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怎样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表象:化合价升降 实质:电子转移
注意:凡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定核滑是氧化—还原反应
2、有关概念
被氧化(氧化反应)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氧化产物(表现氧化性)
被还原(还原反应)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还原产物(表现还原性)
注意:(1)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
(2)用顺口溜记“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正相反”,被氧化对应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对应是还原产物改桐腊。
3、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单线桥:
双线桥:
注意:(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一定要记住,如果对分析化合升降不熟练可以用坐标法来分析。
(2)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4、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凡处于最高价的元素只具有氧化性。
最高价的元素(KMnO4、HNO3等)
绝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Cl2 、O2等)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凡处于最低价的元素只具有还原性。
最低价的元素(H2S、I—等)
金属单质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
注意:
(1)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表示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强过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过还原产物。
(2)当一种物质中有多种元素显氧化性或还原性时,要记住强者显性(锌与硝酸反应为什么不能产生氢气呢?)
(3)要记住强弱互变(即原子得电子越容易,其对应阴离子失电子越难,反之也一样)
记住:(1)金属活动顺序表
(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非金属活动顺序
元素:F>O>Cl>Br>N>I>S>P>C>Si>H
单质:F2>Cl2>O2>Br2>I2>S>N2>P>C>Si>H2
(4)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关系
F2>KmnO4(H+)>Cl2>浓HNO3>稀HNO3>浓H2SO4>Br2>Fe3+>Cu2+>I2>H+>Fe2+
F —<Mn2+ <Cl—<NO2 <NO <SO2 <Br—<Fe2+<Cu <I—<H2<Fe
5、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
原理: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步骤:列变化、找倍数、配系数
注意:在反应式中如果某元素有多个原子变价,可以先配平有变价元素原子数,计算化合价升降按一个整体来计算。
类型:一般填系数和缺项填空(一般缺水、酸、碱)
二、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的判断
凡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就是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步骤:“写、拆、删、查”
注意:(1)哪些物质要拆成离子形式,哪些要保留化学式。大家记住“强酸、强碱、可溶性盐”这三类物质要拆为离子方式,其余要保留分子式。注意浓硫酸、微溶物质的特殊处理方法。
(2)检查离子方程式正误的方法,三查(电荷守恒、质量守恒、是否符合反应事实)
3、离子共存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都不能共存
(1)生成难溶物
常见的有AgBr , AgCl , AgI , CaCO3 , BaCO3 , CaSO3 , BaSO3等
(2)生成易挥发性物质
常见的有NH3 、CO2 、SO2 、HCl等
(3)生成难电离物质
常见的有水、氨水、弱酸、弱碱等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Fe3+与S2- 、ClO—与S2-等
三、原子结构
1、关系式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Z)
质量数(A)=质子数(Z)+ 中子数(N)
注意:化学反轮敏应只是最外层电子数目发生变化,所以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化合价|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化合价|
2、 所代表的意义
3、同位素
将原子里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注意:(1)同位素是指原子,不是单质或化合物
(2)一定是指同一种元素
(3)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4、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运动的特征:
(2)描述电子运动的方法:
(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符号 K L M N O P Q
层序 1 2 3 4 5 6 7
(4)熟练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写法
核外电子排布要遵守的四条规则
四、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什么是元素周期律?
什么是原子序数?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周期律是谁发现的?
2、周期表的结构
(1)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
(2) 记住“七横行七周期,三长三短一不全”,“十八纵行十六族,主副各七族还有零和八”。
(3) 周期序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元素的种数:2 8 8 18 18 32
(4)各族的排列顺序(从左到右排)
ⅠA、ⅡA、ⅢB、ⅣB、ⅤB、ⅥB、ⅦB、Ⅷ、ⅠB、ⅡB、ⅢA、ⅣA、ⅤA、ⅥA、ⅦA、O
注意:ⅡA和ⅢA同周期元素不一定定相邻
3、元素性质的判断依据
跟水或酸反应的难易
金属性
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跟氢气反应的难易
非金属性 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
注意:上述依据反过也成立。
4、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注意:金属性(即失电子的性质,具有还原性),非金属性(即得电子的性质,具有氧化性)
(2)原子半径大小的判断:先分析电子层数,再分析原子序数(一般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层数相同的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
5、化合价
价电子是指外围电子(主族元素是指最外层电子)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 |负价| + 最高正价目= 8
注意:原子序数、族序数、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的奇偶数关系
6、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位、构、性”三者关系
五、分子结构
要求掌握“一力、二键、三晶体”
1、化学键
注意记住概念,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2、离子键
(1) 记住定义
(2)形成离子键的条件:活泼金属元素(ⅠA、ⅡA)和活泼非金属元素(ⅥA、ⅦA)之间化合
(3)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电子层与某稀有元素相同的离子半径比较)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半径减小
3、共价键
(1)定义
(2)共价键的类型: 非极性键(同种元素原子之间)
共价键
极性键(同种元素原子之间)
(3)共价键的几个参数(键长、键能、键角):
4、电子式
(1)定义
(2)含共价键和含离子键电子式的异同点
5、晶体
(1)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
(2)三晶体的比较(成键微粒、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物理性质)
(3)注意几种常见晶体的结构特点
第二部分 化学计算
