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回答
展开全部
教学评价需要遵循以下教学评价原则:1.客观性原则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严格执行评价标准,坚持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情绪。2..科学性与可行性统一原则,科学性是指教学评价应按照教学评价活动本身的客观规律办事,以科学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尺度,以评价信息为依据。3.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技术,对评价对象进行实事求是的价值判断,可行性是指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方法技术要尽可能简便易行。4.主体性原则进行教学评价时,承认评价对象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5.定期性评价是指定期进行的教学评价,如期末评价,年终评价。经常性评价是指不间断地进行的教学评价,如每天进行的教学检查和评定为了确保教学评价的功能得以实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8-07-09 · 百度认证:云南新华电脑职业培训学校官方账号
云南新华电脑学校
云南新华电脑学校是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省(部)级重点计算机专业学校,采用三元化管理模式,教学设备先进,师资雄厚学生毕业即就业,学院引进了电商企业入驻,创建心为电商创业园区,实现在校即创业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评价
(一)定义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所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及其效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广义的课堂教学评价通常有过程和结果、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维度。由于前面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是学生和教学结果的评价,因此,我们这里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的评价。(张大均:《教育心理学》,665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主要是对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进行评价;二是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则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评价中心,要求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得到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的发展和进步进行评价,它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作为基础;三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它往往是在教学结束之后对学生的进步所进行的评价,与第二种评价的不同在于,前者主要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来推测其可能的收获,而对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价则往往是在课堂教学之后通过考试等测量手段来进行的。
在这三种评价方式中,第三种方式往往同学生评价相联系,而且是学生评价的重点,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二种评价方法目前还处于探索之中,如,是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还是对每个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评价。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还是课后进行评价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教学过程评价则是目前主要采用的,也是相对较为成熟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我们这里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也就是探讨这方面的内容。
(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进行不同分类。
1.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按评价目的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奖惩性评价的目的是根据评价的结果对教师进行奖惩,它将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奖惩相结合,并以此作为教师晋级、嘉奖、降级、解聘等的依据。这种评价是目前我国教育领域中运用较多的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参评教师过分注重被评课的质量而不是整个教育教学的质量,出现中评不中用的现象,此外还会出现难以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等问题。
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则是期望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讨论、反思,让被评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得到提高,评价结果不与奖惩挂钩,而是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发现各自的优缺点提供机会,为制订教师发展的目标和对策提供依据。
2.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
按评价主体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这种分类方法以评价者是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据。外部评价是指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人员,如教研员、评价专家、学校领导、教务人员以及教师同行等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的评价;内部评价则是由直接从事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本人和学生群体所进行的评价。
无论是外部评价者还是内部评价者,在评价的过程中都会遵循一定的评价标准,不过不同评价者的评价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如同行更多地会从学科的角度对课堂教学提出要求,学校领导则会从学校管理角度提出要求,教师本人则会从自我教学风格方面进行评述,而学生则可能从教学内容的多寡和教学中的情绪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
3.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录像评价、量表评价
按评价资料的收集手段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录像评价、量表评价等。
现场观察评价是评价者进入课堂,实时实地听教师讲课并及时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表现为随堂听课、评课。这种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而且能够对各种临时发生的情况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较深的体会。缺点在于会受到评价者注意力分配和记录速度等的限制,而且由于评价者的出现往往会让被评教师和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一定变化。
监视监听评价则是利用单向玻璃或摄像设备等进行的实时课堂评价。评价者不直接进入课堂,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给师生带来压力,使获取的信息更加真实。缺点在于可能会受到观察角度等的影响,无法全面了解整个课堂的情况。
录像评价则是利用录像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活动记录下来,进行课后的评价和分析。其优点在于可以多人反复观看和讨论,在评价的过程中也可以让被评教师参与讨论,从而使得整个评价资料更为全面、客观、准确。而且还可以将不同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对比,或者将同一个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对比,分析教师教学的进步情况。在录像评价中,录像往往只是一种评价资料的收集手段,对录像进行数据的编码、分析和评价会派生出不同的录像评价分析技术。
