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现状50字简介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时空分布不均。
在我国,年平均降水量中约有56%消耗于陆地蒸发和植物蒸腾,即降雨资源转化为地表径流(二次水资源)的水资源利用率仅为44%。
目前全国城市水源只有30%符合卫生标准,全国七大水系有一半以上被污染,流经42各大中城市的44条河流中大约有93%被污染。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大部分在我国北方及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其中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在32座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其中,严重缺水城市占16.5%,有3亿多人存在饮水不安全。而且根据资料显示:我国水资源最终利用量仅相当于一次水资源利用的7.5%,二次水资源利用的18%,三次水资源利用的56.25%。
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显著时空不均,且水资源分布南北显著不均,全国水资源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总体来说:水资源的分布南方地区多于北方地区,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
扩展资料:
公民护水行为规范
1、观念:节水为荣
强化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法制建设和宣传工作,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使人们自觉认识到水是珍贵的资源,摈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陈腐观念,一个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良好社会风尚开始形成。
2、一水多用
可以重复利用水资源,提高利用率,有助于节约用水。
3、慎用清洁剂
大多数洗涤剂都是化学产品,洗涤剂含量大的废水大量排放到江河里,会使水质恶化。
长期不当的使用清洁剂,会损伤人的中枢系统,使人的智力发育受阻,思维能力、分析能力降低,严重的还会出现精神障碍。清洁剂残留在衣服上,会刺激皮肤发生过敏性皮炎,长期使用浓度较高的清洁剂,清洁剂中的致癌物就会从皮肤、口腔处进入人体内,损 害健康。
我国生产的洗衣粉大都含磷。我国年产洗衣粉200万吨,按平均15%的含磷量计算,每年就有7万多吨的磷排放到地表水中,给河流湖泊带来很大的危害。据调查,滇池、洱海、玄武湖的总含磷水平都相当高,昆明的生活污水中洗衣粉带入的磷超过磷负荷总量的50% 。
大量的含磷污水进入水源后,会引起水中藻类疯长,使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水中含氧量下降,水中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水体也会由此成为死水、臭水。
4、珍惜纸张
纸张需求量的猛增是木材消费增长的原因之一,全国年造纸消耗木 材1000万立方米,进口木浆130多万吨,进口纸张400多万吨。纸张的大量消费不仅造成森林毁坏,而且因生产纸浆排放污水使江河湖泊受到严重污染(造纸行业所造成的污染占整个水域污染的30%以上)。
5、发展和推广节水器具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便器水箱近4000万套和大量的其它卫生器具,每年因马桶水箱漏水损失水量上亿立方米。
参考资料来源:长沙市水文局-我国水资源现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保护水资源
2018-06-11 广告
我国水资源现状50字简介: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总体来说:水资源的分布南方地区多于北方地区,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
总的概括:
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大部分在我国北方及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其中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在32座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其中,严重缺水城市占16.5,有3亿多人存在饮水不安全。而且根据资料显示:我国水资源最终利用量仅相当于一次水资源利用的7.5,二次水资源利用的18,三次水资源利用的56.25。
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显著时空不均,且水资源分布南北显著不均。全国水资源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扩展资料:
水资源数量:
中国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约6万亿立方米,折合年降水深为628毫米, 比亚洲平均年降水深少114毫米。
根据1956~1979年同步期年径流资料分析计算,全国河川年径流量的多年平均值为27120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4年—遇)为24530亿立方米,严重干旱年(20年一遇)为22420亿立方米。
全国地下水矿化度小于2克/升的淡水区面积(不包括沙漠面积)约860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下水年补给量为8250亿立方米。
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河川径流中包括很大部分地下水排泄量,动态地下水也有一部分由河川径流所补给,故不能将河川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量相加作为水资源总量,应扣除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重复水量。
根据1985年《中国水资源评价》的资料, 这项重复水量达7320亿立方米, 全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041亿立方米。中国河川径流总量与世界各国比较,次于巴西、苏联、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等五国,居世界第六位。
按人口平均每人占有年径流量267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4;按耕地平均每亩占有年径流量1800立方米,约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2/3。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水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长沙市水文局-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总体来说:水资源的分布南方地区多于北方地区,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
总的概括:
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大部分在我国北方及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其中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在32座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其中,严重缺水城市占16.5,有3亿多人存在饮水不安全。而且根据资料显示:我国水资源最终利用量仅相当于一次水资源利用的7.5,二次水资源利用的18,三次水资源利用的56.25。
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显著时空不均,且水资源分布南北显著不均。全国水资源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扩展资料:
水资源数量:
中国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约6万亿立方米,折合年降水深为628毫米, 比亚洲平均年降水深少114毫米。
根据1956~1979年同步期年径流资料分析计算,全国河川年径流量的多年平均值为27120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4年—遇)为24530亿立方米,严重干旱年(20年一遇)为22420亿立方米。
全国地下水矿化度小于2克/升的淡水区面积(不包括沙漠面积)约860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下水年补给量为8250亿立方米。
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河川径流中包括很大部分地下水排泄量,动态地下水也有一部分由河川径流所补给,故不能将河川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量相加作为水资源总量,应扣除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重复水量。
根据1985年《中国水资源评价》的资料, 这项重复水量达7320亿立方米, 全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041亿立方米。中国河川径流总量与世界各国比较,次于巴西、苏联、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等五国,居世界第六位。
按人口平均每人占有年径流量267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4;按耕地平均每亩占有年径流量1800立方米,约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2/3。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水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长沙市水文局-我国水资源现状
编辑于 2019-02-16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14个回答
橙色云_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一体化解决方案
根据文中提到的水资源为您推荐
拥有高水准的技术体系,国际化的装备制造能力,专业的工程实施团队提供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一体化解决方案
orangecds.com广告
依云矿泉水京东食品饮料,美味尽享!