化学计算可以从量的方面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化学反应规律等的理解。解题过程中要求概念清楚,认真审题,注意解题的灵活性。会考中涉及的化学计算有以下四方面。
一、有关化学量的计算
包括原子量、分子量、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气体的体积及微粒数等的计算。
1、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这类计算要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以及物质中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有关计算公式有:
物质的量(摩)= 气态物质的量(摩)=
物质的量(摩)=
通过物质的量的计算还可以计算反应热、溶液的浓度、溶液的体积,还可以与溶解度及质量分数互相换算。因此物质的量的计算是这类计算的中心,也是解题的关键。
2、元素的原子量和近似原子量的计算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因此某元素的原子量是通过天然同位素原子量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也称为平均原子量。其计算方法如下:Aa%+Bb%+Cc%+… ,其中A、B、C是元素同位素的原子量,a%、b%、c%分别表示上述各同位素原子的百分组成。若用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A、B、C,则算出的为该元素的近似(平均)原子量。
3、有关分子量的计算
(1)根据气体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求分子量
主要依据是气体的摩尔质量与分子量的数值相同,气体的摩尔质量可以通过下式计算:M=22.4升/摩 * d克/升 ,式中d是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数值。摩尔质量去掉单位就是分子量。
(2)根据气体的相对密度求分子量
根据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气体A、B的质量之比等于其分子量之比,也等于其密度之比的关系: WA/WB=MA/MB=dA/dB ,其中W为质量,M为分子量,d为密度。若气体A对气体B的密度之比用DB表示,则:MA/MB=DB ,DB称为气体A对气体B的相对密度,根据相对密度和某气体的分子量,就可以求另一种气体的分子量,表达式为:MA=MB DB ,如气体A以空气或氢气为标准,则: MA=29D空 或MA=2D氢气
二、有关分子式的计算
这里包括根据化合物各元素的百分组成或质量比、分子量求出较简单化合物分子式的基本方法。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首先确定该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然后根据元素间的质量比或百分组成,通过分子量确定该物质的分子式。
三、有关溶液浓度的计算
1、有关溶液解度的计算
这里只要求溶质从饱和溶液里析出晶体的量的计算,以及求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个数的计算。根据饱和溶液由于温度变化形成的溶液度差,列出比例式,即可求解。
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主要包括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三者之间关系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间的换算;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及稀释的计算。常用的公式如下:
(1)、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克)/ 溶液质量(克)
(2)、物质的量浓度(摩/升)= 溶质的物质的量(摩)/溶液的体积(升)
(3)、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摩/升
物质的量浓度(摩/升)=
3、溶液的稀释
加水稀释,溶质的质量不变。若加稀溶液稀释,则混合前各溶液中溶质的量之和等于混和后溶液中溶质的量。
计算时要注意:稀释时,溶液的质量可以加和,但体积不能加和,因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后体积不等于两者体积之和。
设溶液的体积为V,物质的量浓度为M,质量分数为a%,溶液质量为W。则有如下关系:
W浓a浓% + W稀a稀% = W混a混% M浓V浓 + M稀V稀 = M混V混
四、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大纲要求,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反应物中某种物质过量的计算;混合物中物质的质量百分组成的计算;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纯度、产率和利用率的计算以及多步反应的计算。
1、反应物中某种物质过量的计算
在生产实践或科学实验中,有时为了使某种反应物能反应完全(或充分利用某一物质),可使另一种反应物的用量超过其理论上所需值,例如要使燃烧充分,往往可以通入过量的氧气或空气。以如要使某种离子从溶液中完全沉淀出来,往往要加入稍为过量的沉淀剂等。
解这类题时首先厅判断这两种反应物的量是否符合化学方程式中该两种反应物的关系量之比,如不符合则要根据不足量的反应物的量进行计算。
2、有关物质的纯度、产率、利用率和多步反应的计算
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转化量都是以纯净物的量来表示的。而实际上原料和产品往往是不纯净的,这就存在着不纯物和纯净物间的换算,其换算的桥梁是物质的纯度(以百分数表示)。
另外,在实际生产中以难免有损耗,造成原料的实际用量大于理论用量,而实际的产量又总是小于理论产量,这就是原料的利用率和产品的产率问题。有关这类计算的公式如下:物质的纯度 = 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的质量 原料的利用率 = 理论原料用量 / 实际原料用量产率 = 实际产量 / 理论产量
物质的纯度、原料的利用率和产品的产率都是低于100%的。大部分工业生产,要经过许多步的反应才能完成的,这时进行产品和原料之间量的计算时,不必逐步计算,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找出原料和产品的直接关系量,进行简单的计算即可。
工业生产计算常用的关系式有:
由黄铁矿制硫酸: FeS2 ∽ 2S ∽2H2SO4
由氨催化氧化制硝酸:NH3 ∽HNO 3 (最后反应为 4NO2+O2+2H2O = 4HNO3)
3、混合物中两种成分的物质的量、质量和百分比的计算
这类题目有较强的综合性。解题时不仅要掌握化学计算的有关概念和熟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还要认真审题。分析题给的每项条件和各组分之间量的关系,找出解题途径。经常采用的方法有“关系式法”、“差量法”及“联立方程法”,以求得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
例1、硼有两种同位素 B和 B,平均原子量为10.8,求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
解题分析:这是一道要求应用同位素的概念和求平均原子量的方法进行计算的问题,解此题的关键是对同位素、质量数等概念有明确的理解,熟悉求平均原子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先设其中一种同位素原子的百分含量为x%,则另一种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为1—x%,通过列出等式求解。两种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之比就是它们的原子个数之比。
解:设 B的原子的百分含量为x%, B原子百分含量为1—x%,则:
10 x% + 11 (1—x%)= 10.8
解得:x% = 20% 1—x% = 1—20% = 80%
所以 B和 B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为:20/80 = 1/4
答 : B和 B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为 1:4
例2、将2.5克胆矾溶于500毫升水中,配成溶液仍为500毫升。试求溶液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及密度。
解题分析:解该题的关键是对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及密度有明确的理解,抓住胆矾是结晶水合物,当加入水中,胆矾的结晶水进入水中,溶剂的质量增加,而溶质是无水硫酸铜。确定溶质的量是解题的要点。通过求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公式即能求解。
解:通常情况下1毫升水为1克(题中无物殊条件)。已知250克CuSO4 5H2O中CuSO4的质量为160克,2.5克CuSO4 5H2O中含CuSO4 CuSO4的质量为2.5* 160/250 = 1.6(克)。
质量分数 = 1.6克/(2.5克+500克)*100% = 0.318%
物质的量浓度 = = 0.02摩/升
溶液的密度 = (500克 + 2.5克)/ 500毫升 = 1.005克/毫升
例3、某含结晶水的一价金属硫酸盐晶体,已知式量为322,取4.025克该晶体充分加热后,放出水蒸气2.25克(失去全部结晶水),试确定该硫酸盐的分子组成.
