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除湿气,如何调理?
冬季也有湿气。
告别了高温潮湿的夏季,以为自己的湿疹、口腔溃疡、面部出油终于要好起来了?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虽然这些症状与高温的夏季有着紧密的关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体内湿热过重导致的。
在冬季,我们吃的多,运动的少;再加上天气逐渐寒冷,尤其南方地区湿冷的气候影响,寒湿侵袭,脾虚胃弱、平时有湿气的人会进一步加重症状。
当你出现困乏无力,疲惫不堪的状态时候,不妨伸出自己的舌头,观察下舌头的边缘,如果舌头边缘有锯齿,就像下面这种:
再观察下自己的大便,如果大便溏稀不成形,粘连在马桶壁上,很难冲干净或者经常便秘。一旦舌头和大便出现这些信号,说明你体内有严重的湿气。一旦被湿气缠身,那么后果非同小可。
有数据显示:10人里面,9人有湿气潜伏,但很多人却不自知。
小编教你几招,快速判断自己体内是否有湿?看看下面的症状,你有几项:
1、起床后昏沉、乏力,整日嗜睡;
2、口臭,睡觉流口水,打呼噜;
3、舌苔厚重、黏腻,舌头边缘有齿痕;
4、食欲不振,时常胃胀;
5、虚胖,水肿;
6、手脚冰凉,爱出虚汗。
一般到了冬天,这些湿气症状很可能会更加严重。
中医说“湿气不除百病生”。湿气入体后,会阻碍气血运行,引发身体水肿,影响睡眠质量。整个人都浑浑噩噩,不在状态。如果不能及时祛湿,更有可能导致风湿等极难根治的顽疾。
“湿气”重,给人带来最明显、最直接的影响主要有:
1、“湿气”会影响人的皮肤,容貌,体型。一旦被其缠身,皮肤油腻、毛孔粗大、暗黄无光泽、痘痘色斑慢慢都会出现;
2、“湿气”会让人变胖。有些长期被“湿气”困扰的人,尝试过N种减肥方法,但体重却在逐年增加,因为没有对症,小肚子去不了;
3、“湿气”会诱发种百余种疾病,而这些疾病大多数难以被彻底根治。中医湿病论治学中认为,“湿气”会诱发脾胃、肝胆、甚至心脑方面的疾病。“湿气”的影响涉及五脏六腑,因此冬日祛湿不容忽视。
湿热体质不宜进补太过
爱吃辛辣、油腻;经常熬夜、失眠;心情不好、抑郁或脾气不好;长期服药。以上这些生活习惯都容易造成湿热太过。
尤其到了冬季,天气转冷,到了进补的时节,但并非所有的体质都适合进补。例如湿热体质的人,滋补不当,滋补过度就相当于火上浇油,本来体内已经够热了,脾胃运化不开,只会更加重湿热症状。
祛除湿气,如何调理?
中医建议,最好的祛湿方法,可以遵循一个内消外散的原则。
外散就是出汗,最好的方法当然是运动啦;内消就是中医里的行气利湿,湿气重的人,需要从调理自己的生活习惯入手。
少吃辛辣、甜食、冷饮等;平时还要放松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
食疗方面,中医认为:湿热困脾,累及肺肾。因此想要达到祛湿效果,还需兼顾这几点:利水渗湿+ 健脾+ 补肾+ 理气+ 温性食材。
首先,利水渗湿是基础,将多余的湿气排出体外。但湿气重的人普遍脾脏功能不好,单独食用一些祛湿食物,偏寒凉,易伤脾胃。而脾运化水湿,所以祛湿同时也要健脾。脾脏好了,自身运化水湿的能力变强,湿气也就容易排出。
其次,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因此光健脾还不够,脾胃与肾相互依存,肾好了,脾才会更好,所以要兼顾补肾。
再次,湿气重的人,由于痰湿阻滞,气血往往容易受阻。中医理论中讲到“治湿不理气,非其治也”。想要化湿,必须有理气,否则这个湿不好祛。所以也要理气活血,才更有利于祛湿。
最后,在配方中配以温性食材,同样非常关键。张仲景有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所以说,调理湿气时,还要配以一些温性的药材,才能加快湿气的发散。湿气,就好比一锅水,如果不点火,水难以蒸发完全。加上温性的食材,就相当于点火。如此搭配,食疗总体性质更为温和、平性,可以长期食用。
这里有一个推荐非常有效的祛湿组方。
【红豆薏仁粉】
由薏仁米、红豆、枸杞、黑米、山药、燕麦、红枣等七味配方组成,打粉即可。
薏米:利水渗湿,健脾胃清肺热止泄泻
红豆:行血补血,健脾祛湿,利水消肿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枸杞:补肾养肝、润肺明目,滋润肌肤
黑米:滋阴补肾,健身暖胃,明目活血
燕麦:抗皱抗氧化,美白祛斑清理肠道
红枣:益气补血、健脾和胃、延缓衰老
春季祛湿,用这个3个食材泡水喝,湿气不再缠上你。
教你3招改善体寒,祛除湿气
湿气重会导致长斑长痘,皮肤暗沉,特别显老,教你一招去湿气
薏米淘干净,控干水分,平底锅不加油翻炒,炒出香味后,加入红枣、枸杞、冰糖、桂圆、炒好的薏米,倒入开水冲泡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