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题目,求解答
某汽车的行驶路程y(m)与行驶时间x(s)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3x+2/1x^2.y是x有二次函数吗?求汽车行驶60s的路程....
某汽车的行驶路程y(m)与行驶时间x(s)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3x+2/1x^2.y是x有二次函数吗?求汽车行驶60s的路程.
展开
展开全部
第五节 蒙太奇
蒙太奇是影视文学最独特的基础,凡影视必然要涉及到蒙太奇。1895年由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十年后蒙太奇手法开始出现,但直到1914年美国的天才导演格里菲斯才系统地使用蒙太奇手段,由此蒙太奇使影视成为了真正的艺术。格里菲斯的“一分钟营救”是早期运用蒙太奇手法的最著名的例子。这一分钟的镜头技巧现在看来非常简单:一个妻子救丈夫,妻子赶路的画面与丈夫赶刑场的画面交替出现,强烈的映衬效果加强了情节的戏剧性,这就是蒙太奇的组接技巧。
蒙太奇,简单地讲就是研究镜头组接的技巧:即如何根据一个总的计划和安排,使镜头组接之后,既省了大量篇幅,又能产生连贯、对比、象征、夸张、渲染等作用,收到1+1=3的艺术效果,把内容表现得更加生动而又深刻,这就是蒙太奇艺术。对蒙太奇有一个形象的说法,那就是1+1=3的艺术。
我们在影视中,常见到的蒙太奇形式有哪些呢?这个问题,详细阐述起来十分复杂。按照通常的形式分类,大约可以分为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两种。下面就从这两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叙事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是蒙太奇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现,是意味着将许多镜头按逻辑时间顺序分段纂集在一起。叙事蒙太奇的作用在于讲述故事,它探索并确定同一现象的各个方面之间、细节之间的明显联系。这一作用决定了叙事蒙太奇的技巧主要体现在镜头连接上。其连接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用语言来连接
上一个镜头转入下一个镜头,人物的话语提到什么镜头就衔接什么。说到人就连接人,说到物就连接物,说到时间就连接时间,说到地点就连接地点。这种方法灵活自如,事件的发展,脉络十分清楚。试举一个例子:
毛泽东办公室
叶子龙带领警卫员把一些粗点心、农村土产摆在地面的小桌上。
廖承志喊:“报告!”
周恩来:“进来。”待廖进来后,把文稿交给他,“主席为新华社写的新年献词,明天早上播发。”
廖:“是!”退出。
毛泽东对叶子龙:“哎,子龙,去请朱老总!”
“我来了!”朱德边说边跨进来。
电影《开国大典》的这一组镜头,就是用语言来连接的。
2、用物件来连接
物件,特别是在影视中具有贯穿全剧故事情节的重要物件,常常是用来连接镜头的重要手段。电视《渴望》中,刘慧芳的女儿其实就是王亚茹的女儿,能够证明这一点的是包裹在婴儿身上绣有丹丹名字的小被盖。这条小被盖,被用来连接了许许多多的镜头,并使剧情得以进一步展开。有一部电影《林冲》,导演曾用宝刀巧妙地连接前后两个镜头:林冲第一次拉出宝刀在街上,第二次拉出宝刀已在家里舞刀,其中买刀的过程也就很自然地省略了。
3、用相似的造型来连接
两个画面之间,只要存在着内容上的、结构上的某种相似点,哪怕是心理范畴的相似,都可以用来连接。
从写信人的手转到接信人的手,从一辆玩具火车转到真火车,从照片、画像中的人转到活动着的真人等等,这些都是具体内容上的相似造型的连接。
从水的流出转到人群的涌出,从池塘中雨水的波纹到舞蹈中的女郎,从一个人打马转到一个妇女打小孩等等,这些都是结构内容上的相似造型的连接。
从一个人看到床想到床上的人,随人的思索而出现人在床上的动作画面;从一个人走路时的思考想到思考的内容,随之就是这些内容的画面表现,如此等等都属于心理范畴的相似造型的连接。对此,影视有时干脆就用叠印镜头来加以表现。
4、用音乐、歌曲来连接