解题分析:求硫酸盐的组成,一是要求出结晶水,二是要求出金属的原子量,这二者是相关的。可利用结晶水合物中水的含量是固定的这一关系与已知条件的建军立比例关系,从而确定结晶水合物中所含的结晶水,进一步求出金属的原子量。
解:设结晶水合物的分子式为M2SO4 xH2O,其摩尔质量为322克/摩,1摩结晶水合物中含水x摩,与已知条件建立比例关系: M2SO4 ?xH2O == M2SO4 + xH2O
322 18x
4.025 2.25
322 : 2.25 = 18x : 2.25
解得: x=10
得M2SO4?10H2O.所以,M2SO4的式量为:322—18╳10=142,M的原子量为(142—96)/2 =23
查原子量表可知为Na。故晶体的化学式为:Na2SO4?10H2O.
例4、将50毫升浓度为12摩/升的浓盐酸跟15克二氯化锰混合物加热后,最多能收集到多少升氯气?(标准状况下)被氧化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解题分析:这题是涉及到物质的过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全面理解化学方程式中表
示的量的关系。方程式的系数之比可以看成物质的量之比或分子个数比,对气体来说还可以表示它们的体积比。要根据题意和化学方程式所表示量的关系,列出比例式。比例式中同一物质必须用同一单位;不同物质也可以用不同单位,但必须是对应的关系。
该题首先要确定过量物质,找出不足量物质的量作为计算标准。还要注意被氧化的盐酸和参加反应的盐酸的总量是不同的。根据已知条件和系数列出比例关系式逐步求解。
解:设盐酸全部反应所需二氧化锰的量为x克,在标准状况下生成氯气y升,则:
MnO2 + 4 HCl == MnCl2 + Cl2↑+ 2H2O
87克 4摩 22.4升
x克 12摩/升╳0.05升 y升
由 87:4 = x :(12╳0.05) 得 x = 13.05(克)
由于13.05克<15克,MnO2是过量的,应该用盐酸的量作为计算标准:
4/(12╳0.05) == 22.4/y 解得 y == 3.36升
再分析化学方程式中系数的关系,4摩HCl参加反应,其中2摩HCl被氧化,则0.6摩HCl中有0.3摩被氧化.
答 : 标准状况下,生成氯气3.36升,HCl被氧化的物质的量为0.3摩.
例5、工业上用氨氧化法制硝酸时,如果由氨氧化成一氧化氮的转化率为95%,由一氧化氮制成硝酸的转化率为90%,求1吨氨可以制得52%的硝酸多少吨?
解题分析:该题是有关多步反应的计算,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找出有关物质的关系式进行计算,简化计算过程.注意运用转化率和纯度的计算公式.
解:该题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4NH3 + 5O2 ==4NO↑+ 6H2O (1)
2NO + O2 == 2NO2 (2)
3NO2 + H2O == 2 HNO3 + NO↑ (3)
其中(3)式产生的NO在工业生产中是被循环使用的,继续氧化生成NO2,直至全部被水吸收为止。因此NO2变成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最后得出的关系式为:NH3∽HNO3 。
解:设制得52%的硝酸为x吨。
NH3 ∽ HNO3
17吨 63吨
1╳95%╳90% 吨 x.52%吨
X = (1╳95%╳90%╳63%/(17╳52%)=6.1(吨)
答:可以制得52%的硝酸6.1吨。
第三部分 元素及化合物
第一单元 卤 素
第一节 氯气
1、 氯原子结构: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由于氯原子最外层有____个电子,
2、 容易___(得或失)___个电子而
3、 形面8个电子稳定结构,
4、 因此氯元素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5、 氯元素的性质
1、氯气是___色有___气味的气体,___毒,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
2、氯气的化学性质
与金属反应 2Na + Cl2===2NaCl (___色烟)
Cu +Cl2===CuCl2 (_______色烟)
H2+Cl2===2HCl (_______色火焰)
与非金属反应 2P+3Cl2===2PCl3
PCl3+Cl2===PCl5 (________色烟雾)
Cl2+H2O===HCl+HClO(有强氧化性的弱酸,漂白性)
与化合物反应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白粉,有效成份是____)
Ca(ClO)2+CO2+H2O==CaCO3↓+2HClO
(这个反应证明HClO是弱酸的事实)
Cl2+2NaOH====NaCl+NaClO+H2O
氯气的用途:消毒、制盐酸、漂白粉、农药等
AgBr用作感光片AgI用作人工降雨
6、 氯气的制法
1、药品:浓盐酸和二氧化锰
2、原理:MnO2+4HCl===MnCl2+2H2O+Cl2↑
(求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当有2mol氯气生成时,有_____HCl被氧化,有___mol电子转移)
3、装置类型:固+液――气体
4、收集方法:用___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5、检验: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思考其原因是什么)
6、余气处理:多余的氯气通入____溶液中处理吸收,以免污染环境。
第二节 氯化氢
一、 氯化氢的性质
1、物理性质:是一种___色有____气味的氯体,___溶于水(1 :500 体积比)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HCl 溶于水即得盐酸,盐酸是一种强酸,具有挥发性和腐蚀性。
3、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食盐(NaCl)和浓H2SO4
原理:用高沸点(或难挥发性)酸制低沸点酸(或易挥发性)(与制硝酸的原理相同)
NaCl+H2SO4=====NaHSO4+HCl↑
总式:2NaCl+H2SO4====Na2SO4+2HCl↑
NaCl+NaHSO4====Na2SO4+HCl↑
(上述说明了条件不生成物不同,要注意反应条件)
装置类型:固+液――气体
收集方法:用向上排空法收集
检验: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余气处理:将多余的气体通入水中即可
第四节 卤族元素
1、原子结构特征: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个电子,由于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径不,从F――I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因此原子核对最外层的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从外界获得电子的能力依次减弱,单质的氧化性减弱。
2、卤素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的比较(详见课本24面页)
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从F2→I2,颜色由浅到深,状态由气到液到固,熔沸点和密度都逐渐增大,水溶性逐渐减小。
3、卤素单质化学性质比较(详见课本28页)
相似性:均能与H2发生反应生成相应卤化氢,卤化氢均能溶于水,形成无氧酸。
H2+F2===2HF H2+Cl2===2HCl
H2+Br2===2HBr H2+I2====2HI
均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卤酸和次卤酸(氟除外)
2F2+2H2O==4HF+O2
X2+H2O====HX+HXO (X表示Cl Br I)
递变性:与氢反应的条件不同,生成的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不同,
HF>HCl>HBr>HI,无氧酸的酸性不同,HI>HBr>HCl>HF.。与水反应的程度不同,从F2 → I2逐渐减弱。
