比喻待人处事的心机。整个词语的意思是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褒义。

  3、辨清对象。

  成语因其词义有所侧重,这便确定了该词语的大致适用对象范围。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如:

  例5、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那种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题的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例6、小罗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例5中“喧宾夺主”比喻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而句中的基础知识与难题无主客之分。例6中“忍痛割爱”的意思是忍痛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交给别人。作为商品的运动服本不属于自己所有,因无钱而不买自己喜欢的商品不能叫“忍痛割爱”。

  4、删除赘余。

  虽然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确的,但还要防止与句中其他词语意义重复。如:

  例7、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店名,能招徕顾客吗?其实,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例8、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例7中“大方”是指某种专长的人。整个词语的意思是被内行的人笑话,前面不能再加“让人”。例8中“记忆犹新”的意思是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像新近发生的一样。前面不能再用“还”。

  5、前后矛盾。

  成语在句中意思尽管准确,还应注意它和其他词语是否矛盾。如:

  例9、最近到沿海地区,虽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例10、开始,人家送礼他都不收,时间长了,他就认为是小事一桩,犯不着太认真,也就不以为然了。

  例9中“浮光掠影”的意思是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浮光掠影”与“极深刻的印象”矛盾。例10中“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不认为错”,可用“不以为非”。

  6、搭配不当。

  有些成语由于词性的限制,要注意它的用法。如:

  例11、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例12、这里药铺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例11中“司空见惯”的意思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事物。后面不能带宾语。而例12中的“安居乐业”的意思是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只能说“人民安居乐业”,不能说“生活安居乐业”。

  7、相信本义。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如:

  例13、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1992年高考题)

  例14、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

  例13中的“灯红酒绿”用在“饭店”之后,本义便“复活”了,不再有贬义。因而使用是正确的。例14中“一针见血”通常是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这里正好适合使用本义。当然是正确的了。

  高中语文成语的复习的方法

  一、熟悉历年高考中出现过的成语。

  高考命题应该说是比较科学的,因此作为教师或者学生,对每一年的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试题应该认真地去研究,无论是选句还是设题,这样,复习时可以有的放矢,对高考的帮助较大。现将一些高考出现过的成语列举于下。

  光怪陆离 雨后春笋 有口皆碑 偃旗息鼓

  安步当车 颐指气使 车水马龙 蓬荜生辉

  汗牛充栋 淋漓尽致 洗心革面 左右逢源

  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如“美轮美奂”、“不孚众望”等)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容易用错的成语。所以,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就钻,而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二、例举常见且易错的成语。

  我国的成语浩如烟海,要一个中学生全部掌握,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应把重点放在常见且易错的成语上。如:

  1、不足为训:不能当作范例或法则。

  2、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3、惨淡经营:煞费心思,着意布置、谋划和管理某项事业。

  4、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憎恨或鄙视的样子。

  5、登堂入室: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

  6、改弦更张:弦的松紧与调的高低不合,应收紧或放松,使声音和谐。引申为改革变更。

  7、耿耿于怀:对所经历的事持有看法,不能忘却,牵挂心怀。

  8、起死回生:救活垂危的人。形容医术高明。

  9、苦心孤诣:用心良苦,造诣极深。用以称许刻苦钻研学问、创造业绩为他人所不及者。

  10、身临其境:亲自到某个地方,应与“设身处地”相区别。

  11、文不加点:写文章不用涂改就很快写成。形容文思敏捷。

  12、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首先遭遇灾难。

  13、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

  14、两小无猜:指幼年男女天真无邪,相处融洽。

  15、目无全牛:古代有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所看见的是整个的牛(“全牛”),三年之后,技艺大进,动刀时只看到皮骨的间隙,而看不到全牛。后因以“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精湛纯熟。典出《庄子·养生主》。

  16、紧锣密鼓:多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

  17、明日黄花:指过了重阳赏菊日的菊花,比喻一旦事过境迁,则徒然感慨。

  18、祸起萧墙:祸乱产生于家中,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

  19、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

  20、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丝毫不乱。

  这里所举的成语,仅是常用成语的一小部分,但这些成语确是我们平时容易错的,而又是各类模拟试卷中经常出现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