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洋房的历史
1843年上海开埠后,外国传教士和侨商纷纷来上海,在外滩建起了一批砖木结构的以二层楼为主的西式房屋,供居住和经商之用,时人称之为“券廊式”洋房。19世纪末,专供居住的花园住宅开始在上海出现,建造和居住者都为外国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上海工商业的日益繁荣,加之建筑材料的发展和工程技术的进步,西方各种建筑风格的独立式花园洋房不断被引入上海租界,中国的富有阶层也争相效仿,使得上海花园洋房的建设进入高峰期。目前上海的老花园洋房,大都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抗战爆发后,以巨资建造花园洋房者甚少,只有少数巨贾豪富鉴于市场通货膨胀,转向投资兴建花园洋房,使上海近代花园洋房的建设进入尾声 。
老上海花园住宅的分布与租界的扩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呈由东向西发展的趋势。就区域而言,徐汇、长宁、卢湾、静安是花园洋房最为集中的区域,虹口、黄浦次之。就路段而言,衡山路、武康路、复兴西路、岳阳路、湖南路、永嘉路、思南路、华山路、新华路、愚园路、虹桥路、延安西路、陕西北路、铜仁路等都是花园洋房分布比较密集的路段。据不完全统计,从上海开埠到1949年上海解放止,全市各色花园洋房达5000多栋。
上海之所以被誉为近代“万国建筑博览”,花园洋房的建造功不可没。最初建造的老上海花园洋房受西欧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多为欧洲古典主义建筑风格。1919年后,上海花园住宅的建筑形式大多为英国乡村别墅式。到上世纪30年代,西班牙式住宅流行。40年代前后,受国外现代建筑思潮的影响,上海开始出现现代式花园住宅。位于延安西路64号的嘉道理住宅、愚园路1136弄31号的王伯群住宅和淮海中路1547号的盛宣怀住宅,是上海仿古典式花园住宅的代表性建筑。位于虹桥路2419号的沙逊别墅和华山路849号的丁香花园,则是上海乡村别墅式建筑的经典代表。位于思南路73号的周公馆和汾阳路45号的丁贵堂住宅,堪称上海西班牙式花园住宅的典范。位于铜仁路333号的吴同文住宅和淮阴路200号的姚氏住宅,则又是上海现代式花园住宅的范例。除此以外,老上海的花园住宅还有北欧式、地中海式、意大利式、美国殖民地式、混合式、东南亚殖民地式、中国传统式等多种不同的建筑风格。 时至今日,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花园洋房”又被重新提起,先在南方都市热身,2000年后随“南方军团挥师北上”出现在北京地产市场, 2003年以珠江国际城的“新洋屋运动”为标志, 花园洋房热在北京房地产市场达到一个新高,然而,现今市场中的相继出现的花园洋房和当年的花园洋房已相去甚远 。
不过北京乃至全国都市的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环境已与解放前有天壤之别,房地产市场的供应状况和需求特征就更加没有多少相似之处,但是缘何花园洋房依旧魅力不减呢?其在北京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呢?针对上述问题,我司特就北京房地产市场花园洋房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做了简要的研究 。 背景:追随着住宅郊区化的进程,低密度住宅持续走俏,一个个花园洋房项目相继面世,虽然都打着花园洋房的大旗,但各个项目各有特色,分布于郊区的各个方位,冲击着京城房地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