量表评价则是采用事先编制好的评价量表,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他们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主观映象进行回答。这种评价方法的关键是评价量表的编制,它有时也被称为问卷评价法。问卷评价是目前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相反,它更是激励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提高的过程。简要地说,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1.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对课堂教学中与教和学相关的各种因素的选择和侧重点不一样,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将促使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评价所侧重的各种相关因素,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展示和发挥的重点,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2.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评析教师课堂教学的状况和优缺点,只有让教师了解了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才能找到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和方向。课堂教学评价正是教师了解自己教学情况的一条关键途径。同时,课堂教学评价还可以使教师在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增进了解,互相学习,在听课、评课的交流中激发内在的需要和动力。
3.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是教师立足的基点,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是教师教育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正好可以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一个科学了解自身教学状况的窗口,使其明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针对目前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教师的适应性问题而言,课堂教学评价特别是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正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
4.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决策和鉴定功能,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通过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鉴定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系统化,决策更科学化。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切实的评价与诊断,帮助教师积极自主地构建和应用新的教学策略,不断调整教学的组织方法与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第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是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效率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直接关系着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评价时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评价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找到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改进的地方,而不仅仅是评判教师的教学过程现状。同时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之一就是教师自己,课堂教学评价本身也应该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与行为的批判性的反思,是教师与同行、专家交流与分享的过程,因此,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的对象和评价的内容要体现的一个原则。在评价的对象上,主体性原则是指被评价对象对评价活动和过程的参与,包括评价指标的建立、评价方法的采用、评价过程的实施等都要有教师的参与;在评价的内容上主体性原则是指评价中要体现互动和学生的发展,即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通常表现在:(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学习成了一种内在的动力和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成长的体验;(2)学会合作,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会接纳、赞赏、争辩、互助。
(三)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与所付出的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的比率。这往往是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适宜性的一个重要标准,课堂教学活动本身是为了完成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相应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而存在的。不同的教学处理,其效果和效率是不一样的。因此,某些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是否恰当,效益性原则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这既是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体现,同时也是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它的实现才能真正达到发展性评价的目的。
(四)艺术性原则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这是一句公认的名言,但教学艺术本身也是课堂教学评价最难以把握的一个内容。应该说教学艺术体现出了教学的生命力之所在,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不仅体现在教师的各种能力之中,也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其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体态语的表现力尤为重要。语言表达不仅要准确、清晰、简练,还要具有感染力。就课堂教学的环节而言,教学艺术包括导入艺术、介绍艺术、提问艺术等,每个环节的组织都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功底。而评价过程中对教学艺术性的评价也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素质和教学过程的评价上。
(五)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评价针对的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即课堂教学评价本身直接针对的是课堂教学活动及其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的目标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主流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往往以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结构和环节来进行评价。第二,它是与发展性原则相生相伴的一个原则。评价既要体现教师教学经验的发展过程,又要体现学生学习经验的发展过程,它不是用某一事件评定某一结果,而是要体现个体发展的连续性。为了真正发挥评价的教学作用,我们把教师和学生的个体成长与进步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对评价资料进行细心收集、整理与分析。因此,我们应注重评价对教与学的反馈与激励作用,建立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给予教师恰当的帮助和指导,鼓励教师与时俱进,教学相长,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六)多元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原则,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参与评价者的多元性。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通常是由教育管理者来完成的,主要是通过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并对事先制订好的评价表作出勾画,被评价对象──教师往往处于评价活动之外。而现代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将作为评价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不仅有教育管理者的评价,还有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评价,乃至与教育活动有关的家长、社会的评价等,从而构成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二是指评价角度的多元性。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对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过程进行评价,还需要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教学能力要素进行评价,需要对教学效果、教学思想和理念等进行评价。
