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特点是什么?
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每逢过节假日,不论走到什么地方,都看到青年男女、老人小孩,翩翩起舞。在农村,每逢秋收打场时节,农民们一边劳动,一起唱歌,一边围圈起舞。在牧区,经常举行有趣的篝火晚会,通宵达旦。在城镇,只要天气暖和,人们便阖家而出,到林卡河边,边喝酥油茶和青稞酒,边跳起民间舞蹈,从早到晚,兴尽才归。
藏族的歌和舞,是孪生兄弟,几乎不能分离,歌中必舞,舞中有歌。但与舞是不同的概念,有严格区分,即“鲁”、“谐”,一般是唱的概念;“卓”、“夏卓”,则是舞的意思。群众喜爱的歌舞很多,最主要和最普遍的有果谐、热巴、堆谐、勒谐等,这些都是群众性的集体歌舞。堆谐,流行全西藏,被称为“西藏的踢踏舞”。
拓展资料:
西藏,简称“藏”。西藏自治区(藏文:བོད་རང་སྐྱོང་ལྗོངས།,藏语拼音:Poi Ranggyong Jong,威利转写:Bod rang skyong ljongs),首府拉萨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全区面积120.2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新疆。2014年末常住人口约317.55万人。
西藏北邻新疆,东接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周边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及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4000多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
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元朝始,中央政权始终对西藏行使着有效管辖。藏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西藏唐宋时期称为“吐蕃”,元明时期称为“乌斯藏”,清代称为“唐古特”、“图伯特”等。清朝康熙年间起称“西藏”至今。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西藏叛乱平定后,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进行全面直接管辖。1965年9月9日,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
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它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
参考资料:西藏 (西藏自治区)-百度百科
推荐于2017-11-26
藏族的歌和舞,是孪生兄弟,几乎不能分离,歌中必舞,舞中有歌。但与舞是不同的概念,有严格区分,即“鲁”、“谐”,一般是唱的概念;“卓”、“夏卓”,则是舞的意思。群众喜爱的歌舞很多,最主要和最普遍的有果谐、热巴、堆谐、勒谐等,这些都是群众性的集体歌舞。堆谐,流行全西藏,被称为“西藏的踢踏舞”。
西藏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由一系列巨大的山系、高原面、宽谷和湖盆组成。自然环境复杂,地形地貌多样,基本上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种类型。此外,还有冰缘地貌、岩溶地貌、风沙地貌、火山地貌等,奇特多样,千姿百态。
(一)山脉。西藏高原上的许多闻名世界的高大山脉,构成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也是古代和现代冰川发育的中心。5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泛发育,山舞银蛇,蔚为壮观。这些山脉按走向可分为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组,总体上大致都作弧形展布,中间撒开,两头收敛,在高原的西端形成帕米尔“山结”,在东端构成横断“山束”。“山结”、“山束”所在,群山汇集,地势尤为高峻。
东西向山脉主要有:
喜马拉雅山,蜿蜒于西藏高原南侧,是一条近似东西向的弧形山系,由许多平行的山脉组成,其主要部分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的交界线上。它全长2400公里,宽约200-300公里,山势高峻雄伟,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其间,高峰林立,超过7000
米的山峰有50多座,超过8000米的有11座。海拔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耸立在喜马拉雅山中段的中尼边界上,为地球之巅、万山之首。珠穆朗玛峰周围5000多平方公里内,有8000米以上的高峰4座,7000米以上的高峰38座。这种高峰汇聚的现象为世界其他山区所未见。这里不仅自然景观壮丽,而且是探索地球奥秘的窗口,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横亘于西藏高原中部。冈底斯山意为“众水之源”,念青唐古拉山意为“大亲眷光明之神”。两山之间
