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浅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它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强调学生个性,以每一个学生发展为基本尺度,要求教师具有现代意识,积极吸收新的教育观念,探寻课程建设的新思路,注重传达新理念。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领航人,平等学习的伙伴。艾利奥特说:“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先转变思想,不断进行角色变换、角色适应、角色调整等等,从而才能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首先反映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上
1.由命令式的语言转变为商量式的语言
社会上赋予语文教师的角色很完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甚至与“天地君亲”并驾齐名。我们按照自己的模式,演绎着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高高居于统治者的位置上,来发布命令:“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某某读第二自然段”。而现在的课堂上,教师则是说“我们坐上游览车,一起游金华好吗”“美美地读一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谁和他比一比,读得更美”。同样的意思,换了一种说法,教师用商量的语气和学生交流,给了学生一种亲近感,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没有了盲从的习惯,发展了思考能力。
2.由独断式的语言转变成建议式的语言
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也就不同了。其实,很多语文阅读材料中的问题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因此我们就不能规定或认定一个死答案,并拿它作为判断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答案。如果我们经常对学生说“不对,是这样的”“答案是这个”,那么,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会被抹杀,成为循规蹈矩、人云亦云的人,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惰性心理,只等着教师说答案,不再积极思考问题。
而如果教师说“你通过自己的思考,有了新的见解”“我觉得再多读几遍,你一定会有新发现”这些话语,不仅能激励学生积极进行思考,还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灌输式语言转变为引导式语言
以前我们只注重让学生获取知识,使得学生单一机械地掌握书本的内容。新课改后,我们不再使用灌输式的语言,而是采用引导式的语言,如用“你从文中发现了什么”“你最喜欢谁啊”“你想对小雨来说些什么呢”“你生活中遇见过这样的事吗”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这样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慢慢地引导,可使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去探讨,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其次表现在促进和指导课堂教学上
新课改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联系生活以及其他学科进行学习探究,创立“促学生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的语文能力。如果说语文教学过程是一出话剧,那么,学生应当是话剧中的“演员”而不是观众。教师还应给学生创设自我教育的环境,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指导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能力。
1.懂得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首先应当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设课程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教师还应懂得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能够“复制”知识,而是让知识成为学生的主体能力,能运用知识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和创新。如阅读教学中,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例如,学习了《九色鹿》以后,我让学生谈谈对九色鹿的认识。有一个孩子说:“她有白雪公主的美丽,有唐僧似的善良。”虽然和我们期许的答案有偏差,但多么有创造力呀。肯定学生的答案,承认学生的自身就是在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使知识成为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运用知识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和创新。
2.激发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
全面发展学生的情意要素和智力要素,就要努力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得到提升。教师还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其学习课本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潜能。例如,刚接触阅读时,学生只是简单积累几个词,虽然和真正的积累相差甚远,但是精神可嘉。于是,我鼓励他们说:“太意外了!这是你们自己找的吗?我太高兴了!字写得真好!积累的好词佳句,就能让大家说更漂亮的话了。”从此之后,学生更加主动地积累名词佳句。渐渐地,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开始运用这些积累的词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创造和发挥语文教师的特长
这表现为教师要创立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兴趣。其中,设置情境、示范朗读,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利用,可使学生面对文本,和文本对话。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动机,还能使他们不断升华,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另外,将班级新闻、实时动态、优秀作文等资源拿出来讨论、张贴展览,收集装订,多方面提高学生能力,也是可行的方法。这需要教师摆正自己的位置,让学生知道,学生可以信任老师,尊重知识,但不能迷信书本和权威,人云亦云。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动起来,这些都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从而可以提高课堂质量,使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三、教师由静态的知识占有者转变成为研究者
在新课改下,教师应摒弃“一桶水”的传统模式,转变成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式学习者,专业问题的探索者。教师应通过对自己教学的反思、研究和改进,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提高。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研究语文阅读和素质教育的融合问题,并对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做出解释,得出结论,构建行为策略。在研究的同时,教师应努力成为现代型教师,更新观念,充实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实践的能力,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反思探究总结,形成规律性认识。
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我们,应当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冲破传统教育规律的束缚。新的课堂教学呼唤着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即向现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重塑课程,激励发展之创新主体转换,转变自我的课堂语言,自己的角色和行为,探索教育的新模式,创新教育新思想,走进学生广阔的四维空间,使学生民主、平等地走进课堂。
