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指导翻译原则
1.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须做到“信”、“达”、“雅”。“信”即准确,不可会错文义;“达”即通顺,不可生涩拗口;“雅”即用语规范,不可滥用俚语土话。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掌握必要的翻译技巧,这样在翻译文言文时才能得心应手。下面我们就结合实例谈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
一、组词释义
文言文多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多是双音节词,并且很多本身就是由文言词增加一字得来的。这就是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解释很多文言词的依据。
例1:政通人和……(范仲淹《岳阳楼记》)
翻译:政事通畅,人民和乐……
二、照录或更换
古代的人名、地名、官名、年号等专用名词,翻译时照录即可;原文中引用的诗文在翻译句子时也以直录为佳;一些基本词古今意义一样,更无须翻译。
例2: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翻译:(宋仁宗)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做郡守。
例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翻译:所以打鱼的人唱歌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而有的文言词语现在已经不用,或语意已经发生了变化;或现在虽然偶尔还在使用,可已经比较生涩了。这就要求我们翻译时把它们更换成现代汉语里相应的词语。
例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
翻译: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跑掉。
三、增补与删除
文言文里有很多省略句,而且省略的内容往往多而灵活。我们在翻译时,应该根据上下文酌情增补。
例5: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左传·曹刿论战》)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文言文用的一些虚词,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多删除。
例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四、合译与分译
文言文中的互文句,翻译时多将上下句合为一句。
例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翻译:将军和壮士在十年中身经百战,有的战死了,有的得胜归来。
文言文中的“并提”,翻译时多应分别表达。
例8:风霜高洁……(欧阳修《醉翁亭记》)
翻译: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五、调换顺序
文言文中有一些倒装句,翻译时要注意调换顺序。
例9:子曰:“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此外,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用作补语,而现在多用作状语,翻译时也需要酌情调换顺序。
例10:行者休于树。(欧阳修《醉翁亭记》)
翻译: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六、直译与意译
直译力求逐字翻译,字字落实;意译则注重从整体上把握文意。直译准确而简洁,意译灵活而流畅。翻译时应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例11: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翻译:在这时薄冰开始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
画横线的词语用的就是意译。有时整句也可以用意译。
例1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翻译:目光短浅的人怎么会知道抱负远大的人的志向呢!
2. 文言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
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汉代汉语的语法和用语习惯,做到字通句畅;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下面结合例句简介文言文翻译常用的十种方法: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
比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删: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
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 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
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换: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
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调: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
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经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如《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顾”是一个多义词,有多种解释: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在本句中用“拜访”最为恰当。
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如《核舟记》:“石青糁之。”
这里的“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时必须译出。 意:意译。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白,应用意译。如《鸿门宴》:“秋毫不敢有所近。”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缩: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以将其凝缩。 扩: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3. 【古文翻译方法】
最好是平时多积累通假字,多义字和被字句形,宾语前置等句形.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中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中考文言文翻译也随之有了根本的改革,绝大多数的试卷都增加了直接翻译题型.这既能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和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和领会,又能考察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比以往的选择题型,难度加大了许多.因此,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就必须掌握必要的方法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 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就是扩展. 1、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例:“更若役,。
4. 怎么阅读文言文和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与解题呢
掌握一些常见虚词,实词是基础;另外可以就题论题,找技巧的,譬如第一道,有关实词的解释,一些生僻的词的释义一般都是对的,反而是那些常见的词,容易变性的,名词作动词的,或者望词生意,作现代汉语讲,这些都是爱出题迷惑我们的地方,总之到时候不要慌,难逃你的火眼金睛的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 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最近两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察由选择正误改为笔译.这就增加了答题难度,而且所出试题均出于课外,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1. 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 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3. 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 4. 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
5. 怎样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标准 会使辙 步步高
简单说,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生硬的地方用意译处理。
这就是原则,也是基本方法。 如:“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直译是“举起自己佩戴的玉玦来示意项羽的动作有三次”,意译是“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羽”。
直译准确,符合原文的特点,又不显得生硬,就用直译。 再如:“炭火邕湖滢,山晴紫竹凉”,前一句直译是“炭火上轻轻叫着的湖水很清澈”,意译是:“盛满清澈湖水的茶壶在炭火上发出轻轻的鸣唱”,显然意译更明白。
一般来说,“文”多用直译,诗词歌赋多用意译。 至于标准,没有明确的规定。
一般要求是准确、通顺、可读性强。老师判卷子,首先扣分的是翻译不准。
有的学生常常望文生义,用现代的词汇知识去解释文言文词汇,造成过多失分。 如:“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予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
意思是:我们之所以一起来这里,不过是想要保全性命等待时机而已。你如果老是显示才能不能自制,就和我们不是一类人。
这里的“见”是“现”的古字,读:xiàn,显现、显示的意思;“吾徒”是“我辈”的意思。有同学按照看见和徒弟去理解,结果失分。
在准确的前提下,力求通顺,符合事理。 如:“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意思是: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有同学翻译为:“刚刚被罢黜了巡抚居住家里,认为奇异而闻名。”
在句法上结构混乱。 再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如果翻译为:“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滩”,表面看来是“准确”的,实际上不符合自然常理,只能译为: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滩。
翻译文言文如同“手艺”,熟能生巧,好与不好,在于事先对全文了然于心,完全读懂了原文,翻译起来并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