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第四章拼音版
《道德经》第四章原文拼音版如下:
dào chōnɡ ér yònɡ
道 冲 而 用
dào chōnɡ ér yònɡ zhī huò bù yínɡ
道 冲 , 而 用 之 或 不 盈 。
yuān xī sì wàn wù zhī zōnɡ
渊 兮 似 万 物 之 宗 。
cuò qí ruì jiě qí fēn hé qí ɡuānɡ tónɡ qí chén
挫 其 锐 ,解 其 纷 , 和 其 光 , 同 其 尘 。
zhàn xī sì huò cún
湛 兮 似 或 存 。
wú bù zhī shuí zhī zǐ xiànɡ dì zhī xiān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如下:
大“道”空虚无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