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投资金额,面值,入账价值,账面价值,是什么鬼啊到底?用大白话给我说下好么?

 我来答
最绅士的痞子灬
2018-03-31 · TA获得超过2.9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1万
展开全部

1、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计量是按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2、初始投资金额是指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 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但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 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 债券利息,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算。

3、面值:

1)债券或票据的本金数额;

2)人寿保险单的到期价值;

4)市政债券的面值。

4、入账价值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入账价值、存货的入账价值、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

5、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 账面余额是指某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作为不扣除该科目备抵的项目。

企巴兔财税
2024-05-22 广告
在注册公司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如何填写职业的注册资本金。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注册资本金在哪里?普通行业的注册资本金是认缴制。那么注册资本金在哪这个问题就很好回答。股东没有出资的完全就是“空头支票”“欠条”举个栗子:还是巴兔先生和泰迪熊,...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企巴兔财税提供
金兰金会计师
推荐于2018-03-04 · TA获得超过153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0.5万
展开全部
别慌,把它当纸老虎来打
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首先是个投资,然后你要把它持有至到期。现在呢,本人比较懒,不想再找数据了,所以呢比对教材上的数字举例说明。
比如你手里有自由现金1000万,不想存余额宝,嫌收益太少,也不想玩股票,尽管股票收益高,但中国这股市,你怕被玩了,那怎么办?方法还是有的,可以买国债啊,国债是国家发行的债券,国家的信用非常高,收益也适中,正合你意。国债一般要3-5年,假设你用这1000万,买了一份国家发行的5年期,面值1250万,票面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59万),本金最后一次支付,其实这是一个折价发行的国债。
以这个例子来讲,
初始投资金额就是1000万,这就是你投入的钱。
面值就是1250万,国债凭证上显示的数字,也是你5年以后收回的本金。
250万呢是因为折价发行,当时少花的钱,是你投资收益的一部分,票面利息中每年59万,5年呢就是295万,也是你投资收益的一部分,250+295=545万就是你买国债真正的投资收益。
账面价值呢,就是BOOK VALUE,就是账上应该记的数字,入账价值就是应该记入账上的价值,本例的初如入账价值就是1000万,假设没有相关交易费用的话,借方的1250减掉贷方的250,这就是账面价值,其实就是花了多少钱买的,不就是你花的1000万嘛。
比如刚开始取得国债时,会计处理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
贷:银行存款1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50
后续的会计处理呢,就是想办法把这250万,通过借方一次次的全部摊销完(注意这个例子是折价发行的,如果是溢价就是贷方了),那怎么摊销呢,这里就涉及到教材中的摊余成本了,这是一个最恶心的概念,尤其是对于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的人,不知道在搞什么鬼,我也是想了好久好久好久才缓过神来,首先看看它的定义,然后再一个一个针对性地说明,定义如下:
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经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前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经发生的减值损失。
初始确认金额就是最开始的入账价值1000万,接下来开始调整吧,1,扣除已经偿还的本金,本例子是5年以后才还本金,所以暂时不管了。2,初始确认金额1000万与到期日金额1250万的差额,是250万,要在5年内一次次的摊销完,3,扣除已经发生的减值损失,本例子没有减值损失,所以暂时不管了。所以,现在1和3都没问题,最重要的就是2了。