4、卤离子的鉴别:加入HNO3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Cl—:得白色沉淀。
Ag+ + Cl- ===AgCl↓
Br—:得淡黄色沉淀
Ag+ + Br- ====AgBr↓
I—: 得黄色沉淀
Ag+ + I- ====AgI↓
第三章 硫 硫 酸
一、 硫的物性
淡黄色的晶体,质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二、硫的化学性质
1、 与金属的反应
2Cu+S===Cu2S(黑色不溶于水) Fe+S=====FeS(黑色不溶于水)
(多价金属与硫单质反应,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
2、 与非金属的反应
S+O2=====SO2 S+H2=====H2S
第2节 硫的氢化物和氧化物
一、 硫的氢化物―――硫化氢
1、硫化氢的的理性质
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无色、有剧毒的气体,能溶于水,常温常压1体积水能溶解2.6体积的硫化氢。
2、硫化氢的化学性质
热不稳定性 H2S====H2+S
可燃性 2H2S+3O2===2H2O+2SO2 (完全燃烧)(火焰淡蓝色)
2H2S+O2===2H2O+2S (不完全燃烧)
还原性 SO2+2H2S=2H2O+3S
3、氢硫酸
硫化氢的水溶液是一中弱酸,叫氢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和还原性。
二、硫的氧化物
1、 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2、 易溶于水,3、 常温常压1体积水可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是一种没有颜色易挥发的晶体,4、 熔沸点低。
5、 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与水直接化合生成亚硫酸,是亚硫酸的酸酐,二氧化硫具有漂白作用,可以使品红溶液腿色,但漂白不稳定。
SO2+H2O ==== H2SO3 (这是一个可逆反应,H2SO3是一种弱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
6、 二氧化硫的制法 Na2SO3+H2SO4===Na2SO4+H2O+SO2↑
第3节 硫酸的工业制法――接触法
一、方法和原料
方法:接触法
原料:黄铁矿(主要成份是FeS2)、空气、水和浓硫酸
二、反应原理和生产过程
步骤 主要反应 主要设备
二氧化硫制取和净化 4FeS2+11O2===2Fe2O3+8SO2 沸腾炉
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 2SO2+O2===2SO3 接触室
三氧化硫氧吸收硫酸生成 SO3+H2O=H2SO4 吸收塔
思考:1、为什么制得二氧化硫时要净化?(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
2、为什么吸收三氧化硫时用浓硫酸作吸收剂而不用水呢?(用水吸收时易形酸雾,吸收速度慢,不利于吸收,而用浓硫酸吸收时不形成酸雾且吸收干净,速度快。)
第四节 硫酸 硫酸盐
一、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98.3%的硫酸是无色粘稠的液体,密度是1.84g/mL,难挥发,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二、浓硫酸的特性
脱水性――与蔗糖等有机物的炭化
吸水性――用作干燥剂
强氧化性
2H2SO4(浓)+Cu===CuSO4+2H2O+SO2↑(此反应表现H2SO4(浓)具有氧化性又有酸性)
H2SO4(浓)+C=CO2↑+H2O+2SO2↑(此反应只表现H2SO4(浓)的氧化性)
注:H2SO4(浓)可使铁、铝发钝化,故H2SO4(浓)可铁或铝容器贮存
7、 硫酸盐
1、硫酸钙CaSO4 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用作绷带、制模型等)
2、硫酸锌ZnSO4 皓矾ZnSO4.7H2O(作收敛剂、防腐剂、媒染剂 )
3、硫酸钡BaSO4,天然的叫重晶石,作X射线透视肠胃内服药剂,俗称钡餐。
7、 CuSO4.5H2O, 蓝矾或胆矾,8、 FeSO4.7H2O,绿矾
8、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先加盐酸酸化后加氯化钡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则证明有硫酸根离子存在。
第六节 氧族元素
一、氧族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氧(O) 硫(S) 硒(Se) 碲(Te) 钋(Po)
二、原子结构特点
相同点:最外层都有6个电子;
不同点:核电荷数不同,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径不同
三、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详见课本91页)
1、 从O→Po单质的熔点、沸点、密度都是逐渐升高或增大
2、 从O→Po金属性渐强,3、 非金属性渐弱。
3、 与氢化合通式:H2R,4、 气体氢化物从H2O→H2Se的稳定性渐弱
5、 与氧化合生成RO2型或RO3型的氧化物,6、 都是酸酐,7、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渐弱。
硫的用途:制硫酸、黑火药、农药、橡胶制品、硫磺软膏
SO2用于杀菌消毒、漂白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怎样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表象:化合价升降 实质:电子转移
注意:凡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定核滑是氧化—还原反应
2、有关概念
被氧化(氧化反应)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氧化产物(表现氧化性)
被还原(还原反应)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还原产物(表现还原性)
注意:(1)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
(2)用顺口溜记“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正相反”,被氧化对应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对应是还原产物改桐腊。
3、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单线桥:
双线桥:
注意:(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一定要记住,如果对分析化合升降不熟练可以用坐标法来分析。
(2)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4、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凡处于最高价的元素只具有氧化性。
最高价的元素(KMnO4、HNO3等)
绝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Cl2 、O2等)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凡处于最低价的元素只具有还原性。
最低价的元素(H2S、I—等)
金属单质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
注意:
(1)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表示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强过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过还原产物。
(2)当一种物质中有多种元素显氧化性或还原性时,要记住强者显性(锌与硝酸反应为什么不能产生氢气呢?)