根据文中提到的水资源为您推荐
依云矿泉水-京东精选热销好货,快速到家,让生活更有滋味,满足你的美味想象!
m.jd.com广告
我国水资源现状50字简介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极速提问
最美的花火 正在咨询一个情感问题
2条评论
热心网友3
你这明是几百个
查看全部2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废水处理设备厂家最新报价,免费提供污水处理工艺方案
金发特废水处理设备根据现场定制设备,质量保证,终生维护,送货上门,免费安装调试!
广告2021-02-21
我国的缺水情况50字
优质解答 首先,我们应该理解水资源的涵义.水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所有水体的总称;狭义的水资源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地球上的水储存在海洋、陆地和大气中.海洋水占97%,是地球上水的主体.大气水主要以气态存在,比重最小.陆地水根据含盐度不同分为淡水和咸水,咸水多分布于内流湖和地下咸水,淡水占全球水体储量的2.5%,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以及冰川等,其中冰川和深层地下水占淡水总量的98%,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利用.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可见,地球上可以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 ,水资源消费量剧增 ,造成了可用水资源的减少.就是这有限的水资源,还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工业排放的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和城市污水等.淡水资源的缺乏不是个别国家所独有的问题,而是全球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世界银行1995年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占世界人口40%的80个国家正面临着水危机,发展中国家约有10亿人喝不到清洁的水,17亿人没有良好的卫生设施,每年约有2500万人死于饮用不清洁的水.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水资源紧缺缺.节约、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核心途径.兴修水利、跨流域调水固然可有效地缓解局部地区和局部时间内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但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从地球水环境及水资源总量上看,应是可以循环永续利用的.但是一方面,水资源并不是指世界水体的全部,而仅指能提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且,这部分淡水资源中可直接被人类利用的部分又比重极小;另一方面,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范围内,由于自然原因(如气候、河流分布原因),或人为原因(例如使用不合理、污染和浪费),水资源不仅有限,还可能枯竭.因此,我们要辩证科学地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可再生资源的属性,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水球”为什么也会闹“水荒”.我们应该保护水资源,节约每一滴水,不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见到的最后一滴
10赞·308浏览2016-10-05
我国水资源的概况
我国江河径流量,按1959~1979年21年的平均数来计算,每年为26380×108m3,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6位。我国平均年降水量仅628mm,比世界平均值800mm少21.5%;按1982年统计的人口计算人均占有径流量为2642m3/a,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左右。因此,我国水资源相对比较贫乏(图5-23),必须十分珍惜有限的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也很不均一。台湾省是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其东北部可达6000mm/a以上。华南沿海地区水量也较丰沛,可达1600~2000mm/a;长江流域为1000~1500mm/a;华北和东北为400~800mm/a;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很少,一般在100~200mm/a,个别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还不足25mm/a,严重缺水。 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降水量和径流量年内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年际变化也很大,并且有少水年和多水年的持续出现。据多年统计,我国降水量的丰枯变化周期有30~40年短周期和60~80年长周期。一年内降雨也很不平衡,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冬、春少雨,夏、秋多雨。 图5-23 水资源的贫乏
36浏览2020-01-20
我国水资源现状
一、我国水资源的总体特点 (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偏少 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算少,但按 2001 年人口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162m3,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5%;亩均水资源量为1900m3,相当于世界亩均水资源量2353m3的81%。 (二)时空分布很不均衡,水土资源分布不相匹配 水资源问题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与水土资源不相匹配有密切关系。按全国十个流域位置,将划分三个不同类型区:南方、北方、西北。 (1)南方,包括长江、珠江、华东华南沿海、西南诸河四个流域,属于人多、地少,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35.9%,但水资源却占总量的81%,人均水资源约为全国平均值的1.6倍,亩均水量为全国平均的2.3倍。 (2)北方,包括长江以北的松花江、辽河、黄河、淮河、海河五个流域,属于人多、地多,经济相当发达,而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淡水资源只有全国的19%,人均占有水量只有全国平均值的15%,亩均水量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5%。 (3)西北,除额尔齐斯河外都属于内陆河流域,涉及土地面积337×104km2,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5%,属于地广人稀、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该地区人均水资源不算少,耕地资源也十分丰富,但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生态环境的严重制约。 (三)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影响 1980年以来,北方干旱缺水与南方洪涝灾害同时出现,形成北旱南涝的局面,初步估计对全国水资源多年平均总水量的影响不大。