接下来就一次次的来解决2的问题,也就是一年一年的看看每年要摊销的数字了,当然不是250万除以5等于50万,而是要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了,本例子中的实际利率为10%,区别于票面利率4.72,10%怎么求出来的呢,就是把每年59万的利息,总共5年,再加上最后一年的面值1250万,全部折到现在这个时点上,让它等于你付出的对价1000万,这个折现率求出来以后就是10%。实际利率求出来了,接下来就得一次次的摊销了,也就是看看一年一年该怎么会计处理了。
第一年,期初摊余成本=1000万,记住这是最开始的数字,不用根据摊余成本的定义作任何调整,就是1000万,也就是你最开始一次性投入花的钱1000万,根据前面求出的实际利率10%,第一年你能赚多少呢,也就是你的投资收益是多少呢,一相乘就是100万,这只是你按照这种方法算出来的钱,实际你收到100万了吗?并没有。。。你收到的是,59万,这是你第一年收到的。这两者之间的差是多少,41万,这就是你第一年应该摊销到的钱数,也是最开始说的,通过借方把这折的价250万一次次摊销掉的一小部分,每年摊一点,一点,直到最后一年全部摊完。
现在理解第一年的会计处理应该轻松多了
借: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1
贷:投资收益100
借:银行存款59
贷:应收利息59
让我们来看第二年,比照上面的思路,不过有个区别,就得按照摊余成本的定义进行调整了,而不是拿1000万直接用,不过也很简单,根据最前面的分析,1和3不用管,我们只调整2就可以了,也就是累计摊销额,现在是第二年,累计摊销额很明显就是前面一年摊销的数字41万啊,所以1000+41=1041,这就是第二年的期初摊余成本。这里为什么是加不是减?简单来说,这是折价发行,1000万要向面值1250万靠拢,所以是加,如果是溢价,就是减了。好,现在用第二年的期初摊余成本1041万,乘以实际利率10%,取整数104万,这只是你按照这种方法算出来的钱,实际你收到104万了吗?并没有。。。你收到的,依然是59万,这是你第二年收到的。这两者之间的差是多少呢,45万,这就是你第二年应该摊销掉的数,也是最开始说的,通过借方把这折的价250万一次次摊销掉的又一小部分,每年摊一点,一点,直到最后一年全部摊完。现在理解第二年的会计处理,相信更容易了
借:应收利息59万
持有至到期-利息调整45万
贷:104万
借:银行存款59万
贷:应收利息59万
第三年呢,完全比照第二年处理,不带任何含糊的,根据定义,1和3不管,调整2,1000万是最初的期初摊余成本,调整2,也就是加上第一年摊销数41万,再加上第二年摊销数45万,这是前两年累计摊销额86万,所以第三年的期初摊余成本就是1000+41+45=1086万,乘以实际利率10%,取整数109万,这实际收到109万了吗?并没有。。。你收到的是,59万。差额50万,这就是第三年你要摊销掉的,也就是通过借方把这折的价250万一次次摊销掉的又又一部分,每年摊一点,直到摊完。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收利息59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0万
贷:投资收益109万
借:银行存款59万
贷:应收利息59万
第四年开始了,根据定义,1和3不管,调整2,第一年摊销41,第二年摊销45,第三年摊销50万,累计摊销136,所以第四年期初摊余成本1000+136=1136,乘以实际利率10%,取整数114万,你实际收到114万了吗?并没有。。。你收到的,还是那永远的59万,差额114-59=55万,依然属于通过借方把折的价250万一次次摊销掉的又一小部分,每年摊一点,直到摊完。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收利息59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5万
贷:投资收益114万
借:银行存款59万
贷:应收利息59万
第五年了,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根据定义,1和3不管,调整2,第一年摊销41,第二年45,第三年50,第四年55,累计摊销数加起来41+45+50+55=191,所以第五年期初摊余成本1000+191=1191,乘以实际利率10%,取整数119,但这里取118,为什么,因为前四年每次都是取整数,但这是最后一年了,要把前面因为取整数造成的尾差在最后一笔给平了,所以取118而不是119,你实际收到118万了吗?并没有。。。你收到的,还是那不变的59万,不过这是最后一次收到59万了。作差118-59=59万,注意用118万减。仍然属于通过借方把折的价250万一次次摊销掉的一部分,不过这是最后一次摊销了,第五年全部摊完这250万了,以后再也没有了。
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收利息59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9万
贷:投资收益118万
借:银行存款59万
贷:应收利息59万
由于是最后一年,本金也要收回来,所以还有一笔
借:银行存款1250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万
终于写完了
FAUWCEKSIONMGE
追问
叼!我就喜欢这样给人家解答的,把那别的知道答案给我贴来了,我特么用你贴么,在问之前我早就百度完了么!兄弟,你这透彻
追答
本质上就是首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的妥协让步,也可以这么理解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23589srt
2018-03-04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万
展开全部
账面价值的会计分录?和面值的会计分录?2者的区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