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稿信以编辑的口吻
尊作我们极其认真地拜读了。现寄还,请查收。
读罢尊作,甚觉切中时弊,抨击有力,文中引用的事实我们亦有所闻,经研究再三,提出下述不成熟意见,供您参考:
尊作虽称得“一篇较好的杂文,内容符合当前实际”,然而,由于我报是本市最大报纸之一,影响面之大,读者群之众,一向相当可观。故发表文章总是谨而又谨,慎而又慎,以求平静祥和。
类似先生直言不讳、实事求是之作,恐导致银羡有关部门及人士对号入座之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因锋世拍此不得不忍痛割爱。先生可能注意到,我报专栏刊出的杂文均属杂感、杂谈之类,且多是家常嗑,大家谈,即使涉及一些社会问题(有些也很严重),也只能点到而已,不言自明,讲究含蓄,婉转。就连此类新闻稿件,也必须精修细改,尽量体现我报特点。
来稿反映的问题,并非我市独有,乃国内普遍存在之。就此大发议论,决非我等义务。当向外地或中央级报刊投寄,亦或陆总编处刊用也许更合适(他那儿是晚报,栏目多)。
如执意在本报发表,可做些删改,或许可用。诸如典型事例、引伸议论、引用某人物的一时糊涂话,都应删去。
本报此专栏原则上只发两位专栏作者的作品,他们几乎天天有新作问世,有时一个人的两篇稿子同时见报。当然,他们本着上述原则来写作,体现着我报的风格与水平。
其次,也发一些少量的特约作者的作品。至于其他自然来稿,不得已而舍弃返竖,我们也深感惋惜。
我们破例给您退稿并忠告实情。有相当多的稿件(甚至有一些寄来半年多尚未拆封阅读的),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刊用,只好请作者多多原谅了。
2024-09-19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