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及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王旦存李及翻译
原文: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真宗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李及,上从之。众疑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韩亿以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 ,将吏亦心轻之。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曰:“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旦之用及,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玮处边事已尽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玮之成绩。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翻哗吵译:
宋朝人曹玮(字宝臣)在关中已经很久,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位。真宗问王旦,有谁可以代替曹玮的。王旦推荐李及(字幼几),获得批准。众臣中有人认为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不是防守边塞的人才。韩亿(雍丘人,字宗魏)将这些疑虑告诉王旦,王旦也不说话。李及到秦州后,边将、官吏都轻视他。正好有士兵于白昼在市场抢夺妇人的银钗,有关官吏将他捉捕,押来报告李及,李及正坐着看书,命人将士兵带上前来审问,士卒服罪,李及不再将他交给官吏,立即下令处死,然后继续看书。从此之后,边将,官吏都对李及非常畏服。不久,这件事传到京师,韩亿听到了,又来见王旦,详细地说明这件事,并称赞王旦有知人之明。王旦笑着说:“士卒做强盗,主将予以处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哪里值得赞扬?我用李及,不是基于这个考虑。曹玮治理秦州已经七年,连羌人都畏惧心服,他治理边塞的措施非常合宜。如果派别人去接替,一定会自恃聪明,改变作风,败坏曹玮已经取得的政绩;任用李及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为人敦厚,必能谨守曹玮的规模而已。”韩亿听了,更加叹服王旦的见识。
2. 李树神文言文翻译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溉灌。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
南顿县人张助,在田里种庄稼,看见一颗李子核,想把它扔掉.他回头看见一株被虫蛀空的桑树里面有泥土,就把李子核种下去,用喝剩下的水浇它.后来,有人看见桑树中又再长出了李子树,就互相转告这件稀罕事.
有一个人患有眼痛病,在这棵李子树下休息,说,"李树神君使我的眼病痊愈的话棚芦简,我将拿一头猪来谢谢您."眼睛痛是小病,没几天也就渐渐好了.这就正好比是,一犬吠形,众犬吠声,人云亦云啊,后来就被传成是瞎子能看见东西了.远近地方都轰动了,声势相当大.这棵李子树下常有成百上千的人乘车马来祭祀,酒 *** 之类的祭品多的不得了.
时隔一年多,张助出远门回来了,看到这种情况,吃了一惊,:"这里哪有什么神啊,这不过就是我种的李子树罢了."说完就把那李子树给砍了.
3. 王戎识李文言文翻译 阅读答案
原文及译注资料供参考:)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
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⑩苦李。”取之,信然⑪。
2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
3注释
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诸〕众多,一些,这些
④〔游〕玩耍。
⑤〔子〕果实 果子 李子。
⑥〔折枝〕压弯了树枝。