三、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
课堂教学评价是伴随着课堂教学的出现而产生的,在我国新课改之前就已存在,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重视课堂教学目标,强调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整和适当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导向,强调课堂教学过程和活动在课堂教学目标完成中的作用,反对教师过多出现与课堂教学目标无关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目标导向特征非常明显。
2.评价的主体是评价者,评价活动以他评为主
任课教师自评和参与评价活动不足,缺乏改进计划和措施在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尤为突出。评价活动往往由教育管理者来操作,评价结果通常也很少反馈给评价者,或者反馈信息不充分;在评价过程中,很少有被评价对象的参与。
3.评价的高利害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主宰着一切,制约着一切,教师也是为评价而教,为评价而改。即你评什么,我教什么;你怎么评,我怎么教。这反映出传统课堂教学评价被过多用在了管理上,用在了教师晋级评先上,而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其他功能,如诊断、激励、导向等则较少关注。
4.评价方法多使用统一的量表
评价量表设置的评价指标全面,二级指标较多。许多教师感觉评价的内容空、细、繁,给教师工作加重了负担。尽管评价指标制订越细,评价的客观性越好,但其对课堂教学的制约作用也就越大,甚至束缚教师的手脚,影响教师创造力的发挥。同时,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过于单一,有人一提到评价,马上就想到要有工具、量表,而忽视了许多简便易行的办法。
5.评价的重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表现,忽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学习水平的评价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更多地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过程与行为,以及在整个过程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专业水平及其发挥状况,而忽略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和情绪状态。
(二)课堂教学评价发展的趋势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和推广,现代课堂教学评价逐渐出现了如下趋势。
在评价的功能上,由传统课堂教学评价过分注重管理导向转向注重教师的发展,提倡课堂教学的发展性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评判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和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劣,而是期望通过评价来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师的成长。而且现代课堂教学也注重评价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和生活体验,促进学生身心的良性发展。
在评价的着眼点上,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转向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尤其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参与性的评价。此外,还将教学过程优化所需要的各种因素、环境、条件都纳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范围,而且在对待评价结果上,也从原来单纯关注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发展到更加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对评价结果的反思,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
在评价主体上,由过去几乎完全由评价者来进行评价发展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个多元化的主体既包括了外部的评价者,也更强调被评价对象的参与;评价对象也由过去的被动等待向主动参与发展。同时,还强调学生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参与,注重评价信息的多元性,改变传统以他评为主的方式,重视自评和互评。
在评价方法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由量表一统天下的局面,呈现出方法多样性的特点。不仅有客观、量化的评价方法,而且出现了量化、质性评价相结合,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的发展趋势。
在评价的过程中,也改变了以往的一次性、终结性评价的方式,而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多次、多点、多方位进行评价。
小结
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进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评价因目标、手段和方法的不同,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该遵循发展性、主体性、效益性等原则。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由于过于注重其鉴别和筛选功能而受到广泛的争议,而现代课堂教学评价则更加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更加注重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定义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所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及其效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广义的课堂教学评价通常有过程和结果、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维度。由于前面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是学生和教学结果的评价,因此,我们这里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的评价。(张大均:《教育心理学》,665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主要是对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进行评价;二是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则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评价中心,要求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得到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的发展和进步进行评价,它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作为基础;三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它往往是在教学结束之后对学生的进步所进行的评价,与第二种评价的不同在于,前者主要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来推测其可能的收获,而对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价则往往是在课堂教学之后通过考试等测量手段来进行的。
在这三种评价方式中,第三种方式往往同学生评价相联系,而且是学生评价的重点,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二种评价方法目前还处于探索之中,如,是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还是对每个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评价。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还是课后进行评价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教学过程评价则是目前主要采用的,也是相对较为成熟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我们这里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也就是探讨这方面的内容。