但水资源在地区上的不均衡,进一步加剧了北方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矛盾。 二、水资源的区域特征 我国水资源区域按地区可分为四个区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南方地区。 (一)东北地区 1.总体情况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由于受气象、水文、山川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的影响,区内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东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几年来地下水供水连年占总供水量的45%以上,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东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地表水利用量在下降,而地下水开采量有上升的趋势,但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呈下降的趋势。总体来看,区内水资源开发利用尚有潜力,但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与人口、耕地资源和经济的分布不相匹配。近年来,东北乃至全国地下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过度的开采已带来某些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水污染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2.水资源状况 东北地区可利用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880.21×108m3/a,其中地表水可利用资源量为397.13×108m3/a,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483.08×108m3/a。黑龙江省水资源量最大,辽宁省平均水资源量最小。东北地区地下水分布广,水质较好,调蓄能力强,供水保证程度高,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北是我国的老工业区,在工业污染的控制方面虽然作了相当大的努力,但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求。据东北振兴网报道,辽宁境内主要的324家重点污染源(日排废水百吨以上或日排化学需氧量10kg以上)中,有40%多的重点污染源不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其中还有30家重点污染源的废水直排河流。 多数城市地下水仍受到不同程度的点状或面状污染,一些元素在局部地段超标。大量城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流中,污染物的排放强度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造成河流、湖泊等水体的严重污染。松辽流域城市河段的有机、有毒污染非常突出,主要污染物是高锰酸盐、挥发酚和氨氮等。 城市地下水资源环境遭受破坏,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等城市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已形成明显的地下水降落漏斗。沈阳市为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严重城市之一,市区地下水位1949年平均为3.80m,2006年为35.37m。其中2006年沈阳市地表建设超采地下水使局部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很快,甚至在1个月内某些观测点水位下降超过3m。地下水水位下降可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引起地面塌陷、加剧土壤沙化;沿海地区导致海水入侵等。大连由于地下水采补失调,导致海水入侵淡水含水层,地下水水质受到严重破坏,同时水利工程受损严重,大量机井报废。大连等沿海城市的海水倒灌面积达728km2,严重影响地下水水质并对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二)西北地区 1.总体情况 西北地区系贺兰山以西、昆仑山和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个省(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北部分。这一区域面积广阔,山川纵横,地形十分复杂,地势西高东低,总面积308×104km2,占全国面积的1/3,山区面积占70%以上。就常年降水量而言,大部分属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和严酷。该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水资源平均只有5.3×104m3/km2,不足全国平均值的1/5。降水和地表水时空分布极度不均,降水量分布总体上自南东的1200mm向西北逐渐减少为200mm左右。同时受高程和地形制约,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降水主要分布于山区,山区降水量可达300~700mm,甚至更高。一部分降水在高山堆积成冰川积雪,另一部分汇入河流或侵入地下。西北冰川面积达2.8×104km2,储水量28.5×108m3,积雪储水约361×108m3。这些固体水库和冰雪融水是平原区水资源的重要补给来源,同时对水资源的时空调节起到一定作用。而平原区降水量大都只有100~200mm,盆地中心降水一般小于50mm,而蒸发量达1000~3500mm,干旱指数可大于50以上,成为极度干旱区,因此形成山区的“湿岛”与平原的“干盆”相间分布的格局。其中降水分布明显制约着水资源的区域分布,地下水资源各地贫富状况相差极大,东部外流区地下水资源平均模数为5.9×104m3/(km-2·a-1),西部内陆区地下水资源平均模数为3.03×104m3/(km-2·a-1)。这与降水、地形及地面水文网密切相关。 气候特征和地形特征决定了西北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西北地区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受高山阻隔,降水量少,有限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春冬缺水严重。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西北部一带最为干旱,新疆西北50%土地面积的水资源量占全自治区水资源总量的93%,而其东南部50%土地面积的水资源量仅为7%。 2.水资源状况 西北全区水资源总量约为2338×108m3,占全国8.3%。水量较丰富的长江与黄河分水岭以北流域的山区及澜沧江源头区水资源量共计710×108m3,绝大部分难以利用。内陆河区水资源中,地处青藏高原高寒地带约140×108m3的水资源无法利用,跨境河流的水资源量不能全部支配。因此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不足887×108m3。综上所述,西北地区在人类经济活动范围内用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水资源量在1070×108m3之内。从地区分布看,缺水量较大的是新疆和关中盆地。从缺水程度看,新疆、关中盆地与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较高。 西北地区水资源基本特点主要是生态环境脆弱,干旱少雨。西北地区是全国降水最低值地区,也是唯一降雨量少于农田作物需水量的地区。时空分布不均衡,水土矛盾突出,不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地表水、地下水转化频繁。生态对水分依存度高,生态需水量大、水资源国民经济可利用量相对较少。 