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采用八类物理学习方法 ,必有效果
一、观察的几种方法
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二、过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4、区分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条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的问题混为一谈。
三、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如R=U/R、E=F/q等。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例关系的。但学生在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2、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果常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
3、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
四、原型启发法
原型启发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来源于生活、生产和实验。如鱼的体型是创造船体的原型。原型启发能否实现取决于头脑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与头脑中的表象储备有关,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争取用学到的知识予以初步解释;2、通过课外书、电视、科教电影的观看来得到;3、要重视实验。
五、概括法
概括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同类的个别对象中发现它们的共同性,由特定的、较小范围的认识扩展到更普遍性的,较大范围的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概括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高级形式的、科学的概括,这种概括的结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这种概括称为概念概括;另一种是初级形式的、经验的概括,又叫相似特征的概括。
相似特征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舍弃它们不相同的特征,而对它们共同的特征加以概括,这是知觉表象阶段的概括,结果往往是感性的,是初级的。要转化为高级形式的概括,必须要在经验概括的基础上,对各种事物和现象作深入的分析、综合,从中抽象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的属性。
六、归纳法
归纳方法是经典物理研究及其理论建构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第一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理解事物和现象的因果联系,为认识物理规律作辅垫。第二透过现象抓本质,将一定的物理事实(现象、过程)归入某个范畴,并找到支配的规律性。完成这一归纳任务的方法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审慎地考察各种事例,并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关系等一系列逻辑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说,然后再运用演绎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直至最后得到物理学的普遍性结论。比较法返回
比较的方法,是物理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辩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质属性。
七、类比法
类比是由一种物理现象,想象到另一种物理现象,并对两种物理现象进行比较,由已知物理现象的规律去推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规律,或解决另一种物理现象中的问题的思维方法,类比不但可以在物理知识系统内部进行,还可以将许多物理知识与其他知识如数学知识、化学知识、哲学知识、生活常识等进行类比,常能起到点化疑难、开拓思路的作用。
八、假设推理法
假设推理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针对研究对象,根据物理过程,灵活运用规律,大胆假设,突破思维方法上的局限性,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主要有下面几方面内容:
1、物理过程假设
2、物理线路假设
3、推理过程假设
4、临界状态假设
5、矢量方向假设。
状元谈物理学习
一、物理的学习是模块化的,共分四个模块:
1.对概念的理解,不能单纯地去背诵。面对一个新的物理量,重要的是要了解它在实际解题中作用。
2.概念的应用:理解概念之后,对它的应用就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解题是,要抓住,每道题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在给你条件,只要将条件与物理量相对应,然后代到相应的公式中,就可以解出答案了。
3.衍生
4.综合:物理的各个章节中,除了光学相对独立之外,其它都是联系很紧密的,必须注意将他们之间前呼后应起来。
二、如何做习题:
做习题特别是理科习题时,必须把握量与质的关系。主要抓做题的质量。“我”在高中期间从未买过习题,主要是做完书上以及老师给出的题后,总结出每道题的解题思路。解题的过程分为:
1. 分析物理进程:把过程抽象为物理量
2. 利用数学将题解出来
三、学习习惯:
1)上课应该认真听讲,至于学习方法,应该是让学习方法适应自己,而不是让自己去适应别人用起来好的方法。
2)做题的时候要多思考,多提问题。“我”做题的速度一向很慢的,但是每次做完题后,都看看是怎样得出的,看看对以后有什么可借鉴的,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不是做完后就置之脑后。这样,“我”考试的时候就快了,不象别人,到了考试的时候又去忙着推导。
3)要即错即问,多与老师、同学讨论问题,不要害羞。
4)复习要一遍一遍地反复复习。
5)对于参考书,成绩不是太好的同学,买的时候要找那些有解析、总结归纳比较好的书,而非是那种单纯给出答案的书。
高考状元谈物理学习与复习