(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进行不同分类。
1.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按评价目的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奖惩性评价的目的是根据评价的结果对教师进行奖惩,它将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奖惩相结合,并以此作为教师晋级、嘉奖、降级、解聘等的依据。这种评价是目前我国教育领域中运用较多的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参评教师过分注重被评课的质量而不是整个教育教学的质量,出现中评不中用的现象,此外还会出现难以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等问题。
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则是期望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讨论、反思,让被评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得到提高,评价结果不与奖惩挂钩,而是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发现各自的优缺点提供机会,为制订教师发展的目标和对策提供依据。
2.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
按评价主体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这种分类方法以评价者是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据。外部评价是指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人员,如教研员、评价专家、学校领导、教务人员以及教师同行等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的评价;内部评价则是由直接从事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本人和学生群体所进行的评价。
无论是外部评价者还是内部评价者,在评价的过程中都会遵循一定的评价标准,不过不同评价者的评价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如同行更多地会从学科的角度对课堂教学提出要求,学校领导则会从学校管理角度提出要求,教师本人则会从自我教学风格方面进行评述,而学生则可能从教学内容的多寡和教学中的情绪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
3.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录像评价、量表评价
按评价资料的收集手段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录像评价、量表评价等。
现场观察评价是评价者进入课堂,实时实地听教师讲课并及时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表现为随堂听课、评课。这种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而且能够对各种临时发生的情况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较深的体会。缺点在于会受到评价者注意力分配和记录速度等的限制,而且由于评价者的出现往往会让被评教师和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一定变化。
监视监听评价则是利用单向玻璃或摄像设备等进行的实时课堂评价。评价者不直接进入课堂,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给师生带来压力,使获取的信息更加真实。缺点在于可能会受到观察角度等的影响,无法全面了解整个课堂的情况。
录像评价则是利用录像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活动记录下来,进行课后的评价和分析。其优点在于可以多人反复观看和讨论,在评价的过程中也可以让被评教师参与讨论,从而使得整个评价资料更为全面、客观、准确。而且还可以将不同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对比,或者将同一个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对比,分析教师教学的进步情况。在录像评价中,录像往往只是一种评价资料的收集手段,对录像进行数据的编码、分析和评价会派生出不同的录像评价分析技术。
量表评价则是采用事先编制好的评价量表,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他们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主观映象进行回答。这种评价方法的关键是评价量表的编制,它有时也被称为问卷评价法。问卷评价是目前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相反,它更是激励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提高的过程。简要地说,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1.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对课堂教学中与教和学相关的各种因素的选择和侧重点不一样,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将促使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评价所侧重的各种相关因素,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展示和发挥的重点,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2.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评析教师课堂教学的状况和优缺点,只有让教师了解了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才能找到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和方向。课堂教学评价正是教师了解自己教学情况的一条关键途径。同时,课堂教学评价还可以使教师在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增进了解,互相学习,在听课、评课的交流中激发内在的需要和动力。
3.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是教师立足的基点,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是教师教育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正好可以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一个科学了解自身教学状况的窗口,使其明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针对目前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教师的适应性问题而言,课堂教学评价特别是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正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
4.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决策和鉴定功能,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通过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鉴定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系统化,决策更科学化。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切实的评价与诊断,帮助教师积极自主地构建和应用新的教学策略,不断调整教学的组织方法与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第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是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效率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直接关系着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评价时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评价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找到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改进的地方,而不仅仅是评判教师的教学过程现状。同时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之一就是教师自己,课堂教学评价本身也应该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与行为的批判性的反思,是教师与同行、专家交流与分享的过程,因此,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的对象和评价的内容要体现的一个原则。在评价的对象上,主体性原则是指被评价对象对评价活动和过程的参与,包括评价指标的建立、评价方法的采用、评价过程的实施等都要有教师的参与;在评价的内容上主体性原则是指评价中要体现互动和学生的发展,即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通常表现在:(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学习成了一种内在的动力和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成长的体验;(2)学会合作,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会接纳、赞赏、争辩、互助。
