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教学建设
一、 在荒草地上建起一座美丽的校园
时间回溯到1987年8月。当四位刚走出师范校门的青年踌躇满志地背着行囊,兴冲冲来到常师二实小报到时,他们愣住了:一幢孤零零还未竣工的教学大楼鹤立在市郊一大片荒草地和芦苇塘里。没有校门,没有操场,没有课桌椅,没有书籍课本,甚至没有校长。方圆一里之内,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万事开头难。没有钱,老总务钱莲芝从常州师范借来8张支票去置办课桌板凳、书籍簿本。雇不起汽车和搬运工,他们就找来两台拖拉机。4名小青年二话不说,跳上拖拉机充当了搬运工。他们从很远的地方将办学用品拉到学校后,又挑灯夜战,把成捆成捆的书本和一张张课桌卸下来。阳历八月,暑气逼人,他们挥汗如雨,饥渴难当,竟没人叫一声累。教学大楼还未正式起用,他们向附近的房产开发公司借了一间办公室用作招生。附近的居民不愿把孩子送到二实小上学,常州市教育局只好行政干预,把北环路以东地区硬性划为二实小施教区。
1987年9月10日,没有鲜花,没有彩旗,没有喜庆的鼓乐,二实小首批到校的6名教师在临时代理校长王元生的带领下,匆匆忙忙迎来了首批来自附近20所小学的88名学生,这就算开了学。
说来也许有人不信,建校后,二实小人打的第一场战役就是除草,向校园内一人多高的野草宣战,让学校真正像个学校的样子。他们发动全校师生(也就一百来号人)用铲铲,用手拔,用锹挖,用镰刀割,用火烧,干了十来天,好不容易才开辟出一块地方。他们从外面运来碎石、沙子铺在上面,学校才算有了个小操场。就这样苦干了一个月,终于除尽了校园里所有的野草。第二年春天,野草又疯了似的长出来。他们请来拖拉机先把地深翻一遍,再发动师生把草根拣出来,最后让土地暴晒,如法炮制,连续干了三年,校园里的野草才基本除净。
接下来是搞绿化。买花秧树苗没有钱,他们就发动全校师生献计献策,多渠道筹集树苗。有人到附近苗圃把人家间苗间掉的花木苗拣回来,栽到校园里。有人看到小区里有多余的苗木,就跟人家磨嘴皮子,征得人家同意,挖点回来。他们还发动全校师生你带一棵芍药,他带一棵月季。终于将校园打扮得像了点样。难怪二实小校长邵兰芳说,二实小校园里的每一株树木,每一棵花草都浸透了二实小人辛勤的汗水!今天,当我们徜徉在二实小绿树成阴、四季鲜花盛开的校园里,漫步在二实小碧绿如茵的草坪上时,眼前仿佛又浮现出当年二实小人燕子衔泥般艰苦创业的情景。
那是1992年。由于教学大楼墙壁油漆剥落,学校决定改造大楼墙壁。请人测算了一下,全部工程最少需要10万元。10万元,对当时这所账面上只有几千元的小学来说,不帝是个天文数字。到哪里去弄这笔钱呢?邵校长对全体教师说:“钱的事包在我身上。我就是变也要变出10万元钱。”很少为自己的事去求人,且自尊心极强的邵兰芳不怕碰钉子,不怕瞧冷脸,抱着磨破嘴、跑断腿也要弄到钱的决心,四处寻找赞助单位。她一家家跑,一遍遍说,说二实小人办学的艰难,说二实小人不畏千难万险争办一流学校的决心,讲到激动处,令人动容。这笔钱终于有了着落。钱到位后,他们立即请人在江西景德镇订做了瓷砖。钱和材料都到了位,想不到工程队却不愿干了。因为要保质保量贴瓷砖,必须把原来墙面上的油漆、水泥、石灰全部铲净。工作量大,太费时费力。怎么办?学校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商量解决办法。全校教师众口一词:人家不干,我们自己干,求人不如求自己!于是,青年教师连夜组成突击队,分片包干。每人一把锤子,一把凿子,从下午四点放学以后干起,整整铲、凿了5天带5个晚上。成百上千次的铲凿,满头满脸满身都是白灰。手上磨出了血泡,没人说个歇字。课间和中午,全校找不到一个闲人。在外面开了3天会的邵校长回校后发现所有墙壁被铲得干干净净,激动得心尖颤抖,眼泪簌簌掉下来。5天后,工程队负责人跑到学校一看,惊住了!他不相信劳动强度这么大的活竟是一群细皮嫩肉的文弱书生干 的。当时90%的年轻女教师皮肤过敏,手上、脸上、身上生满红斑,奇痒无比,一个多月后才消失。
后来学校又新建了第三幢教学大楼、塑胶跑道、装备了多媒体教室、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阅览室、图书馆、多功能教室。
15年艰苦创业,二实小人在几任校长的率领下,摸爬滚打,一直处在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状态中,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比别人大得多的代价。邵兰芳曾多次说,二实小办学贵在有一点精神,这种精神叫“四千精神”——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锤百炼。这“四千精神”,浓缩了二实小人办学的经验,道破了二实小人成功的秘密!