(责编 张晶晶)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首先反映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上
1.由命令式的语言转变为商量式的语言
社会上赋予语文教师的角色很完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甚至与“天地君亲”并驾齐名。我们按照自己的模式,演绎着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高高居于统治者的位置上,来发布命令:“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某某读第二自然段”。而现在的课堂上,教师则是说“我们坐上游览车,一起游金华好吗”“美美地读一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谁和他比一比,读得更美”。同样的意思,换了一种说法,教师用商量的语气和学生交流,给了学生一种亲近感,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没有了盲从的习惯,发展了思考能力。
2.由独断式的语言转变成建议式的语言
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也就不同了。其实,很多语文阅读材料中的问题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因此我们就不能规定或认定一个死答案,并拿它作为判断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答案。如果我们经常对学生说“不对,是这样的”“答案是这个”,那么,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会被抹杀,成为循规蹈矩、人云亦云的人,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惰性心理,只等着教师说答案,不再积极思考问题。
而如果教师说“你通过自己的思考,有了新的见解”“我觉得再多读几遍,你一定会有新发现”这些话语,不仅能激励学生积极进行思考,还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灌输式语言转变为引导式语言
以前我们只注重让学生获取知识,使得学生单一机械地掌握书本的内容。新课改后,我们不再使用灌输式的语言,而是采用引导式的语言,如用“你从文中发现了什么”“你最喜欢谁啊”“你想对小雨来说些什么呢”“你生活中遇见过这样的事吗”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这样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慢慢地引导,可使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去探讨,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其次表现在促进和指导课堂教学上
新课改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联系生活以及其他学科进行学习探究,创立“促学生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的语文能力。如果说语文教学过程是一出话剧,那么,学生应当是话剧中的“演员”而不是观众。教师还应给学生创设自我教育的环境,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指导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能力。
1.懂得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首先应当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设课程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教师还应懂得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能够“复制”知识,而是让知识成为学生的主体能力,能运用知识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和创新。如阅读教学中,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例如,学习了《九色鹿》以后,我让学生谈谈对九色鹿的认识。有一个孩子说:“她有白雪公主的美丽,有唐僧似的善良。”虽然和我们期许的答案有偏差,但多么有创造力呀。肯定学生的答案,承认学生的自身就是在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使知识成为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运用知识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和创新。
2.激发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
全面发展学生的情意要素和智力要素,就要努力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得到提升。教师还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其学习课本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潜能。例如,刚接触阅读时,学生只是简单积累几个词,虽然和真正的积累相差甚远,但是精神可嘉。于是,我鼓励他们说:“太意外了!这是你们自己找的吗?我太高兴了!字写得真好!积累的好词佳句,就能让大家说更漂亮的话了。”从此之后,学生更加主动地积累名词佳句。渐渐地,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开始运用这些积累的词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创造和发挥语文教师的特长
这表现为教师要创立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兴趣。其中,设置情境、示范朗读,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利用,可使学生面对文本,和文本对话。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动机,还能使他们不断升华,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另外,将班级新闻、实时动态、优秀作文等资源拿出来讨论、张贴展览,收集装订,多方面提高学生能力,也是可行的方法。这需要教师摆正自己的位置,让学生知道,学生可以信任老师,尊重知识,但不能迷信书本和权威,人云亦云。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动起来,这些都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从而可以提高课堂质量,使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三、教师由静态的知识占有者转变成为研究者
在新课改下,教师应摒弃“一桶水”的传统模式,转变成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式学习者,专业问题的探索者。教师应通过对自己教学的反思、研究和改进,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提高。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研究语文阅读和素质教育的融合问题,并对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做出解释,得出结论,构建行为策略。在研究的同时,教师应努力成为现代型教师,更新观念,充实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实践的能力,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反思探究总结,形成规律性认识。
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我们,应当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冲破传统教育规律的束缚。新的课堂教学呼唤着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即向现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重塑课程,激励发展之创新主体转换,转变自我的课堂语言,自己的角色和行为,探索教育的新模式,创新教育新思想,走进学生广阔的四维空间,使学生民主、平等地走进课堂。
(责编 张晶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