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杂谈:圣人之才与圣人之道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南伯子綦听说汝偊是个世外高人,便登门拜访。见面之后,发现汝偊鹤发童颜,神采弈弈,惊讶的问道:“听说您是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者,今日幸而得见。未曾想到先生驻颜有术,面貌竟如婴儿一般,您是怎样做到的呢?”
女偊说:“我悟道了。”
子綦问:“我可以向您学道吗?”
汝偊说:“不可,你非修道之人。前段时间,有个叫卜梁倚的人来我这学道。他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我想教他,他很快会成为圣人吧?即使不那么快,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悟道也是容易的……”
这个寓言出自《庄子∙大宗师》。这里提出了圣人之才与圣人之道的概念。
圣人之道的道,应指方法,因为汝偊卖了个关子后,一五一十的把修道的七个步骤告诉了子綦。道指方法,而圣人之才的才,指本质,也就是慧根。
子綦向汝偊求道,汝偊开始说“你不是这样的人”。意思是说你缺慧根,但随后又把修道的方法告知子綦,应是说虽无慧根,但依法修行,勤学精进,还是可以悟道的。
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庄子说的圣人之才,类似孔子说的质;庄子说的圣人之道,类似孔子说的文。先天的才质与后天的修为,二者配合,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为了加深理解,不妨谈谈禅宗顿宗与渐宗的故事。
话说五祖惠能祖籍范阳,其父贬官岭南,不幸早亡,留下惠能及其母亲,因家境贫寒,以砍柴渡日。一日送柴到客店,听一客人诵《金刚经》,心即开悟,便问客人诵何经典,从何得来?客人告诉他诵的是《金刚经》,从蕲州黄梅县五祖大师处得来。惠能便欲上黄梅参禅。一客人资助了他十两银子,他安顿好了母亲,便直奔黄梅。
见了五祖,五祖问他,你是哪里人,来这里求什么?惠能说,我是岭南人,来此不为别事,只为做佛。五祖说,你这岭南来的野蛮人,还想做佛?惠能答,地分南北,难道佛法还分南北吗?五祖大奇,因旁人众多,未及深语,便安排他去厨房碓米。
五祖年纪大了,想找个接班人,便召集徒众,吩咐众人写谒子,谁写得好就传衣钵给谁。五祖座下的大弟子神秀是公认修行最高的人,众僧心意早己属他,所以都不敢做谒,只等神秀做。神秀苦思冥想,终于得一谒子,又不敢公开,于是半夜三更展灯来到南廊,在墙壁上题谒子一首: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早上五祖见了,心知是神秀所作,夜间把神秀唤来,说,你这谒还未见性,可再做一谒来。神秀归房,苦思不得。
惠能在厨房碓米,一日偶然听见一童子念诵此偈,便请童子带至南廊壁前,惠能不识字,自然不会写,恰好有一人叫张日用的,此时正在壁前念诵偈子,惠能便请他帮忙,在神秀的谒子旁边题一首自己做的谒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谒一出,众人皆惊。五祖见之,却脱下僧鞋擦去。次日五祖亲至碓房,暗示半夜三更前来禅房。惠能如约而来,五祖传法,为其解说《金刚经》,说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大悟。
五祖把衣钵传于惠能。后来禅宗分为两支,惠能的这一支称为顿宗,而神秀的这一支称为渐宗。顿宗之义,当下一悟,见性成佛;渐宗之义,当因次第修行,渐至妙道。
惠能可以说是有才的人,慧根深厚,一点即通。神秀虽然才质差一点,但刻苦修行,亦终成大器,成渐宗之祖。
回到《庄子》,汝偊说子綦非圣人之才,又告诉他修行的方法,惠能与神秀的故事可做最好的注脚。慧根深厚之人,他比普通人进步快,悟道早,但绝不能离开修行。
以惠能而言,他的悟道至少经历了四个步骤。一是在客店闻客人读诵《金刚经》,即有所悟,此第一步;二是闻听神秀的谒子,灵感大暴发,自己得一谒,受到了五祖的赏识,此第二步;五祖半夜密授《金刚经》,惠能大悟,此这三步;惠能回到岭南后,四处流浪,看似不堪,却是力行证道,这个过程执续了十几年,终于在广州西来寺一语惊人,成为一代宗师,此是第四步。
何谓慧根?一是天生的喜好。惠能在客店闻听《金刚经》,立刻十分的喜欢。惠能自己说:“一闻经语,心即开悟。”这个“开悟”,不能当懂了佛法讲,如果一听就懂了,何必上黄梅礼拜五祖?二是因为喜欢,立刻付出行动,决不拖泥带水。惠能听闻《金刚经》之后,立刻下了上黄梅求法的决心,而且立即实施,这样的行动力一般人很难做到。三是因为喜欢,全力求之,愿意付出巨大的牺牲。惠能在力行证道的路中,吃了很多苦,甚至有几次差点丢了命,但他无怨无悔,绝无退心。
这个慧根,千万不要片面理解为天生的智能,而是与后天的精进勤奋打成一片。天生才质与后天修为,怎么能截然分开呢?