没有明显的界线,分界线大致在东经90度附近。这条基本上连续延伸的巨大山系,是藏南、藏东南的分界线,也是西藏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界线。山系东西长1500公里,南北平均宽约80公里,平均海拔5000一6000米,东西两端高,中间稍低,超过6000米的高峰有25座,其中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钦峰海拔6656米,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17米。冈仁波钦峰藏语意为“大雪神山”,是著名的佛教朝圣地。
喀拉昆仑-唐古拉山,前者主体部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克什米尔交界线上,西藏境内只是它的东延部分,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在东经90。附近与唐古拉山相接。唐古拉山是西藏自治区与青海省的界山,北起小唐古拉山,南至西藏安多一线,南北宽达160公里,是一组具有宽广山幅的山脉,主体部分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但相对高度仅500米左右,最高峰格拉丹冬峰海拔6621米,为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发源地。
昆仑山自西向东横亘在西藏高原的北缘,是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山。昆仑山西起东经75附近的帕米尔高原,向东延伸至四川盆地,东西长达2500公里,南北宽15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是中国西部地形的骨架。因其以巨大的高度和长度横贯亚洲中部,故有“亚洲脊柱”之称。西藏境内的昆仑山只是其南支的一部分。
南北向山脉即西藏东南部的横断山脉。这是西藏自治区东部及四川省、云南省西部的一组南北走向的山脉的总称。它的南北走向与中国大多数山脉所呈的东西走向形成鲜明对照,独具一格。在西藏境内的几条山脉是伯舒拉岭、他念他翁山和芒康山,它们分别由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唐古拉山脉延续转向而来,海拔多在4000-5000米左右。山脉之间,有深邃的河谷。山岭与河谷高差达1000-2000米,构成奇特的两山夹一川、两川夹一山的险峻地形,形成一道道南北纵贯的天堑。
此外,在这些高大山脉之间,还有许多分支山脉,山峦重叠,名称繁多,使整个高原成为一个“大山的海洋”。这些高原上的山脉,绝对高度很大,但相对高差不过千余米,形成“远看似山、近看似川(平地)”的特点。
(二)高原面。在众多的高大山脉之间,分布着许多低山丘陵和湖盆宽谷,构成波状起伏的高原面。高原面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海拔从5500米递减到4000米左右。这些高原面的绝对高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而且海拔愈高,面积愈广,形成高原形态的又一特色。其中,以普遍分布在西藏北部,介于昆仑山脉、唐古拉脉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东西长约2400公里、南北宽约700公里的广大范围内的一系列平缓高原面最为典型。这里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绵延成片,广袤无垠,通常被人们总称为藏北高原,藏语称为“羌塘”,是西藏主要的牧业区。
(三)平原。西藏的平原,论面积,在全区所占比例很小,但对发展西藏经济所起的作用却是其他地貌类型所无法比拟的。与中国东部三大平原相比,西藏的平原具有海拔高(平均3000米以上)、成因复杂(冲积、洪积、溯积、冰碛)、面积较小、分布呈狭长的带状等特点。主要分为沿河岸呈条带状的河谷平原和沿湖岸呈环带状的湖滨平原两种
2013-11-15
在西藏的宫殿、寺庙和贵州府邸、庄园的经堂里,都有绘制壁画和悬挂唐卡的传统,许多着名的古代建筑,更是一座座绘画艺术的博物馆。唐卡是继壁画兴起之后的又一种传统绘画艺术,用彩缎装裱成的一种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西藏的唐卡的题材有取材于西藏社会历史和生活习俗的历史画和风俗画,也有反映天文历法和藏医藏药的科学唐卡。
比如说布达拉宫,这是个奇迹,在这么高的海拔上还能建造这么宏伟的宫殿不牛皮么。
那边天空特别的蓝,跟内地望天是不一样的,这个自己去看了就知道了
那边的河流很干净,稍微浅一点真的是清澈见底的
信仰,每天都有藏民会膜拜布达拉宫,大昭寺等
还有独特的生活习俗,总之自己去一趟就会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