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来回答一下,为什么民国短短二三十年却能出现大批大师级人物?
翻开民国史,映入眼帘的,貌似有好多学术卓著、标新立异的杰出人物,各逞姿态,波诡云谲,被冠以学术大师的名号。数得出名字的,就有几十人之多,星罗棋布,皓若辰光,真的就是像题主所说的那样,民国多大师。但是,民国三十年,正是党派林立、争锋夺利的混乱时期,政治上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撂下不说,单就学术界的腌臜乱象,也是前所未有,满目疮痍。
那是个转折的时代,那是个除旧布新的时代,那是个创新的时代,那是个一切新思想,新学问,新科技和新觉悟在中国生长发芽的时代。就像古代的春秋战国一样:诸子百家,百花齐放。当然,这些人物绽放光华是中国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爆发。更有在一片陈旧、腐朽、没落中,新生的辉煌自然耀眼!所谓时势造英雄嘛。哪怕其中的某个低些水准,也能像在漆黑夜里的一颗小星,璀璨了吧。这也是一个东西方文化在中国猛烈撞击、融合的时期。在这个中国人迷茫焦躁的时期,我们的民族急需要价值的重塑,文化的指引。那么多有识之士站了出来,说了出来,写了出来。他们领导着,他们探索着……中国新文化和价值观的重塑,侥幸只用了三五十年。
但是,民国也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官僚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与几千年中国历史比较没什么大师,而出了些承前启后的教育家令人称赞。乱而不俗的民国也只有挨侵略者打的份,这也是千年历史造成的重文重道不重器的结果,人才随时有,当仁者用而上,所以,共和国重科学家,科学家与文人是有本质区别的,所以,共和国可雪百年之耻,并越走越强大。至于有些人的想法偏心也小渍湿不了大面,笑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