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房二卖能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 我来答
百家百谈
高粉答主

2018-12-24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57
展开全部

在一房二卖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合同过程中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可构成合同诈骗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一)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

(二)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

扩展资料:

案例:一房两卖骗46万 卖房者获刑4年

2017年12月4日,张某因涉嫌诈骗罪被榆林市公安局榆横工业园区分局刑事拘留,同年12月15日,经榆阳区人民检察院批准后被依法执行逮捕,羁押于榆林市榆阳区看守所。此案经两级法院审判,最终判处张某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0元。

张某今年33岁,原系榆林某银行职工,2016年11月20日,张某将位于榆林市高新区自己名下的某小区单元房及一个地下车位,以63.6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了高某。

2017年7月18日,张某又通过房产中介榆林市某房地产代理营销有限公司,与被害人任某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再次出售该房屋及地下车位,骗取任某人民币46万元。

法院认为,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合同过程中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既侵犯了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市场秩序,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规定,构成合同诈骗罪。

被告人在房屋已经出售给了高某、没有履行合同能力的情况下,故意隐瞒房屋已经出售的真相,与他人再次签订房屋买卖合同,骗取被害人任某购房款人民币46万元,其行为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张某合同诈骗数额巨大,依法应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鉴于其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从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判决张某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责令张某退赔被害人任某合同诈骗所得款人民币46万元。

一审宣判后,张某及其辩护人上诉认为,原审法院量刑畸重,罚金数额过高,且上诉人家属正积极筹措资金愿意赔偿被害人损失,故请求二审法院从轻或减轻处罚。

经榆林中院二审审理查明,原审判决认定上诉人张某犯合同诈骗罪的事实清楚,所列举证据来源合法,内容客观真实,与本案具有关联性,足以认定本案事实。经查,原审法院根据其犯罪数额及情节,量刑适中,并无不当。

但鉴于上诉人家属在二审期间主动向被害人退赔10万元,可以认定张某悔罪意愿明显,且得到被害人谅解,故法院依法对其从轻处罚,予以改判。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判决张某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0元,责令上诉人张某继续退赔被害人任某合同诈骗所得款人民币36万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合同诈骗罪

参考资料:人民网-一房两卖骗46万 卖房者获刑4年

法律快车
2020-03-30 · 法律快车,你身边的法律专家
法律快车
法律快车致力提供身边专业的在线法律服务的平台。为高效地提供法律服务,首创国内法律门户网站的IP识别技术。目前,法律快车已覆盖80余法律专业领域,为全国3000多个城市的法律需求者提供法律咨询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一、一房二卖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1)犯罪主体:大多是二手房买卖中的自然人
涉及”一房二卖“的刑事案件绝大多数发生在二手房交易中,且被告人多是自然人。毕竟一手房交易中作为出售人的房产开发商相对比较有信誉和资质,即使存在一房二卖,一般也容易被认为是民事纠纷。但仍有判决开发商在一房二卖中构成犯罪的案例。
(2)罪名:合同诈骗罪
卖房人通过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的形式收取他人购房款,事后又将房屋过户给其他购房者,极容易构成合同诈骗罪。
刑法第224条的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一房二卖”中行为人构成合同诈骗罪,依然要满足诈骗犯罪的基本构造,即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对方(受骗人)产生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或第三者处分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害。
因此,要认定“一房二卖”的行为人构成犯罪,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出卖人具有非法占有购房款的主观目的,购房者存在认识错误;出卖人实际取得购房款。
(3)构罪形式
A.出卖者非房屋实际产权人,与他人签订合同,收取购房款的;
B.出卖人伪造房屋权属凭证,与他人签订合同,收取购房款的;
C.出卖者已将房屋实际出售过户给他人,又与他人签订合同,收取购房款的;
D.出卖者与他人签订合同后,不履行房屋交付和过户义务,逃匿和拒不退还购房款的;
E.出卖人明知没有还款能力,将房屋重复抵押或出售,获取贷款或者购房款的;
(4)排除情形
下列“一房二卖”应当作为民事纠纷,不应当认定为犯罪:
A.出卖人作为实际房屋所有人,与他人签订多份合同,将房屋选择过户给一人,对其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退还房款的;
B.出卖人虽未将房屋过户登记给买受人,但已实际交付买受人,且不影响买受人实际使用的;
C.名为房屋买卖,实为以房抵债的。
二、如何认定一房二卖的合同效力?
合同一经签订,关于房屋买卖的法律关系就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开发商又将房屋卖给他人,属于严重的违约行为,购房者在选择签订购买该房屋,事先可能是付出了一定的财力和精力的,如果不能购买该房屋再选择其他房屋,也会给购房者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所以开发商一房二卖的情况下,购房者可以到法院起诉开发商,要求开发商继续履行双方签订的认购协议,同时还有权要求开发商支付违约金。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30条规定,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根据此条规定,买卖合同因出卖人与买受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除违反《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以外,即使一物存在多重买卖行为也均应认定有效,并不涉及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问题。不动产买卖也是如此。从单个合同看,合同是有效的。但是由于“一房二卖”,造成没有交付的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其根本原因是出卖人的不诚信行为造成的,对此应当重点惩处。《司法解释》第8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一)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二)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大爱律人李庆亮
2014-02-13 · TA获得超过51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9万
展开全部
首先,在主观上,合同诈骗罪行为人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合同形式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即通过买受人履行合同、支付房款来获取财物,但自己根本不打算履行交房义务,也就是说意图无偿占有买受人的财物。而在民事欺诈中,行为人只是为了获取不正当的利益,故意不履行其他合同,但其并不具有无偿占有他人财物的意图,即只是为了获取更高的售房价格而故意“一房二卖”,但对于买受人已支付的购房款,其并不想非法占为己有。其次,在具体行为上,结合主观故意考虑,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可能在签订合同时就没有履约能力,如根本不可能建造房屋;也可能在签订合同时,采取各种欺诈手段,如虚构单位、冒用他人名义、伪造票据等,企图骗取买受人的财物占为己有;还可能在签订合同取得买受人的购房款后,又打算不履行交房义务,肆意挥霍所取得的对方财物等;一些行为人在违约后虽然表示要承担责任,实际上却编造种种借口加以搪塞,或者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敷衍对方,甚至干脆携款潜逃,这些行为均不能认定其具有承担违约责任的实际行动。从司法实践来看,一房二卖取得两笔以上房款后,逃匿的,是合同诈骗最显著的特征。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前惜寒Yw
2014-02-14 · 超过4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4万
展开全部
关键就看一点,卖方主观上是善意还是恶意,如果一房二卖后主动退还或者在交易失败的买房人要求时配合退还房款的话,不构成。
涉罪的可能性比较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碎雪寒
2014-02-13 · TA获得超过20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7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6万
展开全部
1、不卖给第一个人,卖给了第二个人,不算合同诈骗
2、已经卖掉了,没了房子又来卖,可以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您可能需要的服务
百度律临官方认证律师咨询
平均3分钟响应 | 问题解决率99% | 24小时在线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18009人正在获得一对一解答
广州萤火虫6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南京彩虹之旅3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天津金色童年5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还有疑问? 马上咨询35154位在线律师,3分钟快速解答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