⑦〔竞〕争着。
⑧〔走〕跑。
⑨〔信然〕的确是这样。
⑨ 〔唯〕只有。
⑩〔必〕一定
⑪〔信〕果真。
问题: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答案:如果李子甜,早被路人摘光了。
4启示
告诉我们做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4. 文言文全文翻译,李蘩
原文:李蘩,字清叔,崇庆晋原人。
第进链裤士,为隆州判官,摄绵州。岁昆,出义仓谷贱粜之,而以钱贷下户,又听民以茅秸易米,作粥及褚衣,亲衣食之,活十万人。
明年又饥,邛蜀彭汉、成都盗贼蜂起,绵独按堵。知永康军,移利州,提点成都路刑狱兼提举常平。
岁凶,先事发廪蠲租,所活百七十万人。知兴元府、安抚利州东路。
汉中久饥,剑外和籴在州者独多,蘩尝匹马行阡陌间访求民瘼,有老妪进曰:“民所以饥者,和籴病之也。”泣数行下。
蘩感其言,奏免之,民大悦。徙仓部员外郎,总领四川赋财、军马、钱粮,升郎中。
淳熙三年,廷臣上言:“四川岁籴军粮,名为和籴,实科籴也。”诏制置使范成大同蘩相度以闻,蘩奏:“诸州岁籴六十万石,若从官籴,岁约百万缗,如于经费之中斟酌损益,变科籴为官籴,贵贱眂时,不使亏毫忽之价;出纳眂量,勿务取圭撮之赢,则军不乏兴,民不加赋。”
乃书“利民十一事”上之。前后凡三年,蘩上奏疏者十有三,而天子降诏难问者凡八,讫如其议。
民既乐与官为市,远迩欢趋,军饷坐给,而田里免科籴,始知有生之乐。会岁大稔,米价顿贱,父老以为三十年所无。
梁、洋间绘蘩像祠之。 范成大驿疏言:“关外麦熟,倍于常年,实由罢籴,民力稍纾,得以尽于农亩。”
孝宗览之曰:“免和籴一年,田间和气若此,乃知民力不可重困也。”擢蘩守太府少卿。
范成大召见,孝宗首问:“籴事可久行否?”成大奏:“李蘩以身任此事,臣以身保李蘩。”孝宗大悦,曰:“是大不可得李蘩也。”
上意方向用,而蘩亦欲奏蠲盐酒和买之弊,以尽涤民害。会有疾,卒。
诏以蘩能官,致仕恩外特与遣表,择一人庶官,前此所未有。 初,蘩宰眉山,校成都漕试,念吴氏世袭兵柄必稔蜀乱,发策云:“久假人以兵柄,未有不为患者。
以武、宣之明,不能销大臣握兵之祸;以宪、武之烈,不能收藩镇握兵之权。危刘氏、歼唐室,鲜不由此。”
吴挺以为怨。后蘩总饷事,挺谬奏军食粗恶,孝宗以问蘩,蘩缄其样以进,挺之妄遂穷。
逾三十年,吴曦竟以蜀叛,安丙既诛曦,每语人云:“吾等焦头烂额耳,孰如李公先见者乎?”蘩讲学临政皆有源委,所著书十八种,有《桃溪集》一百卷。译文:李蘩, 字清叔, 崇庆晋原人。
考中进士后, 担任 隆州判官,负责绵州的政事。当年出现灾荒, 隆州判官, 负责绵州的政事。
当年出现灾荒, 李蘩拿 出义仓的粮食低价卖给受灾的百姓, 出义仓的粮食低价卖给受灾的百姓, 并把钱借贷给贫 又允许老百姓用茅秸换米,他还做了粥和衣服, 民 ,又允许老百姓用茅秸换米, 他还做了粥和衣服 , 亲自送给灾民吃和穿,被救活的有十万人。第二年又 亲自送给灾民吃和穿 ,被救活的有十万人 。
饥荒之年,邛蜀彭汉、成都盗贼四起, 是 饥荒之年 ,邛蜀彭汉、成都盗贼四起, 唯独绵州没 有受到盗贼的侵害。年景不好, 有受到盗贼的侵害。
年景不好, 他事先打开粮仓赈济 百姓,并免除他们的租税 ,被救活的有一百七十万人。 百姓 ,并免除他们的租税,被救活的有一百七十万人。
汉中长时间饥荒,剑外的军队在老百姓中买粮的情况 汉中长时间饥荒, 特别严重。 特别严重。
李蘩曾经单人匹马地去田野间访问老百姓 的疾苦,有位老妇人对他说: 老百姓之所以饥饿, 的疾苦, 有位老妇人对他说 :“ 老百姓之所以饥饿, 都是‘军队强行购粮 ’ 害的呀。 说着就泪流满面。
都是 ‘军队强行购粮’害的呀。 ” 说着就泪流满面。
李蘩对她的话深有感触, 于是 上奏朝廷,免去了“ 于是)上奏朝廷 李蘩对她的话深有感触 ,(于是 上奏朝廷 ,免去了“和 老百姓非常高兴。李蘩被调任为仓部员外郎, 籴 ” ,老百姓非常高兴 。
李蘩被调任为仓部员外郎, 总管四川的税收、军马 、钱粮,后升任郎中。 总管四川的税收、军马、钱粮,后升任郎中。
淳熙三年,朝中大臣上奏: 四川每年买军粮,名 “ 淳熙三年,朝中大臣上奏: 四川每年买军粮, , 。 为‘和籴’ 实际是‘科籴’”皇上下诏让制置使范成 和籴' 实际是‘科籴’ 大和李蘩一起核算一下上报朝廷,李蘩上奏说: “ 大和李蘩一起核算一下上报朝廷,李蘩上奏说: 各州 每年买粮食六十万石,如果按照官府买粮的价钱算, 每年买粮食六十万石 , 如果按照官府买粮的价钱算, 一年大约要用钱一百万缗, 一年大约要用钱一百万缗, 如果在经费中斟酌一下应 减少和增加的项目,就可以使科籴转变为官籴。
