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洼型火山作用和内生金矿产的形成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与侵入岩浆作用相比,火山作用中岩浆以较快的速度上升到地表,没有上覆地质体或虽有而极薄,因而定位环境的封闭性差、冷却很快、分异不佳、含金等成矿物质并在多方面与金成矿有关的气-液成分较少、金等成矿元素在岩浆岩中多数以非独立矿物的形式较均匀地分散;火山作用对围岩的动力、热力和化学作用也因岩浆内能量和成分以相对较快的速度散失而不充分和集中,如动力、热力变质和热液蚀变带很窄或基本上没有,在火山岩本身及围岩中较少形成较粗颗粒结晶等,难于在较大范围内和较大规模上产生新的及活化、叠加老的构造薄弱带等。因而火山作用对内生金成矿远不如侵入岩浆作用有利。但火山作用常在火山岩层内、火山机构附近及与火山作用有关的碎屑-化学沉积岩层中形成富含金等成矿物质的“矿源层(体)”或较小型矿床(点)和矿化,它们对火山期后金的叠加、改造或再造成矿有利。
地洼阶段火山作用以陆相为主这一特点,造成较少有可能在与火山作用有关的碎屑-化学沉积岩层中形成富含金等成矿物质的“矿源层(体)”。它是最晚大地构造阶段的产物这一特点,使火山期后在这类火山岩中形成叠加、改造或再造型金矿产的机会较少;但又正因为这一特点,使火山期后在这类火山岩中形成了的叠加、改造或再造型金矿产能得到较完整保存。地洼阶段火山作用在前地洼构造层分布区常有发生,因而也常可类似于地洼型侵入岩浆作用,在前地洼构造层中形成一些与之有关的内生金矿产。与地洼型火山作用有关的内生金矿产,有同火山作用期的热液蚀变、充填和以前地洼型金矿产为对象的多因复成型等,还有由火山作用后构造-岩浆作用对火山岩发生叠加、改造或再造而形成的。这两个成矿阶段形成的金矿床(点),都多分布在火山机构、次火山岩体、斑(玢)岩体、爆破角砾岩筒、裂隙带、片理和劈理等构造挤压揉皱带、断裂破碎带等处,以各种形式和成分的脉状、细脉状和浸染状产出。
在本文第一章第三节和第四章第五和六节中已列举过较多这一类金矿床(点),在这里不再重复。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比较靠近沿海地带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和辽宁等省区,并沿郯庐断裂的南、北分支及长江中-下游深断裂带及燕山-阴山地区的南、北深断裂带等,发展到江西省与安徽省交界地带、河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地带及吉林省和黑龙江省部分地带,如在辽西许多与地洼型火山-次火山作用有关的金矿床(点),在吉林省沿辉发河断裂和在延吉火山盆地周围分布的柳河县香炉碗子金矿床及延吉县五风-五星金矿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