尹鹏(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系学生,河北省高考理科状元)
走过一年高三,对物理的学习和复习有不少体会,在这里想谈两点:一是如何读书,一是如何做题,希望能对高三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有众多的概念和规律。在高三复习中,课本应是我们的立足点。读书,一定要读透,不要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翻一遍;也不要对知识死记硬背,生吞活剥。注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领会:明确各个概念、公式和定律的内涵及外延;对一组相互关连的概念,分清主次,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一组定律、公式,搞清其相互联系和前因后果……一方面要深入把握各个知识点、知识块;同时还应站在高处;把握整个物理知识体系,从整体上和相互联系上来掌握知识。整个物理体系,就像一座宏伟的大厦,内部有和谐、完美的结构,每个知识点都有各自的位置,它们背后有相互联系。归纳和总结的工作,对于理清知识脉络,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而和谐的知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建议高三的同学能有一个总结本,用于知识的归纳和整理,相信这对大家的学习不无裨益。
一方面要立足课本,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进一步的提高,为了锻炼自己的物理思维,也为了提高应试能力,适量的习题是不可缺的。做题,要把握住两个字:一个“精”,一是“思”。“精”,主要对题目的选择而言,现在出版的物理习题、复习书数不胜数,这样多的书,必然是良莠混杂,高下不齐的。如果选了一本不好的习题书,埋头做下去,如同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辛勤耕作,汗水洒了许多,收获却甚为廖廖,选择习题时,最好是请教一下老师或往届的学生,参考他们的意见,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宜的选择。做题要注意“思”,“思”是贯穿解题的全过程的,在这里特别要谈一下很重要而又常被忽略的“题后思”,每道题都对应着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一种或几种解题方法,解完题后要想一想,如果这些知识点或解题方法自己掌握不好,那么在这个题上做一个记号,同时把这个知识点或方法总结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如果这道题自己没能解出来,看过答案之后,自己最好再独立地解一遍,以便更深入的领会和掌握这种方法。选题要“精”,做题要“思”,若能把握住这两点,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信大家如果既能立足课本,打牢基础,又能巧妙做题,稳步提高,那么你们付出的努力必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蔡明(北京大学物理系学生):
我从中学就对物理很感兴趣,高考以物理成绩满分考入北大物理系,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物理的学习方法和体会。其中的不足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要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关键在于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我认为,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包括四个主要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做题。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几个环节。
首先要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可以抓住本节的难点,从而在上课听讲时“有的放矢”,主动地获取知识, 而且通过预习,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学习物理的目的之一。学物理不仅在于学习物理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掌握物理的这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习并不是简单地看看书就完了,而是应当认真阅读课本,反复琢磨每一句话,仔细推敲各个物理定律,直到弄懂为止。实在不懂的,应当做好标记,这正是你上课听讲的重点。因此通过有目的地预习,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为牢固掌握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听课是学习的最关键环节。
听课时,一是要注意教师强调的重点,这往往是各类考试的主要目标;其次要注意预习时标记的不懂之处。当教师讲到该处时,一定要仔细听,积极思考,一般来说是会明白的。如果实在还不懂,则不要思考过多而耽误听课,可以等课后再向教师请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除了认真听讲外,还要记好笔记。因为笔记往往是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下来的重点和难点的条理化、具体化,凝聚着教师的心血。此外,记好笔记,也便于复习时抓住重点。
听完课后,大脑中的知识点就像一个个漂亮的珍珠散落在地,必须通过“复习”这根线,把它们连成一串美丽的项链。复习时应当对照笔记上的重点,预习时的难点来仔细咀嚼课本,重要的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应牢记在心。复习时就不能像预习时那样只局限于本节,因为物理学中有许多规律是相似的,许多概念、定律都有着内在的联系,例如物体在重力场和电场中的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的平方反比性,波动和振动的联系与区别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前后联系与沟通,从而更好地掌握它们的性质。
