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所写的《游褒禅山记》中的褒禅山位于哪里
展开全部
褒禅山,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
褒禅山,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历史悠久,景致宜人,4亿5千万年前,褒禅山所在原为一片汪洋,随着地壳运动,大海抬升为陆地,陆地又沉陷为大海。如此循环反复,终于在最后一次燕山造山运动中升出海面。褒禅山,古称华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7.5公里。其东有灵芝山,山上树木参天,古以盛产灵芝得名;中有起云峰,高耸入云,“天欲雨,山则云遮雾障”,西有碗儿岭,相传一罗汉出生于此,饮食后投碗于岭上,至今仍见坐卧痕迹。登褒禅山极目远眺,四周青峰环绕,山野之趣,赏玩之乐,探幽之险,登临之兴,令人流连忘返。
褒禅山,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历史悠久,景致宜人,4亿5千万年前,褒禅山所在原为一片汪洋,随着地壳运动,大海抬升为陆地,陆地又沉陷为大海。如此循环反复,终于在最后一次燕山造山运动中升出海面。褒禅山,古称华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7.5公里。其东有灵芝山,山上树木参天,古以盛产灵芝得名;中有起云峰,高耸入云,“天欲雨,山则云遮雾障”,西有碗儿岭,相传一罗汉出生于此,饮食后投碗于岭上,至今仍见坐卧痕迹。登褒禅山极目远眺,四周青峰环绕,山野之趣,赏玩之乐,探幽之险,登临之兴,令人流连忘返。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6-01-25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褒禅山,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城东北处7.5公里,旧名花山。唐贞观年间,高僧慧褒禅师结庐山下,死后葬此,其弟子改花山为褒禅山。褒禅山主要山峦有三座。东为灵芝山,树木参天,古以盛产木灵芝得名;中为起云峰,高耸挺拔,"天欲雨,山则云遮雾障";西有鳌鱼岭。
褒禅山历史悠久,景致宜人,4亿5千万年前,褒禅山所在原为一片汪洋,随着地壳运动,大海抬升为陆地,陆地又沉陷为大海。如此循环反复,终于在最后一次燕山造山运动中升出海面。褒禅山,古称华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7.5公里。其东有灵芝山,山上树木参天,古以盛产灵芝得名;中有起云峰,高耸入云,“天欲雨,山则云遮雾障”,西有碗儿岭,相传一罗汉出生于此,饮食后投碗于岭上,至今仍见坐卧痕迹。登褒禅山极目远眺,四周青峰环绕,山野之趣,赏玩之乐,探幽之险,登临之兴,令人流连忘返。
褒禅山有华阳仙洞、褒禅烟雨的传说,“华阳仙洞”,传说仙翁往来此间,故名。华阳洞有天、碑、门、地四洞,“褒禅烟雨”据说由于“葱菁环峙,如列翠屏,烟雨苍茫,胜似图画。”山岭有石池,潴水不涸。宋代祈雨处,有起云峰、龙洞、罗汉洞、龙女泉、白龟泉诸胜,星星点点,绵延数里,游者流连忘返。褒禅山幽胜,不独烟雨为然,山有古木丛林,每当山雨欲来,则云雾涌现,蔚为壮观。居巢陆龙腾诗云“杖黎山下几何看,谁识看山不为山,只爱云深山泼墨,苍岭万对有无间。”清县训导罗瑞明有诗“古刹浮屠映碧山,状元题墨翠微间,游人倦憩尘心寂,云自青天水自闲”。华阳洞因在山的南面亦即山之阳,故称华阳洞。此山海拔481米,层峦叠嶂,绿树翠竹错落相映,村舍星散于山谷间,山清水秀,四季如画。唐代高僧慧褒云游至此,感到赏心悦目,矢志“结庐其下”,并尽全力兴建褒禅寺。这就是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一文中所提到的“慧空禅院”。慧褒圆寂后其弟子为了纪念他,将华山改名为褒禅山。当地乡绅富户捐资重修此庙,并在寺庙200米处建造大、小宝塔,大塔高20米,小塔高15米。两塔俯视寺院,遥遥相对。遗憾的是,文革期间两塔一庙均被毁。
褒禅山历史悠久,景致宜人,4亿5千万年前,褒禅山所在原为一片汪洋,随着地壳运动,大海抬升为陆地,陆地又沉陷为大海。如此循环反复,终于在最后一次燕山造山运动中升出海面。褒禅山,古称华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7.5公里。其东有灵芝山,山上树木参天,古以盛产灵芝得名;中有起云峰,高耸入云,“天欲雨,山则云遮雾障”,西有碗儿岭,相传一罗汉出生于此,饮食后投碗于岭上,至今仍见坐卧痕迹。登褒禅山极目远眺,四周青峰环绕,山野之趣,赏玩之乐,探幽之险,登临之兴,令人流连忘返。
褒禅山有华阳仙洞、褒禅烟雨的传说,“华阳仙洞”,传说仙翁往来此间,故名。华阳洞有天、碑、门、地四洞,“褒禅烟雨”据说由于“葱菁环峙,如列翠屏,烟雨苍茫,胜似图画。”山岭有石池,潴水不涸。宋代祈雨处,有起云峰、龙洞、罗汉洞、龙女泉、白龟泉诸胜,星星点点,绵延数里,游者流连忘返。褒禅山幽胜,不独烟雨为然,山有古木丛林,每当山雨欲来,则云雾涌现,蔚为壮观。居巢陆龙腾诗云“杖黎山下几何看,谁识看山不为山,只爱云深山泼墨,苍岭万对有无间。”清县训导罗瑞明有诗“古刹浮屠映碧山,状元题墨翠微间,游人倦憩尘心寂,云自青天水自闲”。华阳洞因在山的南面亦即山之阳,故称华阳洞。此山海拔481米,层峦叠嶂,绿树翠竹错落相映,村舍星散于山谷间,山清水秀,四季如画。唐代高僧慧褒云游至此,感到赏心悦目,矢志“结庐其下”,并尽全力兴建褒禅寺。这就是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一文中所提到的“慧空禅院”。慧褒圆寂后其弟子为了纪念他,将华山改名为褒禅山。当地乡绅富户捐资重修此庙,并在寺庙200米处建造大、小宝塔,大塔高20米,小塔高15米。两塔俯视寺院,遥遥相对。遗憾的是,文革期间两塔一庙均被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