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被权臣控制,能否找机会一剑杀了权臣?
封建社会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但在历史上,由于各种原因,经常会出现皇权旁落,权臣掌控政权的情况,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是不能容忍权臣掌控的,一定会想各种办法反抗的,一剑杀死权臣这种办法看起来简单明了,但并非适用各种情况,能不能这么做,得看当时的情况。
1、赵高
从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开始算起,第一个权臣是赵高,赵高利用秦二世胡亥年幼无知、昏庸糊涂,利用皇帝之手铲除了所有政敌,比如扶苏、蒙恬、李斯等人,自己做了丞相,当赵高控制了朝廷大权之后,指鹿为马、颠倒黑白,还敢弑君,企图自己当皇帝,结果发现没人支持他,才扶立子婴为秦王来过渡一下。
之后,子婴利用计谋,联合几个宦官和儿子,一剑诛杀了权臣赵高,子婴就恢复了秦王的实权,赵高是权臣,但是可以通过行刺赵高的办法,解决权臣弄权的问题,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赵高是靠武力手段建立了一个脆弱的政治集团,并没有获取广泛的支持,也没有形成庞大的利益集团。
赵高利用指鹿为马把跟自己不同意见的大臣全部消灭,这就是典型的武力手段,没有任何政治技巧,就是单纯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种手段只能暂时让人臣服,这种臣服并非出自政治利益,而是武力恐吓,所以当赵高处于危险或者被杀之后,这些之前臣服于赵高的人立即就会站在赵高的对立面了。
赵高连自己的女婿阎乐都不能相信,赵高派阎乐杀胡亥,还要挟持阎乐的母亲当人质,这种纯粹靠武力胁迫维持部将忠诚的手段,是最容易发生变化而产生背叛的,赵高所建立的集团就是一个靠武力所维持的脆弱集团,只要赵高一有不测,就会树倒猕猴散,对于这样的权臣只要一剑杀了他,就能终结权臣政治。
2、霍光
第二个权臣就是汉昭帝与汉宣帝时期的霍光,霍光一生最有名的事就是废立皇帝,昌邑王刘贺只当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联合大臣以荒淫无道而废除,以臣废君,霍光是帝制时代的第一人,这一行为有相当大的争议。
当霍光后来拥立刘询为帝时,当时年轻的汉宣帝感觉如芒在刺,与霍光这样的权臣共事,给了汉宣帝莫大的压力,即便如此,汉宣帝没有采取过激的手段,而是什么也不做,即使霍光主动还政汉宣帝,汉宣帝仍然拒绝接受,然后以自己的年轻为资本,熬死霍光,等霍光自然去世之后,汉宣帝才收回皇帝的权力。
像霍光这样的权臣,绝对是不能靠一剑杀死他来夺取政权的,其根本原因就是:霍光在长期掌权的过程中,让自己的家族大量亲戚进入权力中枢,控制了政权与兵权,并形成一个强大的政治集团,有着共同的政治利益,不能光靠杀死霍光一个人而瓦解这个政治集团,否则会面临严重的反扑,弄不好汉宣帝这个皇帝都当不成。
霍光自己是丞相兼大将军,又有政权又有兵权,霍光的儿子霍禹官至右将军、大司马,霍光哥哥霍去病过继的孙子霍云是中郎将,霍去病另一个过继的孙子霍山担任奉车都尉、侍中,掌控胡、越兵权,霍光的两个女婿分别是长乐宫与未央宫的卫尉,掌控整个皇宫的警卫,这是兵权。