西北地区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小,地下水污染总体较轻。内陆盆地地区的主要污染物为硝酸盐氮;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污染物有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铬、铅等,以点状、线状分布于城市和工矿企业周边地区。 由于该地区气候干旱、降雨稀少、沙漠戈壁广布,使得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水土流失加剧,河湖萎缩、干涸,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恢复困难。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水资源必须控制在一定的生态利用量,超过该量,就会产生更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地面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三)华北地区 1.总体情况 华北地区总面积约185×104km2,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全部及河南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共有大中城市30余个,总人口3.35×108(2002年),是我国政治、文化、交通的中心地区,也是重要的经济区和能源基地。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同时又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区,但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已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这一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甚至对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华北地区水资源主要属于海河、黄河和淮河三大流域。1994~2001年,华北地区生产、生活总用水量占全国用水总量的比例基本在13.3%~14%,用水结构变化情况是: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重基本上是逐年下降,工业用水比重少许上升。到2001年,开始出现工业用水的比重下降、城乡生活用水的比重出现快速增长的走势。 2002年,华北地区工业总产值为29305.1×108元,是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6.45%,粮食产量为1.25×108t,是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7.32%。全区共有耕地面积43995×104hm2,占全国耕地总面积(154636×104hm)的28.45%,其中灌溉耕地面积为1832.74×104hm,占耕地面积的41.66%。华北地区是带动中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主要地区,是解决中国3.35×108人温饱问题的主要粮食产区,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2.水资源状况 该区域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平均降水量为547mm,人均水资源量为342m3,不及全国平均数的1/6,世界平均数的1/24,属严重缺水地区。华北平原属季节性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00~600mm,因受中高纬度西风环流周期变化的影响,年际降水量很不稳定,呈现湿润地区的特点。降雨集中在夏季,主要是7~8月,其余为旱季,形成春旱夏涝、秋冬又旱、旱涝交替的特点。这个地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水资源年际、年内分配不均也增加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加之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致使水资源不足成为该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干旱、渍涝、盐碱、咸水成为华北平原东部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而且互相影响,交替为害。因此,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已成为保持该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做好废污水现状调查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则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华北地区地下水污染普遍呈加重趋势。华北地区人类经济活动强烈,从城市到乡村,地下水污染比较普遍,主要污染物有硝酸盐氮、氰化物、铁、锰、石油类等。此外,某些地区地下水总硬度和矿化度超标严重,大部分城市和地区的总硬度超标。 该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685.2×108m3,其中,地表水1254.1×108m3,地下水873.8×108m3,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量为452.7×108m3。目前,由于山区与平原径流明显减少,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需要,多年来,华北平原地区采取了大量开采地下水的方式,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海河流域水已严重超采。地下水减少威胁华北城市平原地区的安全用水储备,引起严重的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已造成的地下水漏斗、平原区河道干涸、湖泊湿地萎缩、地表和地下水污染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严重影响到该区水安全,并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 (四)南方地区 1.基本情况 南方地区的水资源十分丰富。近20年来,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认识不足,水环境管理和水资源保护工作滞后,致使当今水环境恶化和水质性缺水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南方地区的水资源量可观,但由于对于水环境缺乏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长期排入江河和水库,造成地表水体的严重污染。同时,由于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使浅层地下含水层不同程度地受到与地表水相同类型的污染,导致水环境的整体恶化。水环境问题引起的水质性缺水,已由过去的隐性转化为今天的显性。 虽然,南方地区水资源存储量十分丰富,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不能因为南方的人均占有水量大而用起水来毫无节制。一方面,虽然南方大部分地区经济基础发达,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用于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资金是有限的。同时,水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周期较长,回收效益不高,引进资金相对困难。另一方面,我们在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大量的废污水排入水域或渗入地下,一旦超过了水体自身的净化,污染难以逆转。