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皇后送给刘伯温一梨两枣之后,刘伯温就告老还乡了?

 我来答
意茶十五
2019-07-26 · TA获得超过415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1万
展开全部

马皇后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从朱元璋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红巾军将领时就陪在他的身边。

都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少不了一个优秀的女人”,马皇后就是那个优秀的女人。

她与朱元璋患难与共,在朱元璋成就霸业的日子里一直是一个优秀的贤内助,困难时刻不离不弃,在朱元璋陷入困境的时候愿意用所有财产帮助朱元璋度过难关。

朱元璋成为皇帝之后她依旧亲自为朱元璋打理衣食住行,对他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虽然身居皇后之位但是依旧像一个普通的妻子和母亲一样,并且依旧节俭朴素,还曾经亲自带着后宫嫔妃公主纺织刺绣。

而她的才能不止如此,在政治上马皇后也作出了贡献

后期的朱元璋为了稳固后代子孙的江山开始猜忌曾经一起打江山的兄弟,用各种理由对他们下手杀害。

然而马皇爱民如子,为了江山社稷也会在朱元璋杀害有功之臣的时候会加以劝谏,救下了不少大臣。

刘伯温是朱元璋身边的谋士,才能堪比诸葛亮,朱元璋能够用短短十几年时间成为明朝皇帝平定天下离不开刘伯温的出谋划策,也因此在后来成为了朱元璋的重点猜忌对象。

一次宴会上,朱元璋给大臣们上了三道菜,分别是燕窝、兔肉和狗肉,寓意着“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刘伯温自然是明白了这些意思,从此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然而朱元璋对他杀心已起,他再惶恐也没有什么用。

马皇后作为朱元璋的枕边人自然明白他的杀心,她不想再让朱元璋杀害忠良,然而这一次朱元璋是铁了心,马皇后的劝谏并没有什么用。

于是马皇后在朱元璋动手之前便派人给刘伯温送去了一个果篮,里面装了一个梨和两颗枣。

刘伯温立马意识到了马皇后的用意:“梨”就是“离”,“枣”即是“早”,一梨两枣就是“早早离”,让他马上离开。

皇后送礼证明状况紧急,刘伯温第二天一早就奏请告老还乡,朱元璋很快批允,刘伯温就离开了朝堂是非之地。

活宝dggs
高粉答主

2019-10-04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答主
回答量:2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万
展开全部

枣即“早”,梨则“离”,所以马皇后是要刘伯温早早离去。

刘伯温是明朝第一大谋臣,作为刚刚建立的王朝正需要他出谋划策,为皇帝分忧解难。

即便如此,朱元璋仍对刘伯温有了杀心,而且马皇后劝不了。朱元璋对马皇后是十分敬爱的,既然她都求不了情,那唯一保住刘伯温的办法就是让他早早离去。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

三月下旬,已经无法自由活动的刘伯温,由刘琏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自京师动身返乡。

扩展资料:

朱元璋与刘伯温产生间隙的原因

另外,自古以来,朝堂都有党派之争,明朝也不例外。明建国初期就有淮西和浙东两大集团,他们分别以李善长和刘伯温为首。

两大集团一直以来针锋相对,而刘伯温这人说话又过于直接,很多人开始在朱元璋面前说刘伯温的坏话。不久,朱元璋便起了疑心,于是找刘伯温前来谈话。在谈话之后,朱元璋更加坚定了杀心。

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刘基的同乡、刑部郎中李瑜向明世宗朱厚熜上疏说:“(刘)基宜侑享高庙,封世爵如中山王(徐)达”,朝廷再度讨论刘基的功绩,并决议刘伯温应该和徐达等开国功臣一样,配享太庙。

在这一年,刘基的九世孙处州卫指挥刘瑜袭封为伯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伯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温读
优质答主

2020-09-17 ·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温读
采纳数:30 获赞数:2878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得国之正,莫过于汉明。汉朝和明朝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得国最正的两个大一统王朝,两个布衣提三尺剑南征北战登上九五之尊,但是这两个开国君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残杀开国功臣,刘邦除了韩信英布彭越,朱元璋也杀掉了大破北元的蓝玉,杀掉了论将之功当属第一的傅友德,李善长等人。狡兔死,走狗烹,为他家卖命打天下,九死一生换来的荣华富贵却也如同过眼云烟,这种鸟尽弓藏的行为虽然从臣子的视角来看很是寒心,认为此开国皇帝是一个过河拆桥,无情无义的人,但我们若从皇帝的角度去看此行为,却又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因为到了和平年代,这些功高震主的跋扈老将,确实于朝廷而言并非好事,而是一个隐患,毕竟为战争而生的他们一旦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重启战端,武夫乱国的例子历史上也有不少,因此将军本是太平定,不许将军见太平,不外乎如此!