霍光有一个女儿霍成君是汉宣帝的皇后,还有其他6个女儿都嫁给了当朝权贵,其中一个女儿嫁给了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生了个女儿,也就是霍光的外孙女,成为汉昭帝的皇后,也就是汉宣帝名义上的太后,当时还活着,此外,霍光家族还有大量的亲戚在朝中担任官职,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政治集团,有兵权又有政权,还有两个皇后。
以汉宣帝的能力和眼光,如果有机会能铲除霍光,他会用的,但明显没有,汉宣帝只能采取等待霍光去世之后,然后再逐步瓦解霍光集团,调离霍光家族的实权人物,以自己亲信掌控兵权,然后才能铲除霍光余党,这是最稳妥的方法,绝对不能一杀了之。
3、曹操
曹操可是历史上有名的权臣,是东汉末年掌控傀儡皇帝汉献帝的权臣,但在东汉末年,曹操并不是第一个权臣,在曹操之前,还有何进、董卓、李傕、郭汜这样的权臣掌控皇帝,但这些权臣在政治斗争中都被一剑杀死,权臣所属的集团就消逝了。
比如董卓,被王允联合吕布杀死后,董卓的集团就消散了,但是李傕、郭汜等人在贾诩的劝说下,开始了反扑,并成功打败吕布,杀死王允,再次控制了汉献帝,但是,汉献帝仍然摆脱了李傕与郭汜的控制,回来了洛阳,结果被曹操控制,一直到曹操去世,汉献帝还被曹操的后代所控制,一直到死,都是傀儡。
像董卓、李傕、郭汜这样的政治集团,都是靠武力胁迫建立的集团,没有建立广泛的利益集团,与前面讲到的赵高有些类似,这们的集团可以通过刺杀首领人物的方式来终结权臣政治,之所以会出现李傕、郭汜的叛乱,那只是王允的措施失当,只要安抚好董卓残部,根本就不会出现后来的动乱。
曹操就不一样了,曹操建立了一个广泛的政治利益集团,曹操的兵权是自己发展起来的,主要靠的就是曹氏与夏侯氏宗室,两大家族组成共同利益的政治集团,形成曹操集团的核心,然后曹操再大量加入士族集团,以荀彧为首的颍川士族成为曹操控制汉献帝的文官集团,虽然这一部分的政治立场有所分歧,但大多数还是依附于曹操的。
所以,汉献帝不能靠一剑杀死曹操的办法来终结权臣政治,这会引发曹操集团的反扑,即使曹操被杀,他的族人及曹氏、夏侯氏也会推荐出接班人,来代替曹操成为整个集团利益的代言人,而汉献帝敢行刺也等于让自己失去生命,其实汉献帝是个聪明人,他宁愿一生成为傀儡,是因为他没有找到摆脱傀儡的方法,如果有,他会用的,可惜没有。
4、司马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睿去世后,司马懿与曹爽争权,司马懿运用先示弱,暗中策划,暗中结成反曹爽的利益集团,并用政变与政治欺骗的方式,忽悠曹爽投降,最后诛杀曹爽三族及所有同党,掌控了魏朝的军政大权。
司马懿把魏朝的军政大权家族化,让自己儿子接班掌控军政大权,让自己家族的人到朝廷担任重要职务,与霍光类似,司马家族完全掌控了魏朝的军政大权,皇帝成为傀儡,哪怕司马昭手下人杀死魏帝曹髦,依然无法改变司马代魏的历史进程。
可怜的魏帝曹髦居然还想自己率领身边的太监、杂役、卫兵去诛杀司马昭,还没出门司马昭都知道了,就算他能成功杀死司马昭,也依然无法改变司马代魏的进程,顶多是让司马炎提前接班而已,像司马昭这种权臣是无法靠一剑杀死而终结的,因为司马昭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政治利益集团,杀了一个司马昭,还会不断有接班人涌出来。
5、尔朱荣