音乐、歌曲中的内容与它所蕴含的具体事物之间,本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随音乐声、歌曲声而自然地连接起这些内容,在影视中十分常见。电影《洪湖赤卫队》韩英唱“洪湖水,浪打浪,洪湖两岸是家乡……”那首著名主题歌时,随歌声而出现的洪湖美景的画面是非常动人的。
5、用音响来连接
自然界中的风声、雨声、鸟鸣声,万籁之声都可以用来连接镜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用“竹喧”“莲动”来连接“浣女”“渔舟”是顶自然的音响连接。一个女人在房中的尖叫可以用来连接汽笛的尖叫,接着火车开动,女人已到了火车上,剧情随之发展,这正是利用音响来连接的手段。影视中这样类似的例子是非常多的。
运用叙事蒙太奇手段连接镜头的方法,是影视文学常见的方法,是影视剪辑最起码、最初步的常识。一部电影、电视,其剧情的发展主要就是靠叙事蒙太奇来推动的。因而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蒙太奇就没有影视文学,反之,有了影视文学则必然产生蒙太奇艺术。
二、表现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强调镜头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是以镜头的并列为基础的。它通过人物形象和景象造型的对列,造成寓意、产生联想来表现情绪、表现气氛,从而传达出编导的思想和感情。表现蒙太奇已非叙事蒙太奇,它已不单纯是手段,更是直接的目的。
表现蒙太奇组接镜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平行式蒙太奇
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事件的两条线索或两个段落的内容交替联接,与之同列表现,使观众可以同时看到事情的各个方面,造成格外紧张的气氛,这就是平行式蒙太奇,它是表现蒙太奇的基础。
平行式蒙太奇跟小说中“花开两朵”“话分两头”的叙事方法相似,只不过一是用画面,一是用语言。在许许多多的侦探片中,一方面是坏人的活动,一方面是侦探的调查,两者在许多镜头里平行发展,这种运用平行式蒙太奇的手法,在影视中,我们是随处都可以看到的。电影《大决战》,就是采用平行式蒙太奇的手法,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敌我双方的活动交替拍摄而成的。
2、对举式蒙太奇
对举式蒙太奇是在平行式蒙太奇的基础之上,造成强烈对比效果的蒙太奇手法。
我们在影视中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婴儿出世,老人死亡,一方面是新生,一方面是消逝,两个画面交叉进行,剧情的寓意显然,这正是运用对举式蒙太奇产生的极好效果。电影《开国大典》的开头场面,将毛泽东写的《将革命进行到底》和蒋介石写的《新年文告》相对举,人民胜利的进军和蒋介石可耻的退位形成鲜明对照,运用的就是这种手法。
3、交替式蒙太奇
在很短的时间里,把镜头交替地落在要表现的两方或几个方面,是所谓交替式蒙太奇。
电视《渴望》,常用交替式蒙太奇手法来表现剧中人物对某一件事情的不同表情。如对待王福生的态度,无论是婚前或婚后,在多次矛盾冲突中,刘慧芳、刘母、刘燕、宋大成、王亚茹等,镜头总是交替拍摄他们在这些事情中的不同表情,剧中人物相会一起,或爱或恨,或隐忍或求全,或爱恨交织,这既推进了剧情的发展,同时又使各个人物的性格得以映衬烘托,从而充分展现了各个人物的品格与精神。许多优秀的影视片,都善于运用这种交替式蒙太奇的手法来拍摄众多人物在同一时间同一件事情的不同心态,从而收到极佳的影视效果。
4、隐喻式蒙太奇
通过镜头组接,运用两种事物的相似或相近点进行比拟、象征,从而表现一种含蓄的思想,是所谓隐喻式蒙太奇。
影视中的两个画面,一幅画面的涵义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它同毗邻画面的对照,因为任何现实,经过艺术的再现,不论是事件抑或是动作,都具有一种象征性,由此而及彼,无彼亦无此,所以隐喻无处不在。海洋可以象征满腔的情欲,那么拍摄情欲可以用海洋来代替;一撮土可以象征远离故乡,那么拍摄游子天涯可以同时拍摄泥土;将一个面黄肌瘦的儿童镜头与1930年资本主义的经济大危机并列,将红日东升与新中国的诞生对举,都是影视中运用隐喻式蒙太奇的极好例子。