复习完后,并不是大功告成,你现在只是知道了物理定律,但它在具体情况下如何运用,运用时有何技巧,还有任何一个物理定律都有它的适用范围。超过这个范围,该定律可能就不成立了,就要用更精确的理论来代替它。这些你可能并不知道或不熟悉,这就得通过做题来巩固所学知识,运用物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在做题中积累经验,熟才能生巧。我并不主张搞题海战术,而是应当少而精,多做几种不同类型的题。每次做题前要先认真审题,分清题型,从而找到适合于某类题型的通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除了课本之外,还应当看一些课外参考书,它们对加深对物理定律的理解熟练运用是大有裨益的。在参考书的选择上,不应当选择那些习题集、习题选、题库之类,因为它们只有一个简单的答案,既没有思路分析,又没有定律运用,做对了答案也是食而不知其物,做错了更是不知道为什么。因此,要选择学习辅导,解题指导一类的书,它们往往有详细的解题思路分析和具体的解题步聚。因为同一道物理题,由于思考问题出发点不同,采用的物理定律不同,运用的数学手段不同,往往会导致解题过程繁简程度大相径庭,当你做完题后再看参考书的解法时,往往会发现一种更巧妙的思路、更灵活运用的物理定律、更有效的数学手段、更新颖的解题方法。这样每做一道题就会有很大收获。而且久而久之,总是接触新颖变通、灵活的思路,会使你思维开阔、脑筋更灵活。此外,最好把做题时遇到有关定律应用的类型及技巧和注意事项都补充到笔记上的相应章节,这样会使你在以后的复习中把它们都系统地纳入你的知识网中。
总之,预习是做一个准备,听课是获取知识点,复习则是将知识点联成线,做题是进一步把线复连成网,从而使知识融汇贯通。只有把握好学习的四个环节,才能在学习中得心应手,取得优异的成绩。
马经国(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学生)
我们学任何一门课程,既要靠老师“扶着走”,也要主动学会“自己走”。特别对于物理,自学更不可少。我们通常所说的预习,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自学。也许有人认为自己不具备自学能力,这不要紧,只要你有了对学习的兴趣,自学自然就有了动力,也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一个人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是后天养成的。实际上,我们可以由自学来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自学,可以自己精读课本,也可以广泛涉猎课外书籍,扩充知识面。这样,自学既给我们带来了知识,又带来了兴趣。兴趣可以进一步促进学习,学习又为自学提供了基础,自学与学习可以互为补充,共同前进。
自学除了平时挤一点时间外,寒暑假是自学的好时机。一般来说,对比较集中的时间,要注意支配,充分利用;而零散的时间,主要用于搭配日常课程。自学的方法很多。总的来说,首先得要有一个自学计划,这是自学起步的关键。制定计划要讲究科学性:早期要着重于打好基础。注重自学课本;中期重于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书籍,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后期注意教材与参考书的结合,全面发展。一旦制定时间表后,不宜轻易更改,一定要实践一段时间,才能作出改动决策。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自学计划要有可行性,不要好高骛远,妄想一蹴而就。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特别注意循序渐进。要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精神。
面对众多的刊物,一定选几本内容精彩的加以精读,如《中学生数理化》等,力争吃透它,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像那些有关物理学史的书,也可以浏览一下,对于培养兴趣还是有益的。
自学笔记在自学过程中也特别重要,最好物理科的笔记集中在一起,制成卡片,便于查阅、记诵。尤其对那些疑难点应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记得一位物理学家说过:“遇到疑难既不要止步不前,也不要弃之不管,而应记录下来争取一条条解决。前边发现的问题,也许到后面就迎刃而解了,当大部分问题被你解决了之后,带给你的将是无穷的喜悦和信心。”对自学中发现不懂的东西要持乐观态度,学习上从没有平坦的大道,必要时可以向别人求助,脚踏实地地去解决每一个遇到的难题。
人生有涯,学海无边。只有自学才使我们真正懂得了学习的含义。自学与学习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它们是事物联系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在注重搞好学习的同时,也应看到自学的能动作用。
吕志鹏(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学生):
有人曾说,优秀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数学家。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物理中有许多知识是需要严谨的数学来推理验证的。如果读者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功底,学起物理来一定很容易。
物理的学习依靠记忆和理解,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完全否定记忆是毫无理由的,也是学物理的弊端,当记忆牢固之后,必须要求理解,当对一个问题理解深刻后,今后遇到这类问题就会立即反应过来,不至于茫茫不知所措。
学好物理关键之一是画好示意图。文字总是比较抽象的,当解题者将对文字的理解转化为图表并体现出在整个物理环境中物体之间的关系,这样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有人将受力图称为题眼实不为过,也无怪乎在高考之中受力图也有分的。画受力图的同时不能孤立图与的关系,要仔细分析全题,不能以偏概全,要深刻理解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关键之二是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有人不提倡题海战术,我也不提倡,但做一定数量的习题对学好物理大有好处。多做习题不是重复上十几遍地做几道题,而是从题的本身发掘它的内涵,充分理解题所描述的物理环境是和什么定理、定律有关,应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解决物理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是运用能量的观点(包括动量观点),因为自然界中几乎全部的物理现象都与能量或动量有关,用能量或动量的观点来解决物理习题会比其它方法简捷一些。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一味地追求能量或动量,能有什么方法解题就用什么方法,这样可能会省很多时间的。
