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运动量够吗?
身处寸土寸金的都市,家庭可供孩子活动的空间多半有限,加上现代娱乐模式多为静态的休闲活动,如: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使得一天中坐着的时间占绝大部分,现代人成为下肢不发达的一群;许多家长甚至认为运动只是浪费时间,要求孩子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课业上,也导致台湾未来主人翁普遍运动量不足,进而出现体能不佳、动作笨拙、忧郁、肥胖过重等身心问题。
欠缺活动+营养过剩=过胖儿
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指出规律运动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好处─定期且充足的运动可帮助建立和维持健康的骨胳、肌肉与关节,并有助控制体重、减少肥胖,也有利心肺功能,对身心发展多所助益。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体育学系教授王宗腾就指出,其实婴幼儿的基础代谢率高,属于不容易胖的体质,但由于现代生活型态及饮食习惯的转变,孩子动的少,营养过剩,造成过胖儿现象层出不穷也就不足为奇了。
运动让大脑更有氧
台北市永春文教基金会负责医师郑信雄从运动与幼儿神经发展的关系上,建议家长让孩子多运动、活动身体;他指出,运动可使血液循环加快,促进大脑发达,使思路更清晰、活化思考能力,运动也会 *** 内麻啡分泌,带来愉悦、快乐的感觉,并抑制大脑中杏仁核的活化,阻止负面情绪的产生;此外,运动还可增进孩子的安定性与专注力,让孩子更有自信。
提升认知、情意与技能
由此可知,运动和嬉戏对于学龄前的幼儿相当重要,家长及早帮助孩子建立运动习惯,不但可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体魄,对其心智发展也有正面影响,王宗腾教授将运动对于婴幼儿的好处归纳为以下3点:
好处1‧认知面
运动可 *** 感官知觉系统,提升知觉能力。孩子经由自己的身体活动和嬉戏,能提升对时间、空间及事物的认识,并增进自我意识。运动也有益于大脑皮质的活动,对智力发展有正向帮助。
好处2‧情意面
孩子透过游戏和运动身体,会产生愉悦、喜悦的感觉;并借由与他人的互动,认识自我概念,也在运动技巧习得或增进时,获得心理上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好处3‧技能面
婴幼儿透过运动、活动身体,能促进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的发展,并整合成为特殊的运动技能。运动也可让孩子掌握肢体运用及运动的技巧。运动还能加强肌肉骨骼系统,训练感觉与心肺系统,使之更趋成熟。
1岁以下「反射动作阶段」
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体育学系教授王宗腾教授指出,0~1岁的婴儿对肢体尚无法控制自如,称为「反射动作阶段」。父母必须多给予此阶段宝宝感官上的 *** ,并激发他认识、活动自己的身体,让他接受各种不同感官 *** ,才能让视觉、听觉等感官更加敏锐,好为未来的动作发展打下基础。
像是用音乐铃在宝宝眼前晃动,让他视觉追踪, *** 眼球生长以及伸手去触摸;另外,练习爬行也是此阶段重要任务,对其未来动作发展十分重要,爬行有助强健四肢,并加强颈部与脊椎肌肉的支撑力,如此未来才有站立可能。
◎运动重点
依循发展里程碑,从趴着、翻身、爬行、坐着、藉物站立到可扶著家俱行走。
0~1岁粗动作发展表
月龄
粗动作
0~3个月
趴着时头部会左右转动或试图抬高。
平躺时两脚会交互踢动。
4~6个月
已有良好头部控制,抱着已不需扶著头。
趴着时已可用手臂将胸部撑起。
能翻身。
抱着站时两脚可稍微承重。
7~9个月
趴着可轻易伸出手拿玩具,会爬(贴地或离地爬)。
可用手独坐一会。
抱着站时感觉两脚已可承重,抓着手很容易可站起
10~12个月
已很会爬(离地爬)。
自己能坐起来。
能扶著家俱站起,并扶著家俱移步。
(资料提供/郑信雄医师)
1~6岁「初始及基础动作阶段」
看孩子从蹒跚学步,到逐渐会走、会跑、会跳,每天一点一滴的进步,父母心中的喜悦与成就感不言而喻。王宗腾教授表示,1~6岁的幼儿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发展逐渐成熟,属于「初始及基础动作阶段」。
他指出:「动作发展有个重要的概念,即是倘若缺乏练习的机会或正确的动作指导,则该动作永远不会进步。」就像成人假如从来没学过运球,有一天突然要他运球,那他的运球程度跟幼稚园孩子相比是没有差别的。因此,家长应从小就鼓励孩子多活动身体,并给予适切的动作指导,才能让他的肢体发展更加进步,其未来动作发展才会好。
◎运动重点
此阶段的动作发展重点包括:移动性、操作性与稳定性。2、3岁之后主要发展稳定性与移动性,稳定性即指静态和动态的平衡,像是多让孩子做一些肢体的伸展、弯曲、转身、挥动、摆动身体等,以及随着音乐手舞足蹈都很有帮助。操作性技能大约于4、5岁时才会发展的比较好,家长平时应该多陪孩子进行球类的游戏,让孩子有练习的机会,孩子才会进步。
~全文请见婴儿与母亲 3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