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力、重力和引力的关系是怎样的?

 我来答
小谢老师讲物理
2022-09-12 · TA获得超过64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2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44.2万
展开全部

向心力、重力,引力三者刚好是合力与分立的关系,简单说就是:向心力与重力是引力的两个分力。可以参考以下解析:

一、先解释下三个力的概念(概念很重要,理解透了对做力学分析题很有帮助):

1、重力。大家都知道,物体在地球上的中立方向为竖直向下,大小=mg。(这里纠正一个大部分人都错误的观念,竖直向下并不是指向地心,这个可以结合地球自转不难理解。。只有赤道和南北两极重力的方向才指向地心。)

2、向心力。物体维持做圆周或曲线运动所需要的力,方向只想圆心或曲率中心。(向心力是根据外力对物体产生的效果而命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重力也可以是根据外力对物体产生的效果而命名。但不同的是,提供向心力的外力可以是重力,弹力,电磁力等各种力,而提供重力的外力只能是星体跟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3、万有引力。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物体与物体之间都存在一种相互吸引的力,方向沿两物体质心的连线。这种力不论物体大小,只看物体质量,凡是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会存在万有引力。

二、分析三者关系:

首先地球与物体之间存在万有引力,这个毋庸置疑(根据牛顿定律可知)。

其次,地球上的物体会存在重力,那么重力怎么来的呢?大家都知道,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那么问题来了,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不是万有引力吗,怎么这里又叫重力呢?这个其实不用太纠结,在万有引力发现之前,牛顿只发现了重力,只知道地球对地球表面的物体有吸引力,还不知道万有引力的存在。后来才发现的万有引力,原来他被苹果砸中脑袋想出来的重力就是万有引力,哈。。)

吭吭,废话多了点,回归正题。然后大家也都知道,地球是自转的,那么地球表面的物体也是随着地球而转动,转动轴心与地球自传轴心相同(假设物体相对于地球静止),那么问题来了,物体转动是需要向心力的,如果没有向心力,物体肯定沿着切线(也就是地平线)方向飞出去,可以遨游太空了。那向心力怎么来的呢,刚才提到的,物体与地球之间的力只有万有引力(地球对物体的支持力以及重力都会随着万有引力的消失而消失,所以这两个力都可以看是有万有引力引起的),那么向心力自然就只能是由万有引力来提供(前面也说过,向心力是各个外力来提供的)。

最后,以上描述了重力和向心力都是由万有引力提供,既然都是由万有引力提供,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以从下图中直观看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图片来源网络,懒得手画了,哈)

图解:

1、在NS两级的物体,属于自转,所以不用考虑向心力,也就是说这个位置万有引力与重力大小相同,而且都指向地心;

2、在赤道上的物体,由于距离NS地轴距离最远,根据F=mω²R,地球上各点的角速度相同,即半径越大,向心力越大,赤道位置的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地球半径,其他位置都<地球半径,所以赤道位置的向心力最大,所以在赤道位置的重力最小,并且方向与向心力、万有引力相同,都指向地心;

3、其他位置的物体,由上图可以看出,向心力指向O',重力竖直向下,万有引力指向地心并且三者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另外:由于地球自转角速度非常的小,物体保持左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也非常小,所以在平时的做题当中,几乎都是忽略掉了向心力,认为重力与万有引力相同。

有同学可能会问了,地球两级的物体是随着地球的自转而自转的,那么人如果站在两级点,是不是可以感受到地球自转呢,答案是不一定,哈哈。。以为地球自转角速度很小,24小时自转一周,也就是说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比钟表力的时针角速度还要慢一倍,你如果盯着时针看,可以看到它在转动的话,说不定你站在两级点也可以感受到地球自转的,哈哈。。。。

以上纯属手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下,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还请大神指教,别害了小朋友们。。另外,以上力学分析只适用于地球表面的物体,如果是在地球上空的话,就得另外来说的,这个比较复杂,这里就不解释了。

富港检测技术(东莞)有限公司_
2024-01-29 广告
跌落试验包括:面跌落、棱跌落、角跌落、旋转面跌落、旋转棱跌落、集中物角冲击、集中物棱冲击、叉车误操作等;跌落测试是用于评定运输包装件在受到垂直冲击时的耐冲击强度及包装对内装物的保护能力,跌落冲击发生于包装件与地面之间,其冲击加速度取决于跌落...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富港检测技术(东莞)有限公司_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