关键之三要注重物理与数学的结合点。这一结合点往往是不等式、二次函数等。将这两个工具巧妙地用于解物理题上,可将一些毫无头绪的题目解得简单明了。
最后,学好物理要善于猜想。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像力是无限的,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其实,说得明确一些,猜想就是“蒙”,但不是瞎“蒙”,而是根据一些信息(能从题中得到,或由逻辑分析得出)来判断,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于选择题的解答上。
胡湛智(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学生)
很多同学头疼物理,这多半是因为给了自己“物理难学”的心理暗示所致。说句实在话,物理在高中阶段不能说有多难,甚至可以说有点呆板记忆的味道。总结起来说也是几个板块:一是力学板块,二是电磁学板块,三是气体板块,四是光学、声学、原子理论初步等板块。前两个板块尤其重要,考题大多数出自这两块,第三板块常出现在把关题中也要充分重视,而第四板块的题常较容易,可以拣不少分,不应忽视。解物理题比较重要的是程序问题,做题时即使不明确写出程序,也应遵循“分析、列示、计算”的步骤,切莫乱了方寸。这么做的好处是使解题变得容易明白。复习物理的要点首要的是充分重视课本知识,除了跟上老师的步调外,自己一定要多钻研课本,课本上的思考题是复习的纲,再找一些考点解析,认真搞清每个概念、每个要求,并相应做一定数量的习题;其次也要特别重视画图的作用,画图有直观、简捷、明了等特点,常常是解题的好工具。物理图的直观性更强,更重要的是有些关系式必须通过图象来得到。
另外,老师讲解的综合性例题非常重要,要作详细的笔记并加以揣摩,因为这些题除了经过老师挑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外,常常是综合运用并考查了许多知识点,能起到一题覆盖一片的作用。平时可不断地做一些这类综合性强的题目,作为对自己一个阶段以来复习成果的检验。同数学一样,物理复习做题也要以基础题为主,难题适量。
伍天宇(北京大学物理系学生)
这一阶段,通常是各种练习、试卷纷至沓来,大量的习题令人眼花缭乱。面对“无边题海”何去何从?通常各人方法各异而效果也相距甚远。如果一味追求速度、题量,经常会陷得很深,成效却很浅,因此做题切不可一味贪多,以免“贪多嚼不烂”。一方面,人的精力有限,题海却无边,以有限对无边显然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也没有那个必要,如果做了许多题,有做错的改过答案就扔到一边,匆匆赶做其它题,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不能保证下次见到类似的题能迎刃而解不重犯错。做好了一些难题,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后又放置一边,用不了多久自然会忘却,那些原来得到的巧解妙答也会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单纯追求数量,立志阅尽天下题是不可取的。我想,做100道类似的题的效用并不一定强于用100种方法解决同一道题(如果可能的话);做许多意义不大的题并不强于做几道有价值的题。做题的真正高效率应该是有所筛选,选取有价值有典型意义的题目,反复捉摸,选取不同的角度思考,从中提炼出一些思想方法,举一反三,有所联想,熟练掌握一些重要解题思想。
当然,必须补充的一点是理科的学习务必心到手到,放弃题海战术并不意味着不作适量的练习,因为不做适量的练习就无法提高运算能力和速度,无法锻炼人的思维的快速应变,如果以为光凭看就可以心领神会,取得好成绩,那可真是对理科学习的误会,那样只会有一个结果,就是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感到似曾相识,甚至心下庆幸见过这道题却算不出准确的答案,缺乏规范的描述,追悔莫及。
既然明确了以上两点,我想把刚上高三时学校向我们推荐的经验之一,即建立错题本,现借花献佛推荐给大家。做法是将自己每次考试或自测中做错的题摘出,记录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以备复习之用。我觉得这条经验的确不错,我自己受益匪浅。反复研究自己的错误,可以发现自己知识结构的薄弱之处和思维方法的偏执不周全的地方,警钟长鸣,更能督促人不断进步。因此值得借鉴。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坚持不懈。另外,我认为要将全部错题摘录下来实在费不少精力,在紧张的复习中有时很难做到,因此我建议有选择的摘抄,只须选出确实有价值、值得日后再看的精品即可。“精”字非常重要。
楚 军(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学生):
物理同化学一样也是一门实验学科,但同化学相比,它的理论部分所占的比例要大出很多。所以学习物理也要从最基础的概念、理论着手,对物理概念尤其马虎不得,要仔细抠到每个字的含义,一丝一毫的错误都有可能导出完全相反的结果。但物理不同于数学,它毕竟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实际情况的想像有时对解题很有帮助。如果脑子中已有了正确的物理场景,那么解起题来就会事半功倍。所以明确的草图有时就成了解题的关键。物理是实验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必每步都要有严密的数学分析,有时直接从物理学的角度反而更容易得出正确的解答。中学物理分为力热光电几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重点和思维方法,但其根本都是不变的,只要掌握了其中的要点,物理题其实很好解决。相比之下,我认为几部分中最重要的就是力学部分。因为在中学物理中,我认为力学是其它几部分的基础,不论解哪部分题,差不多都离不开力学,一些比较难的综合题也都是其它部分和力学的综合题。所以我认为,学好力学是学好中学物理的关键。老师总结的解力学题的步骤“先物体、查受力、分析运动、列方程,检验”,极其精辟,我用它解题几乎都是迎刃而解。我的物理成绩在各科中算是最好的,也是因为当初在学习力学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致于以后的学习都感到很轻松。实验也是很重要的。做物理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时要胆大心细,实验后独立完成实验报告。这一过程可以帮助自己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物理学既有数学严谨的推导,又有实验学科来自实验的特点,两种思维方式在这里融汇贯通,很能开阔眼界,锻炼人的思维。这也可能是我喜爱物理的最大原因吧!