(三)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与所付出的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的比率。这往往是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适宜性的一个重要标准,课堂教学活动本身是为了完成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相应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而存在的。不同的教学处理,其效果和效率是不一样的。因此,某些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是否恰当,效益性原则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这既是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体现,同时也是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它的实现才能真正达到发展性评价的目的。
(四)艺术性原则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这是一句公认的名言,但教学艺术本身也是课堂教学评价最难以把握的一个内容。应该说教学艺术体现出了教学的生命力之所在,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不仅体现在教师的各种能力之中,也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其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体态语的表现力尤为重要。语言表达不仅要准确、清晰、简练,还要具有感染力。就课堂教学的环节而言,教学艺术包括导入艺术、介绍艺术、提问艺术等,每个环节的组织都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功底。而评价过程中对教学艺术性的评价也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素质和教学过程的评价上。
(五)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评价针对的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即课堂教学评价本身直接针对的是课堂教学活动及其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的目标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主流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往往以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结构和环节来进行评价。第二,它是与发展性原则相生相伴的一个原则。评价既要体现教师教学经验的发展过程,又要体现学生学习经验的发展过程,它不是用某一事件评定某一结果,而是要体现个体发展的连续性。为了真正发挥评价的教学作用,我们把教师和学生的个体成长与进步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对评价资料进行细心收集、整理与分析。因此,我们应注重评价对教与学的反馈与激励作用,建立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给予教师恰当的帮助和指导,鼓励教师与时俱进,教学相长,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六)多元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原则,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参与评价者的多元性。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通常是由教育管理者来完成的,主要是通过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并对事先制订好的评价表作出勾画,被评价对象──教师往往处于评价活动之外。而现代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将作为评价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不仅有教育管理者的评价,还有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评价,乃至与教育活动有关的家长、社会的评价等,从而构成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二是指评价角度的多元性。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对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过程进行评价,还需要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教学能力要素进行评价,需要对教学效果、教学思想和理念等进行评价。
三、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
课堂教学评价是伴随着课堂教学的出现而产生的,在我国新课改之前就已存在,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重视课堂教学目标,强调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整和适当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导向,强调课堂教学过程和活动在课堂教学目标完成中的作用,反对教师过多出现与课堂教学目标无关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目标导向特征非常明显。
2.评价的主体是评价者,评价活动以他评为主
任课教师自评和参与评价活动不足,缺乏改进计划和措施在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尤为突出。评价活动往往由教育管理者来操作,评价结果通常也很少反馈给评价者,或者反馈信息不充分;在评价过程中,很少有被评价对象的参与。
3.评价的高利害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主宰着一切,制约着一切,教师也是为评价而教,为评价而改。即你评什么,我教什么;你怎么评,我怎么教。这反映出传统课堂教学评价被过多用在了管理上,用在了教师晋级评先上,而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其他功能,如诊断、激励、导向等则较少关注。
4.评价方法多使用统一的量表
评价量表设置的评价指标全面,二级指标较多。许多教师感觉评价的内容空、细、繁,给教师工作加重了负担。尽管评价指标制订越细,评价的客观性越好,但其对课堂教学的制约作用也就越大,甚至束缚教师的手脚,影响教师创造力的发挥。同时,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过于单一,有人一提到评价,马上就想到要有工具、量表,而忽视了许多简便易行的办法。
5.评价的重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表现,忽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学习水平的评价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更多地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过程与行为,以及在整个过程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专业水平及其发挥状况,而忽略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和情绪状态。
(二)课堂教学评价发展的趋势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和推广,现代课堂教学评价逐渐出现了如下趋势。
在评价的功能上,由传统课堂教学评价过分注重管理导向转向注重教师的发展,提倡课堂教学的发展性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评判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和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劣,而是期望通过评价来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师的成长。而且现代课堂教学也注重评价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和生活体验,促进学生身心的良性发展。
