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什么意思
出自战国时期孔子后学《说卦传》原文: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译文:从前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创作了《易经》,还是因为顺从事物固有的性质与规律这个道理,所以创立了表示上天的方法叫作阴和阳;创立了表示大地的方法叫作柔和刚;创立了表示如何作人的方法叫作仁和义。
同时具备这三种品质并且两卦重叠,所以《易经》六个卦画组成一卦。有阴阳之分,交替使用柔爻刚爻,所以《易经》六个位置上的爻辞就成为了一篇文章。
扩展资料:
三才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可谓源远流长。如盘古开天辟地的创世神话,其实表现的就是天、地、人三才思想,那时古人就把人放到了突出的位置。其他古老的神话,也包含着三才思想。但是,还只停留在天、地、人各行其道的水平之上。
到了《易经》的时代,人们终于发现:人可以向天、地学习,人道可以与天道、地道会通,通过法天正己、尊时守位、知常明变,以开物成务,建功立业,改变命运,成就了“三才之道”的伟大学说。
【原文】立⑴天之⑵道⑶曰⑷阴与⑸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译文】制定了表示上天的方法叫作阴和阳;制定了表示大地的方法叫作柔和刚;制定了表示如何作人的方法叫作仁和义。
注释:⑴“立”制定;订立。《商君书•开塞》:「禁立而莫之司,不可。」
⑵“之”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助词「的」。《书·盘庚上》:「绍复先王之大业。」
⑶“道”途径,方法。《孟子·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⑷“曰”叫作。《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
⑸“与”连词。和;及。《汉书•刑法志》:「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