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 我来答
鲁达
2022-05-24 · 我所关注的,正是发生在你身边的
鲁达
采纳数:59 获赞数:6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中国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过分严厉的爱。

中国的父母在骨子里都认为“捆绑下面出孝子”,觉得只有严厉的爱才可以把孩子教育成材。所以很多父母对孩子都很凶,总是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当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还是依旧严厉的跟他们说“不能骄傲”,不能获得一点表扬和鼓励。当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那么就要接受父母更多的打压和批评。

所以在中国很多的孩子性格都比较怯弱和不自信,不管自己表现得好还是不好,骨子里就是不自信,甚至还会出现自卑的表现。从小到大都得不到父母的表扬,所以到了社会上也总是不自信,担心自己做不好,永远成不了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可以得到奖励和鼓励,但是自己就一直只有批评。这种教育方式是非常不正确的,现在年轻的父母因为自己承受了太多,所以开始知道鼓励孩子有多么重要。

第二个:过分宠溺的爱。

很多中国父母会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一部分,但是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孩子不属于父母,只属于他们自己。有些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很重要,所以就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孩子,再加上隔辈亲的问题,孩子得到的宠爱更多。

因为现在年轻人为了工作赚钱,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自己带孩子,所以很多孩子都必须交给自己的父母带。那么隔辈亲就会导致爷爷奶奶给孙子的爱更多,甚至有时候孩子做得不对,父母想要教育他的时候,爷爷奶奶就会出现阻止。

以前的人根本不了解教育,孩子就这样莫名其妙的长大了。但是其实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这是父母需要反思的部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爱生活小李老师
2022-05-24 · TA获得超过20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7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9万
展开全部

1“溺爱孩子”

爱孩子是每位家长的本能,但要注意的是,爱是有原则的。若是过度地溺爱,舍不得孩子做任何事,甚至对于他们提出的要求从来没有说一个“不”字,这对他们的成长无疑是十分不利的,但偏偏这一条不少人中招。溺爱孩子不仅剥夺了他们锻炼能力的机会,降低了其各种能力,导致衣服不会洗,饭不会做,甚至自己基本的生活都很困难,与此同时,也让他们的规则意识变得薄弱,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父母在家里惯着、顺着孩子,但社会并不会。所以,家长在爱孩子的同时也需要有自己的底线,切不可包办他们的一切,将其永远搂在怀里,否则未来还是个“巨婴宝宝”。

2 “棍棒教育”

有些家长认为过于温柔的教育方式,镇压不住孩子的玩性,而在顽皮的孩子遇上棍棒都会屈服,因此还为自己找到了教育孩子的好方式而沾沾自喜。殊不知孩子也是有尊严的,家长总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粗暴地采用棍棒教育,把武力当特权,很可能会让孩子走向极端,要么变得性格懦弱胆小,要么变得越来越叛逆和暴力,甚至会对父母产生仇恨。由于父母家庭教育的病,最后却不得不让孩子来“吃药”治疗。

3)“丧偶式教育”

在一些家庭中,妈妈挑起了教育孩子的重担,爸爸则负责在外挣钱,成了孩子教育中的“隐形人”。但是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亲的参与,挣钱养家也并不是推脱责任的“借口”。父亲在孩子眼里是安全、勇敢的象征,对于男孩来说需要学习爸爸勇敢、刚毅的品格,对于女孩来说,则可以让其形成正确的择偶观。要知道,“丧偶式”教育导致孩子成长和教育环境的缺失,也会让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缺失,作为父母,还需要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家长是因,孩子是果。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作为父母首先要审视自身,若是一直病态地持续下去,自己和孩子都会成为牺牲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我心赏月光华s

2022-05-24 · 超过2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34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8万
展开全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从某种角度讲,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

所以,请父母务必要警惕以下这4种对孩子教育上的问题!



