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服装有哪些特点?
相关服饰的特点主要有交领右衽、大襟、宽衣博带、系带隐扣等。虽然历代各有变化,但在礼仪服装中一直传承这些特征。
交领右衽
指衣服前襟左右相交,右衽则是指衣襟向右掩(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而古代中原周边一些民族的服装是向左掩,称为“左衽”。古代贵族“二十而冠”,平民戴巾,只有异族是披发为常。《论语》中记载孔子曾说,若无管仲尊王攘夷,就会沦为异族统治而“被发左衽”。由此可见华夏夷狄之分也被体现在服饰之上。此外,在中原古代文化中,“左”与“右”暗示着在社会中的地位的等级意识,分为“尊左卑右”与“尊右卑左”两种。前者主要体现在乘车、官职封号、宫室、陵墓等设置上,后者则包舍服饰的衣襟、出身、官制等,可见“右衽”这一特征对于汉人的重要性。然而根据古代文献,明代初期公开宣布包括盘领衣在内的圆领袍服为“正统衣冠”,而交领衣服如窄袖衣袴褶、辫线腰褶以及两截胡服(上衣下裳)都是要被革除的“胡服”
宽衣博袖
虽然是平面剪裁,但用料远远大于覆盖人体的需要。典型的汉服袖子是既宽且长,主要见于贵族、官员、士人服饰的大袖,不仅是袖径的宽大,袖子的长度也十分长,使穿衣者垂手时而不露出来,并可以挽回相当的长度。汉服礼服的袖长度是整个手臂的一倍半,要求能“回肘”,最长更可达四尺。典型的袖型则是圆袂收祛,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而日常便服、军事服装的袖则较窄。宽袍大袖还具有透气、散热等实用优点。
系带隐扣
早期服装以腰带束缚,后来出现把系带缝于衣上的做法。腰带它不仅有实用性,而且有装饰性,另外还象征身份、地位、权力等。虽然很早已发明纽扣,但在明代之前并不大量使用,且一般不用于显眼位置。至明代中后期才较多于显眼处使用纽扣,但其剪裁、领型、袖型等与清代服饰仍有不同,见于女装及少数男装常服、军服、便服等;清代服饰以布制盘扣为主,扣带很长,极为显眼,大量用于礼服、官服、常服等各类型、各身份人物所穿的服装。
2024-11-14 广告