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对宰相官衔的称呼有哪些不同
2个回答
2018-02-08
展开全部
最早开始叫相邦,至战国,各国开始设置丞相一职。西汉避刘邦讳,称相国。后又改成丞相。东汉开国,刘秀设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取代丞相成为名义上的百官之长,以尚书台总摄政务。后期外戚笑伏常常以大将军的身份录尚书事,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东汉末年,曹操,废三公,设丞相,自己担任。三国,曹魏以司徒代替丞相,蜀国自诸葛亮去世,不再设置丞相。吴国倒是有丞相一职。此后,尚书省,中书省散橘,相继出现,一步步侵夺丞相的权力,他们的长官尚书令,中书令渐渐成为丞相。唐朝正式以尚书令,尚书仆射,中书令,侍中,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到宋朝,以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为副相。元朝以中书省长官为宰相。明朝建国同元朝,在中书省设立左右丞相。废除最后一个丞相胡惟庸以后,不再设立丞相一职。此后,设立内阁,内阁首辅成为冲升团事实上的宰相。清朝前期以内阁大学士为宰相。后期军机处取代内阁,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宰相。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