张雅丽(北京大学物理系学生)
物理,这是公认的最难的一门学科,因为它不仅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之上,需要有坚强的数学后盾,还要求同学具备很强的过程分析能力。做物理题,首要的就是进行过程分析,只有把物理过程分析清楚,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题。如果你没有弄清楚它的来龙去脉,那么你根本无法继续解题,即使算出结果来了,那也肯定是错误的。怎样才能分析清楚过程呢?首先,你应该知道,物理中主要有几个大板块的内容,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声学和初步原子理论,其中力学和电磁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必须给予充分重视。这两块内容的题目特别灵活,一般不易解答,而且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很多同学对此感到头痛,其实只要抓住它的规律,它就会变得容易起来。规律的掌握,还是靠平时积累,尤其是在听老师讲课时,你要抓住他的解题思路,并和自己的思路进行比较,看看自己的思路哪 些地方是正确的,哪些地方是错误的,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其次,物理考试中综合题较多,这就要求大家能够把几个板块的内容进行横向联系。大家可能一见到这类题就头晕,总觉得纠缠不清,因为它涉及的内容太多了,不易弄清楚,实际上,解这类题时,要注意把复杂的过程分解为若干简单的过程,再分别对这些简单的过程进行解答,这样,题目的难度就降低了。
一、观察的几种方法
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二、过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4、区分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条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的问题混为一谈。
三、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如R=U/R、E=F/q等。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例关系的。但学生在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2、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果常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
3、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
四、原型启发法
原型启发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来源于生活、生产和实验。如鱼的体型是创造船体的原型。原型启发能否实现取决于头脑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与头脑中的表象储备有关,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争取用学到的知识予以初步解释;2、通过课外书、电视、科教电影的观看来得到;3、要重视实验。
五、概括法
概括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同类的个别对象中发现它们的共同性,由特定的、较小范围的认识扩展到更普遍性的,较大范围的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概括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高级形式的、科学的概括,这种概括的结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这种概括称为概念概括;另一种是初级形式的、经验的概括,又叫相似特征的概括。
相似特征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舍弃它们不相同的特征,而对它们共同的特征加以概括,这是知觉表象阶段的概括,结果往往是感性的,是初级的。要转化为高级形式的概括,必须要在经验概括的基础上,对各种事物和现象作深入的分析、综合,从中抽象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的属性。
六、归纳法
归纳方法是经典物理研究及其理论建构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第一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理解事物和现象的因果联系,为认识物理规律作辅垫。第二透过现象抓本质,将一定的物理事实(现象、过程)归入某个范畴,并找到支配的规律性。完成这一归纳任务的方法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审慎地考察各种事例,并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关系等一系列逻辑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说,然后再运用演绎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直至最后得到物理学的普遍性结论。比较法返回
比较的方法,是物理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辩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质属性。
七、类比法
类比是由一种物理现象,想象到另一种物理现象,并对两种物理现象进行比较,由已知物理现象的规律去推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规律,或解决另一种物理现象中的问题的思维方法,类比不但可以在物理知识系统内部进行,还可以将许多物理知识与其他知识如数学知识、化学知识、哲学知识、生活常识等进行类比,常能起到点化疑难、开拓思路的作用。
八、假设推理法
假设推理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针对研究对象,根据物理过程,灵活运用规律,大胆假设,突破思维方法上的局限性,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主要有下面几方面内容:
1、物理过程假设
2、物理线路假设
3、推理过程假设
4、临界状态假设
5、矢量方向假设。
状元谈物理学习
一、物理的学习是模块化的,共分四个模块:
1.对概念的理解,不能单纯地去背诵。面对一个新的物理量,重要的是要了解它在实际解题中作用。
2.概念的应用:理解概念之后,对它的应用就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解题是,要抓住,每道题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在给你条件,只要将条件与物理量相对应,然后代到相应的公式中,就可以解出答案了。
3.衍生
4.综合:物理的各个章节中,除了光学相对独立之外,其它都是联系很紧密的,必须注意将他们之间前呼后应起来。
二、如何做习题:
做习题特别是理科习题时,必须把握量与质的关系。主要抓做题的质量。“我”在高中期间从未买过习题,主要是做完书上以及老师给出的题后,总结出每道题的解题思路。解题的过程分为:
1. 分析物理进程:把过程抽象为物理量
2. 利用数学将题解出来