减少和增加的项目,就可以使科籴转变为官籴。粮食 价格的贵贱可以看年景,不能让老百姓吃一点亏; 价格的贵贱可以看年景,不能让老百姓吃一点亏;支 出和收入要看数量,不要索取蝇头小利。
出和收入要看数量,不要索取蝇头小利。这样军队就 会兴盛,老百姓也不用增加赋税。
李蘩就写了“ 会兴盛,老百姓也不用增加赋税。”李蘩就写了“利 民十一事”上奏给朝廷。
前后共三年, 民十一事”上奏给朝廷。前后共三年,李蘩上奏章十 三次,而皇上下诏书责问他有八次,但终究同意了他 三次,而皇上下诏书责问他有八次, 的建议。
百姓很乐意同官府买卖粮食, 的建议。百姓很乐意同官府买卖粮食,远近的人都高 兴地前来,军饷得到了保证,而。
5. 李蘩 文言文 翻译
李蘩,字清叔,崇庆晋原人。
第进士,为隆州判官,摄绵州。岁昆,出义仓谷贱粜之,而以钱贷下户,又听民以茅秸易米,作粥及褚衣,亲衣食之,活十万人。
明年又饥,邛蜀彭汉、成都盗贼蜂起,绵独按堵。知永康军,移利州,提点成都路刑狱兼提举常平。
岁凶,先事发廪蠲租,所活百七十万人。知兴元府、安抚利州东路。
汉中久饥,剑外和籴在州者独多,蘩尝匹马行阡陌间访求民瘼,有老妪进曰:“民所以饥者,和籴病之也。”泣数行下。
蘩感其言,奏免之,民大悦。徙仓部员外郎,总领四川赋财、军马、钱粮,升郎中。
淳熙三年,廷臣上言:“四川岁籴军粮,名为和籴,实科籴也。”诏制置使范成大同蘩相度以闻,蘩奏:“诸州岁籴六十万石,若从官籴,岁约百万缗,如于经费之中斟酌损益,变科籴为官籴,贵贱眂时,不使亏毫忽之价;出纳眂量,勿务取圭撮之赢,则军不乏兴,民不加赋。”
乃书“利民十一事”上之。前后凡三年,蘩上奏疏者十有三,而天子降诏难问者凡八,讫如其议。
民既乐与官为市,远迩欢趋,军饷坐给,而田里免科籴,始知有生之乐。会岁大稔,米价顿贱,父老以为三十年所无。
梁、洋间绘蘩像祠之。 范成大驿疏言:“关外麦熟,倍于常年,实由罢籴,民力稍纾,得以尽于农亩。”
孝宗览之曰:“免和籴一年,田间和气若此,乃知民力不可重困也。”擢蘩守太府少卿。
范成大召见,孝宗首问:“籴事可久行否?”成大奏:“李蘩以身任此事,臣以身保李蘩。”孝宗大悦,曰:“是大不可得李蘩也。”
上意方向用,而蘩亦欲奏蠲盐酒和买之弊,以尽涤民害。会有疾,卒。
诏以蘩能官,致仕恩外特与遣表,择一人庶官,前此所未有。 初,蘩宰眉山,校成都漕试,念吴氏世袭兵柄必稔蜀乱,发策云:“久假人以兵柄,未有不为患者。
以武、宣之明,不能销大臣握兵之祸;以宪、武之烈,不能收藩镇握兵之权。危刘氏、歼唐室,鲜不由此。”
吴挺以为怨。后蘩总饷事,挺谬奏军食粗恶,孝宗以问蘩,蘩缄其样以进,挺之妄遂穷。
逾三十年,吴曦竟以蜀叛,安丙既诛曦,每语人云:“吾等焦头烂额耳,孰如李公先见者乎?”蘩讲学临政皆有源委,所著书十八种,有《桃溪集》一百卷。
6. 《李实》文言文翻译
李实阿谀奉承李齐运,突然升官到京兆尹(官职明,相当于首都市长),自恃受宠 *** 刚愎,处理政事不考虑温和的方式和法律条文。这时候春夏两季发生旱灾,京城附近地区食物缺乏,李实却毫不在意,只顾搜刮敛财,用来向朝廷进贡。每此上奏回答皇帝询问,都说:“今年虽然遭遇干旱,但是粮食收成很好。”因此灾区的租税都没有免,人们贫穷,以至于拆掉屋子卖掉砖瓦、木材,买了麦苗来交给官差。戏子成辅端编民谣讥讽这件事,李实听说了,上奏说成辅端诽谤朝政,用杖刑打死了。
李实在路上碰到了御史王播。按照旧例,尹一级的官员和御史相遇,尹要下车回避让路。李实不肯回避,命令骑马的侍卫依然在路上走,王播质问斥责他们,李实大怒,于是上奏使王播被贬为三原县令,在朝堂上辱骂他。欺压公卿级别以下的官员,随自己的喜怒上奏诬告官员的升迁和废黜,满朝官员都惧怕他。曾经有一次朝廷下诏免去辖区内的租税,李实却不执行诏书,依然按照旧例征收租税。常常处死犯人,民不聊生。到了他被流放的时候,满市百姓都欢呼雀跃,都袖子里藏了瓦块砖头在路两旁等着,李实从小路走才免于被百姓殴打。
7. 文言文翻译:李离传
李离传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我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自杀而死。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文公说:“官职贵*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给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8. 《《李光地》阅读答案附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6分)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幼颖异。