二、 追求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
稍有一点办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学校硬件建设可以抢时间赶速度,但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有一个过程。二实小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是从抓课堂教学开始的,抓课堂教学又是从转变教师观念入手的。
1997年10月的一天,邵兰芳在《教育研究》上读到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一篇题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文章。这篇文章把“教”与“学”的关系提高到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体现、生命价值的释放的高度来认识,大有耳目一新、顿开茅塞之感。她如获至宝地把它推荐给学校中层以上干部阅读,随后组织全校教师学习讨论。全校教师受到了很大启发和震撼,迫切地感到要更新学生观、课堂教学观、教材观,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树立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意识。这篇文章对于二实小的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革命性的意义,“以学生为本”、“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以学生为主体”等观念很快深入人心,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
什么叫积极主动地学?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走进二实小课堂,你就能找到答案。
二实小人对过去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刻反思。他们认为,过去学生之所以学得被动,是因为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不可替代的认知活动,包办代替太多,只重学习的结果,不重学习的过程。即使提问,也如同钓鱼,“钓”到答案,也就达到了教学的最终目的,根本不留时间让学生思考、感悟。找到问题的症结后,老师们就大胆的在自己的课堂上试。白露老师上的《珍贵的教科书》最先尝到改革的甜头,课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生动活泼的景象。青年教师马燕芬教《赵州桥》时,试图让学生在对照图画的反复朗读中领悟并讲述赵州桥的美。当第三次读课文时,一个小男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赵州桥太美了,我真想把它的美用画笔画下来!”老师满足了他的要求。同样由马老师执教的寓言《揠苗助长》,则是让学生用表演课本剧的形式来揭示课文寓意的。
生教生,生考生,生评生,是二实小课堂上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巩固所教知识,老师们设计了“我想提醒大家,让我考考你”这一教学环节。请学生在学完新知识后,将自己认为比较重要或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拎出来,给大家提个醒。最后,学生自由提问考大家并点名回答,答对者可以继续考别人。这样学,学生感到新鲜,学习热情高涨。为了出考题考别人又不被别人考倒,他们整堂课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自始至终处于活跃状态,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学会了评价。另外。这种从学生实际出发的重点难点的突破,更具有了针对性。
“你的回答妙极了 !”肯定和鼓励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法宝。要说二实小的课还有什么特点,那就是老师们对学生始终充满了期待、理解和鼓励。他们说,一节课中其他环节都可以省,惟独这一环节不能省。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器和催化剂,小学生非常在乎老师的评价,一旦得到老师的鼓励,他就敢想、敢说、敢问。
三、 主题作业——沟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
有人说,今天的孩子是在做各种各样练习册中长大的。但在二实小教师办公室,记者被这样一些五花八门、别出心裁的作业吸引住了。语文作业有:画画、制作、观察日记、收集、表演等形式;数学作业有:操作作业、观察作业、访问作业等,其形式都是儿童感兴趣的。例如学习了《瀑布》一文后,要求学生收集中外著名瀑布的图片、诗文以及介绍瀑布名称、地理位置、宽度、高度等科普知识的资料,制作一本《瀑布集锦》,在班级举行一次“瀑布展”。作业一布置,同学们就忙开了。结果,这次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瀑布展”搞得很成功!二实小人将这种作业叫做“主题作业”,认为它是学生沟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过去二实小教师的精力大都放在上好40分钟的一堂课上,对作业这一环节比较忽略,布置作业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即要求学生完成若干道练习题,结果大部分学生仅仅为作业而作业,成了解题的“操作工”,造成作业重量轻质、重书面轻口头、重知识轻能力,损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让学生愿意做作业,喜欢做作业,并相信自己能做好作业,他们将那些传统意义上的的作业加以改造,使其成为内容上覆盖原有的作业,形式上具有一定的主题性和情境性的主题作业。教师在批改主题作业时,评价方式也跟批一般作业不一样。不再用分数和等第评价,而采用描述性语言评价,给予鼓励、奖励和提醒。如有些学生设计的作业与生活特别贴近,教师的评语是“你真是学习和生活的有心人!”
四、 “数学医院”——养成学生终身受用的良好习惯
在二实小教师办公桌上,记者还看到这样一种不同一般的学生作业本。它们有的取名为“数学医院”,有的取名为“小镜子”,还有的取名为“数学病历卡”、“马虎国的故事”等等。教师告诉记者,这种充满童趣的自省类作业本是该校改革作业批改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策略水平,让学生学得更明白、更主动的产物。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只在过程和结果正确的题目上打“√”,而对那些过程或结果错误的题目,如错误带有“全局性”的则用“——”将它划出来;如错误是“局部性”的,就用“?”表示。作这样一些记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错误的原因,根据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反省。反省的内容是“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错”、“现在能否正确解决”等。当学生完成反省后,教师要求学生把正确的解题过程或结果重新写在另备的订正本上,本子的名字由学生自取,这就有了上述种种名字。教师在批改过程中,还因人而异地写上各种各样批语。为了巩固每天的反省效果,进一步强化成功,教师还引导学生每周写“反省日记”。周记要求家长阅读签字。家长们对这一举措很是赞赏,认为每周总结,不仅是订正一些解题错误,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干得怎样,目标在哪里,形成反馈习惯和反省能力,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用。
为了在班级中形成反省氛围,他们还将每周五的数学课改为“学习反省课”。课的前20分钟让学生谈学习的成功经验和反省体会,后20分钟根据学生的反省,作巩固性练习。如果有谁一周没有错误,就被评为“数学明星”,另外,还设有“学有进步奖”等。反省课的功能一是“纠错”,二是“强化成功”,三是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学会策略性地学习。后来,这一做法已迁移到其他学科。
2023-08-29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