女偊说:“我悟道了。”
子綦问:“我可以向您学道吗?”
汝偊说:“不可,你非修道之人。前段时间,有个叫卜梁倚的人来我这学道。他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我想教他,他很快会成为圣人吧?即使不那么快,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悟道也是容易的……”
这个寓言出自《庄子∙大宗师》。这里提出了圣人之才与圣人之道的概念。
圣人之道的道,应指方法,因为汝偊卖了个关子后,一五一十的把修道的七个步骤告诉了子綦。道指方法,而圣人之才的才,指本质,也就是慧根。
子綦向汝偊求道,汝偊开始说“你不是这样的人”。意思是说你缺慧根,但随后又把修道的方法告知子綦,应是说虽无慧根,但依法修行,勤学精进,还是可以悟道的。
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庄子说的圣人之才,类似孔子说的质;庄子说的圣人之道,类似孔子说的文。先天的才质与后天的修为,二者配合,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为了加深理解,不妨谈谈禅宗顿宗与渐宗的故事。
话说五祖惠能祖籍范阳,其父贬官岭南,不幸早亡,留下惠能及其母亲,因家境贫寒,以砍柴渡日。一日送柴到客店,听一客人诵《金刚经》,心即开悟,便问客人诵何经典,从何得来?客人告诉他诵的是《金刚经》,从蕲州黄梅县五祖大师处得来。惠能便欲上黄梅参禅。一客人资助了他十两银子,他安顿好了母亲,便直奔黄梅。
见了五祖,五祖问他,你是哪里人,来这里求什么?惠能说,我是岭南人,来此不为别事,只为做佛。五祖说,你这岭南来的野蛮人,还想做佛?惠能答,地分南北,难道佛法还分南北吗?五祖大奇,因旁人众多,未及深语,便安排他去厨房碓米。
五祖年纪大了,想找个接班人,便召集徒众,吩咐众人写谒子,谁写得好就传衣钵给谁。五祖座下的大弟子神秀是公认修行最高的人,众僧心意早己属他,所以都不敢做谒,只等神秀做。神秀苦思冥想,终于得一谒子,又不敢公开,于是半夜三更展灯来到南廊,在墙壁上题谒子一首: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早上五祖见了,心知是神秀所作,夜间把神秀唤来,说,你这谒还未见性,可再做一谒来。神秀归房,苦思不得。
惠能在厨房碓米,一日偶然听见一童子念诵此偈,便请童子带至南廊壁前,惠能不识字,自然不会写,恰好有一人叫张日用的,此时正在壁前念诵偈子,惠能便请他帮忙,在神秀的谒子旁边题一首自己做的谒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谒一出,众人皆惊。五祖见之,却脱下僧鞋擦去。次日五祖亲至碓房,暗示半夜三更前来禅房。惠能如约而来,五祖传法,为其解说《金刚经》,说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大悟。
五祖把衣钵传于惠能。后来禅宗分为两支,惠能的这一支称为顿宗,而神秀的这一支称为渐宗。顿宗之义,当下一悟,见性成佛;渐宗之义,当因次第修行,渐至妙道。
惠能可以说是有才的人,慧根深厚,一点即通。神秀虽然才质差一点,但刻苦修行,亦终成大器,成渐宗之祖。
回到《庄子》,汝偊说子綦非圣人之才,又告诉他修行的方法,惠能与神秀的故事可做最好的注脚。慧根深厚之人,他比普通人进步快,悟道早,但绝不能离开修行。
以惠能而言,他的悟道至少经历了四个步骤。一是在客店闻客人读诵《金刚经》,即有所悟,此第一步;二是闻听神秀的谒子,灵感大暴发,自己得一谒,受到了五祖的赏识,此第二步;五祖半夜密授《金刚经》,惠能大悟,此这三步;惠能回到岭南后,四处流浪,看似不堪,却是力行证道,这个过程执续了十几年,终于在广州西来寺一语惊人,成为一代宗师,此是第四步。
何谓慧根?一是天生的喜好。惠能在客店闻听《金刚经》,立刻十分的喜欢。惠能自己说:“一闻经语,心即开悟。”这个“开悟”,不能当懂了佛法讲,如果一听就懂了,何必上黄梅礼拜五祖?二是因为喜欢,立刻付出行动,决不拖泥带水。惠能听闻《金刚经》之后,立刻下了上黄梅求法的决心,而且立即实施,这样的行动力一般人很难做到。三是因为喜欢,全力求之,愿意付出巨大的牺牲。惠能在力行证道的路中,吃了很多苦,甚至有几次差点丢了命,但他无怨无悔,绝无退心。
这个慧根,千万不要片面理解为天生的智能,而是与后天的精进勤奋打成一片。天生才质与后天修为,怎么能截然分开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