(3)要记住强弱互变(即原子得电子越容易,其对应阴离子失电子越难,反之也一样)
记住:(1)金属活动顺序表
(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非金属活动顺序
元素:F>O>Cl>Br>N>I>S>P>C>Si>H
单质:F2>Cl2>O2>Br2>I2>S>N2>P>C>Si>H2
(4)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关系
F2>KmnO4(H+)>Cl2>浓HNO3>稀HNO3>浓H2SO4>Br2>Fe3+>Cu2+>I2>H+>Fe2+
F —<Mn2+ <Cl—<NO2 <NO <SO2 <Br—<Fe2+<Cu <I—<H2<Fe
5、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
原理: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步骤:列变化、找倍数、配系数
注意:在反应式中如果某元素有多个原子变价,可以先配平有变价元素原子数,计算化合价升降按一个整体来计算。
类型:一般填系数和缺项填空(一般缺水、酸、碱)
二、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的判断
凡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就是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步骤:“写、拆、删、查”
注意:(1)哪些物质要拆成离子形式,哪些要保留化学式。大家记住“强酸、强碱、可溶性盐”这三类物质要拆为离子方式,其余要保留分子式。注意浓硫酸、微溶物质的特殊处理方法。
(2)检查离子方程式正误的方法,三查(电荷守恒、质量守恒、是否符合反应事实)
3、离子共存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都不能共存
(1)生成难溶物
常见的有AgBr , AgCl , AgI , CaCO3 , BaCO3 , CaSO3 , BaSO3等
(2)生成易挥发性物质
常见的有NH3 、CO2 、SO2 、HCl等
(3)生成难电离物质
常见的有水、氨水、弱酸、弱碱等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Fe3+与S2- 、ClO—与S2-等
三、原子结构
1、关系式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Z)
质量数(A)=质子数(Z)+ 中子数(N)
注意:化学反轮敏应只是最外层电子数目发生变化,所以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化合价|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化合价|
2、 所代表的意义
3、同位素
将原子里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注意:(1)同位素是指原子,不是单质或化合物
(2)一定是指同一种元素
(3)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4、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运动的特征:
(2)描述电子运动的方法:
(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符号 K L M N O P Q
层序 1 2 3 4 5 6 7
(4)熟练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写法
核外电子排布要遵守的四条规则
四、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什么是元素周期律?
什么是原子序数?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周期律是谁发现的?
2、周期表的结构
(1)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
(2) 记住“七横行七周期,三长三短一不全”,“十八纵行十六族,主副各七族还有零和八”。
(3) 周期序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元素的种数:2 8 8 18 18 32
(4)各族的排列顺序(从左到右排)
ⅠA、ⅡA、ⅢB、ⅣB、ⅤB、ⅥB、ⅦB、Ⅷ、ⅠB、ⅡB、ⅢA、ⅣA、ⅤA、ⅥA、ⅦA、O
注意:ⅡA和ⅢA同周期元素不一定定相邻
3、元素性质的判断依据
跟水或酸反应的难易
金属性
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跟氢气反应的难易
非金属性 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
注意:上述依据反过也成立。
4、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注意:金属性(即失电子的性质,具有还原性),非金属性(即得电子的性质,具有氧化性)
(2)原子半径大小的判断:先分析电子层数,再分析原子序数(一般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层数相同的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
5、化合价
价电子是指外围电子(主族元素是指最外层电子)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 |负价| + 最高正价目= 8
注意:原子序数、族序数、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的奇偶数关系
6、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位、构、性”三者关系
五、分子结构
要求掌握“一力、二键、三晶体”
1、化学键
注意记住概念,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2、离子键
(1) 记住定义
(2)形成离子键的条件:活泼金属元素(ⅠA、ⅡA)和活泼非金属元素(ⅥA、ⅦA)之间化合
(3)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电子层与某稀有元素相同的离子半径比较)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半径减小
3、共价键
(1)定义
(2)共价键的类型: 非极性键(同种元素原子之间)
共价键
极性键(同种元素原子之间)
(3)共价键的几个参数(键长、键能、键角):
4、电子式
(1)定义
(2)含共价键和含离子键电子式的异同点
5、晶体
(1)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
(2)三晶体的比较(成键微粒、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物理性质)
(3)注意几种常见晶体的结构特点
第二部分 化学计算
化学计算可以从量的方面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化学反应规律等的理解。解题过程中要求概念清楚,认真审题,注意解题的灵活性。会考中涉及的化学计算有以下四方面。
一、有关化学量的计算
包括原子量、分子量、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气体的体积及微粒数等的计算。
1、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这类计算要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以及物质中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有关计算公式有:
物质的量(摩)= 气态物质的量(摩)=
物质的量(摩)=
通过物质的量的计算还可以计算反应热、溶液的浓度、溶液的体积,还可以与溶解度及质量分数互相换算。因此物质的量的计算是这类计算的中心,也是解题的关键。
2、元素的原子量和近似原子量的计算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因此某元素的原子量是通过天然同位素原子量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也称为平均原子量。其计算方法如下:Aa%+Bb%+Cc%+… ,其中A、B、C是元素同位素的原子量,a%、b%、c%分别表示上述各同位素原子的百分组成。若用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A、B、C,则算出的为该元素的近似(平均)原子量。
3、有关分子量的计算