5、错觉式蒙太奇
用欲擒先纵或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上一个镜头有意作些铺垫,给观众造成错觉,下一个镜头承受的对像突然发生变化,收到出乎预料的效果,这种手法在影视中叫错觉式蒙太奇。
六十年代有部电影《五朵金花》,男主人公找他心目中的金花,前四次找到金花,全成错觉,最后才找到真正相爱的金花姑娘,这是利用错觉式蒙太奇于整部影片的一个特殊例子。比如找人,眼前明明是要找的“她”,走上前去才不是他的她,这就是错觉式蒙太奇。
以上所举表现蒙太奇、叙事蒙太奇的种种手法,远远不能概括蒙太奇艺术。但从表现蒙太奇可以看出,蒙太奇已不仅仅是镜头拍完之后的组接,它已经表现在影视片拍摄前的思考和设计上。因此,对于蒙太奇的更为确切、更为全面的定义应该是:蒙太奇是一种强大的艺术表现手段,它是影视构成形式和结构方法的总称,是导演、摄影机、剪辑师的美学理想在一部电影或电视中的全面体现。因而影视,可以这样概括地讲,它就是蒙太奇艺术。
在许多电影理论家的著作中,我们都会看到对蒙太奇艺术的种种阐述。他们对蒙太奇的分类,也有大同小异的差别。如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巴拉兹是这样分类的:思维蒙太奇、隐喻蒙太奇、诗意蒙太奇、寓意蒙太奇、理性蒙太奇、节奏蒙太奇、形态蒙太奇、主观蒙太奇;而前苏联著名导演爱森斯坦的分类则是:长度蒙太奇、节奏蒙太奇、音调蒙太奇、谐调蒙太奇、理性蒙太奇,他分别给予的说明为最早动力、最早感染力、抒情感染力、多音调感染力和理性感染力。总之,这些理论家的不同形式的分类都证明了一点,即蒙太奇是创立影视美学所必需的条件,而影视工作也正是通过这一条件让我们看到了万花筒般的影视世界。我们中学生倘有志于深入到这个灿烂丰富的影视世界中去探寻宝藏、采摘硕果的话,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学习、再学习。
至此,我们已把有关影视文学的最一般的知识作了简约而概括的介绍,在此基础上,下面该谈谈影视的欣赏与评论了,如何欣赏和评论影视,才是我们中学生学习选修课《影视文学》的任务和目的。
蒙太奇是影视文学最独特的基础,凡影视必然要涉及到蒙太奇。1895年由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十年后蒙太奇手法开始出现,但直到1914年美国的天才导演格里菲斯才系统地使用蒙太奇手段,由此蒙太奇使影视成为了真正的艺术。格里菲斯的“一分钟营救”是早期运用蒙太奇手法的最著名的例子。这一分钟的镜头技巧现在看来非常简单:一个妻子救丈夫,妻子赶路的画面与丈夫赶刑场的画面交替出现,强烈的映衬效果加强了情节的戏剧性,这就是蒙太奇的组接技巧。
蒙太奇,简单地讲就是研究镜头组接的技巧:即如何根据一个总的计划和安排,使镜头组接之后,既省了大量篇幅,又能产生连贯、对比、象征、夸张、渲染等作用,收到1+1=3的艺术效果,把内容表现得更加生动而又深刻,这就是蒙太奇艺术。对蒙太奇有一个形象的说法,那就是1+1=3的艺术。
我们在影视中,常见到的蒙太奇形式有哪些呢?这个问题,详细阐述起来十分复杂。按照通常的形式分类,大约可以分为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两种。下面就从这两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叙事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是蒙太奇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现,是意味着将许多镜头按逻辑时间顺序分段纂集在一起。叙事蒙太奇的作用在于讲述故事,它探索并确定同一现象的各个方面之间、细节之间的明显联系。这一作用决定了叙事蒙太奇的技巧主要体现在镜头连接上。其连接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用语言来连接
上一个镜头转入下一个镜头,人物的话语提到什么镜头就衔接什么。说到人就连接人,说到物就连接物,说到时间就连接时间,说到地点就连接地点。这种方法灵活自如,事件的发展,脉络十分清楚。试举一个例子:
毛泽东办公室
叶子龙带领警卫员把一些粗点心、农村土产摆在地面的小桌上。
廖承志喊:“报告!”