刘伯温,这位历史上著名的谋士,没有他神机妙算运筹帷幄,朱元璋不可能十几年就可以一统天下,可这个在乱世之中被朱元璋屡屡佩服的谋士,到了天下大定时,朱元璋对他心里的忌惮,也不是一丁半点。开国之后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一时间闹得是人心惶惶,刘伯温也害怕那天皇帝就要了自己的小命。众人是如此,刘伯温更是如此,担心总归是担心,可若刘伯温不顾朱的猜忌冒然离开,皇帝便一定会怀疑他的,但若是不离开,皇帝一定会对他下手,所以,走或是不走一时之间成了两难的问题。就在刘惶惶不可终日时,他接到了马皇后的礼物,一梨两枣,当他看到这个东西时,他很快就明了,当即急流勇退告老还乡。你们一定会问,为何马皇后送来这个东西后,刘就会离开,别急,且听我分析。

一,熟知皇帝的品性

作为皇帝的枕边人,马皇后可谓是熟知皇帝的性格,所以,她可以从皇帝的一言一行之中推算出皇帝的所思所想,从而判断皇帝下一步要做什么,会怎么做,从而防患于未然。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马皇后是不会突然造访,更不会无缘无故的给刘送礼,因此,刘从马皇后的礼物中推算出自己大难将至,必须远走高飞。

二,马皇后的个人魅力

作为一国的皇后,马皇后没有那些后宫妇人的目光狭隘,相反她是一位很有远见的女子,在皇帝征战期间,她一直帮助皇帝搭理好后方,不仅如此,她还时刻劝谏皇帝要收敛自己的性格,不要暴躁,多疑,所以,在朝臣的心中马皇后有着极高的地位,是一代贤后。

尤其是在开国之后,马皇后的表现更是让朝臣赞叹有加,除此之外,马皇后还极其爱惜人才,所以,她劝刘快些跑必定是不忍看刘惨死于刀刃之下。

三,此物本身的意思

梨顾名思义是通离开,而枣通早,两个枣加一个梨的字面意思是早早离开,这样的解释也不是没有依据的。

在古时,虽然物资匮乏,但为高权重的人基本上都能享受到丰富的资源,不论是米面,还是说蔬菜瓜果,虽然皇宫也有赏赐,但一般来说都是很贵重的水果,而且量都比较大,不至于说是一个或者两个,一个是为了不失皇家风度,一个是为了彰显对于臣子的重视,所以,一般不会用梨或者枣来赏赐人,所以,更别提只拿一个梨和两个枣这样小家子气的东西了。刘是跟着皇帝南征北战数十年的老人,所以,他熟悉皇帝的脾性,而且他还是个足智多谋的人,联想起身边这么多的前车之鉴,以及皇帝的所作所为,一定会造作防范。

所以,当皇后送给他这些东西时,她一定是知道了些什么,要不然也不会有如此的举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金融女话八卦
2020-09-18 · 财务、银行、买房、保险、娱乐八卦那点事
金融女话八卦
采纳数:37 获赞数:161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马皇后送给刘伯温“一梨两枣”,是为了提醒刘伯温朱元璋要杀了他,让刘伯温早早的离去。马皇后作为朱元璋的枕边人,特别了解朱元璋,知道朱元璋想要杀害刘伯温但是她劝不住之后就让人去提醒刘伯温赶快离去,才能够保住性命。

朱元璋在刘伯温的帮助下推翻了元朝,打败了陈友谅,建立了大明王朝。然而朱元璋对刘伯温始终是不信任的,他害怕刘伯温这样能够洞察人心以及洞察天机的臣子在身边危害带自己,于是对刘伯温多次下套想要陷害刘伯温,但是刘伯温每一次都靠自己的聪明才智给躲了过去。

有一次朱元璋借罢黜李善长的丞相之位让刘伯温给推荐人选,刘伯温很想当丞相,但是他了解朱元璋的个性,没有自荐也没有推荐他人,朱元璋列了几个人选故意让刘伯温帮下决定,刘伯温都给反对了。因此朱元璋没能成功给刘伯温下套,于是用了刘伯温的政敌胡惟庸做丞相,想要借用胡惟庸的手杀了刘伯温。马皇后知道以后,劝谏了朱元璋不要杀刘伯温,但是朱元璋特别坚决,于是马皇后就派人给刘伯温送了一梨两枣。

刘伯温收到马皇后的水果之后于是向朱元璋提出辞官归隐的请求,很快的刘伯温就离开了朝堂,但是刘伯温并没有因此得到安全。胡惟庸派人在暗处监视刘伯温,并向朱元璋说刘伯温回到老家之后就选了一个龙兴之地建立陵墓,朱元璋听后大怒,以刘伯温要谋反将刘伯温召回了朝堂。刘伯温回去了之后费尽口舌的解释没有要谋反那样的事情,并表示不再回老家而是呆在南京,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生活。然而刘伯温的妥协让胡惟庸找到了害死他的机会,胡惟庸经过试探知道朱元璋根本容不下刘伯温,于是胡惟庸在刘伯温生病的时候带着太医上门为他诊治,后来留下了毒药,刘伯温最终还是死了,马皇后的一梨两枣并没能帮助刘伯温躲去灾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尚宫女史
优质答主