(1)根据气体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求分子量
主要依据是气体的摩尔质量与分子量的数值相同,气体的摩尔质量可以通过下式计算:M=22.4升/摩 * d克/升 ,式中d是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数值。摩尔质量去掉单位就是分子量。
(2)根据气体的相对密度求分子量
根据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气体A、B的质量之比等于其分子量之比,也等于其密度之比的关系: WA/WB=MA/MB=dA/dB ,其中W为质量,M为分子量,d为密度。若气体A对气体B的密度之比用DB表示,则:MA/MB=DB ,DB称为气体A对气体B的相对密度,根据相对密度和某气体的分子量,就可以求另一种气体的分子量,表达式为:MA=MB DB ,如气体A以空气或氢气为标准,则: MA=29D空 或MA=2D氢气
二、有关分子式的计算
这里包括根据化合物各元素的百分组成或质量比、分子量求出较简单化合物分子式的基本方法。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首先确定该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然后根据元素间的质量比或百分组成,通过分子量确定该物质的分子式。
三、有关溶液浓度的计算
1、有关溶液解度的计算
这里只要求溶质从饱和溶液里析出晶体的量的计算,以及求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个数的计算。根据饱和溶液由于温度变化形成的溶液度差,列出比例式,即可求解。
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主要包括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三者之间关系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间的换算;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及稀释的计算。常用的公式如下:
(1)、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克)/ 溶液质量(克)
(2)、物质的量浓度(摩/升)= 溶质的物质的量(摩)/溶液的体积(升)
(3)、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摩/升
物质的量浓度(摩/升)=
3、溶液的稀释
加水稀释,溶质的质量不变。若加稀溶液稀释,则混合前各溶液中溶质的量之和等于混和后溶液中溶质的量。
计算时要注意:稀释时,溶液的质量可以加和,但体积不能加和,因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后体积不等于两者体积之和。
设溶液的体积为V,物质的量浓度为M,质量分数为a%,溶液质量为W。则有如下关系:
W浓a浓% + W稀a稀% = W混a混% M浓V浓 + M稀V稀 = M混V混
四、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大纲要求,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反应物中某种物质过量的计算;混合物中物质的质量百分组成的计算;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纯度、产率和利用率的计算以及多步反应的计算。
1、反应物中某种物质过量的计算
在生产实践或科学实验中,有时为了使某种反应物能反应完全(或充分利用某一物质),可使另一种反应物的用量超过其理论上所需值,例如要使燃烧充分,往往可以通入过量的氧气或空气。以如要使某种离子从溶液中完全沉淀出来,往往要加入稍为过量的沉淀剂等。
解这类题时首先厅判断这两种反应物的量是否符合化学方程式中该两种反应物的关系量之比,如不符合则要根据不足量的反应物的量进行计算。
2、有关物质的纯度、产率、利用率和多步反应的计算
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转化量都是以纯净物的量来表示的。而实际上原料和产品往往是不纯净的,这就存在着不纯物和纯净物间的换算,其换算的桥梁是物质的纯度(以百分数表示)。
另外,在实际生产中以难免有损耗,造成原料的实际用量大于理论用量,而实际的产量又总是小于理论产量,这就是原料的利用率和产品的产率问题。有关这类计算的公式如下:物质的纯度 = 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的质量 原料的利用率 = 理论原料用量 / 实际原料用量产率 = 实际产量 / 理论产量
物质的纯度、原料的利用率和产品的产率都是低于100%的。大部分工业生产,要经过许多步的反应才能完成的,这时进行产品和原料之间量的计算时,不必逐步计算,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找出原料和产品的直接关系量,进行简单的计算即可。
工业生产计算常用的关系式有:
由黄铁矿制硫酸: FeS2 ∽ 2S ∽2H2SO4
由氨催化氧化制硝酸:NH3 ∽HNO 3 (最后反应为 4NO2+O2+2H2O = 4HNO3)
3、混合物中两种成分的物质的量、质量和百分比的计算
这类题目有较强的综合性。解题时不仅要掌握化学计算的有关概念和熟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还要认真审题。分析题给的每项条件和各组分之间量的关系,找出解题途径。经常采用的方法有“关系式法”、“差量法”及“联立方程法”,以求得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
例1、硼有两种同位素 B和 B,平均原子量为10.8,求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
解题分析:这是一道要求应用同位素的概念和求平均原子量的方法进行计算的问题,解此题的关键是对同位素、质量数等概念有明确的理解,熟悉求平均原子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先设其中一种同位素原子的百分含量为x%,则另一种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为1—x%,通过列出等式求解。两种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之比就是它们的原子个数之比。
解:设 B的原子的百分含量为x%, B原子百分含量为1—x%,则:
10 x% + 11 (1—x%)= 10.8
解得:x% = 20% 1—x% = 1—20% = 80%
所以 B和 B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为:20/80 = 1/4
答 : B和 B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为 1:4
例2、将2.5克胆矾溶于500毫升水中,配成溶液仍为500毫升。试求溶液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及密度。
解题分析:解该题的关键是对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及密度有明确的理解,抓住胆矾是结晶水合物,当加入水中,胆矾的结晶水进入水中,溶剂的质量增加,而溶质是无水硫酸铜。确定溶质的量是解题的要点。通过求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公式即能求解。
解:通常情况下1毫升水为1克(题中无物殊条件)。已知250克CuSO4 5H2O中CuSO4的质量为160克,2.5克CuSO4 5H2O中含CuSO4 CuSO4的质量为2.5* 160/250 = 1.6(克)。
质量分数 = 1.6克/(2.5克+500克)*100% = 0.318%
物质的量浓度 = = 0.02摩/升
溶液的密度 = (500克 + 2.5克)/ 500毫升 = 1.005克/毫升
例3、某含结晶水的一价金属硫酸盐晶体,已知式量为322,取4.025克该晶体充分加热后,放出水蒸气2.25克(失去全部结晶水),试确定该硫酸盐的分子组成.
解题分析:求硫酸盐的组成,一是要求出结晶水,二是要求出金属的原子量,这二者是相关的。可利用结晶水合物中水的含量是固定的这一关系与已知条件的建军立比例关系,从而确定结晶水合物中所含的结晶水,进一步求出金属的原子量。
解:设结晶水合物的分子式为M2SO4 xH2O,其摩尔质量为322克/摩,1摩结晶水合物中含水x摩,与已知条件建立比例关系: M2SO4 ?xH2O == M2SO4 + xH2O
322 18x
4.025 2.25
322 : 2.25 = 18x : 2.25
解得: x=10
得M2SO4?10H2O.所以,M2SO4的式量为:322—18╳10=142,M的原子量为(142—96)/2 =23
查原子量表可知为Na。故晶体的化学式为:Na2SO4?10H2O.