1

自以为是

从不尊重孩子

“儿子,你要按照我说的去做”

“女儿,妈妈是为你好才替你做决定的”

很多家长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完全不会征求孩子的意见,也不顾及孩子的感受。

他们认为孩子年龄还小,很多事情都没经历过,而父母社会阅历丰富,知道什么对孩子好,所以总是自以为是地替孩子做主。

但是,父母忽略了一点,孩子终究要学会自己去独立思考,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自我认知的人。

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好决定,那孩子只会越来越依赖父母,以后他往往会活得越来越迷茫。

一名合格的父母是不会事事替孩子做决定的,他们一定会尊重孩子的想法,会引导孩子自己去做决定。

父母别再自以为是了,你自以为是为孩子做出了最好的选择。

却没曾想过自己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给孩子留,因为人生只有一次,不能重来。

2

过分溺爱

从不教孩子独立

溺爱,是指对孩子过分宠爱。溺爱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全权包办和过分纵容。

大部分中国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上都存在过分溺爱的问题,他们总是希望为孩子代劳一切,纵容孩子的各种行为。

孩子遇到问题根本无需自己去解决,他想要的东西,有时候只要一句话就能得到。

在《变形计》中一位城市主人公刘思琪,让人印象十分深刻。

花钱没节制,生活无法自理,吃饭要人喂,衣服要人穿,指甲要人剪……

她的父母含辛茹苦把她培养成了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巨婴。

父母爱子本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无原则甚至有些病态的“爱”并非是为了孩子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菜篮子zj

2022-05-24 · TA获得超过7992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6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1510万
展开全部
1、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
期望值过高,在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的问题上反映相当突 出。所谓“成龙”、“成才”的概念,是指成为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而不是指成为普通的工人、农民。当前的实际情况已充分暴露了这种指导思想的矛盾。
据对2万名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愿意当工人的仅5%,愿意当农民的仅1%o,绝大多数是想成为各种专门人才。而社会的需要却恰恰相反,只要求他们中的少数人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或高级专门人才,而要求大多数人成为普通劳动者或初、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这是一个十分尖锐的矛盾。
在不顾社会的实际需要,盲目追求“成龙”、“成才”的观念指导下,一些家长拔高对子女的期望值,对子女的成长造成很大影响,有的甚至酿成严重后果。正是在这种过高要求的压力下,许多少年、儿童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逆 反心理,逃学、出走的现象年年都有,有些学生竟被逼走上自 杀的道路。
因此,如何对子女提出恰当要求,根据子女本身的条件和社会提供给他们的发展的可能性,对子女进行正确的理想教育,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专家指出:必须帮助家长学点教育学知识,端正教育思想。要明确家庭教育的性质属于基础教育,它的任务不是直接造就各种类型的人才,而是让子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子女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打好基础。至于子女长大后能否成才,还要由其它许多因素决定。
父母的首要职责,就是让子女练好做人的基本功。不要要求中小学老师去做伯乐。中小学老师是园丁,他们是用万紫千红去打扮春天的;中小学老师是绿叶,他们是为所有花朵的芬芳,全部果实的鲜美默默工作的;中小学老师是牧马人,他们对所有的马驹都倾注全部心血。
我觉得家长既然是第一位老师,完全应该具备老师的这些品格。如果讲家长素质,我觉得这些方面的要求,是家长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重智育,轻德育
不少家长十分重视儿童智力的早期开发,在智力投资上不惜工本,却忽视了对儿童品德的早期培养和对儿童行为习惯的早期训练。培养孩子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项工作,在现代社会中尤其如此。如果我们不愿让我们的儿孙失人格、失国格,那么我们必须在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的同时,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训练。
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主要的教育基础是在5岁以前奠定的,你们在5岁以前所做的一切,等于整个教育过程90%的工作。”我们必须充分肯定早期思想品德教育对一个人一生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重视德育,当前应该强调加强爱 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法制教育,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训练。为什么强调这几方面,因为这是做人的基础。
3、忽视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
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陈鹤琴先生普经这样概括儿童的心理:小孩子好游戏的;小孩子好模仿的;小孩子好奇的;小孩子喜欢成功的;小孩子喜欢野外生活的;小孩子喜欢合群的;小孩子喜欢称赞的。这三个“好”,四个“喜欢”,是儿童心理的本质特征。这种心理是小孩子了解外部世界的求知过程,是小孩子掌握知识或本领的学习过程。
离开了游戏、模仿、好奇,离开了外部环境和人群,是不可能获取真知的,也不可能学会生存本领的。但是,我们的不少家长,都要求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 -心只读圣贤书”,不许玩,不许乐,不许好奇,不许外出,不许交小朋友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违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当然,我们不赞成对这一切放任自流,相反,我们应当对孩子们的玩、乐、课外活动、交友等方面给予必要关注,并进行正确的指导。
以“小孩子喜欢成功”来说吧,这是培养兴趣、调动儿童学习、钻研的积极性,培养自信心,培养坚强意志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应当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孩子扮演成功的角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仙女可爱到炸
高能答主