三、学习习惯:
1)上课应该认真听讲,至于学习方法,应该是让学习方法适应自己,而不是让自己去适应别人用起来好的方法。
2)做题的时候要多思考,多提问题。“我”做题的速度一向很慢的,但是每次做完题后,都看看是怎样得出的,看看对以后有什么可借鉴的,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不是做完后就置之脑后。这样,“我”考试的时候就快了,不象别人,到了考试的时候又去忙着推导。
3)要即错即问,多与老师、同学讨论问题,不要害羞。
4)复习要一遍一遍地反复复习。
5)对于参考书,成绩不是太好的同学,买的时候要找那些有解析、总结归纳比较好的书,而非是那种单纯给出答案的书。
高考状元谈物理学习与复习
尹鹏(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系学生,河北省高考理科状元)
走过一年高三,对物理的学习和复习有不少体会,在这里想谈两点:一是如何读书,一是如何做题,希望能对高三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有众多的概念和规律。在高三复习中,课本应是我们的立足点。读书,一定要读透,不要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翻一遍;也不要对知识死记硬背,生吞活剥。注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领会:明确各个概念、公式和定律的内涵及外延;对一组相互关连的概念,分清主次,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一组定律、公式,搞清其相互联系和前因后果……一方面要深入把握各个知识点、知识块;同时还应站在高处;把握整个物理知识体系,从整体上和相互联系上来掌握知识。整个物理体系,就像一座宏伟的大厦,内部有和谐、完美的结构,每个知识点都有各自的位置,它们背后有相互联系。归纳和总结的工作,对于理清知识脉络,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而和谐的知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建议高三的同学能有一个总结本,用于知识的归纳和整理,相信这对大家的学习不无裨益。
一方面要立足课本,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进一步的提高,为了锻炼自己的物理思维,也为了提高应试能力,适量的习题是不可缺的。做题,要把握住两个字:一个“精”,一是“思”。“精”,主要对题目的选择而言,现在出版的物理习题、复习书数不胜数,这样多的书,必然是良莠混杂,高下不齐的。如果选了一本不好的习题书,埋头做下去,如同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辛勤耕作,汗水洒了许多,收获却甚为廖廖,选择习题时,最好是请教一下老师或往届的学生,参考他们的意见,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宜的选择。做题要注意“思”,“思”是贯穿解题的全过程的,在这里特别要谈一下很重要而又常被忽略的“题后思”,每道题都对应着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一种或几种解题方法,解完题后要想一想,如果这些知识点或解题方法自己掌握不好,那么在这个题上做一个记号,同时把这个知识点或方法总结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如果这道题自己没能解出来,看过答案之后,自己最好再独立地解一遍,以便更深入的领会和掌握这种方法。选题要“精”,做题要“思”,若能把握住这两点,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信大家如果既能立足课本,打牢基础,又能巧妙做题,稳步提高,那么你们付出的努力必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蔡明(北京大学物理系学生):
我从中学就对物理很感兴趣,高考以物理成绩满分考入北大物理系,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物理的学习方法和体会。其中的不足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要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关键在于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我认为,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包括四个主要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做题。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几个环节。
首先要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可以抓住本节的难点,从而在上课听讲时“有的放矢”,主动地获取知识, 而且通过预习,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学习物理的目的之一。学物理不仅在于学习物理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掌握物理的这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习并不是简单地看看书就完了,而是应当认真阅读课本,反复琢磨每一句话,仔细推敲各个物理定律,直到弄懂为止。实在不懂的,应当做好标记,这正是你上课听讲的重点。因此通过有目的地预习,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为牢固掌握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听课是学习的最关键环节。
听课时,一是要注意教师强调的重点,这往往是各类考试的主要目标;其次要注意预习时标记的不懂之处。当教师讲到该处时,一定要仔细听,积极思考,一般来说是会明白的。如果实在还不懂,则不要思考过多而耽误听课,可以等课后再向教师请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除了认真听讲外,还要记好笔记。因为笔记往往是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下来的重点和难点的条理化、具体化,凝聚着教师的心血。此外,记好笔记,也便于复习时抓住重点。
听完课后,大脑中的知识点就像一个个漂亮的珍珠散落在地,必须通过“复习”这根线,把它们连成一串美丽的项链。复习时应当对照笔记上的重点,预习时的难点来仔细咀嚼课本,重要的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应牢记在心。复习时就不能像预习时那样只局限于本节,因为物理学中有许多规律是相似的,许多概念、定律都有着内在的联系,例如物体在重力场和电场中的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的平方反比性,波动和振动的联系与区别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前后联系与沟通,从而更好地掌握它们的性质。