例4、将50毫升浓度为12摩/升的浓盐酸跟15克二氯化锰混合物加热后,最多能收集到多少升氯气?(标准状况下)被氧化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解题分析:这题是涉及到物质的过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全面理解化学方程式中表
示的量的关系。方程式的系数之比可以看成物质的量之比或分子个数比,对气体来说还可以表示它们的体积比。要根据题意和化学方程式所表示量的关系,列出比例式。比例式中同一物质必须用同一单位;不同物质也可以用不同单位,但必须是对应的关系。
该题首先要确定过量物质,找出不足量物质的量作为计算标准。还要注意被氧化的盐酸和参加反应的盐酸的总量是不同的。根据已知条件和系数列出比例关系式逐步求解。
解:设盐酸全部反应所需二氧化锰的量为x克,在标准状况下生成氯气y升,则:
MnO2 + 4 HCl == MnCl2 + Cl2↑+ 2H2O
87克 4摩 22.4升
x克 12摩/升╳0.05升 y升
由 87:4 = x :(12╳0.05) 得 x = 13.05(克)
由于13.05克<15克,MnO2是过量的,应该用盐酸的量作为计算标准:
4/(12╳0.05) == 22.4/y 解得 y == 3.36升
再分析化学方程式中系数的关系,4摩HCl参加反应,其中2摩HCl被氧化,则0.6摩HCl中有0.3摩被氧化.
答 : 标准状况下,生成氯气3.36升,HCl被氧化的物质的量为0.3摩.
例5、工业上用氨氧化法制硝酸时,如果由氨氧化成一氧化氮的转化率为95%,由一氧化氮制成硝酸的转化率为90%,求1吨氨可以制得52%的硝酸多少吨?
解题分析:该题是有关多步反应的计算,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找出有关物质的关系式进行计算,简化计算过程.注意运用转化率和纯度的计算公式.
解:该题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4NH3 + 5O2 ==4NO↑+ 6H2O (1)
2NO + O2 == 2NO2 (2)
3NO2 + H2O == 2 HNO3 + NO↑ (3)
其中(3)式产生的NO在工业生产中是被循环使用的,继续氧化生成NO2,直至全部被水吸收为止。因此NO2变成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最后得出的关系式为:NH3∽HNO3 。
解:设制得52%的硝酸为x吨。
NH3 ∽ HNO3
17吨 63吨
1╳95%╳90% 吨 x.52%吨
X = (1╳95%╳90%╳63%/(17╳52%)=6.1(吨)
答:可以制得52%的硝酸6.1吨。
第三部分 元素及化合物
第一单元 卤 素
第一节 氯气
1、 氯原子结构: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由于氯原子最外层有____个电子,
2、 容易___(得或失)___个电子而
3、 形面8个电子稳定结构,
4、 因此氯元素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5、 氯元素的性质
1、氯气是___色有___气味的气体,___毒,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
2、氯气的化学性质
与金属反应 2Na + Cl2===2NaCl (___色烟)
Cu +Cl2===CuCl2 (_______色烟)
H2+Cl2===2HCl (_______色火焰)
与非金属反应 2P+3Cl2===2PCl3
PCl3+Cl2===PCl5 (________色烟雾)
Cl2+H2O===HCl+HClO(有强氧化性的弱酸,漂白性)
与化合物反应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白粉,有效成份是____)
Ca(ClO)2+CO2+H2O==CaCO3↓+2HClO
(这个反应证明HClO是弱酸的事实)
Cl2+2NaOH====NaCl+NaClO+H2O
氯气的用途:消毒、制盐酸、漂白粉、农药等
AgBr用作感光片AgI用作人工降雨
6、 氯气的制法
1、药品:浓盐酸和二氧化锰
2、原理:MnO2+4HCl===MnCl2+2H2O+Cl2↑
(求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当有2mol氯气生成时,有_____HCl被氧化,有___mol电子转移)
3、装置类型:固+液――气体
4、收集方法:用___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5、检验: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思考其原因是什么)
6、余气处理:多余的氯气通入____溶液中处理吸收,以免污染环境。
第二节 氯化氢
一、 氯化氢的性质
1、物理性质:是一种___色有____气味的氯体,___溶于水(1 :500 体积比)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HCl 溶于水即得盐酸,盐酸是一种强酸,具有挥发性和腐蚀性。
3、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食盐(NaCl)和浓H2SO4
原理:用高沸点(或难挥发性)酸制低沸点酸(或易挥发性)(与制硝酸的原理相同)
NaCl+H2SO4=====NaHSO4+HCl↑
总式:2NaCl+H2SO4====Na2SO4+2HCl↑
NaCl+NaHSO4====Na2SO4+HCl↑
(上述说明了条件不生成物不同,要注意反应条件)
装置类型:固+液――气体
收集方法:用向上排空法收集
检验: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余气处理:将多余的气体通入水中即可
第四节 卤族元素
1、原子结构特征: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个电子,由于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径不,从F――I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因此原子核对最外层的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从外界获得电子的能力依次减弱,单质的氧化性减弱。
2、卤素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的比较(详见课本24面页)
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从F2→I2,颜色由浅到深,状态由气到液到固,熔沸点和密度都逐渐增大,水溶性逐渐减小。
3、卤素单质化学性质比较(详见课本28页)
相似性:均能与H2发生反应生成相应卤化氢,卤化氢均能溶于水,形成无氧酸。
H2+F2===2HF H2+Cl2===2HCl
H2+Br2===2HBr H2+I2====2HI
均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卤酸和次卤酸(氟除外)
2F2+2H2O==4HF+O2
X2+H2O====HX+HXO (X表示Cl Br I)
递变性:与氢反应的条件不同,生成的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不同,
HF>HCl>HBr>HI,无氧酸的酸性不同,HI>HBr>HCl>HF.。与水反应的程度不同,从F2 → I2逐渐减弱。
4、卤离子的鉴别:加入HNO3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Cl—:得白色沉淀。
Ag+ + Cl- ===AgCl↓
Br—:得淡黄色沉淀
Ag+ + Br- ====AgBr↓
I—: 得黄色沉淀
Ag+ + I- ====AgI↓
第三章 硫 硫 酸
一、 硫的物性
淡黄色的晶体,质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二、硫的化学性质
1、 与金属的反应
2Cu+S===Cu2S(黑色不溶于水) Fe+S=====FeS(黑色不溶于水)
(多价金属与硫单质反应,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
2、 与非金属的反应
S+O2=====SO2 S+H2=====H2S
第2节 硫的氢化物和氧化物
一、 硫的氢化物―――硫化氢
1、硫化氢的的理性质
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无色、有剧毒的气体,能溶于水,常温常压1体积水能溶解2.6体积的硫化氢。
2、硫化氢的化学性质
热不稳定性 H2S====H2+S
可燃性 2H2S+3O2===2H2O+2SO2 (完全燃烧)(火焰淡蓝色)
2H2S+O2===2H2O+2S (不完全燃烧)
还原性 SO2+2H2S=2H2O+3S
3、氢硫酸
硫化氢的水溶液是一中弱酸,叫氢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和还原性。
二、硫的氧化物
1、 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2、 易溶于水,3、 常温常压1体积水可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是一种没有颜色易挥发的晶体,4、 熔沸点低。
5、 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与水直接化合生成亚硫酸,是亚硫酸的酸酐,二氧化硫具有漂白作用,可以使品红溶液腿色,但漂白不稳定。
SO2+H2O ==== H2SO3 (这是一个可逆反应,H2SO3是一种弱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
6、 二氧化硫的制法 Na2SO3+H2SO4===Na2SO4+H2O+SO2↑
第3节 硫酸的工业制法――接触法
一、方法和原料