在评价的着眼点上,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转向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尤其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参与性的评价。此外,还将教学过程优化所需要的各种因素、环境、条件都纳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范围,而且在对待评价结果上,也从原来单纯关注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发展到更加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对评价结果的反思,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
在评价主体上,由过去几乎完全由评价者来进行评价发展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个多元化的主体既包括了外部的评价者,也更强调被评价对象的参与;评价对象也由过去的被动等待向主动参与发展。同时,还强调学生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参与,注重评价信息的多元性,改变传统以他评为主的方式,重视自评和互评。
在评价方法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由量表一统天下的局面,呈现出方法多样性的特点。不仅有客观、量化的评价方法,而且出现了量化、质性评价相结合,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的发展趋势。
在评价的过程中,也改变了以往的一次性、终结性评价的方式,而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多次、多点、多方位进行评价。
小结
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进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评价因目标、手段和方法的不同,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该遵循发展性、主体性、效益性等原则。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由于过于注重其鉴别和筛选功能而受到广泛的争议,而现代课堂教学评价则更加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更加注重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教学评价原则:
1.客观性原则。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严格执行评价标准,坚持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情绪。
2.科学性与可行性统一原则。科学性是指教学评价应按照教学评价活动本身的客观规律办事,以科学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尺度,以评价信息为依据,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技术,对评价对象进行实事求是的价值判断。可行性是指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方法技术要尽可能简便易行,教学评价程序要便于实施和操作。
3.主体性原则。进行教学评价时,承认评价对象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觉积极地参与评价活动。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对象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他们既要被他人评价,同时又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价值判断。
4.一致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评价方法与评价程序的选取,都应考虑这种差异,要灵活对待。在教学评价中,既要贯彻一致性原则,又要贯彻灵活性原则,将两者统一起来。
5.定期性评价与经常性评价相结合原则。定期性评价是指定期进行的教学评价,如期末评价,年终评价。经常性评价是指不间断地进行的教学评价,如每天进行的教学检查和评定。为了确保教学评价的功能得以实现,切忌突击性检查。
6.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只有定性评价而没有充分的定量工作做基础,定性评价会给人过多的模糊感觉。所以,需要有定量评价作为补充,即应该有尽可能详尽的原始数据以及对数据的统计处理。同时,因为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因素是无法用数字表达的,所以也要注意用定性评价弥补定量评价的不足。
拓展资料: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1)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
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则,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二则,适当安置学生。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步骤是:
①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
②实施形成性测试。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
③实施平行性测试。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划分:(1)目标参照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
(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
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
绝对性评价
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1.客观性原则。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严格执行评价标准,坚持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情绪。
2.科学性与可行性统一原则。科学性是指教学评价应按照教学评价活动本身的客观规律办事,以科学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尺度,以评价信息为依据,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技术,对评价对象进行实事求是的价值判断。可行性是指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方法技术要尽可能简便易行,教学评价程序要便于实施和操作。
3.主体性原则。进行教学评价时,承认评价对象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觉积极地参与评价活动。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对象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他们既要被他人评价,同时又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价值判断。
4.一致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评价方法与评价程序的选取,都应考虑这种差异,要灵活对待。在教学评价中,既要贯彻一致性原则,又要贯彻灵活性原则,将两者统一起来。
5.定期性评价与经常性评价相结合原则。定期性评价是指定期进行的教学评价,如期末评价,年终评价。经常性评价是指不间断地进行的教学评价,如每天进行的教学检查和评定。为了确保教学评价的功能得以实现,切忌突击性检查。
6.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只有定性评价而没有充分的定量工作做基础,定性评价会给人过多的模糊感觉。所以,需要有定量评价作为补充,即应该有尽可能详尽的原始数据以及对数据的统计处理。同时,因为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因素是无法用数字表达的,所以也要注意用定性评价弥补定量评价的不足。
拓展资料: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1)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
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则,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二则,适当安置学生。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步骤是:
①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
②实施形成性测试。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
③实施平行性测试。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划分:(1)目标参照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
(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
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
绝对性评价
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