2022-05-24 · 只要我一直被宠,总有一天会可爱到炸
仙女可爱到炸
采纳数:14332 获赞数:2837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对孩子的行为过分担心

  故事:有个朋友的妻子,为了方便给楼顶上的花草浇水,她在楼台旁边搭了个五寸多高的小木凳,每天她就站在这个小木凳上浇水。一次,她刚提上水准备上凳子浇花,却发现4岁的女儿早就爬上了凳子玩了,这可吓坏了母亲:“哇,孩子快下来!”

  点评:中国式的教育是家长处处呵护、担心孩子受一点伤,结果使孩子弱不禁风,遇到困难时总是一脸的沮丧,这样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如果你连爬上一张矮凳子这样的主动权都不交给她,那么以后她做什么都是战战兢兢。

  2.给孩子做说谎的榜样

  故事:吃过晚餐后,许勇坐在电脑前,正在为明天的销售方案该怎么做而发愁,电话响了,刚上幼儿园的女儿按下了免提键:“许勇吗?”“叔叔,我是蓓蓓。”“蓓蓓,你爸爸在家么?我们这三缺一,叫他快点来。”蓓蓓刚想叫爸爸,妻子看到愁眉不展的许勇,回话说:“不好意思呀,许勇这会儿有点事出门了。”

  点评:大人经常会无意中说谎,比如和同事通电话的时候,明明正在家里和孩子玩,却告诉对方正在写东西,为的是不让对方打搅……大人的谎言有时是善意的.,却没有想到在孩子心里留下了烙印,到他也说谎的时候,大人有什么资格摆出一副“你不能”的姿态?

  3.过分强调“赢”的观念

  故事:星期天上午,徐航和3岁多的儿子一块下跳棋,虽说徐航只是陪着儿子玩,纯粹是消遣,但小孩子的思维哪比得上成人?徐航不经意的一步棋,让胜利已成定局。这时候,儿子可不乐意了,看到小家伙哭丧着脸,徐航才回过神来:“哦哦,我下错了应该是放这里的。”随着他的悔棋,战局马上改观,儿子又重新露出笑容。

  点评:在每次孩子们有比赛时,最激动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他们的爸爸妈妈,他们会参与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比赛,例如帮他们钻空子,帮他们出主意,提醒他们正确答案……事实上,父母对输赢观念的强调,更容易让孩子处在输不得的处境之中,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把成功看得过重,从而让心理变得脆弱。

  4.害怕孩子向你提出要求

  故事:赵锦华什么都不怕,就怕带着5岁的儿子去逛超市,因为孩子一见琳琅满目的玩具就会乐得手舞足蹈,一会儿看中了一辆汽车,一会儿又想买个天线宝宝。

  满足不了要求就又哭又闹,让父母束手无策。

  点评:4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会主动跟父母提要求,甚至用各种方法来获得批准。因此,一些父母很怕孩子提要求,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拒绝,或者怎样做才能两全其美。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了,因此当他提出要求的时候,我们不妨听听他们的想法,和他们制定一个规划,如条件符合,就满足他的要求,这样,孩子在愿望满足时会格外珍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