周恩来:“进来。”待廖进来后,把文稿交给他,“主席为新华社写的新年献词,明天早上播发。”
廖:“是!”退出。
毛泽东对叶子龙:“哎,子龙,去请朱老总!”
“我来了!”朱德边说边跨进来。
电影《开国大典》的这一组镜头,就是用语言来连接的。
2、用物件来连接
物件,特别是在影视中具有贯穿全剧故事情节的重要物件,常常是用来连接镜头的重要手段。电视《渴望》中,刘慧芳的女儿其实就是王亚茹的女儿,能够证明这一点的是包裹在婴儿身上绣有丹丹名字的小被盖。这条小被盖,被用来连接了许许多多的镜头,并使剧情得以进一步展开。有一部电影《林冲》,导演曾用宝刀巧妙地连接前后两个镜头:林冲第一次拉出宝刀在街上,第二次拉出宝刀已在家里舞刀,其中买刀的过程也就很自然地省略了。
3、用相似的造型来连接
两个画面之间,只要存在着内容上的、结构上的某种相似点,哪怕是心理范畴的相似,都可以用来连接。
从写信人的手转到接信人的手,从一辆玩具火车转到真火车,从照片、画像中的人转到活动着的真人等等,这些都是具体内容上的相似造型的连接。
从水的流出转到人群的涌出,从池塘中雨水的波纹到舞蹈中的女郎,从一个人打马转到一个妇女打小孩等等,这些都是结构内容上的相似造型的连接。
从一个人看到床想到床上的人,随人的思索而出现人在床上的动作画面;从一个人走路时的思考想到思考的内容,随之就是这些内容的画面表现,如此等等都属于心理范畴的相似造型的连接。对此,影视有时干脆就用叠印镜头来加以表现。
4、用音乐、歌曲来连接
音乐、歌曲中的内容与它所蕴含的具体事物之间,本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随音乐声、歌曲声而自然地连接起这些内容,在影视中十分常见。电影《洪湖赤卫队》韩英唱“洪湖水,浪打浪,洪湖两岸是家乡……”那首著名主题歌时,随歌声而出现的洪湖美景的画面是非常动人的。
5、用音响来连接
自然界中的风声、雨声、鸟鸣声,万籁之声都可以用来连接镜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用“竹喧”“莲动”来连接“浣女”“渔舟”是顶自然的音响连接。一个女人在房中的尖叫可以用来连接汽笛的尖叫,接着火车开动,女人已到了火车上,剧情随之发展,这正是利用音响来连接的手段。影视中这样类似的例子是非常多的。
运用叙事蒙太奇手段连接镜头的方法,是影视文学常见的方法,是影视剪辑最起码、最初步的常识。一部电影、电视,其剧情的发展主要就是靠叙事蒙太奇来推动的。因而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蒙太奇就没有影视文学,反之,有了影视文学则必然产生蒙太奇艺术。
二、表现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强调镜头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是以镜头的并列为基础的。它通过人物形象和景象造型的对列,造成寓意、产生联想来表现情绪、表现气氛,从而传达出编导的思想和感情。表现蒙太奇已非叙事蒙太奇,它已不单纯是手段,更是直接的目的。
表现蒙太奇组接镜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平行式蒙太奇
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事件的两条线索或两个段落的内容交替联接,与之同列表现,使观众可以同时看到事情的各个方面,造成格外紧张的气氛,这就是平行式蒙太奇,它是表现蒙太奇的基础。
平行式蒙太奇跟小说中“花开两朵”“话分两头”的叙事方法相似,只不过一是用画面,一是用语言。在许许多多的侦探片中,一方面是坏人的活动,一方面是侦探的调查,两者在许多镜头里平行发展,这种运用平行式蒙太奇的手法,在影视中,我们是随处都可以看到的。电影《大决战》,就是采用平行式蒙太奇的手法,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敌我双方的活动交替拍摄而成的。
2、对举式蒙太奇
对举式蒙太奇是在平行式蒙太奇的基础之上,造成强烈对比效果的蒙太奇手法。