2020-09-17 · 历史领域创作者
尚宫女史
采纳数:19 获赞数:93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马皇后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后,在朱元璋建立大明以及统治天下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朱元璋也常常将马皇后比作唐朝时期的长孙皇后。朱元璋脾气暴躁,而马皇后则从容优雅,在很多时候能够很快平息朱元璋的怒气,这不失为大明臣子之福。

很多大臣都得到了马皇后的庇护,比如著名的谋臣刘伯温。刘伯温在元朝的时候并不被重用,大部分时候他都处在隐居状态,后来出山帮助朱元璋出谋划策,最终建立了大明江山。

朱元璋脾气比较暴躁,登基之后,对过去跟随他的那些臣子很少会手下留情,所以很多功臣都被处死,而刘伯温也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就掉了脑袋,但即便如此,生性耿直不圆滑的刘伯温还是被朱元璋盯上了。

朱元璋越看刘伯温越觉得刘伯温有不臣之心,有时候在和马皇后一起的时候,朱元璋也显露出想要除掉刘伯温的意思,马皇后心里很忧虑,要知道刘伯温对大明江山的作用是很大的,而且马皇后知道想刘伯温这样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别的心思的。

为了不让功臣含冤而死,有一天马皇后就派人给刘伯温送去了一篮子水果。刘伯温感觉很奇怪,自己最近并没有立什么功啊,皇后怎么突然就赏赐了水果呢?等刘伯温打开篮子的时候,就更加奇怪了,因为偌大的篮子只有三个水果:两颗枣一个梨子。三个水果静静地躺在篮子里。

刘伯温知道,马皇后既然送水果来了,还送了这样奇特的水果,必然是有深意的,究竟是什么呢?突然,刘伯温灵光一闪,这不就是“早早离去”吗?看来皇帝是真的容不下他了。本来他最近就一直在寻思要不要告老还乡,看来得加快步伐了。

于是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刘伯温就乞骸骨,要求告老还乡。朱元璋本想解决了刘伯温的,但现在他要回老家,倒也可以,眼不见为净,就留他一命吧,于是就批准了刘伯温的请求,然后刘伯温就回到了老家。

正是马皇后善意的提醒,救了刘伯温一命,虽然后来刘伯温还是不免一死,但至少在那一刻,他是感激马皇后的。以上内容并非出自正史和野史。而仅仅可能是民间传说,甚至可能都不是民间传说,而是现代人编造的一个故事。

其实细想一下,这个故事就不可能发生。如果朱元璋真的对刘伯温动了杀心,马皇后会这样提醒刘伯温吗?答案是否定的。马皇后是谁?她是朱元璋的结发妻子,是大明的皇后,她会护着大明的臣子是为了大明江山考虑,其实就是为了朱元璋。所以在史书中我们会看到她数次劝谏朱元璋饶恕大臣。

比如有人告发参军郭景祥的儿子想要杀死郭景祥,朱元璋就决定杀了郭景祥的儿子,而马皇后就劝住了朱元璋,她对朱元璋说:“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查了一查果然如此。马皇后还救过镇守严州的李文忠,再就是太子朱标的老师宋濂。

宋濂的孙子被牵扯进胡惟庸一案中,宋濂因此被牵连,朱元璋决定杀了宋濂,马皇后对朱元璋说:

“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

但朱元璋置若罔闻,还是想要杀了宋濂。等朱元璋再和马皇后吃饭的时候,马皇后置办的饭菜中既没有酒也没有肉,朱元璋好奇,就问了一下,马皇后就说了:“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气的朱元璋不清,太子朱标还因为救宋濂跳了湖。朱元璋最终决定流放宋濂。

所以,如果马皇后真要保一个功臣,那么她会直接劝谏朱元璋,如果朱元璋执意要杀死功臣,那么马皇后也不可能去提醒那功臣告老还乡,即便这个功臣是冤枉的,也是如此。马皇后是朱元璋的妻子,夫妻本为一体,她尽了力,如果就是保不住,那就只能如此了。

刘伯温告老还乡并不是马皇后提醒的,而是他自己决定的,大明建国之后,刘伯温的政治理想其实很难在朝堂上得到实现,所以时间一长,他不免心生倦意,就有了远离朝堂的准备。朱元璋曾想让刘伯温做宰相,但是被刘伯温拒绝了,他对朱元璋说:

“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

等到了1371年,61岁的刘伯温被准许告老还乡,但是这并没有让他真正远离京城的政治。后来还是被胡惟庸抓住了错处,朱元璋动了怒,虽然没有问罪于刘伯温,但却把刘伯温的俸禄都撤了,而进京后的刘伯温也被扣留在京城。

1375年的春节,刘伯温生病,朱元璋终于决定派使者将刘伯温送回老家,但是朱元璋回到老家后,很快就去世了,至于死因,则和胡惟庸脱不了干系。当初刘伯温在京城生病的时候,胡惟庸曾带医生去看望刘伯温,还给刘伯温开了药方,抓了药。

结果刘伯温吃了那药之后,感觉“有物积腹中如拳石”,也就是说刘伯温之所以那么快就死了,和胡惟庸有很大的关系。可怜刘伯温,为大明鞠躬尽瘁,虽然没有被朱元璋除掉,但也算是冤死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9)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