因此,南方经济加快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今天,必须未雨绸缪,加紧对水资源的研究,努力把除害与兴利、开发与保护、建设与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南方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2.水资源状况 根据水利部2006年的水资源评价统计数据,中国的水资源总量为25330×108m3。其中,北方六区(指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的水资源量为4761×108m3,占全国的18.8%;南方四区(指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水资源量为20569×108m3,占全国的81.2%。也就是说,南方的水占到全国总量的4/5。 受水资源时空分布不一致性的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体现区域发展需求。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河道水体污染严重,季节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十分明显。 由于有些地区以森林为主的植被资源遭到大量破坏,以及人们在陡坡地盲目开垦,如在陡山坡上乱砍滥伐树木用来种茶,从而导致水土流失不断加重,特别是造成局部地区的生态失去平衡,造成自然灾害更加严重。由于乱砍滥伐,森林植被遭受大量破坏,由此而引起的洪涝灾害的频率较大。在水资源丰富的皖南山区,由于水量的时空分布不均,同时又缺乏水利工程调节,因此造成比较严重的洪涝和旱灾。 南方地区地下水局部污染严重,但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西南地区的主要污染物有亚硝酸盐氮、氨氮、铁、锰、挥发性酚等,污染组分呈点状分布于城镇、乡村居民点,污染程度较低,范围较小。中南地区主要污染物有亚硝酸盐氮、氨氮、汞、砷等,污染程度低。东南地区主要污染物有硝酸盐氮、氨氮、汞、铬、锰等,地下水总体污染轻微,但城市及工矿区局部地域污染较重。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浅层地下水污染普遍,已出现了因水体污染而导致的水质型缺水。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一)供水能力 我国的供水能力从1980年的4432×108m3增加到2000年的5497×108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约4440×108m3;地下水开采量1069×108m3(表1-4)。 表1-4 1980~2002年我国供水能力对比表 单位:108m3 注:2003年数据(未包括台湾省)。 从表1-4可见,总供水量、地表水供水量在1997年前为逐渐增大的趋势,在1997年后有所减少,但减少的幅度不大。地下水供水量一直处于增加的趋势,从1980年的619×108m3到2002年的1072×108m3,可见地下水的开采逐渐加大。随着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海水淡化为人类提供了新的水源。我国的海水利用出现在2000~2002年间,而且近年越来越得到重视。 (二)用水现状 我国用水增长迅速,1980年估计约4437×108m3;年达5566×108m3,人均用水450m3;年下降到5498×108m3,人均用水428m3,其中,农业用水占67.96%,工业用水占20.77%,生活用水占11.3%(表1-5)。 表 1-5 1980 ~2002 年我国用水现状对比表 单位:108m3 注:2003年数据(未包括台湾省)。 从表1-5可知,全国用水多年来呈持续增长,农业、工业、生活用水一直呈增长的趋势。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开始进入持续稳定的发展阶段。此时,启动了水费改革,推行了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这些综合因素促使全社会用水从高增长转向低增长(即低于人口增长)。1993年后,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加大节水力度,使全国用水增长率进一步降低。 (三)用水效率 随着用水量的增加,我国用水效率逐年有所提高(表1-6)。但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工业万元增加值平均用水量为120m3,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节水尚有较大潜力。 表 1-6 1980 ~2002 年用水效率对比表 单位:m3 (四)与其他国家用水情况对比 1995年,全球人口57.35亿,用水36000×108m3,人均用水628m3(表1-7)。其中,农业人均用水437m3(占69.6%);工业用水131m3(占9.7%);生活用水60m3(占2.1%)。我国的人均用水量低于世界水平,仅为美国用水量的24%。 表1-7 中国与其他国家用水情况对比表 续表 注:PPP(Purchasing Power Purity)为购买力评价。
2赞·215浏览2020-01-20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1/4,位列世界第121位,是联合国认定的“水资源紧缺”国家。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全国城市缺水年总量达60亿立方米。 不仅如此,水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分布严重不均。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一的长江以南地区拥有全国五分之四的水量,而面积广大的北方
总的概括:
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大部分在我国北方及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其中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在32座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其中,严重缺水城市占16.5,有3亿多人存在饮水不安全。而且根据资料显示:我国水资源最终利用量仅相当于一次水资源利用的7.5,二次水资源利用的18,三次水资源利用的56.25。
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显著时空不均,且水资源分布南北显著不均。全国水资源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扩展资料:
水资源数量:
中国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约6万亿立方米,折合年降水深为628毫米, 比亚洲平均年降水深少114毫米。
根据1956~1979年同步期年径流资料分析计算,全国河川年径流量的多年平均值为27120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4年—遇)为24530亿立方米,严重干旱年(20年一遇)为22420亿立方米。
全国地下水矿化度小于2克/升的淡水区面积(不包括沙漠面积)约860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下水年补给量为8250亿立方米。
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河川径流中包括很大部分地下水排泄量,动态地下水也有一部分由河川径流所补给,故不能将河川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量相加作为水资源总量,应扣除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重复水量。
