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智齿 一定得拔吗?
【本文摘自 369 期】
文∕卫允琳
最近小张下排牙齿长出了一颗智齿,周遭的朋友都告诉他,智齿最好及早拔除比较好,免得引发肿胀、疼痛,令小张十分困扰。现在智齿好端端的,为何要去拔呢?智齿真的非拔不可吗?如果要拔,什么时候拔比较好?
牙医师林鸿津表示,所谓智齿,就是从上下颚牙齿的中心点,也就是正中门牙的牙缝间隙开始算起的第 8 颗牙齿,正式名称为「第三大臼齿」。智齿是口腔中最靠近喉咙的牙齿,如果全部都生长出来,上颚、下颚、左、右两边各 1 颗,总共有 4 颗智齿。相较于婴幼儿时期的乳齿及儿童时期更换后的恒齿,第三大臼齿通常是在 18 岁以后才长出来,这时候人类的心智比较趋于成熟,也应该已经比较有智慧,所以,习惯上将第三大臼齿称之为「智齿」。
什么时候该拔智齿?
若智齿已出现不健康的状况,当然要赶快拔除。但是,如果智齿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也需要拔吗?这是大多数民众常会感到疑惑的问题。
为避免日后衍生更复杂的口腔症状,造成更大的后遗症,站在防范于未然的预防角度,即使智齿现在没有出现任何症状,对于必须拔除的智齿,牙医师还是会建议尽早拔掉,而且是愈早拔愈好。
智齿若长得不正,又没有适当的咬合功能,加上位于前面的第一及第二大臼齿又都很健康、长的位置也很漂亮的话,就可考虑拔掉排在最后面的智齿,以避免日后无限困扰。但是,如果前方的第一或第二大臼齿出现不健康的状态,例如严重的蛀牙、已根管治疗或牙冠膺复,甚至人工植牙的情形,这时就必须想尽各种办法保留可以使用的智齿。
因为,万一未来的日子,前方已有症状的第一或第二大臼齿必须拔除的话,这时候就可使用矫正的方法,把智齿拉到前方的位置,以取代应该有的功能,减少日后必须制作活动假牙或人工植牙的机会。
有些人担心拔了智齿,恐怕会造成前方的牙齿「失去后盾」,导致大臼齿向后倾斜或骨头会缺了个大洞。对于这些担心,如果跟智齿因生长位置不良,导致频频发炎或发生蛀牙等症状比起来,不适当的智齿还是尽早拔掉比较好。
20 岁左右拔智齿比较好
林鸿津表示,应拔除的智齿在 20 岁左右时拔掉比较好,因为在 20 岁之前,牙根尚未完全长好,骨头也还未硬化,齿槽骨较软也有弹性,智齿比较容易拔除,手术伤口较小,术后也比较不会有严重肿胀、疼痛的后遗症。
若该拔的智齿未趁年轻时拔除,过了 30 、 40 岁后,一旦因智齿的因素导致牙周发炎、肿胀,甚至引发蜂窝性组织炎、牙髓炎等严重症状,这时候才想要拔牙,可就很麻烦了。一般人年过 25 岁之后,骨头开始变硬,此时下颚智齿的牙根,也几乎都会变成既弯曲又倒钩,这时才要拔下颚智齿,大多数的伤口会比较大,术后的肿胀、疼痛也大多相当严重。所以,不要拖到智齿牙周发炎了、肿胀了,才急着要就医拔牙。
下颚埋伏阻生智齿较难拔
拔埋伏阻生智齿与拔一般的牙齿,困难度及风险率有很大的差异。尤其下颚的埋伏阻生智齿,因牙根尖的位置很靠近下颚神经血管丛,可能出现的手术风险与后遗症比较多。
一般来说,上颚的智齿比较好处理,因上颚后方没有明显的神经血管,骨头也比较软。相对之下,下颚的智齿就比较不好处理,主要是因为下颚后方的空间不足,智齿容易水平埋伏或向前倾斜,骨头又硬,有时候牙根还会有弯曲倒钩的状况,很难处理。有些案例,弯曲倒钩的牙根尖甚至还会把血管神经勾在里面,问题就更复杂,拔牙的困难度就更高了。
由于成年人的下颚骨相当硬、智齿的牙根又大多数呈现倒钩现象,埋伏阻生智齿的拔除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对于这一类高风险的埋伏阻生智齿,建议最好找口腔外科医师拔牙,可减少相当比率的后遗症。
另外,在拔除下颚智齿的过程中,偶而会有伤到下颚神经的机率,由于局部麻醉的作用,手术中患者大概都不会感觉神经受到损坏,直到麻药作用退了之后,才发觉嘴角或舌尖麻麻的,但不至于会出现嘴斜或流口水的现象,大部分都只是局部性的感觉神经受伤,大约经过 2 ~ 3 个月或是半年就可恢复正常。只有极少数的案例会造成神经的严重伤害,那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