我们在影视中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婴儿出世,老人死亡,一方面是新生,一方面是消逝,两个画面交叉进行,剧情的寓意显然,这正是运用对举式蒙太奇产生的极好效果。电影《开国大典》的开头场面,将毛泽东写的《将革命进行到底》和蒋介石写的《新年文告》相对举,人民胜利的进军和蒋介石可耻的退位形成鲜明对照,运用的就是这种手法。
3、交替式蒙太奇
在很短的时间里,把镜头交替地落在要表现的两方或几个方面,是所谓交替式蒙太奇。
电视《渴望》,常用交替式蒙太奇手法来表现剧中人物对某一件事情的不同表情。如对待王福生的态度,无论是婚前或婚后,在多次矛盾冲突中,刘慧芳、刘母、刘燕、宋大成、王亚茹等,镜头总是交替拍摄他们在这些事情中的不同表情,剧中人物相会一起,或爱或恨,或隐忍或求全,或爱恨交织,这既推进了剧情的发展,同时又使各个人物的性格得以映衬烘托,从而充分展现了各个人物的品格与精神。许多优秀的影视片,都善于运用这种交替式蒙太奇的手法来拍摄众多人物在同一时间同一件事情的不同心态,从而收到极佳的影视效果。
4、隐喻式蒙太奇
通过镜头组接,运用两种事物的相似或相近点进行比拟、象征,从而表现一种含蓄的思想,是所谓隐喻式蒙太奇。
影视中的两个画面,一幅画面的涵义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它同毗邻画面的对照,因为任何现实,经过艺术的再现,不论是事件抑或是动作,都具有一种象征性,由此而及彼,无彼亦无此,所以隐喻无处不在。海洋可以象征满腔的情欲,那么拍摄情欲可以用海洋来代替;一撮土可以象征远离故乡,那么拍摄游子天涯可以同时拍摄泥土;将一个面黄肌瘦的儿童镜头与1930年资本主义的经济大危机并列,将红日东升与新中国的诞生对举,都是影视中运用隐喻式蒙太奇的极好例子。
5、错觉式蒙太奇
用欲擒先纵或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上一个镜头有意作些铺垫,给观众造成错觉,下一个镜头承受的对像突然发生变化,收到出乎预料的效果,这种手法在影视中叫错觉式蒙太奇。
六十年代有部电影《五朵金花》,男主人公找他心目中的金花,前四次找到金花,全成错觉,最后才找到真正相爱的金花姑娘,这是利用错觉式蒙太奇于整部影片的一个特殊例子。比如找人,眼前明明是要找的“她”,走上前去才不是他的她,这就是错觉式蒙太奇。
以上所举表现蒙太奇、叙事蒙太奇的种种手法,远远不能概括蒙太奇艺术。但从表现蒙太奇可以看出,蒙太奇已不仅仅是镜头拍完之后的组接,它已经表现在影视片拍摄前的思考和设计上。因此,对于蒙太奇的更为确切、更为全面的定义应该是:蒙太奇是一种强大的艺术表现手段,它是影视构成形式和结构方法的总称,是导演、摄影机、剪辑师的美学理想在一部电影或电视中的全面体现。因而影视,可以这样概括地讲,它就是蒙太奇艺术。
在许多电影理论家的著作中,我们都会看到对蒙太奇艺术的种种阐述。他们对蒙太奇的分类,也有大同小异的差别。如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巴拉兹是这样分类的:思维蒙太奇、隐喻蒙太奇、诗意蒙太奇、寓意蒙太奇、理性蒙太奇、节奏蒙太奇、形态蒙太奇、主观蒙太奇;而前苏联著名导演爱森斯坦的分类则是:长度蒙太奇、节奏蒙太奇、音调蒙太奇、谐调蒙太奇、理性蒙太奇,他分别给予的说明为最早动力、最早感染力、抒情感染力、多音调感染力和理性感染力。总之,这些理论家的不同形式的分类都证明了一点,即蒙太奇是创立影视美学所必需的条件,而影视工作也正是通过这一条件让我们看到了万花筒般的影视世界。我们中学生倘有志于深入到这个灿烂丰富的影视世界中去探寻宝藏、采摘硕果的话,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学习、再学习。
至此,我们已把有关影视文学的最一般的知识作了简约而概括的介绍,在此基础上,下面该谈谈影视的欣赏与评论了,如何欣赏和评论影视,才是我们中学生学习选修课《影视文学》的任务和目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