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什么意思?

 我来答
阿科跳跳跳
推荐于2019-08-11 · TA获得超过62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725
展开全部

释义:因缘所生法就是世间的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所生,并不存在永恒不灭的自性。后面的空、假、中道义就是所谓的空观、假观、中观。

出处:《中观论》

作者:龙树

原文:众因缘说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龙树大士所著《中观论》几为中国历代佛教各宗派奉为宗典,尤其以【众因缘说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一偈更为天台宗、华岩 宗、三论宗等所重视。我们若说代表中国佛教特色之思想由这四句偈引出亦不为过。

扩展资料:

《中观论》作者龙树,龙树菩萨开创的中观学说,令小乘学者大为折服,大乘学者也都奉为圭臬。他的学说由鸠摩罗什翻译、介绍到中国来,大乘空宗的思想因而得以弘扬、光大,影响深远。中国大乘八宗,都一致尊奉龙树菩萨为共同的祖师。

龙树广泛影响了大乘佛教各宗派,中观派以他为创始者,瑜伽行唯识学派与如来藏学派也多以他的著作来证明本身宗义的正确。在汉传佛教中享有“八宗共祖”的称号。在藏传佛教中,与其大弟子提婆(亦名圣天)同被列入为佛教的二胜六庄严之一。密宗也以他为传承上师之一,列名八十四大成就者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观论

源于因果
高粉答主

2019-02-15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0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9.4万
展开全部

释义:因缘所生法就是世间的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所生,并不存在永恒不灭的自性。后面的空、假、中道义就是所谓的空观、假观、中观。

出处:《中观论》

作者:龙树

原文:众因缘说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中观论阐述缘起性空深义,揭示生死解脱根本,为三乘共遵之门。《中论颂》为龙树重要的代表作,畅演中道,中观论摧破执空执有的异说,使大乘不再依傍於小乘部派,而能卓然自立,自成大乘中观一格。

扩展资料:

空观是阿罗汉无余涅槃的境界。既然佛法说一切法因缘所生,没有不灭的东西,这就必须要实证。随着缘起说的发展,讲涅盘也联系到一切法,不是消极的消灭就了,而是应该去掉不相干的戏论,显示一切法的本来面目,即实相;

其实践的基础就是"显示实相",涅盘究竟境界乃来自对实相的认识、应用。世间是流转生死的,涅盘是超出生死流转的,但是世间一切现象是毕竟空,以空为实相,这实相也就成为涅盘的内容,所以世间与涅盘是一回事,由实相把两者统一起来了(当然两者不可混同)。

假观的全称叫做“从空入假观”,也就是菩萨的观法。因其无自性才是假设,因为是假设才是空。这样看缘起法,既不着有(实有),也不着空(虚无的空),就"亦是中道义"。中观思想是直接由缘起空思想发展来的,这就是龙树的中观方法,对中观下的定义。"

中观是佛的观法,这是唯一的真实的观法。中"是从"空"发展出来的,是对空的进一步认识,由此连带产生着假又综合"空""假"而成立"中"。部派佛学把"空"看成极端而误解为否定一切,一说空就会破坏四谛、四果、四向、三宝等佛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中观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uriel奋
高粉答主

2019-01-31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答主
回答量:2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540
展开全部

释义:因缘所生法就是世间的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所生,并不存在永恒不灭的自性。后面的空、假、中道义就是所谓的空观、假观、中观。

出处:《中观论》

作者:龙树

原文:众因缘说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中观论阐述缘起性空深义,揭示生死解脱根本,为三乘共遵之门。《中论颂》为龙树重要的代表作,畅演中道,中观论摧破执空执有的异说,使大乘不再依傍於小乘部派,而能卓然自立,自成大乘中观一格。

扩展资料:

空观是阿罗汉无余涅槃的境界。既然佛法说一切法因缘所生,没有不灭的东西,这就必须要实证。阿罗汉的无余涅槃境界就是灭掉一切生灭法,唯余真心独存的境界——真心是世间唯一的真实的法,是灭不掉的。空观证明了世间的一切法的确没有永恒不灭的自性。

假观的全称叫做“从空入假观”,也就是菩萨的观法。佛法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也必须实证。菩萨的假观就能达到这一境界,就能体会一切法如梦如幻,都是假名而已,这样就不会执着于一切法。