根据1985年《中国水资源评价》的资料, 这项重复水量达7320亿立方米, 全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041亿立方米。中国河川径流总量与世界各国比较,次于巴西、苏联、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等五国,居世界第六位。
按人口平均每人占有年径流量267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4;按耕地平均每亩占有年径流量1800立方米,约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2/3。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水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长沙市水文局-我国水资源现状
编辑于 2019-02-16
提交成功!
感谢你的认可,不表个态再走吗?
评论
查看全部13个回答
污水闸门_20最新报价_厂家直销
根据文中提到的水资源为您推荐
污水闸门-渠成水利主营启闭机+闸门+清污机+止水带等水利专用品,质量过硬污水闸门渠成厂家直销,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价格更优惠,请放心选购
新河县渠成水利机械厂广告
农村污水处理_20年最新报价
根据文中提到的水资源为您推荐
标远,让环境更美好!
陕西标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2条评论
热心网友2
你这明是几百个
查看全部2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榆林康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报价 快速咨询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报价质量保障,售后无忧,不易堵塞,使用寿命长,安装使用方便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报价全套配置齐全,一体化结构,占地面积少,欢迎咨询
广告2020-09-17
我国水资源现状
一、我国水资源的总体特点 (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偏少 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算少,但按 2001 年人口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162m3,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5%;亩均水资源量为1900m3,相当于世界亩均水资源量2353m3的81%。 (二)时空分布很不均衡,水土资源分布不相匹配 水资源问题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与水土资源不相匹配有密切关系。按全国十个流域位置,将划分三个不同类型区:南方、北方、西北。 (1)南方,包括长江、珠江、华东华南沿海、西南诸河四个流域,属于人多、地少,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35.9%,但水资源却占总量的81%,人均水资源约为全国平均值的1.6倍,亩均水量为全国平均的2.3倍。 (2)北方,包括长江以北的松花江、辽河、黄河、淮河、海河五个流域,属于人多、地多,经济相当发达,而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淡水资源只有全国的19%,人均占有水量只有全国平均值的15%,亩均水量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5%。 (3)西北,除额尔齐斯河外都属于内陆河流域,涉及土地面积337×104km2,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5%,属于地广人稀、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该地区人均水资源不算少,耕地资源也十分丰富,但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生态环境的严重制约。 (三)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影响 1980年以来,北方干旱缺水与南方洪涝灾害同时出现,形成北旱南涝的局面,初步估计对全国水资源多年平均总水量的影响不大。但水资源在地区上的不均衡,进一步加剧了北方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矛盾。 二、水资源的区域特征 我国水资源区域按地区可分为四个区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南方地区。 (一)东北地区 1.总体情况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由于受气象、水文、山川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的影响,区内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东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几年来地下水供水连年占总供水量的45%以上,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东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地表水利用量在下降,而地下水开采量有上升的趋势,但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呈下降的趋势。总体来看,区内水资源开发利用尚有潜力,但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与人口、耕地资源和经济的分布不相匹配。近年来,东北乃至全国地下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过度的开采已带来某些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水污染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2.水资源状况 东北地区可利用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880.21×108m3/a,其中地表水可利用资源量为397.13×108m3/a,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483.08×108m3/a。黑龙江省水资源量最大,辽宁省平均水资源量最小。东北地区地下水分布广,水质较好,调蓄能力强,供水保证程度高,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北是我国的老工业区,在工业污染的控制方面虽然作了相当大的努力,但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求。据东北振兴网报道,辽宁境内主要的324家重点污染源(日排废水百吨以上或日排化学需氧量10kg以上)中,有40%多的重点污染源不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其中还有30家重点污染源的废水直排河流。 多数城市地下水仍受到不同程度的点状或面状污染,一些元素在局部地段超标。大量城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流中,污染物的排放强度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造成河流、湖泊等水体的严重污染。松辽流域城市河段的有机、有毒污染非常突出,主要污染物是高锰酸盐、挥发酚和氨氮等。 城市地下水资源环境遭受破坏,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等城市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已形成明显的地下水降落漏斗。