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的特点
您好,分享一些关于楷书的结构特点,供您参考。
基本笔画是汉字的原材料,要把字写得 美观,关键是如何利用这些原材料给汉字造型。所谓结构,就是汉字的基本笔画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字,这种基本笔画组织搭配的规则、方式就是“间架结构”,或称“结体”“结字”。直言之,“结构”就是笔画之间的关系。
在书法艺术中,一个字的美主要通过它的整体结构来实现,个别点画形态写得再好,倘若离开了整体结构,也将变得毫无意义。元代书家赵孟频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结字与用笔在书法中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可谓同等重要。
楷书结构原则
尽管汉字的结体变化丰富,姿态万千,但并非无规律可循,从美学观点出发,毛笔楷书的结字规律,可以总结为如下几个原则。
1.匀称原则
一个字无论笔画多寡、形态大小、距离 远近,位置安排要均匀对称,这种匀称的结构形式常常给人以稳重、端庄、平衡的 感觉,这类字在汉字中占有相当数量。
2.协稳原则
无论笔画长短、粗细、曲直,此原则要求各组成单位之间要协调平稳,整个字既不失中心,也不失重心。
3.避就原则
避,是回避、退让,就,是趋向、靠近。在点画之间,因行笔走向、形态向背造成的视觉动感,常有笔势相抵触或相背离的地方。这时,如果两部分都伸展,就会体势触犯,精神纠结;如果两部分都收敛,又会体势背离,精神涣散。有避让,有趋就,才能结构完美,相得益彰 。
4. 变化原则
书法艺术最忌呆板雷同、单调三味,因此,我们要在遵循书体风格和结构原则的前提 下,意涉险绝,化平为奇。通过笔画的收与放、长与短、粗与细,加上疏密掩映、欹正相生,达到 “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的艺术效果,增强其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变化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
(1)突出主笔
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则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主笔是一个字中能够覆盖、承载、贯穿或包孕其他部分的笔画,主笔或舒展,或粗壮,在整个字中起稳定结构、透射精神的作用。要做到结字有势,务必对主笔特别留意。相对主笔,余笔常细瘦 收敛,对主笔起映衬、烘托作用。主次 分明,才能态势生动,神完气足。
2)疏密对比
在楷书中,疏密对比是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一个字无论形体繁简,都应有疏密变化, 疏处笔画舒展,密处笔画收敛。如果一味求疏,虽字体宽博却易涣散;一味求密,形虽紧凑,但拘谨迫促。一字之中有疏密变化,字形既凝重稳实,又舒畅飞动。
(3)正欹相映
正是平直方正,欹是倾斜偏侧。书法既忌四平八稳、死板呆滞,也忌剑拔弩张、倾侧无度。一味平正,形同木偶;一味奇险,状如疯汉。二者均应避免。但如果能做到以正为本,以敬为变,正欹相映,就能得到理想的艺术效果。
4)因字立形
楷书虽然以规范为第一特征,要求各字达到方正均匀、整齐划一,但并非用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去布置不同结构的字,这大概就是书法与铅字的不同吧!字有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齐,如果强求统一,势必“状如算子”,毫无生气可言。因此,我们要以各自的自然结构为基础,在不失总体风格的前提下,当长则长,当扁则扁,当大则大,当小则小,随形就势去经营每一个字。
(5)形变生姿
一个字中相同的笔画和偏旁,或一幅作品中相同的字,都应形体有别,切忌雷同。
另外,有时为了表达特殊的艺术效果,也可改变点画的基本形状,变化点画的位置,增加结构形态,以避免单调。改变必须约定俗成,不能随意涂鸦,生造字形。
楷书的特点如下:
1、楷书的笔画与笔画之间有内在的呼应关系。
2、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
3、结构上要强调笔画与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字与字排列在一起时大小要匀称、行款整齐。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他原是一位杰出的隶书大师,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
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一般情况下,人们把一寸以上、数寸以下见方的真书称为大楷。较此更大的真书大字被称为“榜书”、“擘窠书”。根据历代书法家积累的经验,学习书法应先写大楷,作基本练习。
掌握好大楷的点画、结构、布白,做到点画准确精到,结构疏密得当,则退而写小楷可做到结体宽绰开张,点画规矩清楚;进而学榜书则能结密无间而气魄宏阔,不致涣散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