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展开全部
2021.10.07周四晴Day281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 D423
《孟子》尽心上
五
【原文】
孟子谓宋勾践[1]曰:“子好游[2]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3];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4]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5]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注释】
[1]宋勾践:人名。
[2]游:游说。
[3]嚣嚣:自得无欲的样子。
[4]达:得志。
[5]得己:自得。
【译文】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人们了解,我也自得无欲;人们不了解,我还是自得无欲。”
宋勾践问:“怎么可以做到自得无欲呢?”
孟子回答:“尊重道德爱好仁义,就可以自得无欲了。所以士人虽穷却不会失去义,得志也不会偏离道。贫困的时候不失义,所以士人才会自得;得志的时候不偏离道,所以民众才不会失望。古时候的人,得志的时候,会施恩于民;不得志的时候,会在世间修身立命。贫困时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兼顾天下的善性。”
【解析】
在孟子那个年代,通过游说的方式来谋取一官半职的人很多,孟子也是其中的一个。不过,游说一定要遵循道德法则,以行正义之道为目的,才能够以天下为己任,才能够修身养性。只有这样,才不会为了权贵而抛却自己的道义主张和人性底线。
六
【原文】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1]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2]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3],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注释】
[1]良:本能。
[2]孩提之童:指的是两三岁的小孩子。
[3]亲亲:亲爱父母。
【译文】
孟子说:“人不经过学习就可以做的,那是本能;人不用思考而能够知道的,那是良知。两三岁的小孩子都知道要亲爱父母,长大之后也都知道要敬重长兄。亲爱父母,属于仁德;尊敬长兄,属于义行。没有其他原因,因为这两种德行是可以通达天下的。”
【解析】
人的本能和良知是生来就有的,是不用受外界教导和学习的。此篇和儒家思想主张的人性向善有着很大的联系,主张仁爱礼仪。亲爱父母,敬重长兄,是人所必备的两种仁德。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生来就拥有两种品德,是不需要后天学习的。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 D423
《孟子》尽心上
五
【原文】
孟子谓宋勾践[1]曰:“子好游[2]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3];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4]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5]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注释】
[1]宋勾践:人名。
[2]游:游说。
[3]嚣嚣:自得无欲的样子。
[4]达:得志。
[5]得己:自得。
【译文】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人们了解,我也自得无欲;人们不了解,我还是自得无欲。”
宋勾践问:“怎么可以做到自得无欲呢?”
孟子回答:“尊重道德爱好仁义,就可以自得无欲了。所以士人虽穷却不会失去义,得志也不会偏离道。贫困的时候不失义,所以士人才会自得;得志的时候不偏离道,所以民众才不会失望。古时候的人,得志的时候,会施恩于民;不得志的时候,会在世间修身立命。贫困时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兼顾天下的善性。”
【解析】
在孟子那个年代,通过游说的方式来谋取一官半职的人很多,孟子也是其中的一个。不过,游说一定要遵循道德法则,以行正义之道为目的,才能够以天下为己任,才能够修身养性。只有这样,才不会为了权贵而抛却自己的道义主张和人性底线。
六
【原文】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1]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2]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3],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注释】
[1]良:本能。
[2]孩提之童:指的是两三岁的小孩子。
[3]亲亲:亲爱父母。
【译文】
孟子说:“人不经过学习就可以做的,那是本能;人不用思考而能够知道的,那是良知。两三岁的小孩子都知道要亲爱父母,长大之后也都知道要敬重长兄。亲爱父母,属于仁德;尊敬长兄,属于义行。没有其他原因,因为这两种德行是可以通达天下的。”
【解析】
人的本能和良知是生来就有的,是不用受外界教导和学习的。此篇和儒家思想主张的人性向善有着很大的联系,主张仁爱礼仪。亲爱父母,敬重长兄,是人所必备的两种仁德。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生来就拥有两种品德,是不需要后天学习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