沈阳市为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严重城市之一,市区地下水位1949年平均为3.80m,2006年为35.37m。其中2006年沈阳市地表建设超采地下水使局部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很快,甚至在1个月内某些观测点水位下降超过3m。地下水水位下降可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引起地面塌陷、加剧土壤沙化;沿海地区导致海水入侵等。大连由于地下水采补失调,导致海水入侵淡水含水层,地下水水质受到严重破坏,同时水利工程受损严重,大量机井报废。大连等沿海城市的海水倒灌面积达728km2,严重影响地下水水质并对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二)西北地区 1.总体情况 西北地区系贺兰山以西、昆仑山和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个省(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北部分。这一区域面积广阔,山川纵横,地形十分复杂,地势西高东低,总面积308×104km2,占全国面积的1/3,山区面积占70%以上。就常年降水量而言,大部分属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和严酷。该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水资源平均只有5.3×104m3/km2,不足全国平均值的1/5。降水和地表水时空分布极度不均,降水量分布总体上自南东的1200mm向西北逐渐减少为200mm左右。同时受高程和地形制约,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降水主要分布于山区,山区降水量可达300~700mm,甚至更高。一部分降水在高山堆积成冰川积雪,另一部分汇入河流或侵入地下。西北冰川面积达2.8×104km2,储水量28.5×108m3,积雪储水约361×108m3。这些固体水库和冰雪融水是平原区水资源的重要补给来源,同时对水资源的时空调节起到一定作用。而平原区降水量大都只有100~200mm,盆地中心降水一般小于50mm,而蒸发量达1000~3500mm,干旱指数可大于50以上,成为极度干旱区,因此形成山区的“湿岛”与平原的“干盆”相间分布的格局。其中降水分布明显制约着水资源的区域分布,地下水资源各地贫富状况相差极大,东部外流区地下水资源平均模数为5.9×104m3/(km-2·a-1),西部内陆区地下水资源平均模数为3.03×104m3/(km-2·a-1)。这与降水、地形及地面水文网密切相关。 气候特征和地形特征决定了西北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西北地区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受高山阻隔,降水量少,有限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春冬缺水严重。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西北部一带最为干旱,新疆西北50%土地面积的水资源量占全自治区水资源总量的93%,而其东南部50%土地面积的水资源量仅为7%。 2.水资源状况 西北全区水资源总量约为2338×108m3,占全国8.3%。水量较丰富的长江与黄河分水岭以北流域的山区及澜沧江源头区水资源量共计710×108m3,绝大部分难以利用。内陆河区水资源中,地处青藏高原高寒地带约140×108m3的水资源无法利用,跨境河流的水资源量不能全部支配。因此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不足887×108m3。综上所述,西北地区在人类经济活动范围内用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水资源量在1070×108m3之内。从地区分布看,缺水量较大的是新疆和关中盆地。从缺水程度看,新疆、关中盆地与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较高。 西北地区水资源基本特点主要是生态环境脆弱,干旱少雨。西北地区是全国降水最低值地区,也是唯一降雨量少于农田作物需水量的地区。时空分布不均衡,水土矛盾突出,不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地表水、地下水转化频繁。生态对水分依存度高,生态需水量大、水资源国民经济可利用量相对较少。 西北地区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小,地下水污染总体较轻。内陆盆地地区的主要污染物为硝酸盐氮;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污染物有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铬、铅等,以点状、线状分布于城市和工矿企业周边地区。 由于该地区气候干旱、降雨稀少、沙漠戈壁广布,使得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水土流失加剧,河湖萎缩、干涸,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恢复困难。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水资源必须控制在一定的生态利用量,超过该量,就会产生更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地面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三)华北地区 1.总体情况 华北地区总面积约185×104km2,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全部及河南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共有大中城市30余个,总人口3.35×108(2002年),是我国政治、文化、交通的中心地区,也是重要的经济区和能源基地。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同时又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区,但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已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这一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甚至对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华北地区水资源主要属于海河、黄河和淮河三大流域。1994~2001年,华北地区生产、生活总用水量占全国用水总量的比例基本在13.3%~14%,用水结构变化情况是: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重基本上是逐年下降,工业用水比重少许上升。到2001年,开始出现工业用水的比重下降、城乡生活用水的比重出现快速增长的走势。 2002年,华北地区工业总产值为29305.1×108元,是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6.45%,粮食产量为1.25×108t,是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7.32%。全区共有耕地面积43995×104hm2,占全国耕地总面积(154636×104hm)的28.45%,其中灌溉耕地面积为1832.74×104hm,占耕地面积的41.66%。华北地区是带动中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主要地区,是解决中国3.35×108人温饱问题的主要粮食产区,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2.水资源状况 该区域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平均降水量为547mm,人均水资源量为342m3,不及全国平均数的1/6,世界平均数的1/24,属严重缺水地区。