方法:接触法
原料:黄铁矿(主要成份是FeS2)、空气、水和浓硫酸
二、反应原理和生产过程
步骤 主要反应 主要设备
二氧化硫制取和净化 4FeS2+11O2===2Fe2O3+8SO2 沸腾炉
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 2SO2+O2===2SO3 接触室
三氧化硫氧吸收硫酸生成 SO3+H2O=H2SO4 吸收塔
思考:1、为什么制得二氧化硫时要净化?(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
2、为什么吸收三氧化硫时用浓硫酸作吸收剂而不用水呢?(用水吸收时易形酸雾,吸收速度慢,不利于吸收,而用浓硫酸吸收时不形成酸雾且吸收干净,速度快。)
第四节 硫酸 硫酸盐
一、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98.3%的硫酸是无色粘稠的液体,密度是1.84g/mL,难挥发,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二、浓硫酸的特性
脱水性――与蔗糖等有机物的炭化
吸水性――用作干燥剂
强氧化性
2H2SO4(浓)+Cu===CuSO4+2H2O+SO2↑(此反应表现H2SO4(浓)具有氧化性又有酸性)
H2SO4(浓)+C=CO2↑+H2O+2SO2↑(此反应只表现H2SO4(浓)的氧化性)
注:H2SO4(浓)可使铁、铝发钝化,故H2SO4(浓)可铁或铝容器贮存
7、 硫酸盐
1、硫酸钙CaSO4 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用作绷带、制模型等)
2、硫酸锌ZnSO4 皓矾ZnSO4.7H2O(作收敛剂、防腐剂、媒染剂 )
3、硫酸钡BaSO4,天然的叫重晶石,作X射线透视肠胃内服药剂,俗称钡餐。
7、 CuSO4.5H2O, 蓝矾或胆矾,8、 FeSO4.7H2O,绿矾
8、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先加盐酸酸化后加氯化钡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则证明有硫酸根离子存在。
第六节 氧族元素
一、氧族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氧(O) 硫(S) 硒(Se) 碲(Te) 钋(Po)
二、原子结构特点
相同点:最外层都有6个电子;
不同点:核电荷数不同,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径不同
三、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详见课本91页)
1、 从O→Po单质的熔点、沸点、密度都是逐渐升高或增大
2、 从O→Po金属性渐强,3、 非金属性渐弱。
3、 与氢化合通式:H2R,4、 气体氢化物从H2O→H2Se的稳定性渐弱
5、 与氧化合生成RO2型或RO3型的氧化物,6、 都是酸酐,7、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渐弱。
硫的用途:制硫酸、黑火药、农药、橡胶制品、硫磺软膏
SO2用于杀菌消毒、漂白
展开全部
一、氧化还原反应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销猜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三、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四、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五、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
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滤纸
有否丁达尔效应
实例
溶液
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
能
没有
NaCl、蔗糖溶液
胶体
在1—100之间
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
能
有
Fe(OH)3胶体
浊液
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不能
没有
泥水
六、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逗首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亏指型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七.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八、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九、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 (浓) 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
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 ===(点燃) 2NaCl 2Fe+3Cl2===(点燃) 2FeCl3 Cu+Cl2===(点燃) CuCl2
Cl2+H2 ===(点燃) 2HCl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 == HCl+HClO 2HClO ===(光照) 2HCl+O2 ↑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十、氯离子的检验
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HCl+AgNO3 == AgCl ↓+HNO3
NaCl+AgNO3 == AgCl ↓+NaNO3
Na2CO3+2AgNO3 ==Ag2CO?3 ↓+2NaNO3
Ag2CO?3+2HNO3 == 2AgNO3+CO2 ↑+H2O
Cl-+Ag+ == AgCl ↓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销猜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三、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四、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五、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
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滤纸
有否丁达尔效应
实例
溶液
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
能
没有
NaCl、蔗糖溶液
胶体
在1—100之间
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
能
有
Fe(OH)3胶体
浊液
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不能
没有
泥水
六、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逗首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亏指型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七.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八、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九、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 (浓) 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
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 ===(点燃) 2NaCl 2Fe+3Cl2===(点燃) 2FeCl3 Cu+Cl2===(点燃) CuCl2
Cl2+H2 ===(点燃) 2HCl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 == HCl+HClO 2HClO ===(光照) 2HCl+O2 ↑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十、氯离子的检验
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HCl+AgNO3 == AgCl ↓+HNO3
NaCl+AgNO3 == AgCl ↓+NaNO3
Na2CO3+2AgNO3 ==Ag2CO?3 ↓+2NaNO3
Ag2CO?3+2HNO3 == 2AgNO3+CO2 ↑+H2O
Cl-+Ag+ == AgCl ↓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0-11-06
展开全部
其实化学是理科中最简单的!多做些题,背背公式就行了。我就是化学教育专业的,不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其实书本是最好的复习资料!人和学校的考试都不会超出书本的知识!报扩高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同感,不过还是得把书看透了吧,总归书上会了总会得几分的,,我就这心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