力学慕古,康熙九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三年,耿精忠反,郑锦据泉州,光地奉亲匿山谷间,锦与精忠并遣人招之,力拒。
十四年,密疏言:“闽疆褊小,自二贼割据,诛求敲扑,民力已尽,贼势亦穷。南来大兵宜急攻,不可假以岁月,恐生他变。
方今精忠悉力于仙霞、杉关,郑锦并命于漳、潮之界,惟汀州小路与赣州接壤,贼所置守御不过千百疲卒。窃闻大兵南来,皆于贼兵多处鏖战,而不知出奇以捣其虚,此计之失也。
宜因贼防之疏,选精兵万人或五六千人,诈为入广,由赣达汀,为程七八日耳。二贼闻急趋救,非月余不至,则我军入闽久矣。
贼方悉兵外拒,内地空虚,大军果从汀州小路横贯其腹,则三路之贼不战自溃。伏乞密敕领兵官侦谍虚实,随机进取。”
置疏蜡丸中,遣使间道赴京师,因内阁学士富鸿基上之。上得疏动容,嘉其忠。
十六年,复泉州,光地谒拉哈达于漳州。拉哈达疏称光地“矢志为国,颠沛不渝,宜予褒扬”,命优叙,擢侍读学士。
十七年,同安贼蔡寅结众万余,以白巾为号,掠安溪。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绝其粮道,贼解去。
未几,锦遣其将刘国轩陷海澄、漳平诸县,断万安、江东二桥,南北援绝。光地遣使赴拉哈达军告急,值江水涨,道阻,乃导军自漳平、安溪小道入。
光地从父日蚃①,率乡勇度石珠岭,芟荆棘,架浮桥以济。又使弟光垤、光垠以乡兵千度白鸽岭,迎巡抚昊兴祚军于永春。
师次泉州,击破国轩,窜入海。拉哈达上其功,再予优叙,迁翰林学士。
光地上疏推功将帅,辞新命,不允。十九年,光地至京师,授内阁学士。
入对,言:“郑锦已死,子克爽幼弱,部下争权,宜急取之。”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知兵,可重任。
上用其言,卒平台湾。(节选自《清史稿?列传四十九》) [注] ① 蚃,音未详,人名用字。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不可假以岁月 假:给予。 B.伏乞密敕领兵官侦谍虚实 谍:侦察。
C.遣使间道赴京师 间道:从小路。 D.师次泉州,击破国轩 次:处所。
5.从全文看,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直接表明李光地“矢志为国”的一组是(2分) ( ) ①十四年,密疏言 ②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 ③又使弟光垤、光垠以乡兵千度白鸽岭 ④光地上疏推功将帅 ⑤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 ⑥上用其言,卒平台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耿精忠和郑锦曾经一起派人招抚李光地,后来得知汀州有危险后又一起发兵援助汀州,说明二人的立场是一致的。 B.李光地在密疏中提出了对反贼宜采取急攻的建议,根据是闽地本身狭小,再经反贼劫掠后民力已尽,反贼的实力也已相应削弱。
C.郑锦的部将刘国轩攻陷海澄等县后,李光地陷入险境,后来他的叔父李日蚃率领乡勇赶来救助,可见李家对朝廷的忠诚。 D.在与蔡寅的交锋中,李光地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采取了断绝敌人粮道的方法,迫使敌人撤退,这体现了他的作战才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窃闻大兵南来,皆于贼兵多处鏖战,而不知出奇以捣其虚,此计之失也。
(5分)。(2)拉哈达疏称光地“矢志为国,颠沛不渝,宜予褒扬”,命优叙,擢侍读学士。
(5分)。
9. 王戎识李文言文解释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王戎:晋朝人,做过官。
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2.尝:曾经 3.诸;众多。
4.游:玩。 5.子:果实。
6.折枝:压弯了树枝。 7.确实如此 8.信:果真,的确 8.然:这样 9.竞走::争相地跑过去。
竞::争逐;走:跑。 10.唯:只有 11.然:这样 译文: 王戎小时候很聪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