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学前儿童心理保健措施
尊重、爱护幼儿,多用表扬、肯定、鼓励的正面教育,使其自尊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坚持正确的教育方法,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
满足儿童独立性的要求,培养孩子大胆、积极、活泼、开朗的性格。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处处严格要求,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以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对抗心理与盲目障碍:孩子上小学后逐渐开始有独立思想,如果父母还以为是小孩子,如果表现令用户不满意,父母还用压制的手段对他们进行批评,指责。会使孩子感到不公平,从而产生反抗的心理和盲目的反抗行为。
冲动性行业:有的孩子遇到事情时情绪会很激动,行为也比较冲动。如饭菜不合口味而大发脾气哭着不吃饭,甚至摔碗,扔筷子等。孩子平时被父母溺爱和无原则的迁就,因而缺乏忍耐力,一旦满足不了用户就会控制不住情绪和行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2部门发布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 六大行动为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
(1)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
(2)创造良好的托幼机构环境;
(3)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全面渗透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促进学前儿童发展,拓展并丰富各类活动,促进学前儿童发展。家园同步。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保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5)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多领域专家合作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1、生物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遗传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儿童期发育障碍和精神疾患,包括婴儿孤独症、儿童精神分裂症和儿童多动综合症等的发生和发展均与遗传有关,而且患有遗传性疾病的儿童常伴有行为异常。
2、幼儿的心理因素
儿童的动机、自我意识、情绪和气质等不同程度的影响心理健康。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等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甚至缺乏,容易造成学前儿童的动机冲突和需求受挫,从而产生消极、不良的情绪状态从而影响身心健康。
3、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学前儿童生活以及初级社会化的场所,能够满足儿童的多种需要。父母的性格特征、文化水平、基本素质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4、社会环境因素
幼儿园是儿童走出家庭接触的第一个社会性场所。幼儿园的制度和物质环境、幼儿园教师观念和行为方式、与幼儿相关的人际环境对提高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有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