北魏权臣尔朱荣与北魏孝庄帝元子攸的故事最为典型,北魏太后毒死了自己儿子孝明帝元诩之后,契胡族首领尔朱荣不承认胡太后的政权,起兵造反,并拥立元子攸为帝,最终成功灭亡了胡太后,把胡太后为首的北魏朝廷官员、皇帝全部杀死,然后元子攸变成为北魏的傀儡皇帝,受到尔朱荣的控制。
后来元子攸借召见尔朱荣的机会,联合一批心腹人员,杀死了尔朱荣及其随从的三十多人,本以为这样就能夺回大权,结果引发了另一场杀戮,尔朱家族开始依靠手中的兵权反扑,最终尔朱荣的从子尔朱兆攻进了洛阳城,俘虏了元子攸,三个月后尔朱兆杀死了元子攸,这就是皇帝一剑杀权臣,却没有考虑周全最典型的下场。
元子攸这个皇帝是尔朱荣扶立起来的,是尔朱荣依靠武力打进洛阳,灭亡胡太后的朝廷后,把元子攸迎立为帝的,元子攸本身没有任何兵权,跟随他一起杀死尔朱荣的只是北魏一些旧臣,为了抵御尔朱家族的反扑,元子攸只能在拿出财物在洛阳城招募百姓参军来抵御尔朱家族,实际上元子攸的力量是非常弱的。
但是他走了最险的一步棋子,他忘记了尔朱荣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有着强大武力的契胡家族,尔朱荣是契胡族的首领,手下有大量骁勇善战的胡人骑兵,而且其家族也有大量镇守一方的势力,元子攸根本没有实力与之对抗,他最好的办法就是退位让贤,没有实力作为依托,即使刺死成功,也不过是失败的开始,如果能铲除整个尔朱家族,那样才能成功。
6、魏忠贤
魏忠贤是明朝的权臣,而是太监中的权臣,在鼎盛时期,魏忠贤几乎控制了整个朝廷,并在朝廷和地方安插了众多的耳目,有非常的官员依附于他,魏忠贤既是司礼秉笔太监,代替皇帝批红内阁审议的政事,这相当于代理皇权,由于明熹宗喜欢作木匠不理政事,所以魏忠贤掌控了朝政。
魏忠贤还掌控了东厂与锦衣卫,有监督缉拿百官的权力,魏忠贤利用手中职权打击异己,尤其是东林党人,鼎盛时期的魏忠贤被称为九千岁,即使是皇后、嫔妃也受到魏忠贤的迫害,但是,别看魏忠贤权势如此之高,但只要皇帝愿意,一剑杀了魏忠贤,他所形成的政治集团立即分崩离析。
宋朝之后的朝代几乎没有真正意义的权臣,也就是掌控军政大权的权臣,由于政治制度在不断完善,宋朝之后很难形成权臣专权的局面,比如说明朝,实行内阁制,由一批大臣商议政事,然后由皇帝审批,即使皇帝长年不上朝,朝廷仍然能正常运行,比如明世宗朱厚熜30年没上朝,明朝照样运行,这就是制度的完善。
内阁大臣审议的政事需要得到皇帝的批示才能形成诏书,而明朝皇帝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司礼秉笔太监,只有司礼秉笔太监与内阁首辅合作,才能形成专权,即使专权也是两家机构,所以无法形成一人真正专权,双方就形成政治平衡,相互制约,这样就让皇权没有约束。
魏忠贤做大后,也无法一手遮天的,只要皇帝愿意,随时能罢免魏忠贤,后来崇祯皇帝即位一个月后,只下了一道圣旨就罢免了魏忠贤,魏忠贤的党羽就崩溃了,没有人敢反扑,反而是落井下石,因为皇帝可以利用魏忠贤的敌人东林党来扳倒魏忠贤,所以对付魏忠贤这样的权臣完全可以一剑杀了,只要皇帝愿意。
包括清朝的康熙除掉鳌拜也是一样,康熙找了一批少年把鳌拜给抓了起来,然后宣布鳌拜的罪证,就成功铲除了鳌拜集团,没有人敢反扑,所以不同的时代,针对不同的权臣,背后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权臣一剑杀掉就能收回权力,有的则不行,这要看情况与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