华北平原属季节性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00~600mm,因受中高纬度西风环流周期变化的影响,年际降水量很不稳定,呈现湿润地区的特点。降雨集中在夏季,主要是7~8月,其余为旱季,形成春旱夏涝、秋冬又旱、旱涝交替的特点。这个地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水资源年际、年内分配不均也增加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加之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致使水资源不足成为该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干旱、渍涝、盐碱、咸水成为华北平原东部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而且互相影响,交替为害。因此,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已成为保持该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做好废污水现状调查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则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华北地区地下水污染普遍呈加重趋势。华北地区人类经济活动强烈,从城市到乡村,地下水污染比较普遍,主要污染物有硝酸盐氮、氰化物、铁、锰、石油类等。此外,某些地区地下水总硬度和矿化度超标严重,大部分城市和地区的总硬度超标。 该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685.2×108m3,其中,地表水1254.1×108m3,地下水873.8×108m3,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量为452.7×108m3。目前,由于山区与平原径流明显减少,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需要,多年来,华北平原地区采取了大量开采地下水的方式,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海河流域水已严重超采。地下水减少威胁华北城市平原地区的安全用水储备,引起严重的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已造成的地下水漏斗、平原区河道干涸、湖泊湿地萎缩、地表和地下水污染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严重影响到该区水安全,并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 (四)南方地区 1.基本情况 南方地区的水资源十分丰富。近20年来,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认识不足,水环境管理和水资源保护工作滞后,致使当今水环境恶化和水质性缺水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南方地区的水资源量可观,但由于对于水环境缺乏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长期排入江河和水库,造成地表水体的严重污染。同时,由于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使浅层地下含水层不同程度地受到与地表水相同类型的污染,导致水环境的整体恶化。水环境问题引起的水质性缺水,已由过去的隐性转化为今天的显性。 虽然,南方地区水资源存储量十分丰富,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不能因为南方的人均占有水量大而用起水来毫无节制。一方面,虽然南方大部分地区经济基础发达,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用于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资金是有限的。同时,水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周期较长,回收效益不高,引进资金相对困难。另一方面,我们在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大量的废污水排入水域或渗入地下,一旦超过了水体自身的净化,污染难以逆转。因此,南方经济加快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今天,必须未雨绸缪,加紧对水资源的研究,努力把除害与兴利、开发与保护、建设与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南方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
总的概括:
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大部分在我国北方及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其中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在32座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其中,严重缺水城市占16.5,有3亿多人存在饮水不安全。而且根据资料显示:我国水资源最终利用量仅相当于一次水资源利用的7.5,二次水资源利用的18,三次水资源利用的56.25。
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显著时空不均,且水资源分布南北显著不均。全国水资源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扩展资料:
水资源数量:
中国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约6万亿立方米,折合年降水深为628毫米, 比亚洲平均年降水深少114毫米。
根据1956~1979年同步期年径流资料分析计算,全国河川年径流量的多年平均值为27120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4年—遇)为24530亿立方米,严重干旱年(20年一遇)为22420亿立方米。
全国地下水矿化度小于2克/升的淡水区面积(不包括沙漠面积)约860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下水年补给量为8250亿立方米。
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河川径流中包括很大部分地下水排泄量,动态地下水也有一部分由河川径流所补给,故不能将河川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量相加作为水资源总量,应扣除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重复水量。
根据1985年《中国水资源评价》的资料, 这项重复水量达7320亿立方米, 全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041亿立方米。中国河川径流总量与世界各国比较,次于巴西、苏联、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等五国,居世界第六位。
按人口平均每人占有年径流量267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4;按耕地平均每亩占有年径流量1800立方米,约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2/3。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水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长沙市水文局-我国水资源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