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2年,陈寅恪为什么却一直对鲁迅只字不提呢?
一位是贡献了无数课文人称"鲁教材"的鲁迅,另一位,是著名的国学大师、历史学家,他出身世家、治学严谨,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称为清华大学百年史中四大哲人,又与吕思勉、陈垣、钱穆等人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陈寅恪。
鲜为人知的是,陈寅恪与鲁迅在日本曾"同窗"两年,其兄陈衡恪与鲁迅又是留日和教育部同事时期的密友,因此,陈寅恪是鲁迅相识多年的熟人。
但陈寅恪平生从没有公开提及鲁迅,倒是鲁迅在日记和文章里多次记下与陈寅恪的交往。
直到晚年,陈寅恪才说出了不公开谈论鲁迅的原因。
他俩的渊源可追溯至1902年,鲁迅与陈寅恪的哥哥陈衡恪同时从南京矿路学堂毕业,去日本留学,陈寅恪也同船随行。
鲁迅与陈寅恪的交往从此开始。
他们一起在日本的一个学院学习日语,并且经常一起互相鼓励,互相倾诉,他们的想法和见解都很独特,因此很聊的来。
除此之外,他们还住同一个宿舍,他们之间几乎无话不谈,在日本这个国家,能够有一个本国的朋友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他们也惺惺相惜,彼此都对对方很关心。
鲁迅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的一生骂过很多人,无论官职多高,无论是主任还是校长,将军还是元帅,他都会骂,只要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他就毫不留情地揪出来,但对陈寅恪的文章却始终保持着沉默,可见在鲁迅先生的心中,陈寅恪这个同窗故友还是有一定分量的。
但奇怪的是,先生此番出国后,与鲁迅再没有联系。但是鲁迅的日记中却不时地提到他,而陈寅恪却再没有只言片语谈到鲁迅。作为两位大师级的人物,此种反常行为实在是令人不解。
一直到晚年,陈寅恪先生才透露:
因为鲁迅先生那时的名气越来越大,最后甚至是以"民族魂"的大旗覆棺盖椁,继而成为"先知先觉"和"全知全觉"的一代圣人。
随着鲁迅的名气增大,他可不想被人当成"谬托知己"的蹭热度之辈。
有句话他说的极为有道理,"是非锋起,既以自炫,又以卖钱,连死尸也成了他们沽名获利之具。"
晚年的陈寅恪对于与鲁迅先生曾经是同窗的经历从不提及,这也正是陈寅恪孤高与自尊的证明。
当然,这并不妨碍他们二人都成为一代文化大师,一为新文化摇旗呐喊,一为旧文化输血续命,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上为中国文化的浴火新生而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