复习完后,并不是大功告成,你现在只是知道了物理定律,但它在具体情况下如何运用,运用时有何技巧,还有任何一个物理定律都有它的适用范围。超过这个范围,该定律可能就不成立了,就要用更精确的理论来代替它。这些你可能并不知道或不熟悉,这就得通过做题来巩固所学知识,运用物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在做题中积累经验,熟才能生巧。我并不主张搞题海战术,而是应当少而精,多做几种不同类型的题。每次做题前要先认真审题,分清题型,从而找到适合于某类题型的通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除了课本之外,还应当看一些课外参考书,它们对加深对物理定律的理解熟练运用是大有裨益的。在参考书的选择上,不应当选择那些习题集、习题选、题库之类,因为它们只有一个简单的答案,既没有思路分析,又没有定律运用,做对了答案也是食而不知其物,做错了更是不知道为什么。因此,要选择学习辅导,解题指导一类的书,它们往往有详细的解题思路分析和具体的解题步聚。因为同一道物理题,由于思考问题出发点不同,采用的物理定律不同,运用的数学手段不同,往往会导致解题过程繁简程度大相径庭,当你做完题后再看参考书的解法时,往往会发现一种更巧妙的思路、更灵活运用的物理定律、更有效的数学手段、更新颖的解题方法。这样每做一道题就会有很大收获。而且久而久之,总是接触新颖变通、灵活的思路,会使你思维开阔、脑筋更灵活。此外,最好把做题时遇到有关定律应用的类型及技巧和注意事项都补充到笔记上的相应章节,这样会使你在以后的复习中把它们都系统地纳入你的知识网中。
总之,预习是做一个准备,听课是获取知识点,复习则是将知识点联成线,做题是进一步把线复连成网,从而使知识融汇贯通。只有把握好学习的四个环节,才能在学习中得心应手,取得优异的成绩。
马经国(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学生)
我们学任何一门课程,既要靠老师“扶着走”,也要主动学会“自己走”。特别对于物理,自学更不可少。我们通常所说的预习,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自学。也许有人认为自己不具备自学能力,这不要紧,只要你有了对学习的兴趣,自学自然就有了动力,也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一个人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是后天养成的。实际上,我们可以由自学来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自学,可以自己精读课本,也可以广泛涉猎课外书籍,扩充知识面。这样,自学既给我们带来了知识,又带来了兴趣。兴趣可以进一步促进学习,学习又为自学提供了基础,自学与学习可以互为补充,共同前进。
自学除了平时挤一点时间外,寒暑假是自学的好时机。一般来说,对比较集中的时间,要注意支配,充分利用;而零散的时间,主要用于搭配日常课程。自学的方法很多。总的来说,首先得要有一个自学计划,这是自学起步的关键。制定计划要讲究科学性:早期要着重于打好基础。注重自学课本;中期重于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书籍,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后期注意教材与参考书的结合,全面发展。一旦制定时间表后,不宜轻易更改,一定要实践一段时间,才能作出改动决策。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自学计划要有可行性,不要好高骛远,妄想一蹴而就。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特别注意循序渐进。要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精神。
面对众多的刊物,一定选几本内容精彩的加以精读,如《中学生数理化》等,力争吃透它,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像那些有关物理学史的书,也可以浏览一下,对于培养兴趣还是有益的。
自学笔记在自学过程中也特别重要,最好物理科的笔记集中在一起,制成卡片,便于查阅、记诵。尤其对那些疑难点应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记得一位物理学家说过:“遇到疑难既不要止步不前,也不要弃之不管,而应记录下来争取一条条解决。前边发现的问题,也许到后面就迎刃而解了,当大部分问题被你解决了之后,带给你的将是无穷的喜悦和信心。”对自学中发现不懂的东西要持乐观态度,学习上从没有平坦的大道,必要时可以向别人求助,脚踏实地地去解决每一个遇到的难题。
人生有涯,学海无边。只有自学才使我们真正懂得了学习的含义。自学与学习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它们是事物联系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在注重搞好学习的同时,也应看到自学的能动作用。
吕志鹏(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学生):
有人曾说,优秀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数学家。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物理中有许多知识是需要严谨的数学来推理验证的。如果读者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功底,学起物理来一定很容易。
物理的学习依靠记忆和理解,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完全否定记忆是毫无理由的,也是学物理的弊端,当记忆牢固之后,必须要求理解,当对一个问题理解深刻后,今后遇到这类问题就会立即反应过来,不至于茫茫不知所措。
学好物理关键之一是画好示意图。文字总是比较抽象的,当解题者将对文字的理解转化为图表并体现出在整个物理环境中物体之间的关系,这样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有人将受力图称为题眼实不为过,也无怪乎在高考之中受力图也有分的。画受力图的同时不能孤立图与的关系,要仔细分析全题,不能以偏概全,要深刻理解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关键之二是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有人不提倡题海战术,我也不提倡,但做一定数量的习题对学好物理大有好处。多做习题不是重复上十几遍地做几道题,而是从题的本身发掘它的内涵,充分理解题所描述的物理环境是和什么定理、定律有关,应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解决物理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是运用能量的观点(包括动量观点),因为自然界中几乎全部的物理现象都与能量或动量有关,用能量或动量的观点来解决物理习题会比其它方法简捷一些。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一味地追求能量或动量,能有什么方法解题就用什么方法,这样可能会省很多时间的。
关键之三要注重物理与数学的结合点。这一结合点往往是不等式、二次函数等。将这两个工具巧妙地用于解物理题上,可将一些毫无头绪的题目解得简单明了。
最后,学好物理要善于猜想。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像力是无限的,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其实,说得明确一些,猜想就是“蒙”,但不是瞎“蒙”,而是根据一些信息(能从题中得到,或由逻辑分析得出)来判断,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于选择题的解答上。
胡湛智(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学生)