中观是佛的观法,这是唯一的真实的观法。前面的两种观法只能说相对正确。中观可以见一切法上不生不灭的空性,也就是所谓的佛性,见诸法实相。中道义就是中观所见,全称“中道第一义谛”,也是佛法的第一义谛。诸佛教宗派都是以中观见为究竟正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中观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窝窝军团Wx49
推荐于2017-11-26 · TA获得超过10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3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56万
展开全部
眾因緣生法 我說即是無 亦為是假名 亦是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 不從因緣生 是故一切法 無不是空者   眾因緣生法。何以故。眾緣具足和合而物生。是物屬眾因緣故無自性。無自性故空。空亦復空。但為引導眾生故。以假名說。離有無二邊故名為中道。是法無性故不得言有。亦無空故不得言無。若法有性相。則不待眾緣而有。若不待眾緣則無法。是故無有不空法。汝上所說空法有過者。 龍樹大士所著「中觀論頌」幾為中國歷代佛教各宗派奉為宗典,尤其以「眾因緣說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一偈更為天臺宗、華巖宗、三論宗等所重視。我們若說代表中國佛教特色之思想由這四句偈引出亦不為過。原文據鳩摩羅什所譯「中觀論頌」「觀四諦品」第十四載完整為: 『眾因緣說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據牟宗三先生謂:第三句『亦為是假名』,『為』字依梵文解釋應是『因為』之義〔註二七〕。所以四句偈的解釋是:『眾因緣所生法,我說它們就是空,而亦因為這空亦是假名,故這空就是中道義。』〔註二八〕『為』字若依中文解釋尚有一義:『是』。依此解釋則四句偈應該是:『眾因緣所生的一切法,我說它們就是空,同時亦就是假名,因而這亦就是中道義。』〔註二九〕如此解釋中道義亦和前通,只是不完全合原意,衍『二諦』義而成『三諦觀』,但二諦實亦合三諦的意義:『三論師之空有假名說實亦含有三諦義,不過他們只是渾淪說,沒有拆開說而已』。〔註三十〕 歷代天臺宗以『名』代『為』傳法,則第三句成為『亦名為假名』,則為第二種解釋,於天臺宗並無差別,並不放第一義諦別立中道諦。二諦、三諦二者雖名殊但義理實同。又如「大智度論」卷六釋經初品中『大忍成就』云: 如偈說:『因緣生法,是名空相,亦名假名,亦說中道。……』〔註三一〕 則確實具有三諦相同的義理。或有謂『中觀論頌』一偈的要旨只是明真假二諦,而非至假中三諦: 『……違明文,龍樹在前頌中明白的說,“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怎麼影取本頌,唱三諦說……』 而大表不滿〔註三二〕,如此則又未究天臺三諦三觀之旨所謬,強分二諦三諦是偏執不究佛陀所明之一實諦真義。牟宗三先生分析甚詳〔註三三〕。「中觀論頌」確無『三諦』『三觀』之名,但據今考『三諦』、『三觀』實乃出於「仁王護法般若波羅蜜多經」及「瓔珞經」〔註三四〕,並非天臺大師憑空而撰或誤解經文而創。智者『三觀』之觀念最早出現於「小止觀」一書,於「證果」章云: 『……能了知一切諸法皆由心生,因緣虛假不實故空……名從假入空 觀,亦名二諦觀。……雖知一切諸法畢竟空寂,能於空中修種種行 ,……乃是從空入假觀,亦名平等觀。……若體知心性非真非假, 息緣真假之心,名之為正,諦觀心性非空非假,而不壞空假之法, 若能如是照了,則於心性通達中道,圓照二諦,……則見一切諸法 中道二諦亦不取中道二諦……是名中道正觀。』 事實上智者大師亦對中論一偈表示意見云:『深尋此偈意,非惟具足分別中觀之相,亦是秉明前二種方便觀門旨趣。』〔註三五〕智者大師並不只視文字表面之義,又「摩訶止觀」卷十一載:「大經元實是一諦,方便說二,今亦例此,實是一諦,方便說三。」可知智者大師並非誤解文意,違明文,他已深知二諦之意。筆者以為「三諦三止三觀」組織結構完備,正是智者大師高明之處,恐亦正是天臺宗能大興於中國之因也: 一、強調「真、俗、中」三諦,涵蓋二諦,更防墮空虛。言「中道即是空」,此『空』字乃顯體字,是實相、絕待的。但學者因習性見空字則視為描述字、形容詞,以思維見之,既動思維則「執空」矣!欲見「中道即是空」能即「體空」而不動思維,不落言詮是很難的。立「真、俗、中」三諦,此「中」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思維終難『知』其究竟為何物,因此脫離文字限制窠臼而真體「空」境──實相空。此乃佛法「不可說」、「不可思議」之境界,佛經常云:『如是!如是!』即此義。若欲強以空字冠於諸法之上,豈又非執空矣! 二、智者大師不強調後半段偈『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筆者以為乃是因一句『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難免又將學者帶到思維的空上,難免又要執空了。豈是斷章取義。若果真天臺智者大師斷章取義,則當時三論宗正興,為何沒有人辯駁?難道是當時三論宗下未與智者大師交往,事實上智者曾在揚州(受晉王楊廣之請),荊州(出生地)傳法,而此二地正是三論宗活動最盛之地。以後天臺宗能在這些地方取代三論宗是有原因的。 三、不說二諦而強調三諦以顯佛陀中道本懷,正與中國儒家中庸思想冥合。若一味強調空,必難為中國傳統思想接受,此為印度佛教不變實質的中國化。這或亦為天臺宗興而三論宗漸泯之因。二諦、三諦畢竟不異,所顯皆為「一實諦」。四明大師之第四法嗣竹庵禪師云:『中道因緣所說法,一句道盡無餘語,我說即是空假中,珠簾幕捲西山雨。』正是最佳的詮釋。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美人计mrj
2018-10-31 · TA获得超过36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5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1.9万
展开全部
因与缘相互为因,互具,互融,互生,互灭,而因缘无生。因与缘本性所显,所以非异,虽本性所显,但假象不无,因与缘宛然而有,所以非一。非异不可得,非一不可得,非空非假即中,合乎中道义。
因缘不仅包含空间意义上的能所,而且包含跨时间意义上的善恶之业而不亡的善恶。一念善恶之因同样具备非一非异性,它和跨时间善恶缘,互具,互融,互起同时出现,跨时间意义上的,不太好理解,缘起。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