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中国有什么不一样?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近代以前,中国一直都是日本学习的对象,在汉唐的时候,日本曾大规模派学者到中国学习,可是到了工业革命时代,日本的明治维新远远将中国的百日维新甩在了后面。在这一百年的变革中,日本人的思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是什么精神让日本迅速从二战的废墟中重新站立起来,并且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呢?或许从下面几个故事可以得出一点启示: 一、撞墙之后:中国妈妈vs日本妈妈 中国小孩撞到桌子,他哭起来了,中国的妈妈,爸爸在做什么?“小宝不要哭,妈妈打这个桌子,妈妈打这个桌子”,“这地不好,妈妈打这个地,这地不好,打这个地。” 在日本东京,一小孩从那边跑过来,撞了这个桌子,他哭起来了,这个妈妈就马上把他带过来说,“再走一遍!再走一遍!”世界上有这种小孩第二遍又撞上去吗?所以他就从旁边走过去了,妈妈马上就对孩子讲,“一个小孩会撞到桌子,有三个理由,第一个跑步冲得太快,来不及刹车。第二个,头一直低在地上,没有注意看。第三个,心中不知道在想什么。你是哪一个?” 其实,英国人说一个民族的兴衰取决于一代人的母亲,是非常有道理的。 二、中国小孩入学vs日本小孩入学 中国孩子入学时,通常老师面试的问题是:你叫什么,几岁了,知道父母的名字吗?看看这几个字认识么? 日本小孩入学时就考团队合作精神:某小学招生分为三道关,把孩子编成号,十个十个的一组。第一关,老师说:“把这个桌子搬到下一个房间。”愣在那里不动的那个小孩就会被淘汰,其余搬桌子的就进入第二轮了。被淘汰的那个孩子的家长来见老师,还会被老师骂一通:孩子是怎么教育的?缺少家教! 在清代就开始流传一个中国人一条龙,三个中国人三条虫的说法,其实,中国人确实没有团队精神么?中国人就只能单干么?不然,其实团队精神是培养出来的,是教育出来的! 三、中国教学模式vs 日本教学模式 台湾高考有一道题:甲午战争是公元哪一年爆发?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在中国这种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考试确实是见怪不怪,确实也很有用,但是我们背的三角函数、项量、极坐标、极根、因式分解、二项式定理等等统统都是外国人提出来的,我们的思维确实需要改进。 日本教育虽然也跟中国一样存在死记硬背的弊病,但是他们已经开始在改进,他们的这道题目不是这样考的: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一仗,日清战争,他们叫日清,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做八年抗战。“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他们每个学生都努力作答案。 我们一天到晚研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赔偿二万万银两,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1895年订马关条约!但是日本学生分析了:日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台湾如果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台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日本的油轮就统统走右边,走中国未来台湾基隆和高雄的右边。这样,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日本的石油从波斯湾出来跨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上中国南海,跨台湾海峡进东海,到日本海。这条在日本叫做石油生命线,中国政府如果把台湾海峡锁起来,日本的货轮一定要从那里经过,日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中国海军一看到日本出兵,海军马上就会上场,那就打!按照判断,公元2015年-2020年,这场战争可能爆发。所以,日本现在统统做了对华抗战的准备,所以什么事情是进入长期状态,他们的情况,现在开始,把这个事情当作是时事,在小心谨慎的在那里准备。按照他们的判断,中国跟日本的摩擦,会从东海开始,从台湾海峡开始,时间判断是2015-2020年,他们的学生统统在开始答了。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日本的教育注重的是思维的锻炼,而中国的教育注重的只是知识的记忆。日本人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而我们似乎还很安逸,我们的教育似乎有点陷入孤独的教条化中。 四、日本开会vs中国开会 余世维先生在讲到他的自身经历的时候曾经举过这个例子: 在中国,公司中经理说开个会讨论一下方案,会议室一片安静,没一个人说话,没一个人表态。异口同声地说支持领导的决定。出了会议室什么样子?“他算个什么东西啊,那个破提案也能通过?我要坐他那位置肯定干的更好……”这就是中国存在的现象,而且很普遍。 而在日本,他们开会讨论的时候可以拼的“你死我活”,互相辩驳,互相指出问题。一旦达成了统一的意见,出了会议室没有任何声音,每个人都会按照刚做的决定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样的差距太明显了。 通过上述四点,我们或许都可以看到日本人拥有极强的团队精神,强烈的危机意识,灵活务实的思维模式等等优势,但是这些都是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通过他们的母亲,通过他们的学校,通过他们的社会培养出来的。所以,强大的民族通常都是教育出来的!这些对于我们是否有所启示呢……
希望采纳
希望采纳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