很多同学头疼物理,这多半是因为给了自己“物理难学”的心理暗示所致。说句实在话,物理在高中阶段不能说有多难,甚至可以说有点呆板记忆的味道。总结起来说也是几个板块:一是力学板块,二是电磁学板块,三是气体板块,四是光学、声学、原子理论初步等板块。前两个板块尤其重要,考题大多数出自这两块,第三板块常出现在把关题中也要充分重视,而第四板块的题常较容易,可以拣不少分,不应忽视。解物理题比较重要的是程序问题,做题时即使不明确写出程序,也应遵循“分析、列示、计算”的步骤,切莫乱了方寸。这么做的好处是使解题变得容易明白。复习物理的要点首要的是充分重视课本知识,除了跟上老师的步调外,自己一定要多钻研课本,课本上的思考题是复习的纲,再找一些考点解析,认真搞清每个概念、每个要求,并相应做一定数量的习题;其次也要特别重视画图的作用,画图有直观、简捷、明了等特点,常常是解题的好工具。物理图的直观性更强,更重要的是有些关系式必须通过图象来得到。
另外,老师讲解的综合性例题非常重要,要作详细的笔记并加以揣摩,因为这些题除了经过老师挑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外,常常是综合运用并考查了许多知识点,能起到一题覆盖一片的作用。平时可不断地做一些这类综合性强的题目,作为对自己一个阶段以来复习成果的检验。同数学一样,物理复习做题也要以基础题为主,难题适量。
伍天宇(北京大学物理系学生)
这一阶段,通常是各种练习、试卷纷至沓来,大量的习题令人眼花缭乱。面对“无边题海”何去何从?通常各人方法各异而效果也相距甚远。如果一味追求速度、题量,经常会陷得很深,成效却很浅,因此做题切不可一味贪多,以免“贪多嚼不烂”。一方面,人的精力有限,题海却无边,以有限对无边显然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也没有那个必要,如果做了许多题,有做错的改过答案就扔到一边,匆匆赶做其它题,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不能保证下次见到类似的题能迎刃而解不重犯错。做好了一些难题,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后又放置一边,用不了多久自然会忘却,那些原来得到的巧解妙答也会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单纯追求数量,立志阅尽天下题是不可取的。我想,做100道类似的题的效用并不一定强于用100种方法解决同一道题(如果可能的话);做许多意义不大的题并不强于做几道有价值的题。做题的真正高效率应该是有所筛选,选取有价值有典型意义的题目,反复捉摸,选取不同的角度思考,从中提炼出一些思想方法,举一反三,有所联想,熟练掌握一些重要解题思想。
当然,必须补充的一点是理科的学习务必心到手到,放弃题海战术并不意味着不作适量的练习,因为不做适量的练习就无法提高运算能力和速度,无法锻炼人的思维的快速应变,如果以为光凭看就可以心领神会,取得好成绩,那可真是对理科学习的误会,那样只会有一个结果,就是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感到似曾相识,甚至心下庆幸见过这道题却算不出准确的答案,缺乏规范的描述,追悔莫及。
既然明确了以上两点,我想把刚上高三时学校向我们推荐的经验之一,即建立错题本,现借花献佛推荐给大家。做法是将自己每次考试或自测中做错的题摘出,记录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以备复习之用。我觉得这条经验的确不错,我自己受益匪浅。反复研究自己的错误,可以发现自己知识结构的薄弱之处和思维方法的偏执不周全的地方,警钟长鸣,更能督促人不断进步。因此值得借鉴。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坚持不懈。另外,我认为要将全部错题摘录下来实在费不少精力,在紧张的复习中有时很难做到,因此我建议有选择的摘抄,只须选出确实有价值、值得日后再看的精品即可。“精”字非常重要。
楚 军(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学生):
物理同化学一样也是一门实验学科,但同化学相比,它的理论部分所占的比例要大出很多。所以学习物理也要从最基础的概念、理论着手,对物理概念尤其马虎不得,要仔细抠到每个字的含义,一丝一毫的错误都有可能导出完全相反的结果。但物理不同于数学,它毕竟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实际情况的想像有时对解题很有帮助。如果脑子中已有了正确的物理场景,那么解起题来就会事半功倍。所以明确的草图有时就成了解题的关键。物理是实验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必每步都要有严密的数学分析,有时直接从物理学的角度反而更容易得出正确的解答。中学物理分为力热光电几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重点和思维方法,但其根本都是不变的,只要掌握了其中的要点,物理题其实很好解决。相比之下,我认为几部分中最重要的就是力学部分。因为在中学物理中,我认为力学是其它几部分的基础,不论解哪部分题,差不多都离不开力学,一些比较难的综合题也都是其它部分和力学的综合题。所以我认为,学好力学是学好中学物理的关键。老师总结的解力学题的步骤“先物体、查受力、分析运动、列方程,检验”,极其精辟,我用它解题几乎都是迎刃而解。我的物理成绩在各科中算是最好的,也是因为当初在学习力学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致于以后的学习都感到很轻松。实验也是很重要的。做物理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时要胆大心细,实验后独立完成实验报告。这一过程可以帮助自己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物理学既有数学严谨的推导,又有实验学科来自实验的特点,两种思维方式在这里融汇贯通,很能开阔眼界,锻炼人的思维。这也可能是我喜爱物理的最大原因吧!
张雅丽(北京大学物理系学生)
物理,这是公认的最难的一门学科,因为它不仅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之上,需要有坚强的数学后盾,还要求同学具备很强的过程分析能力。做物理题,首要的就是进行过程分析,只有把物理过程分析清楚,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题。如果你没有弄清楚它的来龙去脉,那么你根本无法继续解题,即使算出结果来了,那也肯定是错误的。怎样才能分析清楚过程呢?首先,你应该知道,物理中主要有几个大板块的内容,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声学和初步原子理论,其中力学和电磁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必须给予充分重视。这两块内容的题目特别灵活,一般不易解答,而且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很多同学对此感到头痛,其实只要抓住它的规律,它就会变得容易起来。规律的掌握,还是靠平时积累,尤其是在听老师讲课时,你要抓住他的解题思路,并和自己的思路进行比较,看看自己的思路哪 些地方是正确的,哪些地方是错误的,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其次,物理考试中综合题较多,这就要求大家能够把几个板块的内容进行横向联系。大家可能一见到这类题就头晕,总觉得纠缠不清,因为它涉及的内容太多了,不易弄清楚,实际上,解这类题时,要注意把复杂的过程分解为若干简单的过程,再分别对这些简单的过程进行解答,这样,题目的难度就降低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